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 (增訂3版) | 誠品線上

民法總則 (增訂3版)

作者 陳聰富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民法總則 (增訂3版):希望藉由法院實務判決的案例,闡釋法律概念的精義,演繹實際案例的應用,期使讀者得以了解民法總則規定的體系架構與重要觀念。為節省篇幅,放棄鉅細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希望藉由法院實務判決的案例,闡釋法律概念的精義,演繹實際案例的應用,期使讀者得以了解民法總則規定的體系架構與重要觀念。為節省篇幅,放棄鉅細靡遺的教科書書寫方式,對於實務上極少應用的名詞解釋,及理論上不具重要性的概念,一概略而不論。在章節編排上,本書注意到文本前後敘述的流暢性,力求減少讀者閱讀上的障礙。 以法院裁判的實務案例為主要素材,兼採歐洲民法新近發佈文件(如DCFR及PECL)的規定,展現臺灣法院及外國法制的最新發展趨勢。因資料繁多,案例豐富,本書內容密度較高,需要讀者慢讀、細讀、慎思而明辨之。 本次修訂,增加甚多篇幅,包含財團法人法、新的大法官解釋及法院判決、案例分析方法及時效障礙制度等,俾利於學生學習。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聰富現 職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臺灣大學傅斯年紀念講座教授、特聘教授、法律學院蔡萬才法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合聘教授經 歷執業律師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臺灣大學學生事務長學 歷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臺灣大學法學碩士臺灣大學法學學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增訂三版序 序 凡 例 Chapter 1 民法的基本觀念 第一節 社會生活、社會規範與法律/1 第一項 國家法的形成/1 第二項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2 第二節 私法的領域/5 第一項 公法與私法/5 第二項 私法優位思想與公法優位思想/9 第三項 民法的範圍與發展/10 第三節 現代民法的指導原則/14 第一項 近代私法之原理/14 第二項 權利鬥爭、權利本位與義務之強化/17 Chapter 2 民法的法源與法律適用 第一節 民法的法源/21 第一項 法源的意義/21 第二項 法 律/22 第三項 習 慣/27 第四項 法 理/30 第五項 法律行為規範(尤其是契約)/33 第二節 法律的解釋適用:法學方法論/34 第一項 案例分析的方法/34 第二項 法律的解釋/38 第三項 法律的補充:法律漏洞與類推適用/44 第三節 使用文字與決定數量的準則/49 第一項 使用文字的準則/49 第二項 決定數量的準則/51 Chapter 3 權利主體──人 第一節 自然人/53 第一項 自然人的權利能力/53 第二項 行為能力/67 第三項 人格權保護/75 第四項 住所與居所/91 第二節 法 人/95 第一項 法人的功能、意義與本質/95 第二項 法人的種類/99 第三項 法人的能力/109 第四項 社團法人/118 第五項 財團法人/139 Chapter 4 權利客體──物 第一節 概 說/165 第一項 物的意義與種類/165 第二節 動產與不動產/169 第一項 不動產/169 第二項 動 產/173 第三節 主物與從物/174 第一項 主從物的概念/174 第二項 處分主物的效力/175 第四節 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176 第一項 天然孳息/176 第二項 法定孳息/177 Chapter 5 權利變動關係──法律行為總論 第一節 權利變動總論/179 第一項 法律事實與權利得喪變更/179 第二項 私法自治原則/186 第二節 意思表示/193 第一項 意思表示的構成要素/193 第二項 意思表示的生效時期/199 第三項 意思表示的解釋/202 第三節 法律行為總論/215 第一項 法律行為的意義/215 第二項 法律行為的種類/215 第三項 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241 第四節 法律行為的效力/243 第一項 概 說/243 第二項 無效的法律行為/245 第三項 得撤銷的法律行為/250 第四項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253 Chapter 6 法律行為的有效性 第一節 行為能力/255 第一項 行為能力制度/255 第二項 無行為能力人/256 第三項 限制行為能力人/259 第二節 法律行為內容的管制/267 第一項 法律行為的標的/267 第二項 標的之確定/268 第三項 標的可能/270 第四項 標的合法/271 第五項 標的違反公序良俗/280 第三節 健全的意思表示/291 第一項 意思自主與信賴保護/291 第二項 心中保留:單獨虛偽表示/292 第三項 通謀虛偽表示/295 第四項 意思表示錯誤/308 第五項 詐欺與脅迫/334 Chapter 7 條件與期限 第一節 法律行為的附款/345 第一項 條件與期限/345 第二項 條件與負擔/346 第三項 條件與不確定期限之清償期/347 第二節 條 件/349 第一項 條件的種類/349 第二項 不許附條件的法律行為/355 第三項 附條件的效力/356 第四項 期待權的保護/359 第三節 期 限/362 第一項 期限的意義/362 第二項 期限的種類/362 第三項 不許附期限的行為/363 第四項 附條件規定的準用與類推適用/364 Chapter 8 法律行為的代理 第一節 代理的意義與功能/365 第一項 本人與代理人之間/366 第二項 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366 第三項 本人與相對人之間/366 第二節 代理的要件/367 第一項 代理行為/367 第二項 以本人名義/368 第三項 代理權的發生/375 第三節 代理與類似制度/382 第一項 代理人與使者/382 第二項 代理人與代表/383 第四節 代理的法律效果/384 第一項 代理行為效力的歸屬/384 第二項 代理行為的瑕疵/384 第五節 代理權的消滅/386 第一項 基礎法律關係終了/386 第二項 撤 回/386 第三項 本人死亡/387 第四項 代理人死亡/387 第五項 喪失行為能力/388 第六節 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388 第一項 概 說/388 第二項 無權代理/388 第三項 表見代理/395 Chapter 9 期日與期間 第一節 概 說/409 第二節 期日的意義及期日的決定/410 第三節 期間的意義及其計算/410 第一項 意 義/410 第二項 期間的計算方法/410 第三項 期間的起算與終止/411 第四節 年齡計算法/414 Chapter 10 消滅時效 第一節 概 說/415 第一項 消滅時效的意義/415 第二項 除斥期間/418 第二節 消滅時效的客體/419 第一項 債權請求權/420 第二項 物權關係上的請求權/422 第三項 其他請求權/425 第三節 消滅時效的期間/426 第一項 一般時效期間(長期時效)/427 第二項 特別時效期間(短期時效)/428 第四節 消滅時效的起算/435 第一項 事實上障礙與法律上障礙/436 第二項 借貸契約/439 第三項 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請求權/440 第四項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443 第五節 消滅時效的中斷/445 第一項 時效障礙事由/445 第二項 請 求/447 第三項 承 認/449 第四項 起 訴/453 第五項 與起訴有同一效力者/455 第六節 消滅時效的不完成/458 第一項 意 義/458 第二項 時效不完成的事由/459 第七節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461 第一項 拒絕履行抗辯權/461 第二項 效力及於從權利/462 第三項 時效完成後的給付/464 第四項 時效利益的拋棄/464 Chapter 11 權利的行使 第一節 概 說/467 第二節 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468 第一項 禁止違反公益/469 第二項 禁止權利濫用/470 第三項 誠實信用原則/474 第三節 權利的自力救濟/484 第一項 正當防衛/484 第二項 緊急避難/485 第三項 自助行為/487

商品規格

書名 / 民法總則 (增訂3版)
作者 / 陳聰富
簡介 / 民法總則 (增訂3版):希望藉由法院實務判決的案例,闡釋法律概念的精義,演繹實際案例的應用,期使讀者得以了解民法總則規定的體系架構與重要觀念。為節省篇幅,放棄鉅細靡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111359
ISBN10 / 9575111354
EAN / 9789575111359
誠品26碼 / 2681804785003
頁數 / 520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法院裁判的實務案例為主要素材,兼採歐洲民法新近發佈文件(如DCFR及PECL)的規定,展現臺灣法院及外國法制的最新發展趨勢。因資料繁多,案例豐富,本書內容密度較高,需要讀者慢讀、細讀、慎思而明辨之。

試閱文字

自序 : 增訂三版序

  本書於2014年出版,歷任五年,於教學研究過程中,經由學生及讀者的提問、立法增修及法院新見解的作成,對於本書諸多法律問題,必須重新詮釋,俾利於學生學習。

  本次修訂,幅度較大,除增加許多最高法院判決外,舉其犖犖大者如下:
.增加「財團法人法」及「意定監護制度」的規定。
.增加新的大法官解釋(如釋字第771號)及民庭總會決議(如債權雙重讓與、借名登記契約出名人的有權處分行為)。
.增加「案例分析的方法」,說明請求權基礎的探求方式及三段論法的操作方法。
.增加「分離原則及抽象原則」的說明。
.增加消滅時效障礙事由及情事變更原則除斥期間的論述。
.調整錯誤法則的論述及案例分析比較。
.調整原本第九章「法律行為的效力」為第五章第四項。

  本次修訂,耗時甚多,除上述增修外,為協助學生學習,增加圖示說明及整理分析。增修部分既多,錯誤之處,勢所難免,希冀讀者繼續提供意見,作為本書日後修改的基礎,不勝感激。

陳聰富
2019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