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一起。爬山! 在山林中找到親子間的愛與幸福 | 誠品線上

帶孩子一起。爬山! 在山林中找到親子間的愛與幸福

作者 黃福森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帶孩子一起。爬山! 在山林中找到親子間的愛與幸福:專文推薦周仁宇(兒童精神科醫師)劉克襄(自然人文作家)誠摯推薦伍元和(臺北教育大學登山社指導老師)何中達(中華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專文推薦 周仁宇(兒童精神科醫師) 劉克襄(自然人文作家) 誠摯推薦 伍元和(臺北教育大學登山社指導老師) 何中達(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親子教養作家) 翁注賢(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名譽理事長) 陶傳正(奇哥董事長) 游乾桂(親職教育專家) 彭菊仙(人氣親子部落格作家) 戴勝益(王品集團董事長) -- 你相不相信,山林真的有魔法, 可以把親子關係變親密了…… 帶著孩子一起爬山,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帶著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山。以往匆匆走過的單調森林小徑,為了配合他們而放慢步伐,瞬間成為色彩豐富的花花世界;我們所在乎的登頂,對他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親子登山也是一家人共同經歷山中傳奇的好機會,行程中留下珍貴的點點滴滴,讓親情間的互動關係不再生疏,山會將全家人的心緊密相連的結合在一起。 全家人能一起上山走走就好 這本書是由是資深的登山作家黃福森執筆,寫給愛好自然山林野趣,又想要與家人分享的人看的 。書中不但與您分享,愛山人與家人共度生命中的重要歷程,也要教你怎樣應付爬山中的小麻煩,又可以同時享受昔日的山林樂趣,以及最重要的,全家一起體驗自然的好方法。 父母如果能換一種思維方式「全家人能一起上山走走就好」,往往就是親子登山快樂的開始。透過孩子的山林眼界,你還將會重新體驗這個昔日你認為已經很熟悉的山與水,看到不同的山水世界。因為家人的參與,昔日單純的山水世界,也已不再是攻頂的記錄那麼簡單與無趣。 台灣第一本親子登山工具書 本書作者歷經1000次以上的親子登山行程、50次以上的多天數野營登山行程、60座的親子百岳登山記錄,包含與父親、與小孩三代之間,親子登山互動經驗在本書毫不保留的完整分享。 書中蒐羅許多親身經驗、實用知識、獨門訣竅,更是圖文並茂、賞心悅目的親子登山工具書,即使無登山經驗的父母,也可迅速掌握帶小孩登山的原則,讓親子可以盡情享受登山樂趣。精采內容: ●10大親子登山入門原則,讓父母立刻掌握親子登山的訣竅。 ●10個把登山變好玩的方法,讓親子登山不再是辛苦單調的活動。 ●40個親子登山的注意事項,解決行程中各種突發與擔憂的狀況。 ●20條適合親子同遊的登山路線,提供全家人一起體驗台灣山林之美。 ●40個親子登山最想知道的問題,讓父母不用到處求人或徬徨無助。 ●200幅一看就懂的精美插畫,讓親子盡情享受登山的樂趣。 這本書引發了多位老山友的感慨 一本關於父母把一個值得追求的世界介紹給孩子的故事。有許多爬山的人在自然裡找到慰藉,山對他們而言,是現實裡並不存在的完美父母。而黃福森說的這個故事裡,山不只是父母的替代,因為山裡還有和父母一起熱切追求的記憶。──周仁宇 只可惜,我的孩子皆已弱冠。對照書中種種,不免慨嘆當時若早有此書,當可省下許多購買登山物件的浪費,或者是在選擇登山路線時,能跟孩子更為深入地互動。現在想要帶孩子到野外旅行的父母,有此書依據,便受益匪淺了。──劉克襄 若單從文字字面釋義,「帶孩子一起上山」,只是一項「小小的探險」。對父母而言,就必須給孩子們機會去體驗「控制中的冒險」。而啟蒙老師便是透過孩子的手、腳和眼睛,直接從體驗裡學習。……這是一本親子教育的好書。──伍元和 作者以自我力行親子山野健行實例提供和大家分享,書中有體驗山野健行的知識和方法,如何安排計畫和達到心靈成長,最新山野健行技術與器材,以及該注意的事項的實務經驗等等,是目前第一本能讓全家人緊密結合的實用書。──翁注賢 我們二老,每個週末都會跟大家一起挑個約兩到三小時腳程的山路走走。孩子回台以後,也會與我們夫婦一起去。一邊走路,一邊還可以談一些平時不太容易對話的題目。這時心裡總會想「早知道在他們小時候就帶他們去爬山了!」──陶傳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福森文◎黃福森1967年生,美國Lamar University環境科學碩士,逢甲萬里登山社79級社長,台灣山岳雜誌特約編輯、登山資歷超過30年。小四時跟著父親的腳步開始登山,在台灣的山林裏,從郊山、中級山到高山,從重裝到輕裝,歷經就業、結婚、生子等人生過程,現在則是帶著兩個心愛的女兒與妻子,全家在假日裏一起爬山。作品散見台灣山岳、山野釣遊等戶外雜誌,遠足文化《戶外裝備輕量化完全實戰BOOK》作者,遊山學系列叢書總策劃。Leah繪◎Leah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從事繪畫相關行業多年,插畫風格平實無華、人物刻劃細膩,擅長用簡單的線條與色彩傳達豐富的情感,作品散見國內雜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推薦序——熱切的追求 周仁宇醫師 推薦序——一本登山小學之書 劉克襄 作者序——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第一章 「導言」 開始說故事之前 1-1 前言 1-2 從個人登山到家庭登山 1-3 我的家庭登山隊 1-4 寫給想要開始親子登山的家長 第二章 「基礎知識」 認識親子登山活動 2-1 台灣登山健行運動的發展 2-2 台灣登山與國際的差異 2-3 台灣山徑的特色 2-4 好好玩的登山 2-5 登山是最適合的親子活動 2-6 親子登山 V.S. 親子旅遊 2-7 為什麼要親子登山 第三章 「行進方法」 讓全家人開始愛上山 3-1 成功與失敗的親子登山 3-2 難易之間:障礙與克服 3-3 讓登山成為好玩的遊戲 3-4 親子登山的十大入門原則 3-5 父母成功的撇步 第四章 「遊山裝備」 親子登山的用品講座 4-1 親子登山初體驗:幼兒背負架 4-2 帶幼兒上山的裝備 4-3 離開背架的裝備 4-4 親近高山旅程的準備 4-5 親子登山輕量化快速入門 第五章 「登山計畫」 行程安排、路線與注意事項 5-1 學齡前:背架上的歲月 5-2 幼稚園:拖拖拉拉的小賴皮 5-3 小一到小四:山林夥伴同遊 5-4 小五到國中:青少年縱橫山林 第六章 「心靈成長」 親子登山與親子關係 6-1 山林中親子關係的特殊性 6-2 平凡簡單但可貴的經驗 6-3 單親家庭的親子登山 6-4 新時代的親子登山教育 6-5 親子登山帶給家庭的禮物 第七章 「山旅筆記」 親子登山全紀錄 7-1 嬰幼兒的山旅筆記 7-2 童稚時期的山旅筆記 7-3 高山紀行之一:親子南湖四日行 7-4 高山紀行之二:姊姊妹妹的玉山行 7-5 高山紀行之三:與子偕行、遨遊聖稜 第八章 「Q&A」 父母最想問的問題 8-1 親子登山Q&A 8-2 結語:親子登山人生路

商品規格

書名 / 帶孩子一起。爬山! 在山林中找到親子間的愛與幸福
作者 / 黃福森
簡介 / 帶孩子一起。爬山! 在山林中找到親子間的愛與幸福:專文推薦周仁宇(兒童精神科醫師)劉克襄(自然人文作家)誠摯推薦伍元和(臺北教育大學登山社指導老師)何中達(中華民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967703
ISBN10 / 9865967707
EAN / 9789865967703
誠品26碼 / 2680742932005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推薦序:

熱切的追求 周仁宇醫師



這是一本關於熱切追求的書,關於這對父母把一個值得追求的世界介紹給孩子的故事。

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帶著連他自己都還不清楚的,模模糊糊的需求。然而,等他喝過了第一口奶水,下次的需求就多了那第一次的記憶,有了溫度、味道、觸感、擁抱和聲響。然後還有其他無數次無數種的滿足經驗。只要有滿足,他會認為:原來這就是我要的啊!就這樣,父母逐漸把這個世界,一點一點帶給孩子,並且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那麼,我們該給孩子什麼呢?

黃福森給的,是無比豐富的山、他對山的熱情、以及對孩子的愛。

他所給予的,不是時下最流行的電子產品,不是在彈指間讓孩子立即滿足的虛擬世界。他的孩子從小和家人揮汗爬坡,經過無數小時的辛苦,越過草原森林雪地險崖,然後來到溪邊湖畔,在滿天星斗下共享晚餐。要滋養生命,在物種已經演化了數億年的大自然中,相較於人類新近發明的水泥叢林和網路世界,更容易貼近孩子們的心。

更令人讚嘆的是他對山的熱情。這世間總有許多挫折,我們小時候都怕被罵,怕不被喜歡,怕沒有朋友,長大後怕考試,怕工作,怕競爭,怕退休金不夠,怕生老病死。在面對這些外在以及內心的難題以後,還能有熱情想望,實在是再幸福不過了。而他的孩子,從小就看到這樣一對不斷追求的父母。

而且他們追求的,不是自己或孩子的成就,是和孩子在他們所愛的山裡共享的時光。所以他們不斷摸索,克服困難,把幼小的孩子帶上山,既為了自己對山的熱愛能夠在孩子出生後還能保住,也為了能把山帶給孩子。所以他們不會逼孩子去他們還到不了的地方,他們會一點一滴的,把山裡好玩的事物介紹給孩子。並且,彷彿孩子的滿足就是他們自己的滿足一般,一點也不因為行程得要配合孩子而有任何怨嘆。

有許多爬山的人在自然裡找到慰藉,山對他們而言,是現實裡並不存在的完美父母。而黃福森說的這個故事裡,山不只是父母的替代,因為山裡還有和父母一起熱切追求的記憶。

--

一本登山小學之書

劉克襄



我和黃福森結緣,大抵於千禧年胡桶古道的山行。那回邂逅,他似乎正在探勘此一著名古道更進去的某一處碑石之下落吧,或者相似的文史內容。



匆促擦肩的閒談中,我隱約推估,他的孩子還在強褓中。一個熱愛山野健行的人,此時不論一己行,抑或一群好友結伴之類的山野漫遊,可能還有些空間。但在心境上,想必已接近岔路的轉換之際。



此後的山岳之旅,恐怕無法太過於縱情山水,更多家人的牽絆和掛心將背負於身。但若說登山之樂從此結束,那倒也未必。懂得逆來順受,接受現實狀態改變者,或許另一個美麗的夢想,便由此開展。



黃福森正是如此信念者,期待在未來的時日裡,可以舉家一起行山穿林,一起遠眺大水大海。一個熱愛山水的人,組織家庭後,想必都會有這樣的生活藍圖。



我們聯絡不多,又沒過三四年,相約前往舊好茶時,果然他不再是輕裝簡從的探險身影,而是舉家浩蕩出巡的親子登山了。一個長年跋涉山岳,嫻熟登山歷史的人,逐漸成為伴護孩子在野外成長的家長。他也在學習,想要透過跟孩子一起爬山的修學裡,見識不同於以往的山水。



伴行時日愈多,果然其想法也愈發成熟,甚而看到過去登山所未曾思考的風物和細節。他的親子旅行也針對孩子的成長,安排了不同的路徑。透過這一經驗,更不斷修正,積累經驗和知識。



拜讀此書必須有此一底蘊的了解,才能清楚作者為何不像過往,豪邁地撰寫一些登山文章,或者介紹一些艱難或神祕之地,轉而在一些看似尋常的郊山打轉。過去,坊間很少有這類親子登山書籍,遑論跟裝備有關的專書。可是親子方面的登山物件如今卻愈來愈多。有時前往登山用品店,只見琳瑯滿目的昂貴用品,常讓人眼花撩亂又心驚。



多年來,我常和他請益登山古道方面的文史和裝備問題,他像一部廣博的活字典,不斷在翻新自己的登山知識,包括了親子山野旅行的的視野和心境。



帶孩子走過諸多北台郊山後,他著磨了不少野外使用的心得,不只在心境上有諸多想法,對購買的裝備物件也有豐富的過來人意見。這樣內外兼足的親子登山書冊,非常適合喜愛舉家登山者,做為野外見學的基礎知識。



只可惜,我的孩子皆已弱冠。對照書中種種,不免慨嘆當時若早有此書,當可省下許多購買登山物件的浪費,或者是在選擇登山路線時,能跟孩子更為深入地互動。現在想要帶孩子到野外旅行的父母,有此書依據,便受益匪淺了。

--

作者序:

這本書是寫給愛好自然山林野趣,又想要與家人分享的人看的;也很適合希望透過親子登山的方式,重新找回親子間,失落已久的愛與幸福感,平平凡凡都市叢林中的普羅大眾。

在台灣登山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婚前,不論你是多麼喜好山林的岳人,一但結婚生子之後,昔日的豪情壯志,往往隨著生活與家人的壓力而灰飛煙滅。愛山的男人當上爸爸之後,即使對山林的熱愛不變,即使家人有著諒解與寬容的心,繼續支持他的登山活動,也只能懷著愧疚的心情,匆匆上山、下山後也急急忙忙趕回家的狀態,很勉強地維持自己所熱愛的活動。而對於初次成為母親、大多數是職業婦女的愛山女性,除了本身維持生計的工作重擔,處理婆媳間的問題之外,還要擔負照顧子女的繁重責任;到了假日,不但無法外出爬山放鬆心情外,也要應付永遠活力十足,精力無窮的小麻煩,彷彿永遠得不到休息的機會,所以很容易導致身心的強烈疲憊感,與心靈的憂鬱傾向。

同樣為愛山男人的一份子,看到另一半愛山的女人,在山林中釋放了生活壓力,不但鍛鍊了健康的體魄,也享受到登山的樂趣;看到兩個小不點,在山林中日益成長茁壯,成為家庭登山隊中,擔負重任的重要成員,感念平安走過,這段愛山人的重要生命過程。這本書不但要與您分享,這段愛山人生命中的重要歷程,也要教你怎樣應付這些小麻煩,又可以同時享受昔日的山林樂趣,以及最重要的,全家一起體驗自然的好方法;此外,透過嬰幼兒的山林眼界,你還將會重新體驗這個,昔日你認為,已經很熟悉的山與水,看到不同的山水世界。因為家人的參與,昔日單純的山水世界,也已不再是攻頂的記錄那麼簡單與無趣。

熱愛大自然的朋友,不用擔心生兒育女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次序,及休閒生活的安排,與新生命一起分享山林的美好經驗,將是人生之中最難能可貴的事,除了在山上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小孩,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小孩;全家人能一起登山的父母,也是普天下最幸福及令人羨慕的父母了。就像我們家現在,閒暇時聊天,都是山裡的故事;平日縈繞心頭,都是滿滿山裡的感動。這些是在我選擇生小孩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事,希望透過這本書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只要你開始之後,就可以不斷持續下去,到地老天荒的親子活動。

--

摘文:

前言

十多年前,大女兒出生在颱風天的午後,原本我們夫妻所熟悉的重要休閒生活方式「登山」,開始進入需要重新思考的階段,我的很多登山朋友,為了照顧家庭的緣由,放棄了他們所熱愛的登山活動;也有些為了維持登山興趣,與家人間產生許多不愉快的溝通經驗,看著在我懷抱中宛如小寵物般的幼小生命,腦海裏思潮起伏,陷入親情與嗜好愛戀交錯的複雜思緒,偶然靈光乍現,想起在美國讀書時所看到戶外裝備郵購型錄上,父母利用幼兒背負架揹著小孩子上山的照片,讓我靈機一動。

記得以前在美國從事戶外活動時,常見到老美夫妻帶著自己的小孩,全家一同去健行以及在野外露營,親子登山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全家人的互動與感情,並且可以增進小朋友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十分值得推薦的活動。那時台灣還看不到幼兒背負架的裝備,父母大多推著娃娃車帶小孩子出遊,老一代的祖父母輩,還使用著揹巾布將幼兒揹在背上;這個在國外小家庭風氣盛行缺乏祖父母輩協助照顧幼兒、假日保母也不容易聘請到的環境下,十分流行的親子登山活動,在台灣完全沒有任何資訊可依循。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對於攜帶幼兒進入山區健行,總認為是十分危險的事,因而許多熱愛登山健行的夫妻,在婚後常常是雙親犧牲戶

外活動的嗜好,專心在家養兒育女,造成在人生旅途上登山活動嗜好的中斷,更喪失了體會與新生命在大自然中互相成長的機會。

近幾年,在登山健行的行程中,「攜子同遊」已不再是特異獨行的舉動,假日裡近郊的熱門登山路線,常常可以看到許多父母,或抱或揹著不同年齡的小孩,在登山步道上從事健行的活動。許多父母告訴我,帶小孩子爬山的過程中,不但增加了親子關係的互動,也改善了全家人的健康;小寶貝們有機會出來活動,感冒的次數也減少了,更重要的是,看到小寶貝在草地上盡情奔馳歡笑、在清澈的小溪中玩水,以及在山徑上用心靈閱讀每一棵大樹、花草,大自然,永遠比iPhone、 iPad、電視或PC螢幕,在成長的歲月中,能帶給小寶貝更多、更豐富的色彩與更完整的人生體驗。然而,帶小孩子上山的活動並不比成人容易,其中也有些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才不會落得乘興出發、敗興而返的下場。

本書主要是藉由親身實踐的經驗,探討親子健行的注意事項、自然教育理念,

以及親子關係在登山活動中發展的過程。從認識親子登山的目的與意義開始,分享小孩子在不同年齡時期在活動中會遭遇到的問題,再透過相關登山記錄經驗,來了解登山健行戶外活動對親子間互動及幼兒成長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家庭及

幼兒人生經歷上的重要意義,然後深刻體驗與了解愛山人最重要的一段生命傳承歷程。



我的家庭登山隊

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在雜誌上介紹親子登山的活動,轉眼間十三個年頭過去了,兩個可愛寶貝女兒,從山徑上拖拖拉拉、吵吵鬧鬧的小身影,變成隊伍中背負重裝領先打頭陣、催促我們快步跟上的小嚮導;而婚前喜歡遊山玩水的我,絕對想不到結婚後的登山活動,竟然是以家庭自組小隊為主……。

爸爸——家人永遠想不透,為什麼平常喜歡賴床的爸爸,一有爬山行程時,卻總是第一個起床的人,在山上寒冷的清晨,耐著高海拔的低溫,為大家準備早餐。每次和親朋好友聊天,可以聊到打瞌睡,但是遇到投機的山友,即使初次相遇,也能秉燭夜談。

媽媽——山下是小孩子的台勞,每天需打理小孩子的三餐及生活起居,上山則搖身一變成為貴婦的代言人;由爸爸伺候著起床,並送上熱茶、飯菜,吃完飯後,有小孩子可供使喚,安排洗碗、取水及料理山上雜役的工作。

君君姊——開始邁入高中生活。三個月大開始登山,特別喜好山林享樂主義。據了解,支持她餐風露宿、不斷走入高山百岳的動力,完全不是登上山頂的喜悅,也不是百岳數字增加的榮耀,只是簡單地為了享受山中悠閒的午後時光。

容容妹——開始邁入國中生活。六個月大時,登上第一座百岳「北合歡山」,幼稚園時,特別喜歡在山路上拖拖拉拉,小二以後,開始嫌爸媽走得太慢;當遭遇惡劣氣候、全家嚷著要撤退時,只有她依然堅持勇往直前。



登山是最適合的親子活動

近年來,利用戶外探索來增進青少年身體、心靈及人格發展,已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親子登山最大的優點,在於只要全家人有共識就可以開始進行,隨著路線的難易增長知識經驗與添購裝備,只要踏出家門走入山林,就會感覺生活在四周群山圍繞的台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親子徒步登山包含以下的特色:

■隨時都可以開始進行

只要父母想要親子一起走向戶外,在近郊淺山步道的環境中,就可以開始初步體驗親子登山的活動。

■從三個月大到九十九歲都可以從事

以徒步為基礎的登山活動,不論大人和小孩都很適合,嬰兒只要三個月大後,就可以帶他享受大自然;即使三代同堂,祖父母也可以一起出遊。

■能持續最長時間的運動

一般運動的問題,是無法長時間的進行,而親子登山在掌握裝備及糧食的狀況下,可以自由選擇從數小時到數天之久的活動時間。

■很簡單就可以開始入門

許多運動入門就需要準備不少道具與裝備,親子登山只需要揹起平時慣用的背

包,攜帶簡單的糧食、飲水及雨具,只要會走路就可以開始,隨著行程的困難度與經驗,逐漸增加裝備。

■窮人和富人都可以一起同樂

不論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何,只要掌握自我學習和自我辦理手續,盡量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方式,花費少的親子登山是最經濟的家庭活動方式。

■依據不同的活動方式需要不同的知識

郊山步道健行和高山多天數活動所需的知識並不相同,只要親子間喜歡這項活動,就可以逐步學習相關知識,等到具備相關知識與裝備,再來從事不同難度的登山活動。

■最容易相互分享的活動

親子在徒步登山的過程中,由於每個成員都需付出努力走完全程,因此每個人都能體驗到辛苦的登坡與登高望遠的愉悅,不但彼此可以相互分享,而且最容易體會患難與共的革命感情。

■同時需要團隊合作又需要自我努力

親子登山活動需要透過全家的互助合作來一起完成計畫,是家庭團隊精神的表現,過程中每個成員還必須發揮自我的潛力與獨立自主的精神,來完成困難地形的通過。

■全家一起擁有健康的身體

目前社會的晚婚趨勢,當很多家庭擁有小孩時,父母親已步入中年,體力逐漸開

始衰退,親子登山不但可以培養小孩健康的身心,還可以鍛鍊強壯的體魄,最重要的是全家一起運動、一起獲得健康。

■按部就班最安全的活動方式

在這章基礎知識篇裡,詳細介紹了以徒步為基礎的登山活動,在國際與世界上的

認知,它是最適合大眾且最安全的活動,只要掌握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原則,親子登山是最安全的活動。

當網路資訊愈發達,我們的親子關係卻愈來愈疏離?當Email 及FB愈來愈方便,我們的親子關係卻變成視訊畫面?親子登山讓親子間有共同的目標,並藉著團隊合作及每個人獨立自主的精神,完成計畫的行程路線;在沒有任何現代文明干擾的大自然中,親子間必須很直接地面對彼此,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將幫助您找回親子之間失落已久的愛與幸福感!



行程安排、路線與注意事項



學齡前:背架上的歲月

帶幼兒爬山並不是一件難事,也不會增加太多麻煩,對於大多數初次登山、或僅具備少數登山經驗的父母,只要先準備好幼兒背負架,選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就可以開始出發了。



大自然中孕育的小生命

當得知妻子懷孕之後,夫妻倆充滿期待的心情,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這個時期,很適合安排在假日的清晨,漫步在森林遊樂區的道路上,享受著森林甦醒時所釋放出最新鮮的芬多精,然後在瀑布前迷濛的水花中,與肚子裡的小生命訴說著悄悄話,帶著悠閒愉快與放鬆的心情,期待Baby 的到來。

由於在懷孕的時期,並不適合像登山一類的劇烈運動,比較建議在平緩的步道進行森林浴活動;這樣的活動方式,讓因為小生命的到來,需暫時離開登山活動的父母,保持有親近山林的感覺,也同時開始醞釀讓肚子裡的小孩子逐漸產生喜歡大自然的感覺。偷偷告訴你,老婆懷孕四個月時我們還去爬新竹尖石地區的李棟山,不過,每個母親的狀況不同,孕期如果要從事較劇烈的活動,建議你還是先諮詢專任的產科醫師較為妥當。



用幼兒背負架輕鬆帶小孩上山

十多年前帶著小孩上山時,總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主要是因為那個年代帶小孩上山的風氣未開,只能從國外的書籍上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摸索著行動。當時,使用幼兒背負架帶小孩上山,還要擔心山徑上熱心山友的責難,還好目前帶小孩爬山享受大自然的觀念,比以前開放許多,登山朋友們對這類活動的接受度也較高。

幼兒背負架陪伴著我們度過了兩個小孩子的成長歲月,嬰幼兒時期大多數的登山活動,都是以揹著小孩子走在山中為主的活動方式,從時時探試、處處關心背架上的小Baby,到幾乎忘了他的存在,因為大部分的時間,小孩子都是在背架上呼吸著山裡新鮮的空氣,舒服地享受著父母揹著的背負架搖籃床。

由於使用幼兒背負架,小孩子二到三歲前的登山活動幾乎不受影響,當他們學會走路之後,我們就採用走一段、揹一段交替進行的方式,讓全家人也能完成許多登山行程;這一時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力旺盛的小Baby 放在家中東跑西跑反而難管,如果帶到山上,除了父母及小孩都可以運動之外,往往經過一天的山徑旅程後,小寶貝會最先被擺平,早早睡覺、乖得很啦!



八公斤以下由母親來背負

一歲以前,體重八公斤以下的幼兒,建議由母親來背負,母親背負幼兒時,只要再負擔極少的裝備重量即可,這樣包含背負架、小孩及簡單裝備的重量,大約接近十公斤,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範圍;其他所有的裝備則全交由父親來背負較理想。如果幼兒的體重超過八公斤,背負架較適合由父親來背負,此時可將飲用水及其他裝備,平均分攤給父母親。如果父母親兩人在小孩子出生前,都有參加登山活動的經驗,如此的負重應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大部分的單日登山活動幾乎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另外,大型的登山隊伍團體,可能不適合你們攜子同行,因為在行走速度及行程的調配上,較缺乏靈活多變性,反而是親子自組隊的活動較適合,這個時期,也正好是你們全家人一同享受山林戶外的美好感覺,同時開始培養親子關係的重要時刻。



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出發吧

一開始適合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出發,選個大眾登山健行路線,行程約一到二小時,如大都會區附近、都市人的「自家後山」,像是台北市的象山、新店小獅山、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短程步道、台中的大坑山區,或是高雄的柴山等;當親子在這些短程步道登山時,如果發現幼兒有任何狀況,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下山回到平地,如此父母會有較安心的感覺。

等到父母親對於帶幼兒爬山有了充分的信心之後,此時,幼兒應該也對登山的環境適應良好,就可以開始嘗試五到六小時以上的健行活動,但是要特別注意,幼兒需要有充分的時間餵奶及休息,所以親子的行進速度會較慢,行程安排必須多預留休息時間。





高山紀行之一:親子南湖四日行

孩子年紀 大女兒(八歲)小女兒(五歲)

行程特色 帝王之山的朝聖之路

海拔高度 三七四○公尺

活動天數 四天



翻過五岩峰,帝王般的南湖大山就完整地呈現在我眼前,對著這個十多年未見、魂牽夢縈的老友,我輕聲的說道:「南湖大山,我們一家人來了。」



審馬陣草原的懷想

這是我們全家南湖大山之行的第二天,旁邊除了我心愛的妻子之外,還有一個幼稚園中班的小孩,那是我的小女兒,想起她剛才在審馬陣草原上幾乎快走不動的模樣,我實在很難想像,她是如何產生源源不斷的精力來攀過五岩峰。在審馬陣山的草原上,看著媽媽牽著她的小手,亦步亦趨的走在幾乎把人烤乾的大太陽底下,我放下背包回頭要去揹她,媽媽說:「還好,還走得動。」孩子在旁邊對我淺淺一笑,問我,「姊姊呢?」而我的大女兒呢?早在穿過審馬陣山屋岔路時就走得不見人影,只剩下草原彼端小小的一個紅點,從小在中級山穿梭玩耍的她升上小學後,變得很喜歡成群結隊的登山活動,尤其最高興的是碰到肯和她一起玩的大哥哥、大姊姊。自從早上遇到一隊大學社團的登山隊伍,她就開始跟著帶隊的嚮導姊姊跑得不見人影,我一直擔心她自己的小背包內沒有足夠的飲水及食物,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就是追不上他們的腳步。

在後面追著大女兒的時候,以前爸爸媽媽帶我爬山的影像,忽然很鮮明地從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來;記得小時候,爸媽帶我們一家人參加台北市政府舉辦的登山活動,每次爬山時,我總是自己一個人先跑到終點,把他們遠遠地拋在後面,每當父親急急忙忙地趕到終點時,總是把我臭罵一頓。

直到有一次,我在休息地點等了好久他們都沒有來,我回頭去找,看到爸爸扶著媽媽跛著腳緩慢地走過來,媽媽的腳好像扭傷了!回家以後,媽媽的腳沒有再好起來,後來才知道是癌症,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膜內了……。

從南湖北峰要下到圈谷的時候,我看到前方健步如飛的大女兒已經快要到達南湖山莊了,我和妻帶著容兒坐下來,看著雲霧翻湧、變幻莫測的南湖圈谷,享受這片刻的悠閒與自在。



一雙破鞋的縫縫補補

午夜一點,翻過思源埡口的鞍部。並沒有看到想像中的星光,四周瀰漫著濃厚的霧氣,偶有強風吹過樹梢發出蕭瑟的聲音,間雜著幾滴飄落的雨點,令人在行前憑添了幾份憂心;沒想到登山口早已駐紮了許多營帳,我把車停好,本想

下車補眠的計畫也因雨打消了念頭,全家四口擠在一輛車上靜待天明。

當我們起床整理裝備時,國家公園的警察隊也已開始檢查入山入園證件,近年來國家公園的管理愈來愈上軌道,員警的服勤也頗積極,看到車上的小孩子要爬南湖大山,原住民的警察「阿輩」,豎起大拇指鼓勵有加。

出發的時候還是下著小雨,小孩子也穿起了兩截式的雨衣,我和妻則是撐著小傘在雨中的七一○林道漫步,等到我們「踢」完七一○林道的7.8K來到登山口前的大松樹下時,雨,也悄悄地停了。

興奮地踏上南湖的山徑,心中很是感慨萬千,上一次造訪南湖從中央尖溪山屋「踢」出來的那一天,也已經是十八年前的往事了,學生時代在山林奔馳的景象,在記憶中彷彿如昨日,看著旁邊經過的同學們步步登高的身影,隨著他們的歡笑聲漸行漸遠,也正如歲月的逝去。不經意地看了前方小女兒的腳步,破舊的布鞋後跟依稀有著微微脫落的影子,我的心中浮現出最近在登山界常發生的脫底事件,「總不會,在我們的圓夢之旅剛上路、天氣也剛要轉晴時就發生吧?」

在松風嶺之前的路上,怪她媽媽捨不得買新鞋也沒用了,脫下容兒破舊的慢跑鞋,腦海裡思索著如何修補的方式,最後決定先用3M的大力膠帶來黏合,可是在下過雨、一片爛泥的山徑上,我真的不敢想像它能撐多久?



天氣,開始轉好了

上到松風嶺之後,我們追上了前隊的大哥哥及大姊姊,小孩子好像忘了疲憊似地突然興奮起來,在山徑上邁開大步前進,這些年來,我們全家偏愛在幽靜的中級山裡行走,使得兩姐妹一看到有其他的登山隊伍就顯得異常的高興。一路經過多加屯山,再走一段長長的下山路後,就抵達木杆鞍部,我們在此遇到一位反向獨行的登山客,他走得似乎很累,看到兩個小孩時露出一臉想不通的表情,半開玩笑地問他想不通的是否為「為什麼父母要帶小孩來爬這麼辛苦的山呢?」或是「這兩個小孩是如何走到這兒的?」

為了想看看山莊床位的狀況,我先行起步出發,在山莊門口碰到了北岳的一群義工夥伴,發現山莊還有一些床位正準備回去接應時,大女兒就跟著一位大學登山社的姊姊,來到了我的面前,這位同學一直跟我說大女兒的體力很好,等到我們全家到齊的時候,北岳的一位隊員記起了曾在桃山上遇到我們一家人,她告訴我,「下次也要帶她的小孩來爬山」。

雲棱山莊是南湖山旅中第一天行程休息的好所在,此刻成為我兩個小女兒的遊戲天堂;看他們在上下床鋪間爬上爬下,然後在各團體中串起門子,並接受幾個好奇山友的訪問,累了則是坐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一群大學生打撲克牌。當他

們隨著大家伸手抓起放在人群中的鱈魚香絲時,我才不忘提醒「人家有請你吃嗎?」似乎也太快融入人群了?我還在擔心容容的破鞋,好不容易張羅到一條尼龍線,一針一針地開始縫起了她的破鞋。

黃昏時候,雲霧散開,火紅的夕陽照在一座亂石堆砌、異常雄偉的尖山,我認出了中央尖山,天氣,真的開始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