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於道, 遊於譯: 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
作者 | 宋春舫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志於道, 遊於譯: 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本書收錄宋春舫兩本法語著作《海外劫灰記》與《當代中國文學》之中文全譯本,輔以詳盡註解與論文評析,可使讀者更加瞭 |
作者 | 宋春舫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志於道, 遊於譯: 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本書收錄宋春舫兩本法語著作《海外劫灰記》與《當代中國文學》之中文全譯本,輔以詳盡註解與論文評析,可使讀者更加瞭 |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宋春舫兩本法語著作《海外劫灰記》與《當代中國文學》之中文全譯本,輔以詳盡註解與論文評析,可使讀者更加瞭解民國初期文人的世界想像、知識地圖與文學觀點。本書不但具有高度的史料價值、豐富活潑的學術論證,且可藉由跨文化與比較文學方法,引導讀者拓展現代文學的研究範疇與思路。過去有關宋春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戲劇方面的成就。本書嘗試從文學史、遊記等角度切入,結合二十世紀初期中、西知識分子的中外文著作,將中國現代文學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之下,提供今日讀者探索宋春舫與中西現代文學的新視角。(本書部分內容出自科技部補助「中西眼光,現代視角:宋春舫的中國文學史書寫及編選策略」專題計畫之研究成果,計畫編號107-2410-H-007-056-)
作者介紹 宋春舫、羅仕龍 【作者簡介】 宋春舫(1892-1938),晚清科舉秀才,後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外文系,留學法國、瑞士等地。二十世紀初期首開風氣之先,在大學講授比較文學、西方戲劇等課程,曾任教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以三冊《宋春舫論劇》最為人知。學術研究之外,亦曾任職於國民政府、上海銀行、青島觀象臺(天文臺)等單位,撰有經濟、世界局勢領域之專書,且為知名藏書家、劇作家。 羅仕龍 【譯者簡介】 羅仕龍,臺灣大學外文系、戲劇研究所畢業,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碩、博士,曾任教於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法國蒙彼利埃保羅梵樂希大學等校中文系,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法語專書《十九世紀法國戲劇舞臺上的中國》,譯有卡繆、拉高斯等法國當代劇作家作品。
產品目錄 代序:淺談宋春舫的兩本法語著作 宋春舫的旅行書寫及世界想像:從《海外劫灰記》到《蒙德卡羅》 一、前言 二、民國初期留學生遊記展現的想像與文化視野 三、宋春舫《海外劫灰記》、《蒙德卡羅》的寫作與出版 四、《海外劫灰記》:戰火下的中西文化行旅 (一)何來劫灰?—以中法書名對照為旅行的起點 (二)「旅途中的鉛筆速寫」:形式的承繼,語言的拓展 (三)從個體、家庭團體到民族群體 (四)從遊記到書評:文體之間的對話 五、《蒙德卡羅》:歐洲社會在中國的現實折射 六、小結 文學的時代感: 宋春舫《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學史觀與知識建立 一、前言:具有時代感的「文學史」 二、宋春舫早期學思以及兩本法語著作出版情形之考辨 三、《北京新聞》與《北京政聞報》:兩份和《當代中國文學》 出版密切相關的法語報刊 四、《當代中國文學》:無「史」之名,有「史」之實的當代 文學著述 (一)總論 (二)《當代中國文學》裡的小說 (三)《當代中國文學》裡的詩歌 (四)《當代中國文學》裡的戲劇 五、《當代中國文學》出版後的迴響六、小結 海外劫灰記 前言 1. 在路上 2. 誤會 3. 文明人 4. 馬賽 5. 柏格森 6. 日內瓦 7. 在德國 8. 文學 9. 戲劇 10. 帝制或共和? 11. 義大利萬歲! 12. 婚姻 13. 女人 14. 猶太人 15. 我們很嚇人嗎? 16. 他們比較幸福嗎? 17. 水都 18. 跳舞 19. 決鬥 20. 時髦 21. 夜晚 22. 戰爭 23. 正義 24. 人口過剩與人口衰退 25. 在美國 26. 假民主 27. 華人移民海外(I) 28. 華人移民海外(II) 29. 在日本 30. 錯誤! 附:《海外劫灰記》書評 當代中國文學 前言 1. 當代中國文學 2. 文學革命辯說 3. 中國小說:歷史研究 4. 中國小說的特點 5. 小說在中國的影響 6. 新評《紅樓夢》 7. 中國小說裡的武將 8. 彈詞小說 9. 廣陵潮 10. 寫實小說與黑幕小說 11. 一則中國現代筆記小說 12. 一則中國當代短篇小說 13. 中國的詩歌 14. 中國新詩(I) 15. 中國新詩(II) 16. 中國戲劇的起源 17. 現代中國戲劇的演進 18. 易卜生主義在中國 19. 滿人統治時期的戲劇 20. 中國戲劇之怪象 21. 當代中國戲劇 22. 破除舊習的中國戲劇 23. 如何改革中國戲劇? 宋春舫年表 參考書目
書名 / | 志於道, 遊於譯: 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 |
---|---|
作者 / | 宋春舫 |
簡介 / | 志於道, 遊於譯: 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本書收錄宋春舫兩本法語著作《海外劫灰記》與《當代中國文學》之中文全譯本,輔以詳盡註解與論文評析,可使讀者更加瞭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632596 |
ISBN10 / | 6269632595 |
EAN / | 9786269632596 |
誠品26碼 / | 2682383580003 |
頁數 / | 30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收錄宋春舫兩本法語著作《海外劫灰記》與《當代中國文學》之中文全譯本,輔以詳盡註解與論文評析,可使讀者更加瞭解民國初期文人的世界想像、知識地圖與文學觀點。
內文 : 代序:淺談宋春舫的兩本法語著作
宋春舫(1892-1938),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戲劇先驅,也是西方戲劇的重要引介者。1912年赴法、瑞兩國留學,1916年返華,先後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是民國初期第一位於大學開設比較文學與西方戲劇課程的學者,也是晚清以來有系統引進西方戲劇知識的第一人。一般論及他的文學事業,主要集中探討三冊《宋春舫論劇》。這三冊著作分別出版於1923、1936、1937年,既全面介紹西方戲劇的淵源與流派,又涵括宋春舫對中國戲曲傳統與革新的評價,無論在當時或今天,都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除此之外,學貫中西且熟諳外語的宋春舫,還曾以法語出版過若干著作。此事最早可見於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的記載。1919年,毛姆訪華,拜見當時任教於北京大學的宋春舫,事後毛姆將會面經過記於散文集《在中國屏風上》(1922年出版,較為近期的譯本有2013年上海譯林出版的唐建清教授譯本)。毛姆述及宋春舫「在學校講授的課程是戲劇,最近還用法文寫了一冊有關中國戲劇的書」,但毛姆並未指出該法文著作的確切標題。1968年1月,臺北《純文學》雜誌刊載了宋春舫之子宋淇(筆名林以亮,1919-1996)撰寫的〈毛姆與我的父親〉一文。該文既補充毛姆言有未逮之處,並糾正了毛姆的錯誤理解與偏見。關於宋春舫的法文著作,宋淇是這麼說的:「我父親一共用法文寫過三本書,一本講中國戲劇,一本是中國文學史,另一本是旅行遊記《海外劫灰記》,當時我自己的法文程度不夠,看不出他文字的功力如何。後來拿了那本遊記給一位法國學者看,據他說,寫得同法國人一樣,看不出來是外國人寫的,連腔調都是純法國味的。」近年,陳子善教授重新集結宋春舫文字,編為《從莎士比亞說到梅蘭芳》一冊,書中序言亦提到宋春舫曾出版數本法文著作之事,惜限於篇幅,未進一步評述。
從戲劇研究的角度切入,宋春舫以法語撰述的中國戲劇著作應當是最吸引人注意的一本。事實上,早在1886年,晚清外交官陳季同(185 1-1907)已以法語寫就《中國人的戲劇》一書,於巴黎出版。該書通過一介士子的眼光,以中西比較的視角,向法國讀者闡揚中國古典戲曲之美。可惜宋春舫以法文寫成的中國戲劇著述標題已不可考,相關材料難尋,否則若與陳季同的著作兩相對比閱讀,亦可比較不同時代文人如何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戲劇。倒是宋春舫另外兩本法語著作仍然可在海內外部分圖書館尋得:一本是《海外劫灰記》(Parcourant le monde en flammes: Coups de crayon de voyage d’un Céleste),1917年於上海出版;另一本是《當代中國文學》(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contemporaine),1919年於北京出版。
《海外劫灰記》一書共收有散文30篇,出版於宋氏返華之初,藉留學海外期間之見聞,一抒知識分子感時憂國的懷抱。中文標題「海外劫灰記」乃宋春舫本人所命名。法語主標題「Parcourant le monde en flammes」可直譯為「涉足遍訪著火的世界」,副標題「Coups de crayon de voyage d’un Céleste」意為「一個天朝子民在旅途上的鉛筆速寫」。「遍訪」一詞,點明本書的遊記性質。世界之所以「著火」,是因為宋春舫寫作此書期間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炮火連天,而中國共和體制肇建,戰亂頻仍。「速寫」則是自謙之語,提醒讀者全書寫作係興之所至,不需過分認真。
然而,宋春舫是否真的不假思索,隨意下筆?從他巧妙經營的文章架構、法語的用字遣詞等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寫作當時才20多歲出頭的宋春舫,往返歐洲與中國之間,既感受到西方文明的新奇與衝擊,又屢屢回頭觀照自身傳統文化。幽默酣暢的筆墨中,滿溢著他初接觸現代文明的喜悅,但動盪的世局又迫使他不得不嚴肅比較與思考東西文化的優劣和競爭;在輕鬆如行雲流水的文采間,暗湧著各種對自己、對民族、對世界人類的質疑與揣度。有意思的是,深諳戲劇之道的宋春舫卻常在乍看失望之餘,為讀者另闢蹊徑,別開一條趣味橫生的思維線索。在每一則簡短篇幅的散文裡,宋春舫的筆觸冷熱調劑,悲喜交錯,在在顯示一位年輕作家的氣度與才華,也說明本書的文學價值與可讀性。
1932年,年屆不惑的宋春舫進入上海銀行供職。這段期間由他主編的《海光月刊》固定登載其歐遊雜記,後於1933年集結成冊,以《蒙德卡羅》為書名出版。同早年出版的《海外劫灰記》相較,《蒙德卡羅》諧趣不減,唯昔日少年的感時憂國,已被人生歷練之後更為含蓄圓融的雅量所取代。儘管如此,不少年輕時候的心得或體驗,仍然可以在《蒙德卡羅》裡觀察到一些痕跡。例如西方人分不清中國人、日本人,因而給宋春舫帶來的困擾,此事在《海外劫灰記》與《蒙德卡羅》兩書中各有例證。《蒙德卡羅》並非《海外劫灰記》的譯本,也不是根據《海外劫灰記》改寫,而是宋春舫前後15年間思索中西文化差異的進程。《蒙德卡羅》近年重新印行,收入1996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彙編的《歐遊三記》。讀者若將《海》《蒙》兩本遊記對照閱讀,當可讀出不少作家的心路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劫灰記》書中的〈我們很嚇人嗎?〉、〈馬賽〉、〈跳舞〉等三篇文章,後以單篇形式分別重刊於1918年7月出刊的不同期《北京政聞報》(La Politique de Pékin),歸於宋春舫為該報撰寫的一系列「天朝子民瑣語」(Menus propos d’un Céleste)欄目之下。同一欄目於1918年9月又登載宋春舫所撰〈酷刑〉(La Torture)一文,惟該文並非選自《海外劫灰記》,而是另外寫就的獨立短文。《北京政聞報》每週在北京出版,是當時中、法知識分子與記者之間交流的重要傳媒之一。宋春舫除了以法語書寫之外,有時也以英語撰寫關於當代中國的文章,刊登於中國境內的英語報刊,例如《北京導報》(The Peking Leader)曾於1919年2月刊載宋春舫的〈當代中國戲劇〉(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一文。宋春舫親筆實踐民國初期知識分子以外語接軌世界的想像,甚至在返華多年後,還於 1921-1922年間為《日內瓦期刊》(La Revue de Genève)撰寫過兩篇法語文章,分別題為〈過去與現在的中國戲劇〉(Le Théâtre chinois jadis et aujourd’hui)、〈中國詩歌〉(La Poésie chinoise)。總的來說,宋春舫的法文著作以《海外劫灰記》的流傳相對廣泛。例如法國國家圖書館迄今仍收藏有本書,係1917年上海東方出版社印行的初版。本譯文根據的即為此一版本,為筆者在法國任教期間所查閱。
要特別說明的是,宋春舫固然旁徵博引,見多識廣,但《海外劫灰記》畢竟是散文隨筆,不是學術論文,所以各篇所引述的詩句、典故等,偶有疏漏或訛誤。為保留原作筆觸,本譯文不加更動,但適度以腳註說明。幸賴網路科技發達,讀者身居斗室亦可海天遊蹤,不妨自行進一步考證之。承蒙復旦大學戴燕教授引薦,上海《書城》雜誌曾於2015年陸續分期刊出《海外劫灰記》全書譯文,讓這本清新真摯的少年遊記首度為中文讀者所見。然為求版面清爽與閱讀便利,《書城》刊載《海外劫灰記》時並未附上腳註。2019年再承福建師範大學周雲龍教授盛情,將《海外劫灰記》正文連同筆者腳註,轉載於《細讀》集刊。不過〈猶太人〉一篇因故僅錄題目,未收全文。本次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正體中文版,既完整收錄《海外劫灰記》原書各篇正文,同時附上筆者腳註,補足了早前幾個版本的缺憾之處。為使讀者更加瞭解《海外劫灰記》出版之後獲得的迴響,筆者特將法語《北京政聞報》所載書評譯出。
《海外劫灰記》並非宋春舫唯一一本法語著作。1918年,宋春舫離開清華學校,轉赴北京大學任教,翌年—亦即五四運動同年—出版第二本法語著作《當代中國文學》。該書出版者為法語《北京新聞》(Le Journal de Pékin),係由法國外交部支持,於1911年至1931年間在中國刊行流通的綜合性報刊。書名「當代」一詞所指乃是宋春舫的同時代,從意義上來說較接近吾人今日所理解的「現代」文學之發端。《當代中國文學》全書共收錄23篇文章,將中國文學概分為小說、詩歌、戲劇三大部分,夾敘夾議,且附有部分作品的法語翻譯,通過中西比較文學的筆法,重新檢視清末民初以來的中國文學發展脈絡。《當》書封面的作者名字下方,還特意標注宋春舫的頭銜「北京大學教授」,可見出版者有意凸顯本書內容的可信度與可讀性。
前文述及宋春舫不見得是第一位以法語介紹中國文學的作者,晚清駐法外交官陳季同所撰一系列有關中國文學與文化的著作已是箇中翹楚。然而,如果說陳季同是藉由筆下明快流利且優雅的法語,讓法國讀者見識到中國古典文學之魅力,那麼宋春舫則將目光轉向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當代」文學,著重晚清以來白話文學之發展,間接證明了中國文學之活力及其與時俱進的潛能,而非只是供奉於高腳書櫃供西方讀者品味賞玩的精美古代文物。
另一方面,清末以來赴歐留學者固然大有人在,但以法語撰寫的著作主要限於學位論文,如焦菊隱、陳綿、蔣恩鎧、沈寶基、吳益泰、賀師俊、郭麟閣等學者都曾以中國文學的單一文類或單一文本作為學位論文主題,鮮少有人能像宋春舫一樣長期優遊於中西文化之間,持續在法語報刊撰寫有關中國文學的文章。朱家健、張天方、敬隱漁等人未以學術著稱,雖出版有簡介性質的中國文學著作,然篇幅較為短小簡省,在寫作企圖的廣度上來說不比宋春舫。此外,曾仲鳴於1920年代出版過三本以中國文學為主題的論文、翻譯,然僅限於詩歌,未涉及其他文類。1932年,徐仲年出版《中國詩文選》,全書架構自先秦到民初按歷史編年排列,於每章節內又區分為詩歌、戲劇、小說、哲學、歷史等五類分項論之(最後一章論及白話文運動時還增列「散文」類),是一本帶有通論文學史性質的文選。相較於曾仲鳴、徐仲年兩人的詩、文選論,宋春舫的《當代中國文學》不但成書時間較早,不限關注單一文類,且書名點出「當代」角度。這些都是宋春舫《當代中國文學》的特點。
《當代中國文學》書中原附有宋春舫題詞與法國記者那世寶(Albert Nachbaur, 1880-1933)所著簡短序文,雖非宋氏所撰,但生動風趣,在此一併譯出,以饗讀者。那世寶於1916年抵華,約於1918年初起任《北京新聞》主編。宋春舫《當代中國文學》即由《北京新聞》出版,書中部分文章亦曾刊載於該報。另外,本書譯文最後所附參考書目為宋春舫原已羅列。可以看出宋春舫不但注意「當代」文學,也將視角延伸至「當代」的文學研究成果。
本次清華大學出版譯文所根據的《當代中國文學》一書,原藏於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現收於北京大學圖書館。筆者特別感謝北京大學孟華教授、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部張紅揚主任在調閱書籍過程中提供的多方協助,不勝感激。尤其是孟華教授,在筆者為學路上始終給予溫暖而嚴謹的叮嚀、鼓勵和支持,是筆者完成本書的最大動力。
《當代中國文學》部分譯文選段曾獲復旦大學戴燕教授引薦,刊載於 2018年9月《書城》雜誌,進而得到各界指正與鼓勵,銘感於心。本書在反覆修訂的過程中,承蒙多位先進、學友協助與指點,特別是法國克萊蒙.奧維涅大學(Université Clermont Auvergne)岱旺(YvanDaniel)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馬曉冬教授、南京師範大學蕭盈盈教授、復旦大學楊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任軼教授、西南大學徐歡顏教授、北京大學李聲鳳博士、中正大學鍾欣志教授,筆者謹此同表感謝。曾與清華有過一段淵源的宋春舫,其法語著作《海外劫灰記》、
《當代中國文學》兩書終於能在二十一世紀的清華園完整出版,不能不說是難得的因緣,更見證了「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的清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