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 | 誠品線上

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

作者 李建良/ 主編; 李建良/ 劉靜怡/ 邱文聰/ 吳全峰/ 陳弘儒/ 陳柏良/ 何之行/ 廖貞/ 黃相博/ 林勤富/ 李怡俐/ 楊岳平/ 鄭瑞健/ 沈宗倫/ 王怡蘋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本書為人工智慧法律課題的基礎研究,共收錄論文12篇、導論1篇,從法學、法秩序、法制度三個角度與面向,依各法領域的規範特性,研析人工智慧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人工智慧法律課題的基礎研究,共收錄論文12篇、導論1篇,從法學、法秩序、法制度三個角度與面向,依各法領域的規範特性,研析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的交錯關聯及其法課題,分成三篇「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合為十二章,再以導論〈人工智慧與法學變遷〉進行融貫鍊結,期使各章主題及內容相互參照、彼此指涉,展現臺灣法學界對人工智慧跨領域合作研究的學術集成。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建良(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建良.劉靜怡.邱文聰.吳全峰.陳弘儒.陳柏良.何之行.廖貞.黃相博.林勤富.李怡俐.楊岳平.鄭瑞健.沈宗倫.王怡蘋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劉靜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專任教授中央研究研院法律學研究所、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邱文聰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全峰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副教授陳弘儒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柏良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何之行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助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合聘助研究員廖 貞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法學碩士黃相博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專任副教授林勤富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李怡俐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楊岳平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鄭瑞健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助理教授沈宗倫政治大學法學院專任教授王怡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主編序 李建良 作者群簡介 【導 論】人工智慧與法學變遷—法律人面對科技的反思/李建良 壹、引言:假如你是真的/3 貳、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11 參、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42 肆、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62 伍、結語:科技理性與人性尊嚴/81 ‧ 第一篇/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 第一章 人工智慧時代的法學研究路徑初探/劉靜怡 壹、前言:人工智慧如何走到這裡/93 貳、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理學爭辯路徑/97 參、人工智慧對法律制度的影響:以行政管制為例/107 肆、人工智慧時代的規範模式:我們需要怎樣的機器人法則?/121 伍、負責的演算法及其侷限:取法FDA的可行性──代結論/124 第二章 第二波人工智慧知識學習與生產對法學的挑戰——資訊、科技與社會研究及法學的對話/邱文聰 壹、序 論/137 貳、人工智慧的三個發展階段/139 參、第二波人工智慧的知識學習與知識生產能力/143 肆、第二波人工智慧對法學的衝擊:以法律規範論證為中心/156 第三章 初探人工智慧與生命倫理之關係/吳全峰 壹、人工智慧對生命倫理之挑戰/169 貳、醫療人工智慧之類型/179 參、人工智慧與生命倫理之鏈結/182 肆、代結論/221 ‧ 第二篇/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 第四章 初探目的解釋在法律人工智慧系統之運用可能/陳弘儒 壹、前言:人工智慧與法律的鴻溝/227 貳、CMLRs與目的解釋/241 參、從法律論證理論對於目的解釋的形式結構之反省/253 肆、從工具理性思考目的解釋的相關問題/265 伍、法律意義、目的與規範性類型/275 陸、結語──法律人工智慧系統的未來?/296 第五章 AI時代之分裂社會與民主—以美國法之表意自由與觀念市場自由競爭理論為中心/陳柏良 壹、前 言/303 貳、AI時代,表意自由權與觀念市場自由競爭理論的衝擊與調整?/304 參、機器表意(machine speech)與演算輸出/315 肆、AI時代,表意自由權利保障了誰?/324 伍、時代的轉轍點:Cass R. Sunstein的共和理想與臺灣的價值選擇?/326 第六章 AI個資爭議在英國與歐盟之經驗——以Google DeepMind一案為例 /何之行、廖 貞 壹、前 言/335 貳、背景:Google DeepMind一案之背景事實與衍生議題/336 參、ICO對於本案之調查/346 肆、Royal Free及Google DeepMind之後續回應/356 伍、由EU GDPR之視角分析Royal Free-Google DeepMind一案/362 陸、結 論/380 第七章 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論數位金融與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之適用與衝突/黃相博 壹、前 言/387 貳、第二號支付服務指令和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的個資保護任務/389 參、實施個資主權和個資保護的技術概念與應用/397 肆、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對我國金融業之影響/400 伍、我國金融機構處理金融資料之相關規範/402 陸、結 語/408 ‧ 第三篇/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 第八章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國際人權法────規範與制度的韌性探索與再建構/林勤富、李怡俐 壹、前 言/416 貳、人工智慧研發與應用對人權之影響/422 參、國際人權法為何應積極介入?/430 肆、適用國際人權法之治理優勢與侷限/437 伍、代結論:若干初步建議/458 第九章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金融監理議題────以理財機器人監理為例/楊岳平 壹、前 言/469 貳、理財機器人的發展與法制現況/470 參、人工智慧發展對證期投顧法制的影響/482 肆、重構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投資顧問法制/494 伍、結 語/500 第十章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證券監理────以智能合約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出發/鄭瑞健 壹、區塊鏈技術與虛擬通貨概述/503 貳、加入智能合約所造成的變化/507 參、DAO事件/511 肆、SEC在DAO事件之後的態度/516 伍、不得不面對的轉型趨勢——代結論/520 第十一章 人工智慧科技對於專利侵權法制的衝擊與因應之道────以責任歸屬為中心/沈宗倫 壹、前 言/525 貳、專利侵權之結構與要件/528 參、人工智慧相關專利侵權之責任歸屬/538 肆、結 論/559 第十二章 人工智慧創作與著作權之相關問題/王怡蘋 壹、前 言/565 貳、人工智慧的創作作為著作權保護之客體/571 參、學習資料庫之建置與免責規定/587 肆、著作權侵害與防免義務/594 伍、結 論/598

商品規格

書名 / 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
作者 / 李建良 主編; 李建良 劉靜怡 邱文聰 吳全峰 陳弘儒 陳柏良 何之行 廖貞 黃相博 林勤富 李怡俐 楊岳平 鄭瑞健 沈宗倫 王怡蘋
簡介 / 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本書為人工智慧法律課題的基礎研究,共收錄論文12篇、導論1篇,從法學、法秩序、法制度三個角度與面向,依各法領域的規範特性,研析人工智慧與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114343
ISBN10 / 9575114345
EAN / 9789575114343
誠品26碼 / 2681949983005
頁數 / 63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3.6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人工智慧法律課題的基礎研究,共收錄論文12篇、導論1篇,從法學、法秩序、法制度三個角度與面向,依各法領域的規範特性,研析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的交錯關聯及其法課題,分成三篇「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

試閱文字

自序 : 主編序

  人類運用智慧製造出機器,再讓機器學習並運用人類的智慧,正是人類智慧的展現。經由人造機器表現的智慧(人工智慧)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為人類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模式的重要元素之一,由來已久。隨著人工智慧研發進化、運作方式與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增,可見且可預見將對人類社會各種面向與層次帶來不容小覷的衝擊與變革,無疑也會構成或顯或潛的社會問題、倫理議題與法律爭議。科技發展遇上法律規範,牽動的不會只是特定的科學技術領域,更大程度是形成規範板塊的碰撞與各法秩序的推移。法律人的基本思維是否受到波及?法制運行如何知所因應?法律學門是否在臺灣乃至世界的人工智慧研究圈與學術鏈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如何進行法律學門內部與跨學門之間的整合研究?有無因人工智慧而起的法律風險需要研幾析理、防範未然,設法降低人工智慧應用的負面衝擊與社會成本?面對紛亂複雜的各種法律爭議,以「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為主題建立法律學術研究群的構想,應運而生,擬議集群體之力,以憲法、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商事法、金融法、智財法為經,法哲學、國際法、區域法、法律史為緯,結合臺灣關注此一領域的法律學者,共同投入人工智慧法律問題的研究。
  2018年8月,在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支持下,本研究群正式啟動,透過定期聚會方式,邀請相關學者擔任主講人,進行廣度與深度兼備的理論探索與實務分析。每月一會,持續至今(2020年9月),未曾間斷。本學術研究群初始致力於各法領域與人工智慧交互關係的耙梳,依各領域的規範特性,分析人工智慧對各該法領域產生的影響與法律問題,並以法哲學、法律史與國際法/區域法作為橫向的連結,進行貫穿各該法領域的基礎研究,屬憲法、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商事法、金融法、智財法、法哲學/法律史、國際法/區域法的問題整合與關聯探究。本書問世,因緣於此,是為人工智慧法律基礎課題的研究集成。
  本書共收錄論文12篇、導論1篇,從法學、法秩序、法制度三個角度與面向深究人工智慧的各種規範課題,分成「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三篇,合為十二章,再以導論〈人工智慧與法學變遷〉為全書各篇章主題及內容融貫串聯,最後定名為「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務期本書成為相互參照、彼此指涉的法學專論。
  感謝研究群所有成員的腦力激盪與筆力支援,讓臺灣人工智慧法的集體研究得以起步。基石已奠,來者可待!

李建良 謹識
2020年9月30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