愛的翻譯者: 家族治療個案故事
作者 | 陳厚愷 |
---|---|
出版社 |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愛的翻譯者: 家族治療個案故事:本書收錄了16個家族治療的故事。許多非典型家庭雖沒有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同,卻仍持續在各個角落默默地展現克服逆境的復原力。在書中,〈 |
作者 | 陳厚愷 |
---|---|
出版社 |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愛的翻譯者: 家族治療個案故事:本書收錄了16個家族治療的故事。許多非典型家庭雖沒有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同,卻仍持續在各個角落默默地展現克服逆境的復原力。在書中,〈 |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16個家族治療的故事。許多非典型家庭雖沒有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同,卻仍持續在各個角落默默地展現克服逆境的復原力。在書中,〈被揀選的寶貝〉裡領養家庭的媽媽,學習接受養女對於生父母追尋的需要;〈我們都需要一個媽媽〉描述了單親家庭的親子關係;〈兒子的祕密〉是單親媽媽對於同志兒子接納的掙扎;〈是世界不完美而不是你〉裡的父母和弟弟學習與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哥哥相處;〈與我同行〉裡有恐慌症的先生與不棄不離的太太;〈找回男人的眼淚〉描述再婚家庭親子關係的挑戰;在〈黑臉媽媽的團圓路〉裡,媽媽學習放下自己的情緒去傾聽女兒的害怕等等。作家族治療工作的優點,是有榮幸去參與並見證這些家庭令人動容和偉大的時刻。當時書寫的動機,除了覺得這些家庭動人的故事不應只留在治療室裡面,希望讓更多的人不僅給予書中這些家庭喝彩,也擴及自己和身旁的家庭;也希望打破「走入治療室求助的家庭是失能家庭」的迷思,讓更多暫時忘了如何在差異中對話的家庭願意走入治療室,重新尋回他們的復原力與優勢。
作者介紹 ■審閱者簡介熊秉荃美國普度大學婚姻及家族治療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並為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學會臨床會員及認證督導。審閱有《情緒取向vs.婚姻治療》、《愛的功課:治療師、病人與家屬的故事》、《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作者簡介陳厚愷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家族治療碩士,紐約州婚姻與家族治療治療師(License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動眼減敏與歷程更新國際協會(EMD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執照治療師及臨床會員,美國情境行為科學會臨床會員(Association for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治療取向結合了家庭系統取向、情緒取向治療、動眼減敏創傷治療(EMDR)、接納與現實療法(ACT),並結合最新的腦科學知識;善於發掘個人以及關係中未加利用的優勢,在建立身體與情緒安全感的前提下來獲得個人及關係改變的契機。專長為伴侶關係、情緒調節、強迫症、創傷治療、正念減壓等,現於紐約曼哈頓私人執業。審閱有《系統取向督導完全指南》,譯作有《正念減壓,與癌共處》、《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韌力與療癒》以及《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
產品目錄 審閱序:讓愛及關係變得可能作者序:非常家庭01過動課題 家庭的不速之客02收養課題 被揀選的寶貝03單親課題 我們都需要一個媽媽04妄想課題 我要的是愛,不是性05叛逆課題(一) 你為我感到驕傲嗎?06同志課題 兒子的祕密07叛逆課題(二) 再次擁抱08亞斯伯格課題 是世界不完美而不是你09恐慌課題 與我同行10混合家庭課題 找回男人的眼淚11體罰課題 黑臉媽媽的團圓路12婆媳課題 由外人到內人13偷窺課題 我的兒子會打洞14情緒課題 驅魔人15愛情課題 為愛痴狂16罕病課題 被神明附身的少女後記:瘋狂是一種讚美
書名 / | 愛的翻譯者: 家族治療個案故事 |
---|---|
作者 / | 陳厚愷 |
簡介 / | 愛的翻譯者: 家族治療個案故事:本書收錄了16個家族治療的故事。許多非典型家庭雖沒有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同,卻仍持續在各個角落默默地展現克服逆境的復原力。在書中,〈 |
出版社 / |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001697 |
ISBN10 / | 9866001695 |
EAN / | 9789866001697 |
誠品26碼 / | 2681269450003 |
頁數 / | 22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審閱序
讓愛及關係變得可能
心理治療師常說,個案的改變有時發生在實際治療之前,或是一次會談與下次會談之間;也就是說個案打了預約會談的電話之後,也就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而醞釀及啟動了改變的歷程,治療的成效也就在一次與下次會談間發酵。這樣的改變常讓個案覺得不可思議,以及讓治療師莞爾一笑。閱讀厚愷書寫的個案故事,我發現治療師也默默地參與在這醞釀的過程;使我動容的是治療師在次次會談間對個案的惦記及反覆思索可以如何誘發改變,我相信這些用心同樣成為奠定個案改變的基石。
厚愷書寫的個案故事中運用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啟動家庭的改變。例如,在〈兒子的祕密〉中,治療師開啟話題,使家人間的溝通變得可能,讓家人不敢碰觸的議題不再隱藏;這時禁忌的話題成為可討論的話題,彼此間關係靠近、不再被阻隔在隱而未現的議題之外。又例如,在〈你為我感到驕傲嗎?〉中,厚愷說道:「我治療策略的第一步和最後一步都是讓女兒看見母親苛責背後的擔憂,讓母親覺察到女兒倨傲面具下對母親觀感的在乎」,此時治療師成為家人互動的翻譯者,如此的策略讓令家人痛苦的互動有了新的詮釋,並在原有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發展讓彼此明白的愛之語。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厚愷運用的治療概念,是將疾病、領養或喪親的失落等議題當成是家庭關係中的新成員。此時,治療師引導案家讓這些新成員登台亮相,進而讓家庭成員有機會認識這新成員的特性,討論這新成員存在暗處對關係的影響;這些過程幫助家人正視、理解並常態化早已登堂入室的新成員對關係的影響,家人因此有機會適當地安排這位成員在家中的位置,重新調整關係並選擇發展新的關係。
這本書的個案故事中,治療師和案家建立同盟關係,相同的目標是希望生活過得更好,只是雙方採用的途徑不同:這時案家提供素材,治療師提供方法,逐步建構有問題的是行為而不是人的工作架構。如此一來,家庭成員彼此之間將可建立共同合作的關係,一起讓愛及關係變得可能,我想這是治療師提供給案家美麗而動人的禮物。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熊秉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