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策與社會融合: 法律與社會的跨域對話與行動實踐
作者 | 陳竹上/ 謝志誠/ 林萬億/ 傅從喜/ 黃有志/ 林振欽 |
---|---|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社會政策與社會融合: 法律與社會的跨域對話與行動實踐:收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兩類論文共十篇,是作者在法律研究與社會科學間嘗試跨界對話的心 |
作者 | 陳竹上/ 謝志誠/ 林萬億/ 傅從喜/ 黃有志/ 林振欽 |
---|---|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社會政策與社會融合: 法律與社會的跨域對話與行動實踐:收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兩類論文共十篇,是作者在法律研究與社會科學間嘗試跨界對話的心 |
內容簡介 收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兩類論文共十篇,是作者在法律研究與社會科學間嘗試跨界對話的心得,寫作素材除了納入描述性統計外,也運用了專家訪談、參與觀察、檔案分析、個案研究等質性方法,有助於讀者開展經驗法學與社會政策的視野。
作者介紹 陳竹上(主編兼作者)現 職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經 歷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家事調解委員行政院亞洲水泥新城山礦場租用原住民族土地真相調查小組委員學 歷臺灣大學法學士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陳竹上.謝志誠.林萬億.傅從喜.黃有志.林振欽謝志誠現 職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經 歷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員學 歷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博士林萬億現 職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經 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台北縣副縣長學 歷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傅從喜現 職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學 歷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社會政策博士黃有志現 職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學 歷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林振欽現 職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學 歷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現任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產品目錄 推薦序──法律與社會政策的對話/林萬億 主編序──在法律的土壤上汲取文化的養分/陳竹上 緒論──質性方法運用於法律研究之嘗試/1 第一編 原住民族土地政策 .原住民保留地該保留給誰?────以「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2000年至2015年間之行政救濟為探討核心/陳竹上 壹、前言:「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簡述/8 貳、原住民保留地概述/10 參、行政救濟程序分析/17 肆、結論:本案於程序面及實體面的指標意義/29 .跳過中繼直達永久?────探討莫拉克災後永久屋政策的形成/謝志誠、陳竹上、林萬億 壹、從九二一到八八:消失的中繼屋、消逝的原鄉?/43 貳、文獻探討/50 參、19天拍板敲槌:莫拉克災後異地重建政策的形成/57 肆、結 論/72 .一條離原鄉愈來愈遠的路?────莫拉克颱風災後異地重建政策的再思考/謝志誠、傅從喜、陳竹上、林萬億 壹、前 言/87 貳、文獻探討/90 參、研究方法/96 肆、研究發現與討論/98 伍、結 語/121 .重返山林的坎坷路────由泰雅族櫸木事件及魯凱族漂流木事件探討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在國家司法體系中的處境/陳竹上 壹、前 言/133 貳、森林法與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的長年糾葛/136 參、泰雅族櫸木事件的指標性意義/145 肆、魯凱族漂流木事件:困局再現/158 伍、結 語/163 .Ideas,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 of Maintaining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Biodiversity Knowledge: Take the Accused Cases of “Thieving Forest By-product” as Example/Jwu-Shang Chen, Jen-Chin Lin, Yeou-Jyh Hwang I.Preface/174 II.Location with law analysis of Taiwan/175 III.Research Design: viewing respond of the judicial system to indigenous people’s gathering rights by Case Studies/184 IV.Case Analysis of Aboriginal People “Steal Forest by-products”/187 V. Questions & Discussions/195 VI. Conclusions/197 第二編 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 .台灣社會離兒童權利公約還有多遠?────一位家事調解委員的近身觀察/陳竹上 壹、前 言/207 貳、我國夫妻離婚後親權行使之決定與CRC之間/211 參、我國兒童扶養費體制與CRC之間/218 肆、父母入獄後之兒童權益與CRC之間/225 伍、結 語/228 .壞先生是否也是壞爸爸?────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3條之理論與實證分析/陳竹上、黃有志 壹、前 言/235 貳、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3條之政策考量及附隨效應/238 參、由施暴理論及子女利益檢視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3條/242 肆、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3條之執行實況/246 伍、結 論/252 .我國老人保護體系之發展及其爭議課題之探討/陳竹上 壹、前 言/260 貳、從制定「老人福利法」到增設「老人保護專章」之發展/260 參、糾結於福利與人權、家庭責任與國家義務間的老人保護體系/262 肆、結語:未來研議課題及配套社會資源/273 .遺棄直系血親尊親屬罪之爭議案例及其對社會局執行移送義務之啟示/陳竹上 壹、前 言/279 貳、研究設計/281 參、我國刑法遺棄罪章之發展/283 肆、遺棄直系血親尊親屬罪之構成要件及爭議案例分析/285 伍、結 語/301 .由司法案例探討社會工作職場風險之事故情境與制度脈絡/陳竹上 壹、前 言/313 貳、社會工作人員執行職務遭受攻擊之司法案件/314 參、社會工作職場風險之事故情境探討/324 肆、社會工作職場風險之制度脈絡分析/327 伍、結 語/330
書名 / | 社會政策與社會融合: 法律與社會的跨域對話與行動實踐 |
---|---|
作者 / | 陳竹上 謝志誠 林萬億 傅從喜 黃有志 林振欽 |
簡介 / | 社會政策與社會融合: 法律與社會的跨域對話與行動實踐:收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兩類論文共十篇,是作者在法律研究與社會科學間嘗試跨界對話的心 |
出版社 /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5111236 |
ISBN10 / | 9575111230 |
EAN / | 9789575111236 |
誠品26碼 / | 2681799969006 |
頁數 / | 35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收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兩類論文共十篇,是作者在法律研究與社會科學間嘗試跨界對話的心得,寫作素材除了納入描述性統計外,也運用了專家訪談、參與觀察、檔案分析、個案研究等質性方法,有助於讀者開展經驗法學與社會政策的視野。
自序 : 主編序
在法律的土壤上汲取文化的養分
約莫25年前,我如同台灣多數青年,懵懂地進入不太確定是否適合自己的大學科系,社會體驗不足,四年間法律的學習總徘徊在概念的生澀堆砌。1997年畢業後,因緣際會,有幸前往花東,替自己開啟「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的視野,也在「玉山神學院」這所以招收原住民為主的學校授課,一方面學習法律的轉譯與分享,一方面耙梳國家主流規範與多元族群文化間的糾葛。在東部的五年,涉獵較深的是秀林鄉太魯閣族原住民的「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它讓我理解在戒嚴時期,政商勢力如何長驅直入的背景脈絡,而法律在此一過程中,一方面是開疆闢土者的工具,一方面也是抵抗者、流離失所者僅存的希望。
2002年起進修博士期間,則是另一趟法律概念與社會福利的對話之旅,自此關心的議題主要為家庭生活中較易受到傷害的成員,如兒童、老人、婦女,成為日後與原住民族權益共同發展的研究與實踐主軸。這些跨領域的養分,促使我同時關切law in book以及law in action,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會更留意相關統計數據,並且系統性地閱讀與分析法院判決,期許自己持續擔任一位法律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溝通者與轉譯者。
回顧2000年時,我的族群所碩士論文有幸獲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台灣研究獎」,其中一位審查人在推薦理由中提到:「從本篇論文可以看出作者對於原住民地位不僅僅是有學術上的興趣而已,更也是出自於對台灣本土及人的關懷……」至今令我深有所感。我的研究績效並非同輩間之傑出者,自許以社會實踐來彌補個人的不足,在歷次行動的過程中,貼近真實的臨場感、與一線夥伴的相濡以沫,也經常是問題意識的觸媒,讓下一步的思與學更能即時契合台灣社會所需;日本學界曾發起「新SCI運動」(social contribution index),也寓有此意。為了與各界分享交流,本次特別收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兒童及老人保護政策兩類論文共十篇,並將論文集名為「社會政策與社會融合:法律與社會的跨域對話與行動實踐」,期間特別感謝五位共同作者的持續指導,以及元照出版公司的支持與專業意見。
台灣的未來,將走向一個更隔離或更融合的社會?但願藉由一己綿薄之力,能夠與各位夥伴共同找到答案。
陳竹上
推薦序 : 推薦序
法律與社會政策的對話
本書是陳竹上先生近幾年來從法律到社會實踐的心血結晶。我不是法學專家,無法從法學的角度切入來介紹這本書。但是,我的學術專長、實務經驗、授課科目,是社會工作/社會福利中最接近法學、政治、社會學與經濟學的,例如,福利國家、家庭政策、貧窮與社會政策等;目前接觸的業務包括:年金改革、長期照顧、少子女化對策、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社會安全網、原住民轉型正義等都與法律息息相關。
大學時期接觸法學緒論,瞭解社會法是在公法、私法之外的另一個分類法律的面向,社會法介於公法、私法之間,包括:公司法、競爭管制法、勞動法、社會安全法等,其中與我所學所做高度相關的是勞動法與社會安全法。而法律社會學則是以社會學的方法、理論、觀點研究法律、法律制度與法律行為。
至於,社會立法則是關於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的法制化,例如,勞動法、社會安全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原住民族基本法等。這是社會工作/社會福利學生必修課程,也是公職考試必考的科目。由於社會政策與立法科目涵蓋範圍太廣,很難深入某一領域,特別是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與社會行政人員,針對社會救助、家庭暴力、兒童保護等涉及法律關係密切,因此,有些學校特別加開社會工作與法律的選修課程,供有興趣的學生修習,以利理解法條的制定目的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原住民族權益保障與法律的關係,從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可以看出,涵蓋個人與集體權利、生存權、安置權、教育權、工作權、社會權、發展權、健康權等。本書的第一編,正是竹上從青年時期即在台灣東部關懷原住民部落發展的研究心得,再加上參與本人帶領的莫拉克風災救援與重建研究團隊的發現。第二編則是前述的兒童、老人、社會工作相關議題的社會政策與法律對話。竹上用不同的質性研究視角,包括:個案研究、檔案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等,蒐集更寬廣的資料,進行實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不只探討法律條文,而是從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脈絡分析下手,凸顯社會法學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懷;同時從法律社會學的角度反思法律與法律制度對當事人,特別是對脆弱人口群的意義;並試圖轉換這些關照到社會政策的制定與社會立法的修正,成就一位跨法學與社會政策專業的學者的社會實踐。這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努力,也提供跨專業學術合作的最佳範例。
林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