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第2版) | 誠品線上

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第2版)

作者 李曉雯/ 許雲傑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第2版):「幾乎每一頁,每一個重點,全都擊中我的心坎,發出讚嘆聲,它不僅是我夢寐以求的教颯月哲思。我樂於藉由這一本好書與眾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幾乎每一頁,每一個重點,全都擊中我的心坎,發出讚嘆聲,它不僅是我夢寐以求的教颯月哲思。我樂於藉由這一本好書與眾人分享優質的教育觀點,但盼每個人因而都能回歸學習最基本的感動,好奇、探索、開心、快樂,充滿創意。」--作家、親職教育專家/游乾桂 ●政府與產業緊密結合,將「需求」與「資源」平等落實在教育制度裡,使得人盡其才。●澳洲教育傳承英國教育體系,但教改參考美國教育理念,形成日後以「核心能力」為主軸的教改計畫●打造世界級課程教育綱領,納入多元文化●2006-2008年世界品牌調查中,澳洲連續蟬聯世界第一,而教育是主要評比的五大項目之一。●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澳洲教育體制與各行各業通力合作,讓澳洲發展出優質與均衡的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對澳洲經濟起飛貢獻頗多。●澳洲教育制度,讓澳洲人民縮短求學時間,又無限延長求學時間。●境內三分之一的大學名列世界兩百大名校。●中小學生在世界PISA的競賽,科學與數學領域,在英語系國家始終名列前茅。●十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集中在醫藥及生物科技領域。●百分之七十的澳洲高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職校就讀,打造出社會上「百業平等」的風氣。●澳洲的幼稚園教育,以遊戲導引孩子們學習的教學框架,廣受亞洲許多國家學習,爭相參訪的國外教育單位不斷。●平均且優質的教育產業,於二○○八年替澳洲帶入一百六十六億(約四千九百八十億新台幣)的外銷收入。一個良好的幼稚園教育,對中小學的發展,必定有所助益;同樣的道理,基礎紮實的中小學訓練,對於技職教育體系或高等教育體系的蓬勃發展,功勞必不可抹煞;而技職教育體系以及高等教育體系所訓練出的人才,或為父母,或為師表,又殷殷實實的影響著下一代的發展。天底下只有難教的小孩,但絕不會有教不會的孩子,耐心的陪伴、傾聽、與引導,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的發掘出他們的興趣,才是最好的教育。澳洲的教育體制,巧妙的與各種社會制度結合,自然的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真正對澳洲人民做出「潛移默化」的效果。在澳洲社會裡,許多良善的特質,是政府、學校、整體社會,這三方,對人民成功教育的結果。本書以澳洲幼稚園、中小學、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學校教育為主體,但除了學校教育以外,還提及了不少關於社會福利、國家政策、人事規劃、以及社會上的種種制度與面向。因為,對於澳洲人來說,教育,真的是與生活密不可分。也許,透過社會基層角度反應出的社會,能讓大家對澳洲教育有另一種不同的想法,並進而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更深刻的省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Sharon Lee李曉雯,生於一九七五年。青少年時到澳洲求學,因為從小熱愛孩子,就夢想當一位好老師,最後決定選擇教師擔任終身的工作。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教育系,格里菲斯大學語言研究所畢業,擁有澳洲幼稚園、小學、及語言教師三種教師執照,曾經任教於世界最大的幼稚園集團、澳洲小學、及大學附設的語言學校。並曾被澳洲Springwood Road State School的校長稱讚為「天生的教師」,衷心的熱愛孩子們及教學,在澳洲有近十年的教學經驗。二零零六年年初,初為人母,在先生的建議下返台產下一女,曾經以外籍教師的身分任教於台南的國小,隔年轉任高雄地區的國際中小學,擔任外籍教學組長的工作,並兼任該校附設幼稚園的副園長,於台灣有四年的教學經驗。因為曾任教於台澳兩地,對於中西雙方的教育有相當深刻的體會。許雲傑Jeremy Hsu,筆名傑若米,生於一九七五年。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昆士蘭科技大學資訊科技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台灣最大的金融保險公司及最大的民營鋼鐵集團,目前旅居澳洲,從事鋼鐵採購的工作。傑若米,出生於一個充滿教師的家族,爸爸是老師、媽媽是老師、姑姑與姑丈是老師、表姊與表妹也都是老師,天生對教育有相當的敏感度。雖然曾立志以後絕對不當老師,也不娶老師,奈何天不從人願,不但娶的是老師,娶的還是一個天生的外籍教師。成長於台灣,曾於澳洲求學及工作,對兩地的教育有相當身切的體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初到澳洲教師,我的第一個志業你要不要去歐媽家住半年?只差直昇機還沒搭的女孩寄宿家庭與生活教育旅行,習慣,與教育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第二章 澳洲教育特質教育,以人為本,優質均衡澳洲的教育制度澳洲,「人盡其才」的秘密生活即教育,遍地是教材寓教於樂的動物園博物館也可以這麼好玩全民閱讀在澳洲軟硬體完美結合的圖書館第三章 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澳洲,實現我的夢想之洲尊重專業,塑造平等的職業價值觀多元專業的職業課程實際的Practicum各具特色的大學大學與學院,大不同野雞大學的由來活到老學到老,人事制度是基礎第四章 澳洲中小學為什麼不用教科書?家長參與小學課堂每個課程都一樣重要(I)每個課程都一樣重要(II)一綱多本,教師是關鍵幸福的代課老師中小學的學區問題制服,那是什麼問題?題目比答案還長的作業特殊教育幼有所長推廣中小學教育,政府,學校,與家長完美搭檔沒有營養午餐才藝班沒有標語家長選擇學校的態度流浪教師怎麼辦第五章 幼兒園教育不只是遊戲幼稚園長,專業經理人教室裏有鱷魚幼稚園的小雞農場第六章 外籍老師在台灣外籍老師看一綱多本才藝班,沒有錯教育,要用心不要擔心書店怎麼可以關?腔調不是重點,發音、語調才是第七章 澳洲的國家品牌顛覆澳洲國家品牌,人民是資產社福與教育是創意的基石向最好邁進的澳大利亞課程綱領教育未來的問題

商品規格

書名 / 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第2版)
作者 / 李曉雯 許雲傑
簡介 / 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第2版):「幾乎每一頁,每一個重點,全都擊中我的心坎,發出讚嘆聲,它不僅是我夢寐以求的教颯月哲思。我樂於藉由這一本好書與眾人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92594
ISBN10 / 9863592595
EAN / 9789863592594
誠品26碼 / 2681321290004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推薦序 每個都是人才 ﹡游乾桂 親職教育作家

當我的腦海之中,還在芬蘭與德國的曼妙教育打轉盤旋時,突如其來降臨一本《沒有教科書︰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真是驚訝莫名,幾乎每一頁,每一個重點,全都擊中我的心坎,發出贊嘆聲,它不僅是我夢寐以求的教颯月哲思,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何以在遠方一個遙遠的地帶,有一種想法與我的中心思想如此接近,猜想這正是木馬出版社的編輯,找我替這一本書為文作序的原因吧。

作者在書中說,澳洲是一個人盡其才的國度!

這點就不禁令我這位從事教育理論推廣多年的人眼睛雪亮,這是教育的初心,不可辯駁的真理,但別人做到了,我們卻一直做不到;嚴格說來,教育的實踐並不太難,只要把人放到對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禪宗所言,魚在水中,鳥在青天,可是何以我們偏偏使魚在天空,鳥在水中?

我在精神病院服務多年,看見的得病者盡是這樣的例子,而非資質不好,成績不夠,分數不佳……真實的原因是龍困淺灘。

心理治療多年,第一位潛進我腦海中的病人是一位高材生,台大醫科畢業之後,未當過一天醫生,卻當了十多年的病人,他喜歡音樂,卻與之擦身而過,他很怕紅色的血,卻在不得不的情況下成了醫生,這種撞擊可想而知,可是他的家人不知,總言之,他受迫性的前往他人以為好的地方,可是未去對的領空,這麼一來,就無法人盡其才了。他傷感的告訴過我,如果當初是學音樂,一定不會是病人,當下我的淚在眼眶中不停的打轉,婆娑漫漶。

這些年來,我風塵僕僕四處講演,所想傳遞的理念之一就是作者所思的,每個人都是人才,舉頭都有一片天,只要適才適所,順性開發,人人都將成為高人,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曾反躬自省兩件事,其一是,我被眾人定位為專家,但真的樣樣皆行,非常厲害嗎?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我自知甚明,大約只有專業堪稱一流,很多才華根本是二流 、三流、九流,或者不入流的,所謂的專家,只是在一個小小的領空中的領航員,離開這個領域,就不值得一提了,看來專家並未如我們想像的獨霸全球,樣樣精通。

其二是,我與兒女相比未必優劣立見,隨著他們成長,很多事情我已慢慢不如之了,隨著年紀的軸線游移,我贏的將越來越少,輸的將日益增多,如果他們贏我的,再給之十年,是否也是專家?

兩個小孩皆是我生的,按理論,基因無異,可是卻有著大大的差異,兒子天生運動健將,女兒文藝青年。

人人本來就不一樣,不要奢求一樣,讓他們各在自己的領空中飛翔才是上上之策。

教育即生活,是作者另一個感動我心的想法,這則理念,盧梭想過,杜威說過,我們聽過,按理說,並不太難,可是知易行難,沒有多少人可以實踐,最後教育是教育,生活歸生活,並未交集,於是我們會在數學題目中看見小華到水果店採買,李子四分之一斤,桃子五分之四斤,蓮霧三分之二斤,共幾斤?幾元?

或者小明,往前一百公尺,往左六十公尺,再往下去上學。

孩子問過我,他們瘋了嗎?

教育如果不是生活,所學之術就未必可以提取來用,這樣的教育將使人苦惱萬分,甚至充滿挫折,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學習,但卻沒有學到怎麼學,學習一事變成很不快樂,甚至少了成就感。

我的教育一直很像生活,我未敢告訴讀者從不在意成績,但一生本是一種得失,太在乎成績,便缺乏本事了,它是經驗與閱歷的累積,統稱智慧,這些本事藏在大自然之中,怪不得有哲學家相信,人生有兩本大書不得不讀,一是自己,二是大自然。

盧梭說過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我的人生經驗使我深信不疑這樣的論述,我在大肌理中得到的知識遠遠勝過課本給我的,學校中頂多學到了常識,而在山河之下我看見義理,有所領略,甚至開悟,這個理解我也用之孩子身上,領著他們一起爬山、溯溪、泡溫泉、打球與浮潛,他們在大自然之中表現卓越,很有見地,有了自己一套經驗值所累積的評斷方式,屬於他們自己的,如此一來,我就不想搭理學校的分數了,他們該得到的人生哲學早透過大地教之了。

有一回,我與友人攀登皇帝殿,兒子同行,友人告之,它曾經是海,證據就在石頭上,兒子果真找著,那些珊瑚石分明來自海洋,而其上鑲嵌的貝殼就是明證,他欣喜若狂的把它寫成一篇文章,叫做〈皇帝殿上的哲學〉,我想一個高中生可以寫出這樣的考據文章,理應無人可以說他是不行了。

兒子的閱讀正巧與人相反,他是從大自然的應證回歸書本尋求答案,而我們的教育卻一直教孩子耽溺在書本之中,最後罹患《閱讀的厭食症》。

教育在我看來是一種圓夢的歷程,只要能達彼岸,何妨殊途同歸?

我們都是凡人,並非超人,不要奢望出凡入聖,而是演活自己。如果一個人可以把自己演出鮮活,應該會很絕色的,這樣的人全是頂尖者。很開心有人想到這些,並且寫了出來,並且請我寫序,我樂於借由這本好書與眾人分享優質的教育觀點,但盼每個人因而都能回歸學習最基本的感動,好奇、探索、開心、快樂,充滿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