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傑輝的健康解碼 | 誠品線上

閔傑輝的健康解碼

作者 Jeffrey H. Mindich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閔傑輝的健康解碼:你知道錯誤的健康觀念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嗎?本書充滿全球第一手的健康及醫學資訊,不但讓你知道的醫學上「why」;更告訴你「how」。1.「它」的長度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知道錯誤的健康觀念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嗎? 本書充滿全球第一手的健康及醫學資訊, 不但讓你知道的醫學上「why」;更告訴你「how」。 1.「它」的長度決定你的壽命長短 2.為何我們想健康的活著需要細菌? 3.「這個」對健康的傷害比飢餓更要命 4.總是「這麼坐」對健康的傷害比抽菸更恐佈 5.胃潰瘍的禍首讓諾貝爾醫學獎給錯人? 6.這個不夠,竟會讓你一直胖、瘦不下來 7.「大了幾吋」會讓老年失憶症的機率增高? 8.「正常膽固醇」會害死你嗎? 9.每天接觸的日常用品正讓你慢性中毒中 10.少了「它」,你的皮膚會變成水果乾 你是不是身體小症狀不斷,這些小毛病可能是大問題的前兆! 請你花一分鐘的時間拿起這本書,翻開它。 健康的身體不等人,今天就開始行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閔傑輝(Jeffrey H. Mindich)知名新聞主播及媒體人,早年對東方醫學有深厚的興趣,於美國曾研習中醫學,來台後拜師於中西醫學博士楊維傑門下,繼續鑚研健康療法。之後,因緣際會成為媒體人,擔任ICRT、民視英語新聞主播,並出版過數本暢銷的英語學習教材。然而,在多年的媒體生涯中,他依然不放棄進修最新的醫學健康資訊;在就讀於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期間,更加深Jeffrey想用更系統化的方式推廣健康的生活形態。 於媒體界退休之後, Jeffrey 回歸他最熱愛的健康領域,多年來參與包括哈佛大學、 康乃爾大學等相關課程,亦獲得多項國際認證,包括:史丹佛大學營養學課程、美國功能性動作檢測認證、美國「終止疼痛」本能動作鍛鍊認證、Frank Wildman費登奎斯「改變年齡」專業教授認證、也是台灣唯一通過美國核心基礎訓練認證的教練。幾年前,閔傑輝與知名家庭醫師高有志醫師創辦養和自然健康中心,他不只身體力行,也幫助更多人透過運動、營養攝取、減少壓力反應與自然療法等,創造更有活力的人生 。鑒於健康意識崛起,閔傑輝願與更多人分享最新、最權威的健康研究及資訊,帶動更多人認識自己的身體,重視健康的人生。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第一章 基因是一齣可以導演的戲第二章 住在腸道內的健康小幫手第三章 口腹之慾背後殘酷的事實第四章 只坐不動,可能讓你老得快第五章 壓力已經快讓你崩潰了嗎第六章 夜未眠--不可承受之重第七章 被忽略的健康隱形殺手第八章 先進國家健康之悲哀第九章 小心!毒素就在你身邊第十章 你有多久沒接近大自然了

商品規格

書名 / 閔傑輝的健康解碼
作者 / Jeffrey H. Mindich
簡介 / 閔傑輝的健康解碼:你知道錯誤的健康觀念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嗎?本書充滿全球第一手的健康及醫學資訊,不但讓你知道的醫學上「why」;更告訴你「how」。1.「它」的長度決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6637735
ISBN10 / 9576637732
EAN / 9789576637735
誠品26碼 / 2681709791000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是以最新的醫學新知為基礎,所發展出的自我保健書。書中的所有醫學知識絕對都有所本,信服力道大
★本書作者閔傑輝原為ICRT、民視的新聞主播,本身就有知名度,再加上他自已的醫學背景,可成為「自媒體」,自我宣傳的力度大
★作者閔傑輝原為媒體人,如今轉為醫學研究者。這樣大的轉變也可成為一大話題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樂於分享抗老逆齡的正確健康知識
寫一本有關健康的書,這個想法在我心裡盤旋許多年;在一般人眼裡,我是個媒體工作者,還寫過幾本包括英語學習的書,都很暢銷。其實,成為一個健康產業工作者,是我從年輕時就有的想法,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注重養生,也有源源不絕的健康常識可以分享。
說一下我的故事吧,17 歲的我,還在唸高中,當別的同學沉迷於舞會和球賽時,我就自願在有機食物合作社當義工,研究這些有機食材;大學唸的是漢學,也曾在波士頓研習中醫學,當時跟被稱為「日本長壽之父」的久司道夫親自學習如何從飲食預防疾病。剛來台灣時,拜師於中西醫學博士楊維傑門下,楊老師是兩岸開放醫學交流後,最早一批被大陸邀請到對岸講課的權威學者。
我在台灣從事媒體工作多年,同時也是專欄作家,在工作之餘,仍繼續鑽研我最感興趣的健康醫療。於媒體退休之後,就全心全意投入健康領域,持續出國進修,取得一些知名國際認證,同時也投入很多時間整理最新健康資訊。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健康資訊相當多,卻很混亂,甚至互相矛盾;到底吃低脂食物健康呢?還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才對呢?報導說維生素E 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不久後又被推翻;之前專家一直警告要避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近幾年又有報告顯示飽和脂肪無害,該怎麼辨別呢?
這些差異有的來自研究本身的設計、有的因為媒體報導的解讀不同、其中當然也不乏網路的「以訛傳訛」。這些看似南轅北轍的資訊,把一般人搞得團團轉,甚至為不正確的健康知識付出代價。
不過,對我這個資深媒體工作者而言,要判斷真相並非難事,我曾經製作過許多深度報導,有的還得過獎,也提名金鐘獎,從大量資料中追根究柢,本就是媒體工作者的本色。我釐清這些龐大資訊的原則是,以最權威的研究報告出發,加上我多年對健康及中西醫學的研究心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整理出最精準的健康知識及實用方法,這就是閔傑輝的「健康解碼」。
我當年在波士頓跟久司道夫老師學習時,當時醫學界不怎麼認同用飲食等方法來預防及控制疾病,然而時隔多年,許多一級醫療單位不但在研究及推廣“Integrative Medicine,”(整合醫學),也把一些「自然療法」列入正統醫療知識。現在在國外,有許多正統的醫師以飲食、運動等方式來指導病人如何預防及治療疾病。
出生於19 世紀中期的愛迪生,不但是個知名的發明家,也是個養生家,他出生在1847 年,當時平均壽命不過30 幾歲,他卻活到85 歲。愛迪生100 多年前曾經說:「未來的醫生不會給任何藥物,卻會向他的病人介紹如何照顧骨骼,正確飲食,並讓他們瞭解疾病的原因及預防。」雖然愛迪生的想法尚未完全實現,但確實現在的醫學已經在往這個方向發展了。
健康議題受到重視,也是代表健康意識崛起,但一定要從多方面來著手,如果單一懂得健康飲食,卻不瞭解紓解壓力,一樣無法達成健康的目標,因此本書採取全方位的觀念,離不開的主軸是正確飲食法、適當的運動及即時紓解壓力的方法,但也探討許多往往被忽略很卻重要的健康元素,包括﹔睡眠、代謝、心血管的健康、環境毒素、陽光、水、空氣等。第二個章節提到的關於腸道菌叢,是個很新的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健康對全身健康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還重要。
到底怎麼樣稱得上健康呢?前一陣子,美國今日新聞有個主題報導說:「我們活得比以前久,卻活得越來越不健康。」若從一些權威的統計來看,一點都不假,例如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中心統計,全球人口稱得上健康僅僅4.3%,換言之95% 以上的人不健康,聽起來會不會有點驚人呢?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為:「不僅消除疾病或虛弱,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生病並不代表健康,那麼不生病卻不健康又是什麼?我們稱為「亞健康」,用較通俗的名稱就是「小毛病多」,例如:睡得不好、習慣性便祕、腰痠背痛、精神不振、或一些檢測指標不正常,包括:三酸甘油脂、血糖或膽固醇。許多大病都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有時候這些亞健康的症狀就是個警訊,即使亞健康沒有演變為重病,一定會讓我們的身體提前老化,也往往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因此不能小看這些「小毛病」,務必以適當的方法來預防。
俗話說:「生、老、病、死」,不過最新的醫學研究告訴我們,「老」及「病」的程度及速度是可控的。本書第一個章節很明確的陳述,我們的健康絕對不是基因「命定」的,可以有相當的空間來支配自己要的健康狀況!有時候覺得「健康」兩個字很抽象,如果把它說成「無病痛、常保年輕、美麗及快樂」也許較具體一些吧,而透過書中簡易的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達到健康的境界!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給錯了的諾貝爾醫學獎
幾十年來,主流醫學一直認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主因是壓力引起的,自從兩位澳洲學者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博士與華倫(Robin Warren)博士共同發現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消化性潰瘍禍首,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之後,從此壓力是胃潰瘍之說似乎被推翻。
不過,仍有學者對此結論感到質疑,因為有所謂的「非洲之謎」。他們指出,有許多非洲民族,或是南美洲、亞洲居民,體內都有幽門螺旋桿菌,但是他們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率非常低。有一項統計也顯示,全世界50%以上人口的消化系統皆有幽門螺旋桿菌,發生消化性潰瘍機率不多見,而85%有幽門桿菌的人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如果將消化系統的潰瘍皆歸咎於幽門螺旋桿菌,那麼這個現象要如果解釋呢?
全球研究細菌權威、2015年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士之一的馬丁.布萊澤(Martin Blaser)博士,認為這跟壓力是脫不了關係。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潰瘍與修復的機制,胃部結構是強酸環境,正常狀態下,會有特殊維持黏膜正常的細胞予以保護,但是這些細胞必須不斷成長來達到保護作用,並且有時候是消化道內壁會出現極細小的潰瘍,晚上睡覺時,身體會自行修復。
但據布萊澤博士解釋,在副交感神經長期受到壓抑,修復機制無法發揮功能。原因是當交感神經亢奮時,身體不斷在處理各種危機,管不到消化功能的修復,使得胃壁黏膜越來越薄,細小的潰瘍範圍就跟著越來越大,等到出現出血、疼痛嚴重症狀,此時依據馬歇爾及華倫兩位博士的研究,不能說幽門螺旋桿菌是無關,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會讓潰瘍惡化;但是據布萊澤博士的說法,壓力應該是引爆點,沒有過度壓力,即使消化道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也不會引起消化道潰瘍。

比傳染病更為可怕的健康危機
好幾個世紀以來,對人類生存最大的威脅是傳染病,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到百年來,多數人類壽命無法超過50歲的主因。現在不同了,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70%的死因都是來自非傳染性的疾病,以慢性病為主,包含: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癌症。
美國有一項針對中年以上女性進行的大規模研究,顯示活動量高的女性,所有死亡機率(包括心臟病、癌症等),都比活動量低的女性少了40到50%, 而且所有與健康不良的數值(包括低密度膽固醇、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都會下降;如果做對的運動,高密度膽固醇、而心血管健康重要的指標之一,耐力,會增加。
最不可思議的是,運動會讓基因染色體的端粒會變長,延長我們的壽命,端粒的作用在於保護DNA,端粒越長,壽命就越長,運動正是最好的延壽之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網站曾經發佈一則雋語:「個人生活中,很少有比運動對健康影響更大的做法。」顯見運動對於獲得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科學見證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及美國癌症協會合作的一項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減少13種癌症發生率。這個研究時間長達11年,研究人員追蹤140萬人的活動量。整體而言,有運動習慣的人發生癌症的機率比起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下降7%,對於13種癌症發生率的減少有實質上的幫助。
研究人員認為運動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的主因,一是運動可以抑制某些會引起癌症的荷爾蒙,二是會控制血液中可能會促進癌症的胰島素分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內科醫學期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