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三把鑰匙: 情緒的面貌、情緒的力量、情緒的管理, 情緒如何影響思考決策? | 誠品線上

Emotional: How Feelings Shape Our Thinking

作者 Leonard Mlodinow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情緒的三把鑰匙: 情緒的面貌、情緒的力量、情緒的管理, 情緒如何影響思考決策?:【本書特色】․史蒂芬.霍金《新時間簡史》與《大設計》共同作者、知名理論物理學家、暢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史蒂芬.霍金《新時間簡史》與《大設計》共同作者、知名理論物理學家、暢銷科普作家雷納.曼羅迪諾引介「情緒科學」最新科普力作。 ․翻轉「理智高於一切」、「理性思考促成決策」的既定單一論點,打破「情緒帶來負面效果」的刻板概念,提出「情緒造就最終決斷」的紮實科學分析。 ․從飛機遭誤擊失事、人類被誤認爲野熊的喪命意外、是否將家人送醫治療的糾結考量,乃至大、小鼠的生物實驗等各類生動實例,印證「情緒為王」的人心原始樣態。 ․內附由科學家所開發的多式「情緒量表問卷」,供檢視評估「羞恥、罪惡感、焦慮、憤怒、快樂、情感依附」等情緒特徵指標。 我們成天花時間盤算該去哪間餐廳吃飯、該看哪部電影, 卻不見得會把時間用在自己身上,審視自己的情緒感受與背後原因; 許多人甚至從小就被教導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漠視感受。 然而,即使我們有辦法壓抑情緒,卻不可能「無感」。 感覺與感受是我們之所以為人、與人互動的要件之一。 若是不理會自己的感受,我們就無法觸及自己的內心, 與他人的互動也將因此受到阻礙。 情緒讓我們能根據生理狀態與環境條件靈活反應, 讓我們和「想要」及「喜歡」兩大系統攜手前行、驅策我們採取行動; 情緒幫助我們和他人建立關係、協調合作, 促使我們拓展視野、攀上高峰。 情緒和理智同心協力,塑造你我腦中的每一個念頭、每一道思緒, 並不時影響我們的判斷與決定: 小到要不要披件外套再出門,大到如何理財投資。 若是少了情緒,我們鐵定茫然失措。 希望這趟「情緒科學」之旅能剝除「情緒是負面的」此一迷思, 讓各位能重新認識、理解人心, 在情感世界裡找到方向、取得控制,成功駕馭情緒。 ── 雷納.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 【內容簡介】 我們經常被教育「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落實理性思考」,才會達致成功。但在「情緒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情緒的力量遠超我們的想像。每個人每天都要做出上百個決定:小到「早餐要吃什麼」,大到「如何投資理財」。人若失去情緒,一切將無所適從、無法形成任何決策。長久以來,人們總認為「感性情緒」與「理性思考」是分離對立的兩股力量,但美國知名科學家曼羅迪諾在新書《情緒的三把鑰匙》中指出,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研究已然證明:關於我們是否能快樂過生活,「感性與理性同等重要」。 我們如何與他人產生更豐富的連結?如何面對沮喪、恐懼及焦慮?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於「理解情緒」。作者以淺顯活潑的說故事風格與親身實歷分享,引導我們逐步觀察真實生活中的意外事件與日常插曲,一窺情緒如何幫助、乃至損害我們的決策過程,透過生物學、神經科學等不同面向的學理分析,搭配相關問卷實測,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身情緒與感受,試圖將情緒帶給人類的益處「極大化」,一同探索大自然賦予吾輩最盛大的贈禮──情緒──之奧妙。 〔第一部分〕 介紹學界當前對情緒發展的認識及緣由脈絡/了解「情緒」在人類求存藍圖中的地位與角色/我們為何偶爾會情緒失控?/探索何謂「核心情緒」(一種「不論在哪種情況之下都會不著痕跡喚起所有情緒經驗,不只影響感受、更會左右我們對任一事件的決定和反應」的身心狀態) 〔第二部分〕 深入解析情緒在愉悅、動機、靈感與決心中的核心地位/面對兩種利益、難度和重要性皆不相上下的選擇,為何一方看似遙不可及,另一方卻簡單容易?/想完成一件事的渴望強度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即使情境相似,為什麼我們有時會毫不猶豫立即放棄,有時卻會力拼到底?/為什麼有些人傾向努力,有些人容易退縮? 〔第三部分〕 探討情緒傾向與情緒調節/科學家所開發的「問卷量表」情緒評量測驗/檢視「情緒控管」領域/該如何控制情緒、為自身情緒負責?/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較難控制情緒? 【情緒科學大哉問】 ․何謂情緒? ․如何調節情緒? ․大腦如何建構情緒? ․大腦活動如何促成行動? ․如何評估你的感受傾向? ․情緒如何化為鋼鐵般的意志? ․生理狀態如何影響思考和感受? ․我們對「感受」的理解如何隨時代演進? ․從昆蟲到人類,不同動物的情緒表現有何不同?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 張東君(科普作家)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各界讚譽】 本書是對情緒科學一次引人入勝的探索。這本書寫得很好,滿載了最前沿的研究,是對情感在我們思考中的力量之重要提醒。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麽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Smarter Faster Better)作者 關於新興情緒科學的深入研究,對思維與情感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精闢見解,令人振奮。作者以引人入勝、靈動豐贍的敘事方式將這一重要主題帶進了生活中。 ──蘇珊.大衛(Susan David),《情緒靈敏力》(Emotional Agility)作者 曼羅迪諾這位天才科學作家又創作了一部精品。本書是一部迷人的敘事作品,帶你直接走入一齣重大科學戲碼的中心:超過一世紀的、關於情感本質的爭論。無論站在哪一邊,你都會對這場通往科學發現前緣的冒險感到欣慰可喜。 ──麗莎.費德曼.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How Emotions Are Made :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作者 曼羅迪諾既是一位傑出學者,又是一位偉大作家,他引導我們了解關於我們的感受及其原因──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的一門迷人科學。我從這本精采的書學習到許多東西:一本清晰、有益、用心的傑作。 ──瑞克.韓森(Rick Hanson),《像佛陀一樣快樂》(Buddha's Brain : The Practical Neuroscience of Happiness, Love, and Wisdom)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雷納.曼羅迪諾雷納.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理論物理學家,曾任教於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與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其著作被翻譯為三十多種語言,銷售逾百萬冊,其中包括:獲得PEN E. O.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的暢銷書《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榮登《紐約時報》好書榜的《醉漢走路》(又譯《隨機法則》),與迪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合著的《世界觀之戰》(War of the Worldviews),與史蒂芬.霍金合著的《大設計》和《新時間簡史》。另著有《放空的科學》、《科學大歷史》、《費曼的彩虹》、《歐幾里得之窗》等。他還擔任過電視連續劇《銀河飛龍》、《百戰天龍》(又譯《馬蓋先》)編劇。黎湛平兼職譯者,翻譯領域跨文學、科普、繪本多種。譯有《向加泰隆尼亞致敬》、《表觀遺傳大革命》、《完全宇宙指南》、《恐龍一億五千萬年》、《手術劇場》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引言 第一部——情緒的面貌:何謂情緒? 第一章 思考與感受 何謂情緒?我們對「感受」的理解如何隨著時代演進? 第二章 情緒的目的 情緒進化的目的。從昆蟲到人類,不同動物的情緒表現有何不同? 第三章 身心連結 生理狀態如何影響思考和感受? 第二部——情緒的力量:愉悅,動機,靈感,決心 第四章 情緒如何引導思考 情緒是一種能左右訊息處理方式的心理狀態 第五章 感受從何來 大腦如何建構情緒? 第六章 動機:想要和喜歡 欲望和愉悅的起源。大腦活動如何促成行動? 第七章 決心 情緒如何化為鋼鐵般的意志? 第三部——情緒的管理:情緒傾向與情緒控制 第八章 情緒特徵 評估你的感受傾向,以及對潛在情緒刺激最常表現的反應模式 第九章 情緒管理 如何調節情緒? 結語 道別 誌謝 註釋與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情緒的三把鑰匙: 情緒的面貌、情緒的力量、情緒的管理, 情緒如何影響思考決策?
作者 / Leonard Mlodinow
簡介 / 情緒的三把鑰匙: 情緒的面貌、情緒的力量、情緒的管理, 情緒如何影響思考決策?:【本書特色】․史蒂芬.霍金《新時間簡史》與《大設計》共同作者、知名理論物理學家、暢銷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063187
ISBN10 / 6267063186
EAN / 9786267063187
誠品26碼 / 2682235156004
頁數 / 33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情緒革命

目前正值情緒研究的大爆發時代。在這之前,科學家對感情、情緒的理解仍不脫許久以前由達爾文建立的架構。傳統的情緒理論涵蓋幾項似是而非的準則:譬如恐懼、憤怒、傷心、厭惡、快樂和訝異這幾種各種文化普遍存在,且從功能來看亦無重疊之處的「基本情緒」;或譬如每一種情緒皆由特定的外在刺激觸發,也會產生制式、特定的行為反應;以及每一種情緒反應在大腦中都有相對應的專責區域。這套理論也包含可一路回溯至古希臘的「心智二元論」,意即人的心智由兩股彼此衝突的力量組成,一冷一熱:前者是邏輯和理性,後者為衝動與熱情。

一千年來,這些概念形塑我們對神學、哲學以及心靈科學等領域的想法及看法。佛洛伊德將這套傳統理論融入他自己的研究,而約翰.梅爾(John Mayer)和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的「情緒智商理論」有一部分也以這套理論為基礎(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於一九九五年出版《EQ》一書,引起全球廣泛討論)。這套傳統情緒理論甚至成為大多數人對自我情感的認知架構,但它其實並不正確。
  
正如同科學界發展出能揭露原子世界的研究工具,使量子力學得以取代牛頓運動定律;古典情緒理論也逐漸被新觀點淘汰,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神經造影及其他諸多科技的驚人進展。因為這些技術讓科學家能一窺大腦奧祕,直接在大腦進行各種實驗。
  
科學家利用一套近年開發的新技術追蹤神經連結,進而建立名為「腦連結體」(connectome)的大腦電路圖。這份「腦連結體示意圖」讓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的導航方式穿梭大腦:他們比較基礎電流,深入大腦特定區域並探索其組成細胞,破解一道道能化為情感、思想和行為的電子訊號。另外,「光遺傳學」(optogenetics)的進步甚至能讓科學家控制動物腦中的單一神經元,藉由選擇性刺激某些神經元來發現產生恐懼、焦慮、鬱悶等心理狀態的大腦活動「微模式」(micropattern)。至於第三項新技術「穿顱刺激」(transcranial stimulation)則是利用電磁場或電流精準刺激或抑制人腦特定區域的神經活性,協助科學家評估這些區域及構造的功能,卻不會在受試者身上留下永久影響。這些技術和方法讓科學家能進行更深刻獨到的觀察,激發更多新研究,終而催生「情感神經科學」(affective neuroscience)這個嶄新的心理學領域。情感神經科學建立在現代應用工具之上,鑽研「人類情感」這門古老課題,進而重塑科學家對情緒的看法:他們發現,針對一些基本的情感問題,古老觀點提出的解答大多似是而非,無法精確呈現人腦的運作方式。舉例來說,每一種「基本」情緒其實並非單一情緒,而是涵括某個範圍或某大類情感的籠統詞彙。以「恐懼」為例:恐懼有不同的特色、傾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很難跟「焦慮」區分。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被視為「恐懼中樞」的杏仁核,實際上卻在幾種不同的情緒中扮演關鍵角色;尤有甚者,杏仁核不必然和所有恐懼反應有關,這和我們過去所知的完全相反。今天,科學家的研究焦點也從五或六種「基本情緒」擴展至數十種情緒表現,包含尷尬、驕傲及其他所謂的「社交情緒」,甚至還納入一些以往被視為「動機」的情感,比如飢餓和性興奮。
  
若論及「情緒健康」,情感神經科學也讓我們明白「沮喪」或「憂鬱」並非單一病症,而是由四種亞型組成的情緒症候群;這四種亞型不僅對不同療法各有反應,也會產生不同的神經表徵(neural signature)。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新知和洞見設計了一款手機軟體,成功幫助試驗中四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減輕憂鬱症狀。事實上,現在科學家有時還能根據大腦掃描結果,進一步研判哪種治療方法(心理或藥物)對憂鬱症患者幫助更大。目前,科學家也針對肥胖、菸癮、厭食等等與情緒有關的心理疾患,研究更多可能的新療法。
  
在這一連串成功經驗加持下,情感神經科學一躍成為目前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它不僅是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的重要研究議題,也在其他多個普遍認為非專攻心智研究的機構佔有一席之地;就連一些和心理學、醫學幾乎扯不上關係的單位──譬如電腦科學中心、行銷組織、商學院或哈佛大學的甘迺迪政府學院(HKS)也紛紛投入資源、提供工作機會,加入這門新科學。
  
我們該如何看待「情感」在人類經驗及日常生活中的權責和角色?情感神經科學在這方面影響甚鉅。誠如某頂尖學者所言:「我們對情緒的傳統『知識』已然受到最根本的質疑和挑戰。」另一位同領域的重量級科學家也表示:「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因為自己也有情緒,以為自己對『情緒』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知道情緒如何運作,所以相信這套說法⋯⋯那你幾乎百分之百是錯的。」

根據第三位大師的說法,我們正處於一場「情緒、心智和大腦的認知革命。這場革命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當代社會的多項『中心原則』,包括我們對心理、身體疾病的治療方式,對人際關係的理解與認知,養育下一代的方法和態度,以至最終無可避免的──改變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然而最重要的是:過去我們認為情緒可能危害思考、妨礙我們做出有效決定;但現在我們知道,我們不可能在不受情緒影響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甚至思考。雖然情緒偶爾會造成反效果、扯我們後腿(畢竟現代社會和我們遠古以來進化的大環境已大不相同),但情緒多半能引導我們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事實上,若是沒有情緒,你會發現自己幾乎寸步難移,哪兒也去不了。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情緒救命

  一九八三年八月三十日,剛過子夜不久。一架韓國航空編號○○七的客機自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前往首爾。機上有二十三名機組員,兩百四十六名乘客,其中包括喬治亞州眾議員賴瑞.麥唐諾(Larry McDonald)。眾議員此行乃是參加《美韓共同防禦條約》(US-South Korea Mutual Defense Treaty)一年一度的慶祝儀式。據《紐約時報》報導,前總統尼克森原本計畫和麥唐諾連袂出席,最後取消計畫。
  這架波音七四七客機在安克拉治補充燃料,再度起飛,繼續朝西南方的韓國前進。大約十分鐘後,飛機開始向北偏離航道;又過了半個小時,設於阿拉斯加「鮭魚王」基地(King Salmon)的軍事雷達防空系統偵測到這架飛機已整整向北偏離十二英里,但監控人員仍不以為意。接下來,這架韓航客機維持既定方向,繼續飛了五個半小時。
  當地時間凌晨三點五十一分,這架飛機進入蘇聯堪察加半島限航空域。蘇聯軍方持續追蹤一小時之後,決定派出三架蘇霍伊十五攔截機和一架米格二三戰鬥機進行目視接觸。「我看見兩排窗,所以我知道這是一架波音。」指揮機飛行員後來如此表示。「但這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把普通民航機改作軍事用途是很容易的事。」他警告性地朝客機發射兩枚飛彈,期望客機駕駛明白這是軍事攔截,容許他們護航並就近降落;可是這架波音客機絲毫未覺有飛彈飛掠,更不幸的是,客機機長竟在同一時間呼叫東京飛航管制區,請求爬升高度、節省燃料。所請照准。於是,當波音客機開始減速、準備爬升,蘇聯軍方立即將這個動作解讀為「不合作的迴避操縱行為」;儘管這名指揮機飛行員覺得不太踏實(眼前這架波音極可能只是一般民航機),但他仍遵循作戰程序,發射兩枚空對空飛彈。遭擊中的七四七螺旋下墜,落入海中。機上無人生還。
北約以一連串軍事行動回敬這次攻擊,導致美蘇冷戰的緊張氣氛急遽升高,達到一九六○年代古巴飛彈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程度;而蘇聯軍事將領更是深刻懷疑美方及美國總統雷根的意圖,因為不久以前,美國才剛在歐洲部署新型的飛彈防禦系統,還稱蘇聯為「邪惡帝國」。 
幾位蘇聯高幹公開表示,他們擔心美國計畫搶先對蘇聯發動核武攻擊;據聞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安德洛波夫(Yuri Andropov)也為此深感憂懼。於是,蘇聯軍方暗中蒐集情報,想探知遭受核武攻擊的可能性;同時他們也沿著國境安裝地面雷達,協助衛星系統偵測即將到來的戰事。
  南韓客機遭擊落後不到一個月的某一天,時年四十四歲的斯坦尼斯拉夫.彼卓夫中校(Stanislav Petrov)在司令部掩體輪值大夜班。此處是蘇聯軍方監控早期預警系統的祕密中心。彼卓夫受過嚴格訓練,任務也清楚明瞭:他要查核系統發出的每一次警報,再呈報上級指揮官。不過,彼卓夫和同僚有一點不一樣:他並非職業軍人,而是一名資深工程師。
  那天晚上,彼卓夫值班數小時後,警報響了。背光螢幕閃現電子地圖及「發射」二字。彼卓夫心臟跳得飛快,感覺腎上腺素在體內狂飆--此刻的他正處於震驚狀態。沒多久,系統又跳出「發射」警報。然後一次,又一次,再一次:防禦系統告訴他,美國剛才連續發射五枚「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Minuteman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工作守則明確規定,彼卓夫是否呈報空襲警報,完全依電腦判讀而定。彼卓夫確認螢幕資訊:電腦顯示警報信賴度達到「最高」等級--啟動警報必須經過三十道驗證程序,才能得出這個結果。因此彼卓夫當下要做的就是拿起電話、撥通熱線,向蘇聯最高指揮官報告飛彈發射事宜;但彼卓夫也明白,這通電話幾乎注定引發立即且大規模的軍事反擊。核子戰爭一觸即發,彼卓夫害怕極了。儘管機率微乎其微,但這些也有可能是假警報;他的向上呈報注定終結我們所知的文明世界,但他若是不報,就是瀆職。
  彼卓夫猶豫了。電腦上的數據資訊清楚明白,他背負命令也同樣明確不含糊;但他心裡就是有種感覺,使他特別在意「假警報」的可能性。他左思右想,斟酌再三,系統設了那麼多道安全關卡,他實在想不透怎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失誤。彼卓夫意識到情勢迫在眉睫。他必須採取行動,只能二選一。壓力無比巨大。他心裡明白:根據上級命令和眼前的資訊、再輔以簡單的邏輯分析,最終結論毫無疑問導向他必須呈報「敵方發動攻擊」;但是,儘管他沒有證據證明警報是真是假,彼卓夫仍決定不驚動上級。彼卓夫本著「不願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心情致電軍方總部,通報系統失誤。
  彼卓夫很清楚:換作是職業軍人出身的同僚,他們沒有一個會違反命令,但他抗命了。他靜靜等待。如果他做錯了,那麼他會是祖國有史以來最不可饒恕的叛國賊,竟然讓自己的國家任人宰割;但假使真是如此,結果怎麼樣都不重要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認為自己有一半的機率賭贏。後來彼卓夫說,他整整等了二十分鐘才鬆了一口氣:軍方調查顯示,這次假警報乃是美國北達科塔州上空出現「高空雲層與陽光重疊」這種發生機率微乎其微的奇特現象,導致蘇聯衛星將太陽反射光誤判為飛彈連續發射訊
號所造成的。
  情緒能幫助我們釐清當前處境代表的意義--尤其是在狀況複雜且曖昧不明、而我們又必須迅速做出抉擇的時候,情緒更如同內在嚮導,為我們指出正確方向。彼卓夫當時的決定看似毫無根據,事實上卻是情緒在極短時間內整合過去經驗所得到的產物。這種決策方式不僅迅速有效,也是理性分析難以望其項背的。彼卓夫做到、而那位謹守紀律擊落韓航客機的飛行員沒做到的是,彼卓夫讓情緒引導他做決定。
  人類把「心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然而心事最是難解。今天,情緒新科學拓展人類對自我的認識,於是我們知道,情緒不僅和大腦神經迴路緊密交纏,也和理性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類就算沒有理性思考能力也能活下去,但若是無法感知、沒有情緒,你我將徹底失能。人類和其他高等動物都擁有「情緒」這套心智機器。但比起理性思維,人類行為受情緒的影響更深──這才是我們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真正原因。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理智僅供參考,情緒才是王道!
我們都是情緒的動物。

「情緒的面貌」、「情緒的力量」、「情緒的管理」
情緒的三把鑰匙

霍金《新時間簡史》共同作者/理論物理學家/暢銷科普作家曼羅迪諾的
「情緒科學」大解析!

「沒有情緒,我們無法做出任何決定。」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