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路的盡頭
作者 | 張子午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直到路的盡頭: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逃離我的所愛。我想要出發,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遠離南大陸的巨大海島,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 |
作者 | 張子午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直到路的盡頭: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逃離我的所愛。我想要出發,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遠離南大陸的巨大海島,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 |
內容簡介 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逃離我的所愛。我想要出發,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遠離南大陸的巨大海島,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論是村莊或者原野,只要不是在這裡就行。--費爾南多.佩索亞,《惶然錄》 2007年6月到12月,炎夏到寒冬,亞洲到歐洲。一個人,一輛自行車。公路、爛路、鐵路、海路。沒有器材裝備目錄,沒有各國攻略指南,沒有美食情報,沒有熱門景點。只有廣闊無盡的地平線,以及與每張平凡臉孔交會的瞬間。從中國西安出發,橫越歐亞大陸,騎向陸地的盡頭葡萄牙羅卡角。 「對我而言,流浪的日子總有一天結束;對無鄉的人而言,旅行就是生存。」十八歲那年,他被大學退學,臨時起意騎乘自行車環島,第一次深切感受憑靠自己的力量前行所帶來的喜悅與真實。十年後,坐在令人窒息的辦公室裡,他決定再次上路,效法西行的玄奘與向東的馬可波羅,用自己身體的力量,騎著自行車穿越歐亞大陸這片廣大相連的土地。前方充滿了未知,如揮之不去的濃霧--被偷、被騙、被搶,迷路、缺水、飢餓……還能活著回來嗎?儘管如此,他仍選擇逃離現實的戰場,向路的盡頭出發。 一開始,旅程並不那麼美好,廣漠無邊的土地,荒蕪單調的風景,孤獨無依的徬徨,幾乎讓他後悔。踩著踏板,他不停地跨越,跨越地理疆域,跨越恐懼極限,跨越人心邊界。漸漸地,惡劣的天候被美麗的星空取代,惡劣的路況被熱情的人們取代,惡劣的情緒被滿腔的愛取代。原本混沌不明的遠行理由,逐漸變得清晰;原本困惑不解的生命難題,逐漸得到解答。想逃離的,始終都在心裡,只是不曾面對;想追尋的,始終都在心裡,只是不曾挖掘。他以獨特的筆觸,細膩描繪15000公里旅程上的人文景致,以及自己內心深處那片模糊的風景。◎聯合推薦國際領隊、資深部落客/工頭堅作家/王浩威作家/李家同作家、背包客棧站長/何献瑞作家、建築師/阮慶岳旅行作家、TVBS周刊發行人/邱一新雲門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林懷民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劇場導演/黎煥雄
各界推薦 「……故事敘述時而精細時而俐落,文字中一絲浪跡天涯的浪漫與照片裡赤裸帶著尖銳的真實性巧妙融合,就像一個早已習慣輕裝便行的背包客,從突厥斯坦的工廠麻將桌、土耳其的貨車驚魂夜、烏魯木齊的腫瘤醫院,直述對人們生活的低層觀察與親身體驗。每一個地圖上不熟悉的地名與一張張的當地人物照片,立刻讓人從遙遠的世界片段產生與生命之間的關聯……」--2008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評審團特別獎‧得獎理由 「旅行有許多面貌,有些是我們可以輕鬆仿效的,有些是我們只能心嚮往之、卻未必能身體力行的;子午的旅行屬於後者。跟著他,我們踏破歐亞界限,認識到人們生存的真實面貌,更真切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國際領隊、資深部落客/工頭堅 「年輕孤獨的旅行者在長達半年、跨越歐亞大陸的長途旅行中,探索未知的國度,也發現從未發現的自己。旅途長征的疲憊與自身的孤寂,讓作者擁有更細膩的感覺,去感受這世界的孤寂、荒涼、善良與美好。」--作家/李家同 「對我來說,旅行迷人的地方在於:能不斷地透過未知的外在遭遇來向自己反省與詰問。一種類似盪鞦韆的遊戲,擺得越高,看得越遠,自以為看見更多的世界,更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可笑。 很難想像,外表看來慘白虛弱的作者,能在這段跨越歐亞、漫長且辛苦的旅途中,始終保持著濃郁情感,以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誠實地記錄一路上的所見所思。旅行終會結束,鞦韆停下後,那些曾有的悸動卻不會消失。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一如對於旅行的喜愛。」--作家、背包客棧站長/何献瑞 「一個來自台灣年輕男子的奧德賽出航。看似自我心靈的逃亡、流離或放逐,卻反而顯現出無比真誠的自我逼視。以肉體的長征,叩叩敲問生命與人生的諸多不解與困惑。文字簡約也優美,樸實細膩的坦誠書寫,令人由衷感動。萬里所行經處,以敏銳的底層觀察,紀錄四海皆然的迴旋曲故事,沒有批判、只有純善的擁抱與接納。以行者取經般的謙卑情懷,走向永無盡頭的人生!是閱讀與心靈漫遊的雙重饗宴。」--作家、建築師/阮慶岳 「有些壯遊,因路線而壯,或因行動而壯,張子午則兩者兼具。他從西安騎單車出發,橫越歐亞大陸,直到陸地盡頭--葡萄牙的羅卡角,讓我想到《西遊記》中腳踏風火輪的哪吒。所以,張子午這本書彷彿也在寫他自己的「西遊記」,其浪遊路線甚至可說是,劃定自己人生世界中的「夢想子午線」。」--旅行作家、TVBS周刊發行人/邱一新 「子午從事的其實是介於冒險與旅行之間、肉身與心靈共冶的自我探索。透過平常閱讀卻出乎意料地領略了旅行者的沉重、恐懼、以及對自我質疑的偏執,儘管深陷險境的焦慮的篇幅似乎多過愉悅的幸福感,但生理上極限體能般的修煉已經也深化成人性精神面的形上思考。傳奇的代價是超人的意志,然則子午有的卻又盡是有夠平凡的與世界交手的策略與手腕。綜此而觀,複合出的暗黝光澤,卻的確在令人震懾之餘,也隨之漸次沉穩安靜與從容開闊起來了。子午毫不迴避地檢討自己的藉口、誠實面對錯誤決策與愛的沮喪,讓原本意圖不明、甚至如他所言的逃避,戲劇性地蛻變為大夢想的實踐。非常引人入勝、內外皆有可觀,這場亞歐大陸橫跨之旅,於是成為最讓我動容的反英雄式小奧迪賽。」--詩人、劇場導演/黎煥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子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美術史組畢。曾任出版、雜誌社採編。2007年獲選第三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獨自以自行車橫貫歐亞大陸,以自己的身心,記錄這片大陸相連卻殊異的變貌。2008年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獎助。2008年獲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評審團特別獎。2009年獲選行政院客委會九十八年度築夢計畫,帶著同一輛自行車獨自穿越中東,從土耳其伊斯坦堡出發,最後抵達埃及開羅。
產品目錄 序章:遺失的拼圖 第一章 逃離與追尋‧中國起點,終點(0630/台北)緩慢的騎行(0702/西安)一個人的長征(0707/六盤山)清真寺的下午(0712/武威)蛇屋的溫暖與哀傷(0717/哈密)我也想像你一樣(0719/烏魯木齊)意外插曲(0725/烏魯木齊) 第二章 歐亞的交界‧哈薩克 入境儀式(0726/霍爾果斯)阿拉木圖之夜(0726/阿拉木圖Almaty)I will survive(0728/阿拉木圖)聖地的聲響(0803/突厥斯坦Turkestan)老頭的指引(0805/突厥斯坦)另一個家(0805/突厥斯坦)異鄉,故鄉(0806/突厥斯坦)火光與烈焰(0806/突厥斯坦)兩個世界(0808/阿克托貝Aktobe)歐亞交界(0811/烏拉爾Ural)夢想的馬戲團(0812/烏拉爾)星空下(0815/卡緬卡Kamenka) 第三章 南國的夕陽‧俄羅斯穿越邊界(0817/奧津基Ozinki)再次遇上勒索(0822/薩拉托夫Saratov)在夜晚,一間公路餐廳(0824/卡梅申Kamyshin近郊)貨車驚魂夜(0825/卡梅申近郊)忽略的渴望(0830/克拉斯諾爾達Krasnodar近郊)最溫柔的風景(0902/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高加索的邊緣(0904/索契Sochi近郊)出航(0907/索契) 第四章 旅人的天堂‧土耳其心蕩神馳初體驗(0908/特拉布宗Trabzon)如呼吸喝水般自然(0909/特拉布宗)土耳其麵包之夜(0910/戈瑞里Görele)千年一次的翻動(0911/烏爾都Ordu)齋戒月第一天(0913/巴弗拉Bafra)從阿塔突克到帕慕克(0913/巴弗拉)白紙(0913/巴弗拉)money、money(0914/亞卡肯Yakakent)海濱小屋(0915/西諾普Sinop)夜路(0917/阿延契克Ayancik)一股鳥氣(0918/阿延契克)同在(0918/阿延契克)不願長大(0925/杜切Duzce)歡迎來到伊斯坦堡(0926/伊茲密特Izmit)祕密基地(0930/伊斯坦堡Istanbul)A的來信(1004/伊斯坦堡)最後一夜(1007/伊普薩拉Ipsala) 第五章 疏離之海‧歐洲隔絕的風景(1008/亞歷山卓波里Alexandroupoli)空白的地圖(1010/卡瓦拉Kavala)追逐A之信(1012/帖薩羅尼加Thessaloniki)在水裡泅泳(1013/立托奇洛Litochoro)無家之人(1015/雅典Athens)浮木(1020/帕特雷Patra)水都日與夜(1023/威尼斯Venice)寂寞的夢(1026/曼托瓦Mantova)小小的奇蹟(1031/熱那亞Gonoa) 第六章 站在路的盡頭回到原點(1103/維果Vigo)忘記自己(1107/維亞納堡Viana do Castelo)真真實實地活過一遍(1124/羅卡角Cabo da Rocha) 後記
書名 / | 直到路的盡頭 |
---|---|
作者 / | 張子午 |
簡介 / | 直到路的盡頭: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逃離我的所愛。我想要出發,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遠離南大陸的巨大海島,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488627 |
ISBN10 / | 9866488624 |
EAN / | 9789866488627 |
誠品26碼 / | 2680477758000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X2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序章 遺失的拼圖
巴士平穩滑行在午夜的高速公路,我瑟縮在座椅上,昏沉卻無法入睡。從義大利開始,感冒持續快一個月了,症狀時好時壞,但總是無法完全痊癒。
耳朵嗚嗚鳴響,喉嚨如被燒灼般疼痛,鼻水流不停。習慣性地摸索四周,想找放在隨身背包裡的衛生紙。愣了兩秒,才明白永遠找不到了。
幾個小時前,隨身背包在巴塞隆納被竊,相機、存放所有相片檔的隨身硬碟、沿途所寫的日記,全塞在裡面。就像是記憶的黑盒子,裡面是一段段過往的鮮活風景。我不斷拍照、書寫,深怕遺漏一絲絲細節──壯闊的風景、神祕的經驗、無私的友誼、噴發的汗水……黑盒子裡記錄了所有的思索、經驗與面容,還有每個短暫相遇朋友的聯絡方式,是我走到現在的證據。
幾個小時前,剛從義大利熱那亞坐船抵達巴塞隆納,整個城市找不到一個棲身之所。所有的青年旅社、平價或高級的飯店全都客滿,從白天問到深夜無一例外。拖著整天未進食的病體,決定隨便買一張車票,離開這裡。
又餓又累地坐在椅子上吃完今天的第一餐,才發現包包並沒有像以往一樣,在我的背上。
推著一台滿是行李的自行車進車站,想必早就引來注目與覬覦,而大意地將背包放在地上,開始吃飯後,歹徒終於找到下手的時機。旅行太久,原有的警覺心漸漸喪失,加上折騰了一整天,以及對歐洲的意興闌珊,使我對外在事物的感覺愈加遲鈍……
坐在開往維果(Vigo)的夜行巴士,再也睡不著,無法從強大的震驚、失落、沮喪、懊惱中回神過來,腦袋一片空白。
走過的路就這樣消失了。
再也找不到衛生紙,再也找不到放衛生紙的背包。如果事發後想辦法趕緊報案,多留在當地一會等待消息,說不定多少有機會找回一些什麼;如果沒有大意將背包擱在一旁;如果今晚忍著點露宿街頭;如果繼續沿蔚藍海岸騎,而不選擇搭船直達西班牙……
原來並非這麼自由。
暫時拋卻日復一日安全穩固的遮蔭、人際與苦惱,離開那座小島,以為遠離了束縛、義務、責任,迎向新的生活節奏、新的目標、新的自由,去到那些床頭世界地圖上,用筆串連起來的地方。
而現在強烈的現實感襲來,我明白有一種重軛,是永遠拋不掉的:那些證明我親自到過、看過、經歷過,存在的痕跡。被偷走的不只是照片與文字,還有我無所畏懼與世界接觸的剎那。
我仍不夠瀟灑地說那些最珍貴的東西都存在記憶裡,仍得依賴種種具體的媒介,一點一滴收集、建構所追尋的一切,證明旅行的意義。有點像是拼圖,將記憶一片片擺放在它相應的位置上,慢慢拼出一幅完整的圖像,到那個時候,便可以告訴自己,與他人,我找到了。
想撥電話給A,她是我近一個月前進的動力,愛上的人。打開手機,從電話簿搜尋到她的電話號碼,猶豫著要不要打。覺得有點突兀,還是鼓不起勇氣,畢竟我們只有一面之緣,最後只傳了一封簡訊。過沒多久,她回傳了:「……無論喪失多少東西,但是沒人能偷走你的心。」
看到最後幾個字,我忍不住打了一陣哆嗦,全身像捲入漩渦般不停旋轉,也像是掉進一個洞,被一股力量攫住,不停向下沉。在感覺快要滅頂、喘不過氣之際,我緊抓著巴士的人造絨布坐墊,深吸一口氣,努力將腦海中翩飛的雜亂畫面一一抓下來,像是面對一堆零散的拼圖碎片,用盡氣力凝神回想、尋找,從第一片開始……
第一章 逃離與追尋‧中國
1-1 起點,終點
收拾完行李,我將一本書塞進馬鞍袋剩下的空間。
書不厚,一段一段的短文,既像詩又像散文,主題各自獨立,任何時候翻開,看上一段,沒有前後連貫的問題,頗適合打發獨自一人的漫長時光。
雖然已經買了很久,不過譯得有些拗口,翻了好幾回,很少能讀完一整篇。偶然看見的幾行字,卻深印腦海:
「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了個透,世界的終點就與你出發時的N市沒有什麼兩樣。事實上,世界的終點以及世界的起點,只不過是我們有關世界的概念。僅僅是在我們的內心裡,景觀才成其為景觀。」
這段文字是二十世紀三○年代的葡萄牙詩人佩索亞(Fernando Pessoa)所寫,他終身未婚,沒有什麼親友,在貿易公司當個小職員,十八歲以後從未離開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默默寫作,以多種化名,創造出不同的書寫者,留下大量駁雜交錯的詩文。
看到這段句子的時候,我正在準備一趟旅程。
從台北,這個生長了近三十年的地方出發,朝向歐亞大陸的盡頭、道路的終點:葡萄牙的羅卡角。
待真的抵達最後的終點,詩人的故鄉,是否就會發現,如同佩索亞所說的,終點與起點「沒有什麼兩樣」?
唯一能確定的是,這片橫在中間的歐亞大陸,所有的未知,如揮之不去的陰影或濃霧,罩在前方──被偷、被騙、被搶,迷路、缺水、飢餓,還能活著回來嗎?
這些念頭不時浮現,但已箭在弦上,非走不可了。我要逃離這座城市、這裡的生活。
十八歲那年夏天,因為缺課太多,被當時就讀的大學退學,高中同學提議騎自行車環島。二話不說,我借了一台破爛的車,行李捆一捆,罩上垃圾袋防雨,就這麼沿著東部海岸顫顫巍巍地出發。
兼程趕路,深怕抵達不了下一個地方,但在使用自己身體的力量前進中,獲得莫大的成就感與單純的喜悅,彌補了現實的挫折與失意。青澀的肉體充滿疲憊、痛苦、興奮的汗水,第一次流進這座島嶼的土地上。
之後幾乎每一個暑假,我都要騎車上路。自行車輪胎、踏板、各部機件不停轉動的聲音,它們的節奏與韻律,幾乎是一首公路上的樂曲。調勻自己的呼吸,汗水被風吹乾,身體律動在廣闊的天地之間,我已經不是「觀賞」風景,而是和緩緩前進的車成為風景的一部分。每日為著一個確定的方向不停前進,我以為已找到某種重要的東西。
出社會後,在令人窒息、無望的辦公室裡,我時時懷念騎車環島的日子。但暑假已永遠結束了。只能趁著週末,騎著新買的登山車,上到台北的郊山,沿著盆地的邊緣,暫時呼吸一點自由空氣。
某日在網路上閒晃,偶然看見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贊助年輕人一點錢,去異國旅行。猶如看到一盞搖曳的燭光,那股渴望逃離、渴望改變的想望再次被照亮。
但歷屆獲選者都有豐富的創作或社會實踐經驗,他們的旅行也都有個明確的方向。而我手邊稱得上是「作品」的東西,只是大學那幾年自己拍下、沖洗、放大的黑白攝影。對於要去哪裡,也沒有肯定、確切的方向。
那些影像憂鬱又沉默,是那段時間漫無目的晃蕩軌跡,在一個個大箱子裡塵封已久,幾乎被我遺忘。我重新翻出那些底片,拿去手工沖洗成大幅大幅的相片,趕在報名截止前的最後一天,連同倉促拼湊出來的動機與路線,一併寄出去申請。
一個月後,我在辦公室裡接到電話通知,計畫獲得通過,我壓抑著不要叫出聲來。
「可是我們最多只能給你十萬元喔,而且因為你不是單一定點來回,回程機票也要你自己想辦法。」電話那頭的小姐最後這麼說著。我的路線距離、時間跨度,都遠遠超出歷年的流浪者。
錢不夠,就用自己的,我沒有再多要求些什麼。沒想到胡亂拼湊出來的大夢竟然成為現實,來不及緊張焦慮,我像是劇本還沒看兩眼就被匆匆推上台演戲的路人甲,硬著頭皮上場。
我在燠熱的五、六月,仔細研究該走哪些國家、奔波於各國代表處申請簽證、算好每一地的出入境期限、接外快多賺點旅費、投企畫案尋求捷安特贊助自行車及相關配件、四處請教自行車維修保養的知識、苦惱什麼該帶,什麼不該帶、打包行李,將自行車拆解裝箱……
關於行程,我寫著想效法古代東西方的偉大旅行者,西行的玄奘與向東的馬可波羅,從中國西安出發,用自己身體的力量,騎著自行車穿越歐亞大陸這片廣大相連的土地。
古代的旅者,為了追求佛法的真諦或遙遠異國的奇珍異寶,不畏艱難展開刻苦的旅途,而我呢?為何上路,騎腳踏車到那麼遠的地方?
或許是太懷念那每一個騎自行車環島的暑假,當年的旅伴都已各奔東西,迎向各自的人生階段,我卻擅自將青春時代的遠行無限延長,獨自踏上。
或許追尋古代旅行者的腳步只是一個藉口,一次次環島的旅程結束,終究回到台北的家;這一次,我要離開島嶼,走得越遠越好。親自看看這個世界。
生活在里斯本的詩人哪裡也沒去,看似自閉地活在自己腦海的宇宙裡,「你想要旅行嗎?要旅行的話,你只需要存在就行。」我孤僻地生活在台北城,卻看不清內心的風景。
當我抵達最後一個國度,葡萄牙、詩人的城市,里斯本、道路的終點,羅卡角,是否能明白這些字句,明白自己?
逃離現實的戰場,我投身到一片未知的疆域,向路的盡頭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