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毒物萬用術: 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
作者 | 招名威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對抗毒物萬用術: 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跟著招名威老師全方位防毒食、衣、住、行、育、樂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毒物隱藏在你我之中毒理專家不藏私的獨家生 |
作者 | 招名威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對抗毒物萬用術: 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跟著招名威老師全方位防毒食、衣、住、行、育、樂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毒物隱藏在你我之中毒理專家不藏私的獨家生 |
內容簡介 跟著招名威老師全方位防毒 食、衣、住、行、育、樂 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毒物隱藏在你我之中 毒理專家不藏私的獨家生活防毒手冊 全書還包括新冠疫情的教戰守則 簡易實用的防疫大補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空氣汙染之外,還有許多有形或是無形的有毒物質。除了大自然既有的毒素外,人為因素所產生的毒素也與日俱增。而這些毒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侵蝕我們的身體。要如何避免受到毒物的影響,維持身體健康,已儼然變成了人類最嚴酷的挑戰。 隨著生物科技與醫學的進步,科學家已逐步有系統地了解這些毒物的特性以及防治手段。在後疫情時代,對於生活中的毒素我們應該更有系統的認識,並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降低接觸毒物,或學習解毒之方法,學會辨識真偽資訊,才不會人云亦云莫名恐慌。 本書乃以結合毒物知識與居家生活概念的方向出發,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盼望有助於增進大眾對於毒物的敏銳度,以降低毒物所造成的人為傷害與社會成本。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 許瑞祥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榮譽教授 黃軒 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尉遲佩玉 中時新聞網主編 張宇韶 兩岸政策發展協會副祕書長 信賴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于美人 知名節目主持人 皮國立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何志偉 立法委員 林靜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胡小禎 知名節目主持人 陳凝觀 年代向錢看節目主持人 黃創夏 資深媒體人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廖筱君 三立電視新台灣加油節目主持人 劉中薇 知名作家、編劇 劉宗榮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蕭彤雯 全方位媒體人
作者介紹 招名威招名威 自2012年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其博士後研究員訓練後返臺,是全臺灣少數且最年輕就獲美國毒理學會認證的DABT毒理醫學專家,研究專長領域為分子毒理醫學,著重於各式毒物對人類健康之影響與其防治工作,近6年內發表毒理醫學領域的國際期刊文章已超過40篇,研究工作成果傑出,也獲得科技部優秀人才獎勵。 招名威教授是少數可以將毒物科研知識與實務結合的專家,擅長以簡單的方法解說毒物致病知識、健康食品保養美容等健康議題,加上橫跨毒理醫學的專業背景,常受邀至各大媒體、廣播節目,以及全臺各大企業、社團和校園演講,已成為新一代最受觀眾矚目的毒理專家。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日常遠離毒害保心安的好朋友,言之有物且句句在理 許瑞祥 生活中有毒 黃軒 「對抗毒物萬用術」,為你我未來健康生活超前部署 張宇韶 迫不及待與家人一起共享的生活實用小百科 尉遲佩玉 作者序 第一章 食 1.多喝水,沒事? 2.寶特瓶含塑嗎? 3.冰箱不是食物的萬能保母 4.發霉的食物還能吃嗎? 5.五穀雜糧的保存 6.鍋具要怎麼用才不傷身? 7.使用鋁鍋烹煮真的會讓人失智嗎? 8.碗盤清潔有方,油漬細菌不殘留 9.保鮮膜有塑化劑嗎? 10.刺激性食物天天吃——當心大腸癌找上門 11.蔬果這樣洗——食用最安心 12.咖啡危機——當心赭麴毒素上身! 13.微波食品與塑化劑 14.粽子的危險添加物 15.泡麵也能健康吃? 16.巧克力、麵包恐藏致癌物「縮水甘油酯」? 17.巧克力與牛奶一起吃會引發尿道結石? 18.慎防鉛中毒 19.這樣泡茶不對,茶多酚都沒了! 20.吃飯順序也是有眉角的 21.你喜歡喝可樂嗎? 22.雞蛋中的乃卡巴精 23.食道癌 24.你吃的麵包健康嗎? 25.冬至吃湯圓的隱憂 26.非洲豬瘟有那麼嚴重嗎? 27.降血脂的藥不能跟紅麴併用 28.深綠色蔬菜的飲食限制 29.熬大骨湯當心重金屬 30.正確食用優格的好處 31.瘦肉精爭議 32.人體自身的排毒機轉 33.靈芝的養生功效 第二章 衣 1.新買的衣服可以不洗直接穿嗎? 2.外出衣物的處理 3.如何漂白衣物才能既不褪色也不傷皮膚 4.樟腦丸的迷思 5.保養品過期或發霉還能用嗎? 第三章 住 1.新居落成,空氣中瀰漫的甲醛 2.一人抽菸,全家抽菸 3.肺腺癌跟抽油煙機擺錯位置有關係? 4.你選對空氣清淨機了嗎? 5.惱人的過敏源——塵蟎 6.空調好朋友 7.熱水器切記不放屋內 8.使用化學藥品要注意劑量 9.「做工的人」影集中提到的粉塵症是什麼? 10.長期使用紅外線燈舒緩痠痛會曬黑嗎? 11.睡眠好了,免疫力就跟上了 12.蟑螂防治心得 13.石綿是一級致癌物 第四章 行 1.外出鞋子放在門外可以隔絕病菌? 2.太陽光曬久了,不僅可殺菌還會中暑! 3.太陽眼鏡也會過期 4.潛在的隱形殺手——空氣汙染 5.多氯聯苯是什麼? 6.肺腺癌的高風險族群 7.外出活動,記得挑時間 第五章 育 1.低頭族要如何吃出好視力? 2. PVC含塑產品的潛在危害 3.吃益生菌可以讓小朋友頭好壯壯? 4.膳食補充品與微量元素的食用原則 5.吃魚真的會變聰明嗎? 6.正確的洗手方法 7.施打流感疫苗應注意的事項 第六章 樂 1.游泳池不久待,二氧化氯可能造成肺部刺激 2.中秋節烤肉——燒烤食物的危機 3.大麻是毒品嗎? 4.電子菸,愈吸愈上癮 5.香水有毒? 第七章 防疫大補帖與健康生活之道 1.「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2.PM2.5會加速病毒的傳播率嗎? 3.保持距離很重要 4.口罩不離身 5.吃生薑可以對抗新冠病毒? 6.殺菌水到底怎麼用才正確? 7.染色口罩會致癌? 8.面對疫情的教戰守則 9.簡單的防疫小常識 10.別讓自己長期負能量爆表 11.放鬆心情的健康飲食
書名 / | 對抗毒物萬用術: 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 |
---|---|
作者 / | 招名威 |
簡介 / | 對抗毒物萬用術: 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跟著招名威老師全方位防毒食、衣、住、行、育、樂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毒物隱藏在你我之中毒理專家不藏私的獨家生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080853 |
ISBN10 / | 9865080850 |
EAN / | 9789865080853 |
誠品26碼 / | 2681974726004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7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日常遠離毒害保心安的好朋友,言之有物且句句在理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榮譽教授 許瑞祥
認識招名威教授已經超過二十年,一直很欣賞他陽光自信、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幸受邀寫序,能先預覽本書全貌。內容時尚但不浮誇,言之有物且句句在理。是對抗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中無所不在的毒物時,趨吉避凶的寶典。
名威是美國羅格斯大學毒理學博士,專攻研究PM2.5毒害,是少數經過美國認證的毒理學家。在臺灣能正經八百討論毒不毒的正統專家屈指可數,以其專業的背景與素養撰寫「對抗毒物萬用術」一書,實在無人能出其右。
一本好的科普書籍必須是由專業公正人士撰寫,內容旁徵博引,用最新科學數據論證,能接地氣但不媚俗,可以有立場但不循私。本書裡以現在最熱門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為例,來衛教所謂的中毒。萬物皆有毒是確定的概念,坊間資訊流傳說吃了萊克多巴胺可能會引發中毒,包括:噁心、頭暈、肌肉顫抖、心悸、血壓上升、促進心血管疾病等。但是發生在什麼生物物種?吃多少?吃多久?才能引發這些中毒症狀,則沒有完整數據說明。要知道有毒跟中毒間是有劑量和時間的距離,是不能直接連結或畫等號的。就像PM2.5是已知的致癌物,但要吸收多少量,吸入多少年才會致癌,每個人基因不同因此閥值各異,科學數據只能提供相關的可能性機率,而非其必然性。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構造極簡單的原始生物,在二○二○年禍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者一年已超過九千萬例。靠寄主、複製繁衍的類生命,完全扭轉人類文明的進展,更改變人類互動的距離。本書第七章告訴大家如何防範看不見的病毒,相信必能緩解各位與未知抗爭時的無助。
本書付梓在即,本人有幸能作序推薦,深信此書能重整人云亦云,到處是毒的恐慌。是追求無毒養生者,必讀的導引,更是千家萬戶日常遠離毒害、保心安的參考書。
生活中有毒
作家/分享家 黃軒醫師
我常常分享日常生活的健康資訊,只為了期待民眾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毒。
尤其是吃的食物。身為醫者,我知道大腸癌的發生率是很多國家的榜首,常常被病人問:為什麼自己會得癌?
我常回:吃是一個口,喝是一個口,吸也是一個口,這就是 「癌」字,也就是這個病的根源了。
招名威,他更把衣、住、行、育和樂,放入於此書,「對抗毒物萬用術」!
我們臺灣很少有如此的毒物作家,把這些生活用品的一切,寫成如此實用「抗毒物」書籍。
我讀著讀著發現,我們生活中有毒,他告知我們日常生活中NG行為的具體內容。真的,只有日常生活無毒健康,才能有無病無痛的健康,身為醫者,我必須叮嚀每人,因為生活毒物真的太常見了,無奈我們的防毒行為卻不常見,這真是令人擔憂,而名威這本書,就是再次叮嚀你,必須採取行動,去落實防毒了!
「對抗毒物萬用術」,為你我未來健康生活超前部署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專欄作家、政治評論家 張宇韶
全球化時代雖然為我們帶來了便捷生活,但是在各國交流頻繁經貿互賴的關係中,也產生了許多新的風險,各類病毒滋生導致疾病傳染就是其中之一。二○一九年底出現的新冠病毒迄今仍在各地肆虐,險峻的疫情改變了全球化的樣貌,「鋼鐵、細菌、槍砲」的新秩序不僅改變了大國之間的權力板塊,更徹底影響了人群的生活型態。
臺灣的防疫成果,除了政策規劃得宜外,政府與社會之間友善的合作模式、專家提供豐富的資訊以及公民的防疫意識更是幾個關鍵因素。隨著疫苗的問世與施打,這波疫情有天終究會退去,人們也將會回到「如常生活」。但是面對未來各種疾病爆發的風險,唯有建立更多的健康意識,對現實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存在的毒物有更多的認識,才能在不確定的年代中做最好的防護準備。
招名威教授是國內著名的毒物學專家,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絕佳的表達技巧,因此常在各政論節目中提供民眾重要的病毒資訊,使得大家在防疫新生活階段中知道如何照顧自己並保護別人。
這本「對抗毒物萬用術」,延續了專業態度與流暢敘事方式,透過深入淺出的口吻,為我們介紹居家生活所面對的毒物風險,同時也說明了因應處理的方法,著實為未來的健康生活進行「超前部署」!
迫不及待與家人一起共享的生活實用小百科
中時新聞網主編 尉遲佩玉
地表最帥教授又出書了!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毒理威廉」是在某次錄影的後台,第一次錄該節目的我略顯生疏,招教授非常親切地主動上前跟我打招呼,正式開錄前還不忘叮嚀:「放心,很簡單啦!不用緊張」,就是這句話讓我一直暖到現在。除了陽光般的笑容,招名威幽默風趣的談吐,總是能把一般人認為深奧難懂的毒理學解釋得鞭辟入裡又深入淺出,最令人信服。
每一次看招教授上節目、開直播,以及他日常發表的臉書文章,總是能得到滿滿的正能量及實用的知識,包括空氣汙染、電子菸、塑化劑、氣炸鍋食安、大腸癌、食道癌、肺腺癌,一直到近來最受關注的新冠肺炎病毒、口罩防疫、瘦肉精、萊豬等等與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的議題,招教授都能解答與大眾最切身相關的專業知識,並提出精闢見解。
不可否認的,現代人的生活已經被「毒不毒?」的問題充斥,每當我心中有任何疑慮時,第一個想到最適合解惑的人選就是招名威,堪稱「人體活字典」的他現在出了這本書,集結國人最常見的毒物疑問,如同一本隨時都可以查閱的生活實用小百科,跟我一樣有一○○個疑問、又不知道該問誰的你,怎麼能夠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呢?我已經迫不及待想一窺書中奧祕,老實說甚至還好想買給家人一起看,只能奉勸一句,快點「手刀」去買準沒錯!
導讀 : 在我們的日常居家生活中,除了空氣汙染之外,還有許多有形或是無形的有毒物質存在,除了大自然既有的毒素之外,人為因素所產生的毒素也與日俱增。而這些有毒物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侵蝕我們的身體,要如何避免受到毒物的影響,讓我們有健康的生活,儼然變成了人類最嚴酷也最重要的挑戰。
隨著生物科技與醫學的進步,我們逐步有系統性的了解這些毒物的特性以及防治手段,就像我長年持續在研究如何有效對抗PM2.5 是一樣的道理。身為毒理醫學的研究者,研究毒物的機制以及解毒方法是我的工作,有感於一般大眾常易為網路各式謠言所困惑,近年來在忙碌的教學與研究之餘,亦積極配合相關生活議題在臉書專頁或報章媒體上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質重點式的向大眾解說或提醒辨識真偽資訊,並提出最有效的解毒方式,以衛教社會大眾。
二○二○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的威脅中,臺灣在這一年努力地守住防線,在防範病毒的過程中,我們也累積了不少防疫知識,在大量爆棚的資訊中,不知道各位讀者對於新冠病毒及防護之道了解多少。本書蒐集近年來發表過的重要毒理知識、防毒方法及抗毒觀念,依食衣住行育樂分章呈現,並將相關的防疫知識整理成單獨一章,以結合毒物知識與居家生活概念的方向出發,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希望能讓各位讀者掌握基本重要的對抗毒物侵害的方法,威廉由衷希望有助於增進大眾對於毒物的敏銳度,以降低毒物所造成的人為傷害與社會成本。
內文 : 一、多喝水,沒事?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
水,是人體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若身體缺水,容易口乾舌燥不說,就算一直吹著冷氣,也是會中暑的唷,像威廉自己就常常這樣中暑……
不愛喝水,真的會造成很多疾病嗎?是的,會出現的症狀有很多,像是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壓偏高、易疲勞、便祕、腎臟代謝出現問題等。短期內,究竟會對健康造成多大的傷害,其實倒也不見得,但長期下來,多多少少還是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但,水可以亂喝嗎?答案是「當然不行」!
切記,保持身體充足水分是好事,但不是什麼時候多喝水都多多益善,尤其是運動完後喝水,如果只是一昧地猛灌水,身體裡一下子多了大量的水分,反而容易瞬間造成體內電解質的失衡,使得身體不適,嚴重的話,就可能形成「水中毒」。
◎水不是排毒的嗎?為什麼喝水也會中毒?
水分進到身體內,雖然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正常運作、調節體溫、維持新陳代謝、排出毒素,但一次喝太多水,反而會稀釋體內鹽分,破壞鈉、鉀、鎂離子的平衡,從正常的血鈉含量135¬–145 mEq/L降到120 mEq/L以下,電解質失衡後,就會產生低血鈉症的中毒症狀,包括感覺遲鈍、頭暈眼花、神智不清、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痙攣、身體麻痺、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等。
說穿了,水中毒終究是中毒的一種,若把水視為一種物質,只要掌握其在體內的劑量,不過少,也不過多,其實上述的症狀並不容易發生。
我們更需注意的是「潛在」的水中毒,也就是還沒有出現前述症狀時的低血鈉症。它最常出現在運動時間長、低強度的耐力性運動中,例如馬拉松、三鐵、騎車環島、登山健行等運動,尤其在炎熱的季節裡。發生的原因可能是長時間(兩小時以上)的運動造成過度流汗,電解質大量流失或抗利尿激素荷爾蒙(antidiuretic hormone, ADH)持續分泌等等,但若只補充水分,就很可能造成潛在水中毒,這尤其容易發生在BMI過高或過低的人身上。
其實不用因為太在意喝水會中毒這件事而變得過度小心不敢喝水,威廉只是提醒有水中毒的可能。根據衛福部的規範,若用簡單公式計算成年人水分攝取量,七十公斤的健康成年人每日所需水分最少二一○○—二四五○毫升,從事高強度運動、工作的人,則需要再依身體狀況自行增加水分攝取量,但以不超過三五○○毫升為原則。若有人「一次」就一定要喝一○○○毫升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建議請即時適量補充鹽分,避免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發生。
喝水也是有學問的,什麼時候該喝水,或喝多少水,都必須要注意分量,這樣才能喝得既健康又安心!
二、保特瓶含塑嗎?
市售飲用水或茶飲的保特瓶皆含有塑膠微粒,塑膠微粒雖然不是塑化劑,目前也尚未有大型研究證據證明塑膠微粒對人體會造成直接傷害。但在學理上來說,攝取大量塑膠微粒、長期累積在腸道之中,確實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影響腸胃道的正常代謝。關於塑膠微粒的研究正反意見皆有,還需要學界進一步探討,但威廉建議,就食品安全上的疑慮而言,仍要考慮長期攝取塑膠微粒對人體可能產生的最嚴重之傷害。
塑膠微粒(或微塑膠)是指直徑或長度少於五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它們可以是「原始」,指本身被製造成該體積,例如其他塑膠製品的顆粒原材料;或是「次生」,指因暴露於風、浪和紫外光下而分解或變形的塑膠碎片。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 IUCN)的調查報告,微塑膠造成的汙染遠超過我們想像。
◎塑膠垃圾:地球的大負擔
打從塑膠開始在全世界普及,臺灣在全球塑料工業上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因為它的方便耐用,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變革,卻也成了地球最大的負擔。自一九五○年以來,全球共生產九十一億噸以上的塑膠,沒有妥善處理的廢棄塑膠,已從一九五○年的兩百萬噸,增加到現在的四‧四億噸以上。
一般來說,塑膠穩定的特性是它的優點,但這也成了它最大的問題,一來無法分解,二來找不到更適合的替代產品;第三,若以燒毀或融化的方式來消除,雖說可一勞永逸,但其過程中所釋放的有毒氣體,諸如戴奧辛、苯乙烯等環境賀爾蒙,皆會嚴重造成人體與環境的危害。環保署自二○○二年起,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及擴大資源回收政策後,僅二○一一年度回收廢棄塑膠容器總量就達十九萬公噸,其中以PET為原料做成的塑膠容器中,保特瓶占五十二‧四%為最大宗,其次才是聚丙烯和聚乙烯。
◎保特瓶可以重複使用嗎?喝下環境荷爾蒙恐病變!
保特瓶使用的PP、PE材質屬於對人體安全範圍,且製作過程中並無添加塑化劑。但依據材質的不同,雖然不一定會超標,但長期使用仍有暴露環境荷爾蒙的風險在。特別是不少國人習慣將保特瓶放在車內等高溫密閉空間,夏日時更可能達攝氏五六十度以上,非常容易造成環境荷爾蒙溶出。因此特別提醒,在攝氏四五十度以上就容易溶出環境荷爾蒙,高溫下浸泡時間愈長,溶解量可能就愈高。
目前確實有案例幾乎平時只喝瓶裝水不喝白開水,後來陸續出現身體異狀,包括內分泌系統、影響荷爾蒙分泌的器官等都出現病變現象。這是因為環境荷爾蒙容易累積在體內器官、脂肪細胞和生殖系統之中,干擾內分泌的正常運作,而且並沒有加速排出的良好方式。因此提醒各位讀者保特瓶以一次性使用為佳,更要避免用來裝熱水、果汁,或放在高溫環境下後再飲用。未來也建議國內主管機關,能明令限定塑膠製品的環境荷爾蒙含量,保障國人健康。
◎塑料的回收製成再利用是現今的趨勢
其實,回收保特瓶再製變成再生塑料於世界各國已行之有年,其主要用途為製造再生纖維、填充料等,歐美各國亦可有條件使用於接觸食品之容器具或包裝。在臺灣,依《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 塑膠回收材料不得使用於食品容器具及包裝之製作,其原因在於這些廢塑料的製程品質良劣不一,可能會含有大量腐敗變質成分、細菌以及有害化學藥劑等。回收處理廠會在再製過程中加入抑制結晶、腐敗的添加劑與特殊顏色的化學藥劑,用以重整廢塑料的黏度與色澤,此外,製成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大量的苯乙烯物質。若將這些化學添加劑用在食品器具容器包裝上,與食品接觸時間長了,雖非致癌物,但隨食品進入人體,日積月累,也可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危害。
最後再次強調,回收利用並不能防止塑料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只是延遲它進入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的時間而已,有效的限制產量,以及尋找更環保的替代材料才是長遠之道。
最佳賣點 : 跟著招名威老師全方位防毒
食、衣、住、行、育、樂
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毒物隱藏在你我之中
毒理專家不藏私的獨家生活防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