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研究 | 誠品線上

善の研究

作者 西田幾多郎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善的研究: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京都學派哲學的創始者,《善的研究》(1911)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成名作。這本書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笛卡兒的《第一哲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京都學派哲學的創始者,《善的研究》(1911)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成名作。這本書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笛卡兒的《第一哲學的沉思錄》(»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之於西方近當代哲學,具有開創一個時代的意義。西田的思想雖然經歷了許多的變遷,但是基本的主軸都表現在這本書當中,就像西田自己就說過「我的思想傾向自《善的研究》以來就已經確定了」。「純粹經驗」是本書主題,而這個由西田哲學所開創的領域是近當代日本哲學、東亞哲學的一個代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西田幾多郎作者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京都學派哲學的創始者,《善的研究》(1911)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成名作。《善的研究》的影響也不止於京都學派,它擴及整個近當代日本哲學。就這一點上來看,西田哲學是足以作為日本哲學、或甚至東亞哲學的一個代表。黃文宏譯者黃文宏1998年德國弗萊堡(Freiburg i. Br.)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為現象學、詮釋學、近當代日本哲學、日治時期臺灣哲學。近五年經典譯注有《身體論──東方的心身論與現代》(2018)、《現象學的觀念》(2017)、《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第二冊》(2016)。期刊論文有〈論謝林在其《自由論》中對觀念論與實在論的超越〉(2019)、〈論洪耀勳「真理論的絕對辯證法」的構想〉(2017)、〈西田幾多郎論善與宗教〉(2016)、〈論海德格《存在與時間》中的良知與罪責〉(2016)、〈從西田哲學來看現象學的「超越」問題〉(2016)、〈論西田幾多郎「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邏輯構造〉(2015)。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 次】 凡例 5 譯注者導讀 7 序 值版本更新之際(1936) 48 再版序(1921) 50 序(1911) 51 魏肇基中文版序 53 第一篇 純粹經驗 55 第一章:純粹經驗 55 第二章:思惟 66 第三章:意志 77 第四章:智性直觀 90 第二篇 實在 97 第一章:考究的出發點 97 第二章:意識現象是唯一的實在 103 第三章:實在的真景 109 第四章:真正實在常恆地擁有同一的形式 114 第五章:真正實在的根本樣式 118 第六章:唯一實在 122 第七章:實在的分化發展 127 第八章:自然 132 第九章:精神 137 第十章:作為實在的神 144 第三篇 善 149 第一章:行為(上) 149 第二章:行為(下) 155 第三章:意志的自由 159 第四章:價值的研究 165 第五章:倫理學的種種學說(其一) 168 第六章:倫理學的種種學說(其二) 173 第七章:倫理學的種種學說(其三) 177 第八章:倫理學的種種學說(其四) 181 第九章:善(活動說) 189 第十章:人格的善 195 第十一章:善行為的動機(善的形式) 200 第十二章:善行為的目的(善的內容) 203 第十三章:完全的善行 210 第四篇 宗教 215 第一章:宗教的要求 215 第二章:宗教的本質 219 第三章:神 225 第四章:神與世界 237 第五章:知與愛 244 譯注者後記 249

商品規格

書名 / 善的研究
作者 / 西田幾多郎
簡介 / 善的研究: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京都學派哲學的創始者,《善的研究》(1911)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成名作。這本書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笛卡兒的《第一哲學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116766
ISBN10 / 986611676X
EAN / 9789866116766
誠品26碼 / 2681823642004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值版本更新之際(1936)

本書因多次重複印刷,文字也往往不夠鮮明了,所以這一次由書店更新版本。這本書多少是彙集我自身思想而出版的第一本著作,而這不過只是年輕時候的想法而已。我原想趁這個時候對本書的幾個地方進行修正,但是思想在這期間時時更新,隔了幾個十年之後已經沒有辦法再添加一筆。只能讓這本書以原來的樣子留存下來。

從今天來看,本書的立場是意識的立場,也或許會被認為是心理主義式的。這樣的批評是在所難免。但是我認為就算在我寫這本書的時代,在我的思想的深處所潛藏的東西,也不僅僅只是這樣而已。純粹經驗的立場到《自覺中的直觀與反省》,我藉由費希特的事行的立場,而推進到絕對意志立場,更進一步地,在《從作動者到觀看者》的後半部當中,透過希臘哲學一轉而到達「場所」的思想。在這裡,我找到了將我的思想予以邏輯化的端緒。「場所」的思想具體化為「辯證法的全般者」,「辯證法的全般者」的立場則直接化為「行為的直觀」的立場。在本書當中,所謂的直接經驗的世界或純粹經驗的世界,現在則被思想為歷史實在的世界。行為的直觀的世界、製作的世界就是真正的純粹經驗的世界。

費希納某個早晨於萊比錫玫瑰谷的長條椅上休息的時候,眺望著日麗花香、鳥歌蝶舞的春天牧場,// 曾自言自語地說,對反於無色無聲的自然科學的黑夜觀,自己要埋頭於存在本身真相的白日觀。我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但是很早以來,我就有這個想法,認為實在必須就是現實的原樣本身,所謂的物質世界,不過是從現實中被思想出來的東西而已。今天,我仍然還記得,在我還是高等學校的學生的時候,走在金澤的街頭,曾如癡如夢般地沉醉於這樣的想法。我想當時的思想或許就是這本書的基礎。當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沒想到它會長時間地受到那麼多人的閱讀,也沒想到自己還能活那麼久看到這本書的重新再版。對於這本書,我不禁有 “有生之年,還得見小夜的中山” 的感慨。
昭和十一年(1936)十月
作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京都學派哲學的創始者,《善的研究》(1911)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成名作。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