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臺灣法學: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 | 誠品線上

新世紀臺灣法學: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

作者 許政賢/ 戴瑀如/ 劉明生/ 呂彥彬/ 沈宗倫/ 葉啓洲/ 許耀明/ 周振鋒/ 臧正運/ 詹鎮榮/ 吳秦雯/ 傅玲靜等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新世紀臺灣法學: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本書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60週年誌慶賀禮,共收錄28篇論文,作者包括法學院現職與退休教師、畢業校友及學界同仁。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60週年誌慶賀禮,共收錄28篇論文,作者包括法學院現職與退休教師、畢業校友及學界同仁。本書依照法學院六中心分類編輯,涵蓋民事法學、財經法學、公法學、刑事法學、基礎法學、勞動法學與社會法學等領域,結合基礎議題與應用觀點,含括法學研究的哲學、分析、社會及歷史等層面,展現各領域耕耘成果,並寓有傳承、創新與超越之意。在人工智慧世代的新紀元,法學面臨全方位挑戰,許多議題涉及跨域知識與整合,須以新版法學方法才能妥適因應。本書論文綜觀法學發展的趨勢,試圖為複雜問題提供解決良方,藉以實現政大法學院的社會責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何賴傑.許政賢 總策劃何賴傑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許政賢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江玉林 總編輯江玉林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暨法學院教授許政賢、戴瑀如、劉明生、呂彥彬、沈宗倫、葉啓洲、許耀明、周振鋒、臧正運、詹鎮榮、吳秦雯、傅玲靜、何賴傑、楊雲驊、李聖傑、陳柏良、陳惠馨、黃源盛、江玉林、江存孝、林佳和、林良榮、張義德、張桐銳、孫迺翊、林炫秋、林宏陽、林倖如(依文章發表順序排列)許政賢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戴瑀如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明生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呂彥彬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沈宗倫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葉啟洲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許耀明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周振鋒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暨會計學系合聘副教授臧正運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詹鎮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吳秦雯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傅玲靜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何賴傑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楊雲驊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李聖傑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柏良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合聘助理教授陳惠馨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退休教授黃源盛福州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江玉林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暨法學院教授江存孝法官學院副研究員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義德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學系副教授張桐銳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孫迺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炫秋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宏陽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林倖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郭 序/郭明政 何 序/何賴傑 許 序/許政賢 總編輯序/江玉林 【民事法學】 .哲學語境下的法學──淺談法學的科學、藝術互補性/許政賢/3 .親子身分關係建立法則的重思與再造──論德國親子身分關係之修法建議/戴瑀如/45 .民事訴訟法修法之評析/劉明生/95 .德國道交法對於自駕車之回應/呂彥彬/137 【財經法學】 .專利侵權下跨境損害賠償之初探/沈宗倫/165 .以不變應萬變?──保險契約法亟待修正的幾個重要問題,兼評2018年保險法修正草案/葉啟洲/191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文本評析/許耀明/223 .論企業併購法就現金逐出合併規範缺失與修正芻議/周振鋒/247 .初探金融科技監理之跨境協作模式/臧正運/279 【公法學】 .市有公用房地使用契約之法律性質──以臺北市為中心/詹鎮榮/303 .審判權衝突解決途徑──以法國之權限衝突法庭為借鏡/吳秦雯/327 .由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審查程序談非都市土地開發利用之司法審查/傅玲靜/369 【刑事法學】 .第三人參與沒收之第二審救濟程序/何賴傑/425 .人民有選擇以及接受幫助自殺的權利──對德國聯邦憲法法院2020年判決之省思/楊雲驊/457 .建構性自主法益保護之刑法思考/李聖傑/479 .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與司法民主化?──初探美國陪審與日本裁判員制度之多重民主理念與實踐/陳柏良/495 【基礎法學】 .基礎法學的教學──對臺灣法律與法學本土化的意義/陳惠馨/537 .晚清民國社會變遷與法律繼受(1902-1949)/黃源盛/575 .《領袖萬歲》──國民效忠與音樂規訓/江玉林/607 .「非西歐法」視點下的東亞法研究──從千葉正士的法文化論談起/江存孝/649 【勞動法學與社會法學】 .團體協商作為勞動法問題──一個與法釋義學開放性的對話/林佳和/681 .我國「一例一休」法政策形成的虛實與光影──2016~2018縮短工時政策的法律觀察與檢討為中心/林良榮/717 .經濟危機與勞動法的挑戰/張義德/741 .社會保險法之回顧──以職災保險為例/張桐銳/751 .福利服務法律制度回顧──以長期照顧服務法制之建構為中心/孫迺翊/779 .社會法對經濟危機挑戰之回應──以2019-2021年COVID-19所造成的經濟危機為中心/林炫秋/809 .大法官釋憲案第781、782與783號宣告年金改革違反憲法平等權部分的社會政策意涵與後續年金改革方向之探討/林宏陽/835 .社會變遷下社會法的新挑戰與法律課題/林倖如/887

商品規格

書名 / 新世紀臺灣法學: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
作者 / 許政賢 戴瑀如 劉明生 呂彥彬 沈宗倫 葉啓洲 許耀明 周振鋒 臧正運 詹鎮榮 吳秦雯 傅玲靜等
簡介 / 新世紀臺灣法學: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本書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60週年誌慶賀禮,共收錄28篇論文,作者包括法學院現職與退休教師、畢業校友及學界同仁。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116569
ISBN10 / 9575116569
EAN / 9789575116569
誠品26碼 / 2682126330001
頁數 / 928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60週年誌慶賀禮,共收錄28篇論文。本書依照法學院六中心分類編輯,涵蓋民事法學、財經法學、公法學、刑事法學、基礎法學、勞動法學與社會法學等領域,結合基礎議題與應用觀點,含括法學研究的哲學、分析、社會及歷史等層面,展現各領域耕耘成果。

試閱文字

自序 : 郭 序

  欣逢法學院六十誌慶,謹獻上無限祝福,並祈願政大法學院一甲子又一甲子,無數個一甲子綿延不斷。在此歡慶一甲子的時日裡,也正是法學院館開工的一年。經由一甲子的耕耘,代代相傳,從法律系到法學院,從沒有自己的院館到即將有自己的院館,六十年來一步一步成長,也一年比一年茁壯。

  六十年來,政大法律系、法研所與法學院,肩起國家社會法治人才培育的重責大任。1930年南京紅紙廊中央政治學校設立了法政學系,開啟了法學院的歷史,其後,歷經流離而播遷於重慶小溫泉,再回到南京。再由於戰亂,而於1961年再度復系於指南山下。恩師劉鐵錚老師、黃越欽老師正是復系後首屆入學的院友。1975年我入學時,劉老師是導師,黃老師是法緒的授課老師。新生訓練時,臺上的李元簇校長,是就讀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校友。李校長是背著祖先香火來到指南山下的師長。

  相較於臺大、臺北大學(原中興法商學院)、東吳等校,政大法律系的復系為晚,教師學生人數也少,但六十年的耕耘,其培養的法律人才,則頭角崢嶸,引領社會。校友中,李校長前後出任教育部長、法務部長、總統府秘書長、副總統等職務,功在國家,尤其在憲政與民主改革中扮演關鍵角色而被譽為「寧靜改革的工程師」。劉老師、黃老師及眾多師長、院友也前後出任大法官、部長、政務委員、考試委員、監察委員、最高法院院長、最高行政法院院長、檢察總長與各級法院、檢察署之法官、檢察官以及各級政府行政人員、企業經理人及第三部門的社會工作者。蔡總統、馬前總統,亦先後任教於法學院。

  依據媒體在2012、2013年的法學院評比,政大法學院已是全臺最受肯定的法學院。依據美國自由之家,臺灣在自由、民主與人權的表現高達94分,遠高於美國、香港、新加坡及大陸。此等成就,是日月灌溉、成長的成果。在此過程中,政大法學院的角色與貢獻是重要因素。

  在此基礎上,我們當有更為恢弘的遠景,尤其當院館啟用之後,當有更大的能量。展望未來,或可有以下思考:

  一、不只是培育定紛止爭司法人才的法學院;縱使定紛止爭,更當重視ADR。在此之上,當致力於自由、民主及人權之維護與提升。

  二、法律是社會的共識所在,法學是共識之學,亦即探求社會價值與人民共識的社會科學。當於法釋義學之外,強化法事實,以至習慣與習慣法之探究。

  三、不再侷限於臺灣的法律,也不再止於歐陸、日本等大陸法系或英美法律之研究,而應及於亞洲其他國家,甚且南島國家與區域的法律,包括習慣法,皆為任務所在。

  四、不止是校內青年學子的法學教育,而應擴及全社會,尤其校友的終生教育。也當與實務界有更多連結,並有共同研發、培訓之合作。

  五、不再只是法律、法學的輸入,也當迎接學術輸出的新時代。除了與歐美日的大學合作,也當強化與東南亞等亞洲國家的合作。政大不只是臺灣的政大,也是亞洲、全世界的政大。政大法學院,亦然。

  在此院館業已動工興建之時,特別感謝眾多校友及社會各界對政大法學院的厚愛,尤其捐資李元簇法學圖書館的芶壽生學長、林晉章學長,捐資丘宏達國際法講堂的丘師母及校友,第一位捐資的許作佃學長與引介的周燦雄學長,以及眾多未一一指名令人感動的捐助者。

  但願法學院院館順利完工啟用,也開啟政大法學下一個輝煌六十,以至代代相傳,永無止息。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郭明政
2021年11月


何 序

  2021年欣逢政大法學院在臺復校60週年院慶,我在院長任內原定規劃要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學術研討會、校友返校座談、政大法律服務社創社50週年慶、院慶大會及慶祝晚會),卻因一場大疫來襲,所有的慶祝活動都被迫暫停。所幸法學院教師為慶祝院慶所撰寫的論文集文章,最終仍能按照原定計畫出版,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此我要感謝院內同仁及撰寫文章的老師們,百忙之中仍能共襄盛舉,一邊抗疫,一邊研究,雖然辛苦,但深具意義。另外,也要感謝總編輯江玉林教授願意拔刀相助,擔此總編重任。法學院六大中心主任擔任編輯群,一樣功不可沒。

  本書出版緣由,是因指南法學文教基金會校友們的建議:法學院教師要慶祝院慶,最好的祝賀禮物就是學術貢獻。教師們以自己的學術專長,將研究成果集結出書,藉此展現法學院的研究能量,並對臺灣的法學發展有所助益,就是法學院教師對法學院的最大賀禮。依此建議,本書出版前,原定要由法學院六大中心分別舉辦學術研討會,先由教師透過研討會發表其研究成果,其後再將研討會文章集結出書。但因疫情因素,學術研討會被迫暫停,最後只能直接將文章集結出書。無論如何,都要感謝指南法學文教基金會,既提出如此貼心的建議,又出錢出力協助院慶活動及本書出版,千言萬語也不足表達我的感謝心意。

  邁入下一甲子的法學院,將迎來全新的法學院院館,讓師生有一個能夠相濡以沫、共同學習成長的專屬空間,再加上未來五年內有為數不少的資深教師將陸續退休,此將加速教師群的新陳代謝。注入一股新血的法學院教師群,一定是如虎添翼,未來無論在教學或研究上,必定能為法學院及臺灣法學界帶來一番新的氣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祝福政大法學院持盈保泰、福澤緜緜,繼續發光發熱,為臺灣法學教育再創佳績。就如前人所言,要預測未來,唯一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願與大家共勉之。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前院長
何賴傑謹識
2021年11月


許 序

  政治大學於1927年在南京創校,3年後設立法學院,嗣輾轉播遷並來臺復校,法律學系於1961年復系,迄今經歷一甲子歲月。60年來,不僅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丕變,科技世界亦由第二、三次工業革命,蛻變為工業4.0初期,各種型態挑戰層出不窮。值得慶幸者,在政大兼具人文關懷、多元專業及國際視野的校園文化中,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出類拔萃,法學院深耕多年而頂尖卓越,展現獨具特色的風貌,對於臺灣社會貢獻卓著!

  法學兼具科學與藝術的性格,理想的法學教育,既需專業的知識技能,亦需練達的人情義理,兩者協力、彼此互補,方能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奠定終身學習基礎,以期自助、助人,實現自我並有益社會。本院秉持上述理念,超過半世紀以來,無論組織架構、課程地圖如何轉型,專業與博雅混合模式或科際整合教育,優劣之爭尚無定論,但兼顧全球視野與本土議題,多元整合與服務社會,早已凝聚為本院教育的核心價值。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人」一直是本院最寶貴的資源。法律學系復系之初,專任教師寥寥可數,歷經數十年成長(本院一甲子以來師資狀況,請參閱《政大法訊》第八期──政大法學院六十周年特刊),如今專任及合聘教師人數已近半百,留學國度遍及兩大法系主要國家,專精領域由法學而跨越人文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同時,學生人數由復系初期不足百名,如今位居本校單一學系之冠,全院高達一千五百多名。本院多元背景教師及來自各地優異學生,在傳統所形塑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各自天賦,不斷提升、超越自我,形成本院持續前進的動力。

  60年來,本院與社會同步成長,在臺灣法學教育史上,締造多項珍貴紀錄。舉其代表性者,1969年政大法學評論的創刊、1970年法律服務社的創立,以及2011年公益服務學程的創設,在在開創國內大學的先河;自1993年起法學院專設法律系,及2003年碩士在職專班的設立,均屬國立大學的創舉。近年來,本院多次被評為企業最愛法學院的首選,及應屆畢業生以萬中取一之姿,榮獲司法官特考及律師高考雙榜首等紀錄,一再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焦點,並展現本院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豐碩成果。同時,歷屆院友在親愛精誠校訓的陶冶下,實現法是良善與公平藝術的內涵,除擔任司法界要職(司法院大法官、三所終審法院首長及檢察總長等)及領導大型國際法律事務所外,並在國內外公私部門表現傑出,不僅為本院聲譽奠定穩固基石,亦驅策本院成為新世紀臺灣法學的領航者。

  此外,本院自1970年大勇樓啟用時起,歷經井塘樓、季陶樓的漂泊歲月,雖自2000年起進駐綜合院館北棟現址,但有限空間早已不敷使用,新院館的興建遂成為師生共同的願望。在郭明政校長、王文杰副校長及歷任院長多年勞苦奔波,以及諸多院友及社會人士大力贊助下,於今年適值60週年院慶之際,法學院新館建築工程終於啟動,將於3年後迎向新的里程碑,令人感恩及充滿期待!

  本院50週年院慶時,在方嘉麟院長大力擘劃下,各中心合力出版論文集共7冊,及「法學拾光」、「院史訪談系列」等史實紀要,為本院半世紀歷史留下珍貴資產。今年為慶祝60週年院慶,在何賴傑院長任內,除於《政大法訊》第八期以專題報導,及規劃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外,並策劃出版院慶論文專集。本專集委請江玉林特聘教授擔任總編輯,並由六大中心教師共襄盛舉,結合基礎議題與應用觀點,含括法學研究的哲學、分析、社會及歷史等層面,展現各領域耕耘的成果,並寓有傳承、創新與超越之意,對於所有參與同仁的奉獻,謹此敬致最高謝忱!在人工智慧世代的新紀元中,法學面臨全方位的挑戰,許多議題涉及跨域知識與整合,須以新版法學方法才能妥適因應。政大法學院在過去60年中,藉由許多師長共同協力,業已成為臺灣法治發展的重要推手,我們相信未來必能繼續指引法學前進的方向!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
許政賢謹識
2021年11月25日


總編輯序

  2020年11月,何賴傑院長召開60週年院慶籌備小組會議,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舉辦系列慶祝活動,包括由法學院六中心舉辦的院慶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將在會後集結成冊,於2021年底出版,作為政大法學院60週年的誌慶賀禮。

  2021年2月底,六中心研討會皆已規劃妥當。依照時間順序,彙整如下:

  5月7日:財經法學中心,「深耕與創新──探索財經法之新座標」。

  5月11、12日:民事法學中心,「民事法學之傳承與開展」。

  6月10日:基礎法學中心,「基礎法學的傳承與新創」。

  6月10日:刑事法學中心,「刑事法學的新紀元」。

  6月18日:公法學中心,「人權、科技與跨國法律的對話」。

  6月26日: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勞社法之回顧與挑戰」。

  然而,4月下旬起,疫情意外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在5月11日、15日,接連發布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第三級,並停止室內5人以上的社交聚會。由於疫情的急遽威脅,6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皆暫緩辦理,另擇期舉辦。

  六中心的研討會雖因疫情而中止,但我們仍按照原先規劃收錄研討會論文,出版院慶論文集。至8月底截稿日止,共收到28篇。作者群除本院現職與退休教師外,還有本院畢業校友以及學界同仁。

  2020年11月院慶籌備會議上,承蒙何賴傑院長委以重任,由我擔任總編輯,並邀請當時規劃研討會的中心主任擔任六大法學領域的主編,分別是江玉林、陳志輝、陳洸岳、張桐銳、傅玲靜、葉啟洲。經過半年多來的籌備,本論文集已付印在即。在此特別感謝郭明政校長在校務繁忙之際為本論文集作序,同時也衷心感謝兩位總策劃何賴傑院長、許政賢院長,以及各主編的籌劃聯繫。參與本書出版及資料彙整的前後任法學院秘書鄭元齊、王怡琪兩位女士,肩負執行編輯與聯繫重擔的法學院行政組員郭俊言先生,也都備極辛勞,謹此一併致謝。最後要感謝元照出版公司協助本論文集的出版與封面設計。

  封面構圖的主要元素是法學院新院館設計圖。新院館的籌劃、募資與興建,象徵政大法律人跨世代的情感凝聚,以及不斷反思超越傳統、積極迎向未來的自我期許。這是政大法學院的驕傲,也是傳承並開創新世紀臺灣法學的宏大願景。

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暨法學院教授
江玉林謹識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