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儘管死亡是生命的自然歷程,但一般人仍視「死亡」為禁忌話題,要如何正視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則是當前死亡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書挑戰死亡教育的主流模式─心理學取向,建議從存在主義哲學、個人建構心理學、批判社會學與課程研究等多元的層面分析死亡議題,對死亡議題的討論,提供另類而建設性的觀點。 本書作者是一位澳洲的臨床心理學家,對於個人建構理論有深入的瞭解,主張個人是「意義的賦予者」,如何在死亡教育及悲傷輔導過程當中,協助當事人重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相關工作者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 Warren, W. G. 目前任教於澳洲Newcastle大學教育學院的教育與藝術系,擔任副教授一職,亦在醫院的諮詢部門擔任臨床心理師的工作。Warren的研究興趣在哲學與心理學兩方面,並將二者結合應用於教學、研究與臨床實務工作上。Warren的作品主要關注於死亡與悲慟,也有不少關於社會哲學與教育為主題的文章。 ■主編者簡介 林綺雲 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理事長、中華生死學會理事等。曾任東海大學助教及講師、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講師及副教授、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創所所長)等。著有《醫護現象與社會學》、《生死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生死學:基進與批判的取向》、《生涯規劃》、《實用生死學》等書,並已發表生死學相關研究與論述著作數十篇。 ■譯者簡介 林慧珍 凱斯西儲大學護理學碩士,現為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講師,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副護理長 徐有進 高雄師大英語系學士、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現為國中教師,曾任貓頭鷹圖書館之生死教育繪本講師,曾合譯《死王教育與輔導》一書。 張盈堃 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博士,現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曾任於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與死研究室,著有《性別與教育:批判教育學觀點》、《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等書及多篇專業論文。 陳芳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士、菲律賓Centor Escolar University博士,現為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系、國民教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本書目錄 推薦序一:從生死學與生命教育到生死教育 推薦序二:死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指引 推薦序三:死亡教育:探索生命終點的學問 譯序:另外一個觀看死亡教育與研究的立場 主編序:開啟生死教育與研究批判的進路 前言 緒論 第1篇:哲學篇 第一章 傳統西方思潮與存在主義 第二章 權利與價值 第一篇 後記:非西方思潮 第一篇 總結 第2篇:心理學篇 第三章 喪慟 第四章 死亡態度與死亡知識的概念化與評估 第五章 人生不同階段的死亡認知 第六章 死亡教育的經驗研究 第七章 死亡與死亡教育的個人建構 第二篇 總結 第3篇:社會與意識型態篇 第八章 資料調查與責信度 第九章 宗教與死亡教育 第十章 教育的基進主義 第三篇 總結 第4篇:應用篇 第十一章 課程 第十二章 哲學、教育、死亡與生命 第四篇 總結 本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