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得法: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成立十週年文集 | 誠品線上

研之得法: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成立十週年文集

作者 李建良/ 主編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研之得法: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成立十週年文集:時代走向不定,生命起伏高低。十年磨一劍!中研院法律所秉持初衷,矢志朝著樹立法學研究典範、引領臺灣法學社群邁向國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時代走向不定,生命起伏高低。十年磨一劍!中研院法律所秉持初衷,矢志朝著樹立法學研究典範、引領臺灣法學社群邁向國際的目標,穩步前進;不曾間斷對時代脈絡的觀察與思辨,持續延攬各界專才投入法學研究,基礎深耕與多角探索,蔚為本所鮮明的法學風景。文集收錄的文章,細述超越時空的互動記憶,捕捉歲月淘洗的奮鬥足跡,鋪陳法律思維的心靈世界。字裡行間,跳動著對法學探索的內在生命,醞藉著蓄勢待發的學術實力,洵為法律所十年雪泥鴻爪的最佳印記。 以「研之得法」為法律所成立十週年文集定名,蘊涵多義。法之方法、功能及其目的為重中之要。法之研治,需有方法,方能得其法;法為規範秩序,定分止爭為法之發現或法之獲得的旨趣所在;法乃致公平正義之藝術,正義與法治之兼得,為治法之宗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建良 主編李建良(作者/譯者)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汎森、王泰升、王澤鑑、翁岳生、許玉秀、許宗力、陳弘毅、陳忠五、黃昭元、黃國昌、劉靜怡、顏厥安、William P. Alford、簡澤濠(譯)、Jerome A. Cohen、Jacques deLisle、郭岱純(譯)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暨法律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王澤鑑前司法院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翁岳生前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許玉秀前司法院大法官;現任模擬憲法法庭暨模擬亞洲人權法院發起人;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許宗力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陳弘毅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鄭陳蘭如基金憲法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忠五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昭元司法院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黃國昌黃國昌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劉靜怡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專任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顏厥安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出版委員會委員。William P. Alford 哈佛大學法學院孔傑榮與孔珠恩賢伉儷講座法學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東亞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簡澤濠(譯者)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生。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榮譽退休法學教授;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榮譽創所所長、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兼任研究員。Jacques deLisle賓州大學Stephen A. Cozen講座法學教授、政治學教授;賓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計畫主任。郭岱純(譯者)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理。David Dyzenhaus、張竣凱(譯)、Lee Epstein、吳睿恩(譯)、謝孟庭(審)、Peter M. Huber、黃相博(譯)、劉淑範、Margaret K. Lewis、Albie Sachs、陳禮工(譯)、Christian StarckDavid Dyzenhaus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院法學與哲學系教授。張竣凱(譯者)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理。Lee Epstein Ethan A.H. Shepley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吳睿恩(譯者)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生。謝孟庭(審定)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理。Peter M. Huber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官暨慕尼黑大學法學院公法學教授。黃相博(譯者)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劉淑範(作者/譯者)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Margaret K. Lewis美國薛頓賀爾大學法學院教授。Albie Sachs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唐獎法治獎首屆得主。陳禮工(譯者)中央研究院博士後學者。Christian Starck德國哥廷根大學榮譽教授。Cass R. Sunstein、Ruti G. Teitel、李建良、簡資修、林子儀、黃舒芃、廖福特、張永健、邱文聰、黃丞儀、王必芳、吳全峰、許家馨、陳冠廷、蘇彥圖、吳宗謀、林建志、黃松茂、陳玉潔、楊雅雯、何漢葳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學羅伯特·沃姆斯利全校講座教授;哈佛法學院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uti G. Teitel紐約法學院Ernst C. Stiefel比較法講座教授。簡資修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林子儀前司法院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前所長,現為兼任研究員。黃舒芃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廖福特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健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實證研究資料中心主任。邱文聰Research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Information Law Center, Institutum Iurisprudentiae, Academia Sinica.黃丞儀(作者/審定)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合聘教授。王必芳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全峰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許家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冠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理。蘇彥圖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宗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建志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Institutum Iurisprudentiae, Academia Sinica.黃松茂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玉潔(作者/審定)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Affiliated Scholar, U.S.-Asia Law Institute。楊雅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何漢葳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技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法律所成立十週年文集序/李建良 Preface to the Anthology in Commemoration of IIAS’s Tenth Anniversary/ Chien-Liang Lee, English Translation: Li-Kung Chen,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Shun-Ling Chen 【輯一 舊學商量加邃密】 ‧我與法律所的一段因緣/王汎森/3 ‧陪伴者的建言──敬致十年有成的法律所/王泰升/5 ‧期許法律所樹立法學研究典範/王澤鑑/9 ‧我與法律所的不解之緣/翁岳生/11 ‧關於縱火犯湯景華案的紅鯡魚/許玉秀/13 ‧臺灣法研之典範──賀中研院法律所設立十週年/許宗力/27 ‧中研院與我/陳弘毅/29 ‧法律所出版委員會運作側記/陳忠五/33 ‧對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設立十週年所慶之祝賀與期待/黃昭元/37 ‧衍生性金融商品管制規範之私法效力/黃國昌/39 ‧法律所與我/劉靜怡/61 ‧激進,免驚!/顏厥安/63 【輯二 海外飛鴻現爪泥】 ‧The IIAS’s First Decade: An Extraordinary Record/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81 法律所的第一個十年──一個非凡的紀錄/簡澤濠 翻譯、陳玉潔 審定/85 ‧A Happy and Meaningful Occasion/孔傑榮(Jerome A. Cohen)/87 一個歡喜又富有意義的時刻/簡澤濠 翻譯、陳玉潔 審定/95 ‧The Institutum Iurisprudentiae: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s on Law in China, Law and Cross-Strait Issues, and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Law/戴傑(Jacques deLisle)/101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中國法、法律與兩岸議題,以及中國與國際法的多方面觀點/郭岱純 翻譯、陳玉潔 審定/109 ‧A Visit to Academia Sinica/大衛‧戴森豪斯(David Dyzenhaus)/117 訪問中央研究院的回憶/張竣凱 翻譯、黃丞儀 審定/121 ‧The Seminal Contributions of the Institutum Iurisprudentiae Academia Sinica to the Study of Judicial Behavior/ Lee Epstein/125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對於司法行為研究的開拓貢獻/吳睿恩 翻譯、謝孟庭 審定/143 ‧70 Jahre Grundgesetz – Zwischen Dankbarkeit, Stolz und Verantwortung/Peter M. Huber/159 德國基本法70年──感恩、自豪與責任之間/黃相博 翻譯/183 ‧Öffentlichkeitsarbeit von Amtsträgern zwischen Neutralitätsgebot und Wettbewerbsverzerrung/Peter M. Huber/203 公職人員之公眾資訊與宣導工作──介乎中立要求與競爭扭曲之間/劉淑範 翻譯/229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Academia Sinica’s Law Institute/陸梅吉(Margaret K. Lewis) /249 中研院法律所的創新精神/簡澤濠 翻譯、陳玉潔 審定/257 ‧Fly Me to the Moon/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263 帶我去月球/陳禮工 翻譯、黃丞儀 審定/267 ‧Gleichberechtigung von Männern und Frauen in Deutschland/克里斯提安‧史塔克(Christian Starck)/271 德國的男女平權/李建良 翻譯/289 ‧A World of Ideas /凱斯‧桑斯汀(Cass R. Sunstein)/ 303 觀念繽紛的世界/張竣凱 翻譯、黃丞儀 審定/307 ‧An Encounter with Taiwan in Transformation/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311 與轉型中的臺灣相遇/張竣凱 翻譯、黃丞儀 審定/315 【輯三 新知培養轉深沉】 ‧法學的必要性與問題性/李建良/321 ‧四分溪畔的意外法律之旅/簡資修/353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成立十週年感言/林子儀/381 ‧行政審判權與憲法審判權──兼談德國「裁判憲法訴願」制度/劉淑範/387 ‧近十年個人研究之回顧與展望/黃舒芃/417 ‧企業人權責任之國際規範發展/廖福特/425 ‧新私法學/張永健/443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Privacy: Is There a Way to Alleviate the Uneasy Tension?/邱文聰/461 ‧建構「以人為主體」的比較行政法/黃丞儀/475 ‧初探法國COVID-19防疫的法制特點/王必芳/503 ‧淺談原住民族之健康人權保障/吳全峰/549 ‧「歷史記憶的倫理」研究計畫學思歷程/許家馨、陳冠廷/573 ‧政黨管制作為憲政工程/蘇彥圖/587 ‧蘇俊雄文書介紹/吳宗謀/627 ‧Modernization as a Judicial Function in East Asia/林建志/639 ‧臺灣民法釋義學──回顧與前瞻/黃松茂/689 ‧在臺灣研究中國法是否搞錯了什麼/陳玉潔/703 ‧如果在冬夜,一個博後/楊雅雯/717 ‧應作迴歸觀──資料、不確定性與人工智慧法學/何漢葳/721

商品規格

書名 / 研之得法: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成立十週年文集
作者 / 李建良 主編
簡介 / 研之得法: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成立十週年文集:時代走向不定,生命起伏高低。十年磨一劍!中研院法律所秉持初衷,矢志朝著樹立法學研究典範、引領臺灣法學社群邁向國際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002445
ISBN10 / 6267002446
EAN / 9786267002445
誠品26碼 / 2682103252005
頁數 / 776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4.3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文集收錄的文章,細述超越時空的互動記憶,捕捉歲月淘洗的奮鬥足跡,鋪陳法律思維的心靈世界。字裡行間,跳動著對法學探索的內在生命,醞藉著蓄勢待發的學術實力,洵為法律所十年雪泥鴻爪的最佳印記。

試閱文字

自序 :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法律所成立十週年文集序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簡稱中研院法律所),正式成立十年了!相對於中研院各所中心,法律所資歷尚淺,猶待茁壯;身為國家級的法學研究機構,則別顯創業維艱、意蘊深遠。法律所的今天,如果沒有諸位先賢、前輩、師長、同仁、友朋的提攜、護持與奉獻,實無可能。
  南港山下,四分溪畔,逝水如斯,回望來時路,峰高無坦途。1943年11月17日,中央研究院組織法修正,1947年3月13日公布,第3條第1項第13款首次出現「法律研究所」,為法律所的成立奠定法律基礎。1975年7月,韓忠謨老師費心籌設三民主義研究所(1981年8月正式成立,簡稱三民所),為法律所播下萌芽的種籽。1986年,三民所規劃設組,法律組也在其列。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政治環境日趨開放,公法研究人才益受重視。1990年4月,三民所改稱「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簡稱社科所),「法律組」在此之後,正式成立。
  當時的社科所,集多學科於一所,包羅各種人社領域,研究人員常川於王大閎建築大師設計的研究大樓,一間間的研究室裡是讓人安穩心神、問學短長的方寸之域,法學研究在此切磋匯聚而出別具況味的多種樣貌。其間,承蒙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簡稱學諮會委員)翁岳生老師及陳弘毅教授的引領與啟發,讓院內相對少數的法律人以法律組為據點,逐步打開中研法學的一片天地。1997年3月,在陳新民組主任規劃下,由劉孔中兄與我負責籌辦,得全組同仁之通力合作,開風氣之先,舉行首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立下司法實務與公法學界互動對話的里程碑,也為法學者在中研院建立了做學問的基地。
  1999年10月,李遠哲博士擔任本院院長期間,成立「法律研究所設所規劃委員會」,由第五屆司法院大法官馬漢寶老師擔任召集人,於2000年6月提出「設所規劃案」報院。惜未獲通過,但馬老師對本所照拂與厚愛之情,並未因此而消逝,實已銘記吾心,永不磨滅。回顧本所重要會議與活動點滴,總會憶及馬老師的身影,感受到馬老師的恩澤,伴隨馬老師餽贈尊翁馬壽華先生的書畫,意境深遠,長留於本所。
  2003年12月,李遠哲院長再次組成「法律學研究所籌設諮詢委員會」,由第六屆司法院大法官王澤鑑老師擔任召集人,歷三次密集研議會議,於2004年3月提出「設所規劃書」,獲評比通過,於同年7月1日成立法律所籌備處,由湯德宗研究員擔任籌備處主任,社科所則轉型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簡稱人社中心)。在湯主任精心擘畫和全所同仁戮力經營下,7年有成,法律所於2011年7月1日正式成立,湯德宗特聘研究員為首任所長。同年10月,湯所長轉任司法院大法官,由王汎森副院長代理所長一職,至2012年1月17日,由前司法院大法官林子儀特聘研究員接任所長。7年任內,林所長無私無我,帶領研究同仁追求學術卓越,守護全所上下,走過風雨,克服崎嶇,讓後繼者得以在坦途上續行前進。回首向來處,追憶前人的腳步,只有感恩感恩再感恩。
  學諮會是中研院的法定組織,設於各所中心,召集人並為學術諮詢總會的成員,為中研院最重要的學術諮詢單位。本所自籌備之始,即由王澤鑑老師擔任召集人,組成學諮會,委員先後有翁岳生老師、吳庚老師、賴英照老師、廖義男老師、麥朝成院士、陳弘毅教授、林正義教授、蘇俊雄老師、許玉秀老師、李震山老師、羅昌發老師、鄧育仁所長、王泰升兄、陳忠五兄、黃昭元大法官等人,轉眼間,已至六屆。學諮會委員對於本所的穩定成長和學術深植,貢獻卓然,王澤鑑老師的恢弘領導與學者風範,居功厥偉。值得一提者,廖義男老師與陳弘毅教授同為本所成立的推手(籌設諮詢委員會委員),自籌備起即擔任學諮會委員,至今不曾間斷,其對本所學術發展的關切與提攜後進的精神,令人感佩;翁岳生老師更是從三民所起即擔任學諮會委員,一路陪伴照顧吾等後輩,從起步到漸入佳境,於我個人及法律所,緣深恩重。其間,對本所同仁愛護有加的蘇俊雄老師、吳庚老師及麥朝成院士相繼溘然離世,吾等咸感痛惜、不勝懷念。哲人已遠,典範永在。
  本所籌備於人社中心之一隅,2006年11月遷入本院人文社會科學新館,自此有了屬於自己的治學空間。看似離開多學門的研究單位,實則近乎另一科際縱橫的法學研究門徑。除了延續強項、鞏固優勢、蓄積潛能外,為了突破傳統的法釋義學研究,厚植以數據資料為根基的法實證研究,本所於2010年8月成立法實證研究資料中心,以整合國內相關法學實證研究資源,刺激法學實證研究成果的產出。進入大數據時代,法學研究面臨網路、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的全面壓境,受到社群媒體的急速衝擊,思考慣性不斷被打破、研究模式反覆被改變,取得研究資訊的方式也更加多元而快速。為能前瞻、有效、及時回應新興科技發展對個人、社會、產業和國家的衝擊,並且超越法理論層次的傳統法學研究思維定向,本所於2016年底開始籌設資訊法中心,並於2019年7月正式成立,以人工智慧、資訊法制、言論自由與媒體管制、健康與資訊、智慧財產權等為主題,進行跨領域和跨學門的開放性探索,與法實證研究形成交匯合流的續發之勢。
  時代走向不定,生命起伏高低。十年磨一劍!本所秉持初衷,矢志朝著樹立法學研究典範、引領臺灣法學社群邁向國際的目標,穩步前進;不曾間斷對時代脈絡的觀察與思辨,持續延攬各界專才投入法學研究,基礎深耕與多角探索,蔚為本所鮮明的法學風景。文集收錄的文章,細述超越時空的互動記憶,捕捉歲月淘洗的奮鬥足跡,鋪陳法律思維的心靈世界。字裡行間,跳動著對法學探索的內在生命,醞藉著蓄勢待發的學術實力,洵為本所十年雪泥鴻爪的最佳印記。
  以「研之得法」為文集定名,蘊涵多義。法之方法、功能及其目的為重中之要。法之研治,需有方法,方能得其法;法為規範秩序,定分止爭為法之發現或法之獲得的旨趣所在;法乃致公平正義之藝術,正義與法治之兼得,為治法之宗旨。言簡意賅,無甚高言,看似尋常卻艱難,誌之用以自省,並與有識者共勉之!

李建良
2021年9月9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