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在這喧囂的世界, 一個人到西伯利亞森林住半年 | 誠品線上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作者 Sylvain Tesson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在這喧囂的世界, 一個人到西伯利亞森林住半年:倘若你有以下症狀:#以前的我話太多了#我想要寧靜#太多信沒回且太多人要見#我嫉妒魯賓遜#實在很懶得買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倘若你有以下症狀: #以前的我話太多了 #我想要寧靜 #太多信沒回且太多人要見 #我嫉妒魯賓遜 #實在很懶得買菜 #為了能鬼吼鬼叫和過一絲不掛的生活 #因為討厭電話和引擎噪音 那麼讀讀這本書,並且找個地方,讓自己短暫地 靜靜休息一陣子吧 ★榮獲法國梅迪西文學獎 ★榮獲英國鐸曼旅行文學獎 ★《國家地理》最佳秋季讀物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隱居』乍看遠離生活,然而這本『隱居之書』卻站在與社會相依存的觀點,告訴人們生活是一門藝術,而非令人鄙視之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我行前隨身帶了書、雪茄和伏特加酒。 其餘的東西──空間、寧靜和孤獨 ──那裡已經有了。」 法國記者席爾凡・戴松曾向自己許諾,要在四十歲前去森林裡過一段隱居生活。於是,他前往西伯利亞自然而孤獨的荒野────貝加爾湖畔的一座小木屋裡住了六個月。離小木屋最近的村莊在一百二十公里外,他沒有鄰居,偶爾會有熊訪客。 在西伯利亞的荒涼森林裡、神祕靜謐的貝加爾湖畔,小木屋四周是無邊無盡的自然景致,冬季氣溫會降到令人凍僵的攝氏零下三十度;到了夏天,化不開的冷空氣成為瀰散在湖面的霧氣,更讓人覺得這裡是流放之地。 ▍在這裡,我見識了冬天和春天、幸福、絕望,乃至於平靜。 兩隻狗、一座燒柴鍋爐,以及一扇面湖的窗戶,這是戴松僅有的東西。他靠自己的雙手將小木屋內部打造成像梵谷在亞爾小鎮那間黃房子,自然明亮且毫不矯飾。他每天的生活逐漸簡化成幾個行為:砍柴、釣魚、煮飯;而陪伴他的只有書籍、伏特加與雪茄。 「在這片無人之地,我替自己打造了一段清明又美麗的生活,我度過一段深居簡出的儉樸日子。我依山傍水,得以凝視日子一天天流轉。我砍柴、釣了自己的晚餐、讀很多書、到山裡健行,並在窗邊喝伏特加。這座小木屋是個絕佳的觀察站,能一窺大自然的各種動靜。」 在這片荒原中,他逐漸馴服了空間、時間,每一天都在發掘忙碌生活與旅行中無法帶來的體驗;最後他以緩慢沉穩的步調,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簡約而美好的生活。 「也許所謂自由即在於擁有時間? 也許所謂富有即在於坐擁獨處、空間和安靜 ──而這些恰恰都是未來世代人們所欠缺的事物。 然而只要深山裡仍有小木屋,這世界就不至於全然絕望。」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Tai Tai LIVE WILD】阿泰與呆呆(《折返》作者、旅行家) 山女孩Kit(《山之間》作者) 林佑軒(作家) 徐振輔(臺灣大學地理系碩士生、自然寫作者)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黃麗如(酒途旅人)────────從心推薦 ★亞馬遜4.2顆星,國際名作家、各界媒體齊聲推薦! 「對於那些夢想逃到茫茫荒野中的人來說,它幽默、充滿活力,還是一種芬芳的撫慰。」────《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一年四季最好的旅行書之一。」────《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年度最傑出的自然書寫。」────《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彷彿被扔到火爐的伏特加酒一樣,這本書轟然燃起美麗的火焰,並以幽默和機智照亮主題,閃耀且令人難忘。」────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森林祕境》(Financial Times)作者、普立茲獎入圍者、美國南方大學生物學暨環境研究教授 「這本書該被一字一字細細品讀。這是一個人對於自然的美麗書寫、生活及閱讀中體嘗的孤獨,以及隨之而來的美妙故事。」────言語與和平(Words And Peace)書評網站 「節奏輕巧、幽默、富洞察力且驚喜連連,文字深刻記錄(這裡沒有先驗哲學)下伏特加酒在世界最深湖泊的冰面上,為期六個月的孤獨狂歡。」────史密斯書店(Booksmith) 「內容非凡……作者除了文學體操和怪癖外,寫下了描寫西伯利亞廣闊風光的讚歌,以及在度過逆境的生活方式。這本書讓人一頁頁不忍釋卷,直到我們和戴松一樣結束了這段隱居時光,返回我們的日常。」────《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Books) 「戴松在兩隻小狗以及奇妙訪客的陪伴下,敘事變得生動且令人愉快。這幾乎讓所有讀者都想如此孤立地度過六個月。幾乎。」────卷一,布魯克林(Vol. 1 Brooklyn)書評網站 「戴松冒險進入梭羅只在口中說的地方────自然和孤獨的曠野,並以雷蒙・錢德勒抒情式犬儒主義來寫自然、媚俗、暴力、羊群行為及對榮耀的關注。在書、雪茄和伏特加酒,再加上一把好刀和太陽能電池板,戴松逐漸集中在真實的生活,並以令人驚訝的清晰而坦率的文字,提出了極富興味的精神追求。因此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我有內心生活,我最終會找到它的答案。』」────麥克.席姆斯(Michael Sims),美國作家與評論家 「透過這本書,為梭羅和愛默生的自然文學增添了現代的聲音。」────《前言書評》雜誌(Foreword Reviews) 「這是一本哲學日記。作為一名隱士在西伯利亞的生活經驗,讓戴松愈是深入探索思想和內心,就愈發意識到自己是另一個人。他在描寫狼或熊的場景上,無可避免地會被拿來與《湖濱散記》比較。然而這部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擺脫了梭羅式道德的束縛。畢竟作為一個和社會相依相存的人,生活是一門藝術,而非令人鄙視之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戴松的幽默感一絕,並生動寫下他熱愛的針葉林與俄國人對其近乎神祕的依戀。他在書中展開叔本華式地追索:現代人眼中的渴望與遺憾間的世界。」────《經濟學人》網站(Economist.com)網站 「戴松這位漂泊四方,走路、騎馬、駕單車長程遠遊的作家,這一次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棲居在貝加爾湖西岸一幢九平方公尺的小屋中……九月一日,本書初版,印了一萬兩千冊,之後六次再刷,達到七萬八千冊。輝煌的成功。……他談論冰,談論雪松,談論昆蟲、山雀,還談論不可見的熊與山貓──他以足堪匹敵最偉大的自然書寫作者的燦然文筆頌讚這些夥伴。」──法新社(AFP) 「他是作家、旅行者、小說家、記者。他是冒險家,熱愛敘說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這一次,他將帶我們來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小屋深處,進行一場巍然寂定、八方不動的旅行,為的是體驗空無、孤獨、靜默……一種『講究的浪擲時光』!」──《本週法蘭西島》(La Semaine de l'Ile-de-France) 「是的,席爾凡・戴松,這名穿著登山鞋的男人,戈壁沙漠、圖博山巔永不疲憊的遊走者,更可能是我們旅行作家最閃耀的一位,這次選擇了安居一隅:三公尺乘三公尺的宇宙裡,沒有電視,只有一扇窗戶,維生的核心是一具平底鍋。……本書除了殊異的經驗,更以文字風格而卓爾不群。」──《巴黎快報》(L’Express) 「作者溫柔的筆觸與西伯利亞自然的險惡形成了對比,讓本書成為一首優美、素樸、不誇矯的『世界之歌』,唱出的旋律在讀者心中良久低迴。」──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 「戴松的思考方式有時是碎片式的。當他跟他的姓一樣名副其實,出版他那些名言佳句時就是如此。好比說,我們讀到他寫的這個句子:『掉到水裡的一顆石頭絕不會錯失紅心。』然而,戴松講述他的遠行時也會進行整體思考;此時,他是一個更偉大的他。本書是這些整體思考的其中一部。一部冰之整體、孤獨之整體、人性之整體、文學之整體。……這部作品是流動行進的冥想,充滿對空間、時間、美、奧祕、身體的思考……這不只是一本書,更是對生命的提案、一種書寫的隱喻:消滅生命周圍的一切,就為了只專注在核心本身。閱畢此書,一種滌淨一切的急迫需求油然而生。『讓牠們別太靠近你』,一位名聞遐邇的牧羊犬訓練師如是說。」──《觀點雜誌》(Le Point) 「這部作品非常珍貴,它揭露了流逝的時間那無可估量的價值。作品非常有張力,我們於是發現一個弔詭之處:說起來,在這座小屋中,(幾乎)什麼都沒發生。這部作品由一位穿著風之鞋的男人所撰,是一曲針對靜止、缺乏、靜默的頌歌。……如此對孤獨的追尋──我們尤其不能將之看作限制──促使作者內省靜觀。……他與孤獨的關係是複雜而意義豐富的。……在一個萬事萬物都以提高利潤為目的而遭到安排、組織的時代,戴松透過長時間凝賞貝加爾湖及湖中掩映的天空,重新發掘冥想的益處。」──《世界報》(Le Monde) 「我們這個男人有文化素養、有幽默感、有貨真價實的深度。」──《圖書週報》(Livres Hebdo) 「本書是一部敘事,更是一部證言。同時,它也是一首謳歌世界之美的頌讚曲,一篇為作者熱愛的古風隱居生活的辯護辭章。」──《費加洛報》(Le Figaro)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席爾凡・戴松法國文學家、記者、探險家、旅行家。十九歲時,騎單車穿越冰島中部、參加婆羅洲洞穴探險,後與好友一同騎單車環遊世界,並將這段歷程寫成《騎行地球》(On a roulé sur la terre)。一九九七年以來,以步行、騎單車、騎馬的方式遊歷中亞。二○一○年,在貝加爾湖畔居住六個月,其間所寫的日記集結成本書《貝加爾湖隱居札記》,甫出版即銷售破二十萬冊,如今已賣出十國版權,並榮獲梅迪西文學獎,改編電影於2016年上映。至今出版十多部遊記,散文隨筆廣受好評。曾以短篇小說《和自然一起安眠》( Une vie à coucher dehors)獲頒龔固爾文學獎。梁若瑜東吳大學心理系畢業。以翻譯為職,以文字為樂。譯有《那隻見過上帝的狗》、《韃靼荒漠》、《我只是假裝不在乎》、《我就是沒辦法不在乎》、《抉擇》等五十餘本。聯絡信箱:escadore@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跳脫一下 二月 森林 三月 時光 四月 湖 五月 動物 六月 眼淚 七月 平靜 致謝

商品規格

書名 /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在這喧囂的世界, 一個人到西伯利亞森林住半年
作者 / Sylvain Tesson
簡介 /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在這喧囂的世界, 一個人到西伯利亞森林住半年:倘若你有以下症狀:#以前的我話太多了#我想要寧靜#太多信沒回且太多人要見#我嫉妒魯賓遜#實在很懶得買菜#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97971
ISBN10 / 986359797X
EAN / 9789863597971
誠品26碼 / 2681883253004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跳脫一下
我曾承諾自己要在四十歲以前去深山裡過隱居的生活。
我在貝加爾湖畔一個位在北雪松林湖岬端的小木屋裡待了六個月。一百二十公里外有一座小村莊,四周沒有鄰居、沒有道路,偶爾有訪客。冬天,溫度落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夏天,有熊在湖岸邊出沒。簡單來說,就是個天堂。
我行前隨身帶了書籍、雪茄和伏特加酒。其餘的東西──空間、寧靜和孤獨──那裡已經有了。
在這片無人之地,我替自己打造了一段清明又美麗的生活,我度過了一段深居簡出的儉樸日子。我依山傍水,得以凝視日子一天天流轉。我砍了柴、釣了自己的晚餐、讀了很多書、到山裡健行,並在窗邊喝了伏特加。這小木屋是個絕佳的觀察站,能一窺大自然的各種動靜。
我見識了冬天和春天、幸福、絕望,乃至於平靜。
在這片又稱泰加林的西伯利亞針葉森林裡,我脫胎換骨了。定居帶給了我旅行所無法再帶給我的事。當地的靈氣幫助我馴服了時間。我的隱居小屋成了這些蛻變的實驗室。
我每天都把感想記錄在一本札記裡。
這本隱居日記,你現在即捧在手裡。

二月 森林

亨氏這個品牌所販售的調味醬多達十五、六種。在伊爾庫次克的超市裡,各種口味一應俱全,我卻不知從何挑選起。我已裝滿整整六個推車的麵條和塔巴斯科辣椒醬。藍色卡車在等我。司機米夏並未熄火,外面氣溫是零下三十二度。明天,我們將駛離伊爾庫次克。三天後,我們將抵達位在貝加爾湖西畔的小木屋。我必須趕在今天採買完畢。我最後挑選了亨氏系列中的「超辣塔帕斯」款。我一共拿了十八瓶,即一個月三瓶。
番茄醬竟然能有十五種。就是因為這種事,我才想遠離這個世界。

二月九日
在妮娜位於無產路上的家裡,我躺在我床上。我真喜歡俄羅斯的街道名稱。城鎮裡常可見到「勞動街」、「十月革命路」、「支持者路」,有時還有「熱情路」,並有灰白的斯拉夫老太太有氣無力地走在這些路上。
妮娜是全伊爾庫次克最好的民宿主人。她以前是鋼琴演奏者,蘇聯時代時曾在音樂廳演出。如今,她經營著一家民宿。昨天,她跟我說:「誰會相信有一天我居然變成了煎餅機器?」妮娜的貓躺在我肚子上打呼嚕。如果我是隻貓,我已知道我會躺到誰的肚子上取暖。
我即將實現一個已醞釀長達七年的夢想。二〇〇三年,我初次旅居貝加爾湖畔。當時在岸邊行走的時候,我發現這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間小木屋,裡面都住著一些出奇快樂的隱居者。獨自遁入寂靜森林的念頭,就此油然而生。七年後,我就這麼來啦。
我不得不鼓起勇氣把貓推開。離開被窩,需要過於常人的精力。尤其還是因為即將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願望即將實現之際,往往讓人想掉頭逃跑。有些人反而在關鍵時刻退縮。我很怕自己屬於這種人。
米夏的卡車滿到要爆炸了。抵達貝加爾湖前,需先穿越五個小時車程的結冰原野:宛如在凍僵的高低起伏波浪中航行。山丘腳下有村莊的煙霧裊裊升起,宛如在淺灘擱淺的雲煙。面對這般情景,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曾寫道:「任何人只要穿越過西伯利亞,就再也不能聲稱自己是幸福的。」到了一處丘頂時,貝加爾湖出現了。我們停下來喝酒。伏特加酒過四巡後,冒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樣的奇蹟,讓湖岸線居然能這麼完美地和湖水邊際無縫相接?
讓我們先把統計數字說完了事吧。貝加爾湖長七百公里,寬八十公里,深一公里半。歷史有兩千五百萬年。冬季湖面結冰厚達一百一十公分。太陽才不管這些數據。祂依然把祂的愛照耀在這片白色平面上。一道道陽光從雲端穿透下來,成群結隊的光影色塊在雪地上游移:這塊遺骸般的地方臉頰亮了起來。
卡車開上了冰面。車輪底下,有足足一公里的深度。萬一我們掉進斷縫裡,車子將墜入黑暗深淵。我們身軀將無聲下沈。將如緩慢雪片般飄落湖底溺斃。對於害怕腐敗的人而言,這湖是個最理想的墓穴。詹姆斯・狄恩曾希望死後能留下「漂亮的遺體」。一些學名為Epischura baikalensis的小蝦子二十四小時內就將把屍體清理完畢,水底只會留下象牙般的白骨。

二月十日
我們在歐爾克隆島上的庫吉鎮過夜,然後往北方行駛。米夏一句話也不說。我很欣賞沉默寡言的人,因為我就能自己幻想他們在想些什麼。
我繼續朝我的夢想天堂挺進。四周氣氛很荒涼。寒意宛如在風中飄打的長髮。一絲絲的白雪從車輪前方四散。天空與冰層間的這段空檔縫隙裡,插入了一場暴風雪。我望著湖畔,一面努力別去想我即將在這片安魂曲般的森林中住上六個月這回事。流放西伯利亞的典型畫面元素,在這裡一應俱全:廣袤的天地,和蒼白的色調。冰雪看起來有點像裹屍布。曾有無辜的人被丟進這場惡夢裡長達二十五年。我呢,卻能在這裡高興住多久就住多久。人生夫復何求?
米夏說:「這裡很悲愴。」
隨即緘默直至隔日。
我的小木屋位在貝加爾雷納生態保護區的北部。它是個建於一九八〇年代舊地理觀測站,藏身在松林裡的一片林中空地上。在地圖上,這塊地區的名字「北雪松林」即來自於這片樹林。「北雪松林」聽起來有點像老人安養院的名稱。但說起來,這裡確實是個讓人安養的地方。
在湖面上行車是一種逆天的舉止。只有天神和蜘蛛能在水上行走。我曾三度覺得自己彷彿打破了禁忌。第一次是凝望著遭人類淘空的鹹海海底。第二次是閱讀了一位女子的私人日記。第三次,便是在貝加爾湖水面上行車。每次都覺得像在撕扯一片紗。彷彿在隔著門孔偷窺。
我把這些說給米夏聽。他什麼也沒回。
今晚,我們在保護區中部的波可尼基科學觀測站停歇。
塞戈伊和娜塔莎是這裡的駐守人員。他們俊美得猶如希臘神人,除了身上衣服比神人多就是了。他們在這裡已生活了二十年,專門緝捕盜獵者。我的小木屋位在他們家往北五十公里處。我很慶幸能有他們當鄰居。以後想起他們,會是件愉快的事。他們的愛,就像西伯利亞冬季裡的一座小島。
我們晚間時光和他們的兩位朋友一起度過,這兩位朋友分別是薩沙和尤拉,是西伯利亞的漁民,儼然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裡的兩種典型人物。薩沙有高血壓,整個人紅通通的,很活潑。他蒙古人般的眼睛深處流露著嚴峻的眼神。尤拉則神情抑鬱嚴肅,讓人聯想到拉斯普丁,以底棲魚類為主食。他膚色如托爾金筆下的魔多人一樣蒼白透明。薩沙磊落奔放,尤拉則鬼鬼祟祟。尤拉已經十五年沒進城過了。

二月十一日
我們又回到冰面上趕路。兩側森林呼嘯而過。我十二歲那年,我們在法國曾去凡爾登參觀「大戰博物館」。我對「仕女之路」廳記憶猶新。戰場壕溝裡的法國大兵身上沾滿泥濘。今天早上這片森林就如一支被大雪覆蓋的軍團,只有刺刀能勉強冒出個頭。
碎裂的冰層劈啪作響。底層板塊因表層運動的壓縮而迸裂。這片水銀般的平原上佈滿曲折的裂縫紋路,噴吐著結晶式的混亂。一道藍色鮮血從玻璃傷口中流出。
「很美。」米夏說。
接著到晚上前都未再說話。
晚間七點,我的湖岬出現了。也就是北雪松林岬。還有我的小木屋。全球衛星定位的座標是N 54°26’45.12’’/ E 108°32’40.32’’。
有犬隻隨行的幽暗小小人影,從湖畔上前來迎接我們。布勒哲爾(Bruegel)畫中的農民便是這般模樣。不論什麼都能被冬天變成一幅荷蘭油畫,亦即既精準又有光澤如上了釉。
天空飄著雪,接著天色轉暗了,於是這一大片雪白變成一種醜陋的黑色。

二月十二日
沃羅迪亞・T是森林巡邏員,年約五十多歲,和妻子露咪拉在北雪松林這小木屋已居住十五年了。他戴著一副深色鏡片的眼鏡,有著一張慈眉善目的臉孔。有些俄羅斯人看起來很像流氓,但沃羅迪亞呢,你卻會很放心把幼熊託付給他照顧。他和露咪拉想回去伊爾庫次克。露咪拉生病了──她罹患了靜脈炎──必須就醫。她的肌膚──就像成天喝茶喝不停的俄羅斯婦女肌膚一樣──如青蛙肚子般白晰:大大小小的血管在珍珠色皮膚下繪出曲曲折折的紋路。他們等我一來就準備上路。
這座小木屋在雪松林裡冒著煙。雪花彷彿在屋頂上鋪了一層蛋白霜,屋梁則宛如香料蛋糕(pain d'épice)的色澤。我餓了。
這屋子座落在兩千公尺高之山壁的腳下。泰加林一路朝山頂攀長,於一千公尺左右投降。再往上去,就是岩石、冰霜和天空的國度。小木屋後面即是山坡。湖水則平躺在海拔四百五十公尺處,我從我小木屋的窗戶就能看到湖畔。
塞戈伊麾下的森林巡邏員,各自住在保護區內彼此相距三十公里的觀察站裡。往北,住在耶羅辛岬的那位鄰居,名叫沃羅迪亞。往南,扎伐霍特諾小村的那位鄰居,名字也叫沃羅迪亞。日後,我心情低落,想找同伴喝酒澆愁時,只要往南步行一天,或往北步行五小時即可。
巡邏組長塞戈伊從波可尼基陪同我們一起過來。下車後,我們靜靜端詳了這片美景一會兒,然後他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對我說:「這裡真是個好地方,很適合自殺。」剛才車上同行的還有我朋友亞諾,他從伊爾庫次克就一直陪著我。他在那裡已經住十五年了。他和當地最美的姑娘結了婚。她很嚮往巴黎的蒙田大道和法國南部的坎城。可是她發現亞諾一心只想在泰加林裡悠遊後,便和他分手了。
接下來幾天,我們將一起替我這段居留做準備。然後,我朋友們將各自返家,留下我一個人在這裡。眼下此刻,先從搬卸物資開始。

在森林裡住六個月的必需品
斧頭和錘斧
蓬布
麻布袋
冰錐和冰杓
冰刀鞋
踏雪板
獨木舟和槳
釣竿、釣線、沉坨、假蠅毛鉤和路亞(硬餌)
烹調器品
茶壺
手轉式鑿冰器
繩索
小刀和瑞士刀
磨刀石
煤油燈
煤油
蠟燭
衛星定位器、指南針、地圖
太陽能板、電線和可充式電池
火柴和打火機
登山背包
水手帆布筒形包
毛呢地毯
睡袋
高山裝備
防蟲頭部面網
手套
毛裡雪靴
冰鎬
藥品(十盒普拿疼以對抗伏特加的副作用)
鋸子
鐵鎚、釘子、螺絲、銼刀
七月十四日國慶日用的法國國旗
手持式驅熊彈
信號槍
雨衣
烤肉網
折疊鋸
帳棚
地墊
頭燈
零下四十度專用睡袋
加拿大皇家騎警外套
塑膠雪橇板
防滑釘鞋
附腿套的靴子
伏特加酒和酒杯
90%的酒精,以便在上項短缺時替代用
個人閱讀書籍
雪茄、小雪茄、室內除臭用的「亞美尼亞紙」和增加濕度用的玻璃保鮮盒
聖人像(聖瑟拉芬・薩羅夫、聖尼古拉、羅曼諾夫王朝末代遺族、沙皇尼古拉二世、黑面聖母)
木質行李箱
望遠鏡
電子裝置
筆記本和原子筆
糧食(六個月份的麵條、米、塔巴斯科辣椒醬、行軍口糧、水果罐頭、辣椒、胡椒、鹽、咖啡、蜂蜜和茶葉)

很妙,決定要搬進小木屋生活後,原以為會抽著雪茄仰望天空,深深陷入自己的思緒裡,結果卻是拿著記事簿勾選著生活必需品清單。人生呀,就是這麼柴米油鹽。
我推開小木屋的門。在俄羅斯,家具的塑膠貼片大興其道。七十年來根深蒂固的物質主義,使俄國人的審美觀蕩然無存。到底為什麼品味會這麼差?為什麼寧可鋪合成地墊,也不願留白?曾幾何時,世界變得這麼俗不可耐?全球化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大家一窩風追求醜陋。如果不相信,只要找個中國城市走一走、看一看法國郵局新的室內設計風格,或看看觀光客的穿著打扮即可。品味低俗是全體人類的最大共通點。
接下來兩天當中,在亞諾的幫忙下,我拔除了那些合成地墊、塑膠布、聚酯帆布和牆上的塑膠紙。我們用鐵撬把貼片通通撬掉。褪去外皮後,裸露出來的是殘留有樹脂微粒的原木,和淡黃色的木質地板,那淡黃色就和梵谷在亞爾小鎮臥房裡的顏色一樣。沃羅迪亞目瞪口呆望著我們。他看不出赤裸的琥珀色原木在視覺上比聚酯帆布更美麗。他耐心聽我向他解釋箇中原因。我成了個堅稱原木地板比合成地墊更優越的中產階級份子。美學主義成了一種反動的離經叛道。
我們從伊爾庫次克帶來了一個雙層玻璃的淺色松木窗戶,以取代原本那個使屋內蒙上一股警察派出所式光線的窗戶。為了安裝窗戶,塞戈伊用電鋸在原木牆面上直接鋸出一個窗口。他做起事來有些焦躁,不曾暫停下來休息,也並未計算角度,忙亂中出了錯就邊做邊修正。俄羅斯人施起工來總是急急忙忙的,彷彿有法西斯大軍隨時會來追殺。
在這個地區零零星星的幾個村落裡,俄羅斯人對自身處境的不堪一擊特別有感受。安全感約莫和童話故事裡那隻住茅草屋的小豬差不多。住在家徒四面木壁的冰天雪地裡,會讓人變得謙卑。這些村寮的搭建方式,並不是為了流傳千古。它們其實就只是一堆在北風中嘎吱作響的簡陋小屋而已。羅馬人興建城邦是想屹立千萬年。對俄國人來說,能度過冬天就足夠了。
和暴風雪的劇烈程度相比,小木屋好比一只火柴盒。木屋是森林的孩子,注定要腐壞:它牆面的圓木原本就是樹林裡的樹幹。屋主遺棄它後,它將再次化為腐殖土。面對季節性的酷寒,它雖單純卻提供了完美的庇護。四周庇蔭著它的森林,並不會因為它而變得醜陋。它和蒙古包及北極雪屋,都堪稱人類面對險惡環境所想出的最美好反制之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21世紀的《湖濱散記》
恐慌世代讀者最需要的心靈書寫
一段隱居原始森林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