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iano Tuner
作者 | Chiang-Sheng Kuo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 (精裝簽名版 附郭強生油畫創作帆布袋):★「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內含:首刷限量精裝版簽名書,加贈尋琴者專屬帆布袋,獨一無二、印有郭強生油畫創作的 |
作者 | Chiang-Sheng Kuo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 (精裝簽名版 附郭強生油畫創作帆布袋):★「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內含:首刷限量精裝版簽名書,加贈尋琴者專屬帆布袋,獨一無二、印有郭強生油畫創作的 |
內容簡介 ★「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內含: 首刷限量精裝版簽名書,加贈尋琴者專屬帆布袋,獨一無二、印有郭強生油畫創作的帆布袋(尺寸寬21*長30公分)。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 「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靈魂從此失去自由。」 一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鋼琴調音師,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時光與感情之中。 一位年逾六十歲的生意人,因為妻子死後留下的一架鋼琴與調音師相遇,兩人結伴踏上尋琴之路……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共鳴程式,「有人在樂器中尋找,有人在歌聲中尋找,也有人更幸運地,能夠就在茫茫塵世間,找到了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震動。」你的一生是否也在尋覓能夠共鳴的靈魂? 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開卷好書獎得主郭強生,繼暢銷動人的散文書寫之後,重回小說領域推出《尋琴者》。這是郭強生首次嘗試音樂題材的小說,每個句子宛如音符精確而優雅,譜寫愛慕與寂寞的殘酷,只為追尋靈魂共鳴的無悔。全書哀傷而節制,讀完讓你掩卷嘆息。馬世芳力推:「這本書既寫出了深淵的黑暗,也寫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郭強生
各界推薦 白先勇(小說家)、甘耀明(小說家)、朱天文(作家)、任明信(詩人)、李桐豪(作家)、周芬伶(作家)、胡晴舫(作家)、馬世芳(廣播人、作家)、馬翊航(作家)、郝譽翔(作家)、張曼娟(作家)、盛浩偉(作家)、陳玠安(作家)、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焦元溥(《遊藝黑白》、《聽見蕭邦》作者)、葉佳怡(小說家)、蔡素芬(小說家)、譚光磊(版權經紀人)——一致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如貓印般音符的輕緩語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傾訴了人、音樂與情感之間的靈魂歸屬,如此的蒼茫雪景與滄桑人生的互映,只有郭強生老師的《尋琴者》能乘載,這是一部令人眷戀的小說。──甘耀明(小說家) 《尋琴者》裡,這個「情」是大哉問,懷疑論的,也是郭強生ㄧ生的主題與變奏。從《作伴》開始,書名都點題了,好孤獨的人,試著去與一個又一個孤獨的人作伴。這次選了鋼琴調音師來寫,難度很高。經過時間的過濾與沉澱,結晶出節制的愛慕,以及與這愛慕同等量的寂寞,厚積薄發,令人耳目一新。──朱天文(作家) 維基百科寫一根鋼琴琴弦平均有六十八到九十公斤的張力,《尋琴者》由第一頁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句點,同樣扣緊心弦,每一頁都充滿張力。這本小說關於調音師和他的鋼琴,哀傷卻節制,小說家行文每一個造句,精確而優雅,像是對的音符擺在對的樂譜上,閃閃發亮。它如同李赫特演奏舒伯特,字與字之間如同音符和音符之間留下片刻安寧,全然輕與靜,讓讀者共振,在心裡迴響出一聲嘆息。──李桐豪(作家) 《尋琴者》關於音樂與樂器的描寫很多,從小聽曲、唱曲的強生,有著善於審音的聽覺,他寫了一個聽覺小說,讓感情更純粹與空靈。這本書在談藝術,更在談創造小說的敘述藝術,然而愛情總是他作品中的終極藝術,因為不完美,甚至千瘡百孔,更能說明細緻純粹的情愛更是藝術,這是作者孤獨的藝術,也是悲傷的救贖。──周芬伶(作家) 《尋琴者》寫得最好的,莫過於「敗壞」二字,從音樂之美延伸而出的,竟是一幅千瘡百孔的廢墟,花冠頓萎,天人五衰,纏綿悲戚的哀歌,曲折道出了小說中人物的秘密心事,而在那不為人知的過往回憶中,慾望和挫折相伴,最終只剩無言的孤寂。──郝譽翔(作家) 讀《尋琴者》宛如聆聽一首跌宕的曲子,讓人不禁憶起孟若的《幸福與陰影之舞》、石黑一雄的《夜
作者介紹 郭強生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回國後先在國立東華大學任教,協助創立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日文版二○一八年出版);《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篇小說〈罪人〉榮獲二○一七年九歌年度小說獎。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散文出版作品包括《就是捨不得》、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書名 / | 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 (精裝簽名版 附郭強生油畫創作帆布袋) |
---|---|
作者 / | Chiang-Sheng Kuo |
簡介 / | 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 (精裝簽名版 附郭強生油畫創作帆布袋):★「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內含:首刷限量精裝版簽名書,加贈尋琴者專屬帆布袋,獨一無二、印有郭強生油畫創作的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7106510920 |
EAN / | 8667106510929 |
誠品26碼 / | 2681863638005 |
頁數 / | 22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9X12.8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暌違五年,郭強生最新小說
王德威專文推薦:《尋琴者》是郭強生最好的作品,
也是近年來台灣小說難得的佳作。
自序 : 謝謝即將要掩卷的各位,循著琴聲,陪伴我一路走到了這裡。
這裡除了寂寞,還有謊言,軟弱,恐懼,懊悔;但這裡也什麼都沒有,不是空無一物的沒有,而是無限可能的、那種無法預測的、宛若如釋重負的沒有。
的確是如釋重負了。沒想到一個隱約的念頭,在心頭積壓了二十年後,竟然此刻有了一個終於定格的畫面:一場雪,一架鋼琴,一個人。
要感謝的是歲月,畢竟二十年前的我是無法如此勇敢誠實的。
二○一八年的七月,當我寫下「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之後,故事中的所有元素,意想不到地都開始被召喚出來了。終於能體會維琴妮亞.伍爾芙在寫下那句「達洛薇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時,生命中所有的瘋狂、喜悅、悲傷、孤獨一剎那突然都聚焦的那個當下,她是如何地訝異與心驚,但是已經沒有退路了。
關心現實,批判社會,嘲諷人性,優秀的小說家在三十多歲時都做得到。但是三十多歲的我卻一度決定不再寫小說了,這一空白就是十三年。如果問我,《尋琴者》對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也許答案就是,我終於面對了那十三年間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感覺傷痕累累的疲憊,還有迷惘。
而五十歲之後,我坦然接受,原來這就是做為像我這樣一個人,總在追求一種在現實中沒有換算刻度的感動,必然得付出的代價。
三十到五十歲,多麼漫長的等待與跋涉。走過那些背叛與遺棄,生離與死別,總算走到了安心做人的這一天。走到了接下來的人生再沒有腳本、世俗標準所代表的肯定再也無法支撐未來的這一天。我開始走向空曠的舞台,面對台下的你們,只想一口氣把這個故事講完。
我一直喜愛像是《雪國》、《春琴抄》、《魂斷威尼斯》、《異鄉人》……那樣簡潔深刻的文筆,誰說一段深情款款鋼琴獨奏,力道會不及一部氣勢雄渾的交響樂?這樣老靈魂式的自我追求,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容易受挫。一來是不符合約定俗成的年輕藝術家姿態,要野心勃勃,要大膽創新,二來是自己在那個年紀根本也無法說得清,缺乏那種如音符般的純淨與透明,達不到那樣既慈悲又殘忍的救贖。
越是躁鬱騷動的年代,越是要懂得如何為自己調音。
中年後再提筆創作小說,先後完成了《夜行之子》、《惑鄉之人》與《斷代》,企圖跨越那些曾經在生命中發生的塌陷,回到ground zero。來到了這本《尋琴者》,呼喊奔竄嘈雜的人聲漸遠,在記憶的彼端竟已化成淡淡的悠揚。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
謝謝各位能夠如同聆聽一首鋼琴曲般,耐心地欣賞了每一個音符,沒有跳頁,沒有一目十行,甚至聽到了字裡行間所有的輕喟與低迴。
小說的初稿先是發表於《印刻》文學雜誌,謝謝簡白副總編輯當時的邀稿。後來又經過改寫,成為如今的樣貌。謝謝王德威老師,以及朱天文、周芬伶、蔡素芬、郝譽翔在初稿階段所給予的鼓勵。同時要感謝「木馬」的伙伴們,他們的用心付出,才讓這本書能夠呈現在各位眼前。
我們後會有期。
內文 :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管道,那就是人類的耳朵。神的伎倆因此得逞了,靈魂從此有了肉體。
接下來的故事,或許應該就從林桑的耳朵聽到了拉赫曼尼諾夫開始。
那鋼琴聲是從二樓的練琴室傳來的。
林桑沒有聽過靈魂為了一雙耳朵而失去了自由的那個故事。事實上,他剛歷經了另一場的失去。
妻子過世三個月了,他好不容易打起精神,準備來處理妻生前在經營的這間音樂教室。
妻為這間音樂教室付出了那麼多心血,在這個社區裡也很有聲譽,為什麼直到臨終都沒有交代呢?也許是不忍心把這個繼續經營的擔子交給他,他想。妻知道,除非她真的開口託付,對於音樂只不過是業餘欣賞者的林桑,終究還是傾向結束的吧?
這樣的揣想,讓林桑的愧疚稍感緩和。畢竟在認識愛米麗之前,他連小提琴與中提琴都分不清。
三個月過去了,原本已開授的班級陸續到期了,老師與學員都已接到了不再開班的通知。
過去三個月裡他只進來過一次,這晚還特別挑了九點以後,算好了最後的一堂課那時候也該結束了,這樣他就不必面對老師們對他的責難。即便不會真當著他的面說出口,他也害怕看到被解雇者迴避不想與他接觸的尷尬。或許那是教他更無法忍受的。
第一次的婚姻維持了六年以離婚收場。這次的婚姻更短,不過四年,短到愛米麗還沒來得及把林桑調教成一個真正的古典音樂愛好者。癌症來得意外凶猛,六個月不到就把妻帶走了。
他比妻的年紀大了足足二十歲,當年對於再次步入婚姻,他不是沒有疑慮,擔心自己有一天成為少妻的拖累,沒想到最後竟是這樣的結局。
琴房的門應該只是半掩,那婉轉的琴聲在空迴的夜裡顯得格外清晰。
被愛米麗拖去聽過不少音樂會,也包括愛米麗自己的獨奏會,但是能讓林桑瞬間辨識出的曲目並不多。二樓傳來的鋼琴聲讓他吃了一驚,停下了與班主任的對話,不自主仰起臉朝向了音樂的方向。
那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
這曲子他最早聽到的,是愛米麗的小提琴版。
那是結婚一周年的前夕,他為她準備了一份驚喜的禮物,不是珠寶不是名牌包,而是一場由他贊助的獨奏會。那時她開心極了,在自家客廳裡要他坐好當聽眾,把預訂曲目先為他奏了一回。他沒什麼特別感想或意見,只有到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這首,那弦聲聽在耳裡異常悽楚,不曉得是否因為讓他想起了幾年前才過世的母親,他當下便說:太悲了吧?
果然愛米麗就很體貼地換掉了這首〈無言歌〉。但是偏偏那旋律從此刻進了他的腦海,或是成了像過敏源一樣的東西,感覺不時總會聽見,從女高音的吟唱到大提琴的演奏,從汽車廣告到電影配樂,這首曲子彷彿不停地變換成不同的形體,在他身邊縈繞不休。
但是這一晚,在這個充滿著人去樓空之感的屋裡聽到的鋼琴版,不知為何,不但沒讓他感覺沉疴,反倒有一種失重的空茫。
「怎麼會有人在這時候彈琴?」他問班主任。
臉圓圓有點矮胖的女士從林桑進門開始,便努力想在自己天生喜氣的那張臉上能擠出一些愁容,總算因為岔題的這句問話,讓她有了鬆一口氣的感覺。
「喔,那是我們的調音師。」
「沒有通知調音師,以後不用來了嗎?」
「有,但是他說,在這些鋼琴移走之前,他還是願意義務性來幫忙。」
林桑未置可否,微蹙了蹙眉頭。
(老天,還有那幾架鋼琴不知該怎麼處理……)
班主任繼續說:「這個調音師自己也有在彈琴,但是問他要不要來開班,他都說不要。有時候我們會讓他免費用我們的練琴室。」
「調音費用是怎麼算?」
「一個小時一千五。」
比起擔任鋼琴老師來,還真是寒酸啊!生意人出身的林桑,直覺反應地比較了一下兩者的收入。
沒有自己的鋼琴,也不願意教琴,情願當一個調音師傅,這在林桑聽來有點不合情理。
「彈得還不錯嘛……」
完全是出自他直覺的判斷,畢竟是在自己的地盤,就算說錯了也沒有失言的負擔。
「陳老師也是這樣說的。」
在這裡,愛米麗從來都是「陳老師」。林桑始終是陳老師背後的那個男人,那個幾乎像父親一樣的男人。員工們叫他「林先生」,喚愛米麗「陳老師」,好像對於他們的夫妻關係一直不那麼確定似地。
他循著琴音的方向慢慢爬上了樓梯。
確實是跟印象中的其它版本不同,多了一種夢境般的柔美,像是事過境遷後的記憶又被喚醒。
(遲早這些旋律也將會從我的生活裡消失吧?……)
站在樓梯口,朝唯一有燈光的那間練琴室望過去,半掩的門後,坐在直立鋼琴前的背影,是一個戴著棒球帽的男子。
林桑立刻認出了那台直立式貝森朵夫。
主修小提琴的愛米麗,真正屏氣凝神坐在鋼琴前的時候並不多,到頭來,家中的史坦威,經常都是伴奏與她排練時在使用。
從小就學琴,中學階段都還是雙主修,林桑問過她為什麼後來改成了小提琴,她半開玩笑給了這樣一個理由:做鋼琴演奏家大概這輩子沒希望了,也許可以考進哪個交響樂團裡當小提琴手混飯吃。
林桑不想再追問。猜想她那時候大概曾想過留在國外的。在國外的時候她也許曾有一個洋人男友。那年愛米麗也三十六了,應該清楚若再不嫁,未來機會只會更渺茫。
婚後,他為愛米麗購買了全新的平台式史坦威,這架她從小一直彈到婚前,原本就是二手的貝森朵夫就被移到了這裡。當年,身邊的朋友來家中看到了新鋼琴,無不稱讚他的疼妻不手軟。
心疼當然還是有一點,畢竟林桑算是白手起家的生意人,遇到七○年代經濟大好,沒想到賣個塑膠涼椅也能打造出屬於他的外銷王國。Made in Taiwan。他這一代的中小企業都是這樣爬起來的,賣各種家庭五金,各色電子器材,但是他們可造不出可以外銷的汽車,或者,鋼琴。
被妥善調音保養的鋼琴沒有年齡的問題,它的音色可以在五十年後一如出廠時那樣完美,甚至更佳。如果,它能被一雙既有力又靈巧的魔術手指經年彈奏的話。
聽著從那架貝森朵夫上流瀉出的音符,仍如一顆顆磨亮的琉璃般清澈,他突然有種啞然失笑的感覺。
家中的那台史坦威,本應該保持在攝氏二十度的理想溫度,以及百分之四十二的理想濕度,但是過去這大半年,這些對鋼琴應有的關照早就荒廢多時。
原本形同被流放的舊鋼琴,卻在這裡被悉心地保養著;反倒是家中客廳裡那架平台史坦威,在早已蒙塵的琴蓋下,那些鍵與弦肯定都鈍啞變形了。這樣的反諷,被林桑在心中痛苦地芻咀著,逼出了一種帶著鐵鏽味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