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基督新教研究文集: 1904-1911 | 誠品線上

韋伯基督新教研究文集: 1904-1911

作者 Max Weber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韋伯基督新教研究文集: 1904-1911:,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眾所周知的經典,但一般所讀的,卻是1920年韋伯過世前不久加以修改並納入《宗教社會學文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眾所周知的經典,但一般所讀的,卻是1920年韋伯過世前不久加以修改並納入《宗教社會學文集》第一冊的版本。然而,《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原始版本,是1904與1905年分二個部分發表在韋伯參與主編的期刊《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文庫》上的。此一原始版本,不但「未完待續」,並在發表後引發熱烈討論,使韋伯不得不針對學者的批判而寫下四篇的「反批判」文章,更與《宗教社會學文集》中的主體――諸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有著不同的論述架構與論述脈絡。因此,無論是為了瞭解《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原始構想的全貌,還是要掌握住當時學者對韋伯的批評以及韋伯針對這些批評的回應,從而更好地理解韋伯的思想,我們都需要好好研讀本書所收錄的這個原始版本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著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Max Weber作者簡介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法學家出身,卻成為國民經濟學家一生大多數時間教授國民經濟學卻成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之一以科學為業卻對政治有秘而不宣之愛不想成為哲學家卻有深刻的哲學思想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全面性的學者主要著作有:《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經濟與社會》本書譯注的,是前者於1904-1905發表的原始版本以及1906-1911發表的與基督新教研究相關著作(封面韋伯照片,大約攝於1903年)張旺山譯注者簡介張旺山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1956年生於臺北縣烏來鄉臺大哲學系、碩士班畢業後公費留德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哲學博士1994年8月起在國立清華大學任教至今主要興趣:政治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哲學德國哲學(韋伯、尼采、狄爾泰、史密特、卡希勒)另一科技部譯注成果:《韋伯方法論文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譯者序 中譯本導讀 凡例 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 I.問題 1.宗教信仰與社會的階層化 2.資本主義的“精神” 3.路德的「職業」概念。研究的課題 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 II.禁欲式的基督新教的職業觀念 1.內在於世界的禁欲之種種宗教上的基礎 2.禁欲與資本主義 北美的“教會”與“教派”:一個教會政策與社會政策的速寫 對前面的那些“評論”的一些批判性的評論 對前面這篇“答辯”的一些評論 對資本主義的“精神”之反批判 對“資本主義的精神”之反批判的結束語 I.反批判 II.正面總結 附錄:在特洛爾區「自然法演講」上的討論發言稿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概念與主題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韋伯基督新教研究文集: 1904-1911
作者 / Max Weber
簡介 / 韋伯基督新教研究文集: 1904-1911:,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眾所周知的經典,但一般所讀的,卻是1920年韋伯過世前不久加以修改並納入《宗教社會學文集》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632541
ISBN10 / 6269632544
EAN / 9786269632541
誠品26碼 / 2682331199004
頁數 / 56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眾所周知的經典,但一般所讀的,卻是1920年韋伯過世前不久加以修改並納入《宗教社會學文集》第一冊的版本。

試閱文字

內文 : 譯者序
2001 年,在為「左岸文化」出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寫〈導論〉時,我就提到了韋伯這部著作的「版本問題」。我當時就想過:中文世界應該要有一個譯本,將韋伯所有與「基督新教與資本主義」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獻都收集起來,並依照寫作與出版的時間順序安排,讓讀者得以一窺韋伯探討此一議題的思路與發展。後來由於教學與指導的必要,我陸續翻譯了一些東西,並在上課時使用自己的翻譯,趁機修改譯文。但翻譯畢竟是費時、費心力的工作:這一點我在2013 年出版的《韋伯方法論文集》的譯注過程中,有過「刻骨銘心」的體驗。再加上本書所收錄的這些文章的內容涉及甚廣,即使作了必要的延伸閱讀,但要進行具有學術價值的譯注,畢竟學力有所不逮,因而對於是否投入此一譯注工作,始終舉棋不定。
幸運的是,2014 年《韋伯全集》第一個部分第九冊的《禁欲的基督新教與資本主義》(Asketischer Protestantismus und Kapitalismus:Schriften und Reden 1904-1911) 以及2016 年第一個部分第十八冊的《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 基督新教的教派與資本主義的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 Dieprotestantischen Sekten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Schriften 1904-1920)的出版,完全實現了我關於韋伯的「基督新教研究」文章所想像的理想出版情況。尤其重要的是,這二冊的主要編輯者Wolfgang Schluchter 教授,在這二冊中都寫了非常詳細的〈導論〉與〈編輯報告〉,不但消除了我很多的疑惑,更讓我對本書的寫作過程、韋伯自身的思想發展脈絡以及爭論的兩造,有更清楚的認識;而具有神學背景的助理編輯Ursula Bube,則對韋伯文本的正文與註腳,都作了非常詳盡的考訂與註解,讓我獲益匪淺。這讓我再無理由拖延,因而申請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計畫編號:MOST 106-2410-H-007-061-MY3),為期三年,在既有的基礎上進行翻譯與註解的工作。
在進行此一譯注計畫的那三年裡,除了過年以及暑假期間和家人短暫出遊之外,一有空閒,便進行此一譯注計畫。譯注計畫,不持之以恆,是難以完成的。在此得特別感謝我太太呂慧琳的諒解,以及對家務的一肩承擔。翻譯是硬功夫,看不懂固然就過不去;但就算看懂了,要怎麼翻譯才妥切,卻也往往煞費心思。尤其是本書涉及許多教會史與神學史內容,而在中文世界裡,在這方面的翻譯往往顯得非常的任意,有些德文或英文語詞(如:Methodismus, methodism)在中文世界卻有數種翻譯(或者更正確地說:重新命名),讓人不知所從。無論如何,本書從事的是「翻譯」,希望盡可能根據德文文本,將韋伯寫作時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中文翻譯出來。對《聖經》引文的翻譯也是如此。我希望達到的效果是:一個精通中文與德文,而又對韋伯有深入的瞭解的人,在看了韋伯的德文文本後,讀我的翻譯時,會感到親切而熟悉,不會有「違和感」。但要做到這一點,卻談何容易。韋伯的文本,是出了名的難讀,加上中文與德文這二種語言在語法結構上的差異,更使得翻譯工作難上加難。
在此,順便談一下我的翻譯原則。為了盡可能精確且完整地呈現韋伯文本的內容並保留其寫作風格,我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保留德文語句的完整性:一個德文句子,就翻譯成一個中文句子。而為了避免誤讀、方便讀者掌握正確的語意,我大量使用德文原文所無的中文引號(「」),將語句中的意義單位標示出來;加上全書保留韋伯的粗體強調與德文引號(“ ”),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中文語句閱讀上的困難。但我深信,翻譯、尤其是思想經典的翻譯,「正確」與「精確」是比「可讀」重要的。我深信,只要翻譯是正確的、精確的,表達上也是合乎語法的,則用心讀、必要時多讀個一、二遍,一定可以讀到某種接近「原汁原味」的意思。語言是在使用中發展的。中文作為一種翻譯西方思想經典的語言,正可以透過中文與西方語言間的差異,不斷探索更多的表達方式。而在製作「概念與主題索引」時,我更明確地感受到:翻譯同時也是固定化「語詞─概念─意義」的必要過程:唯有精確的翻譯,能夠讓一個西方思想家的思想,在中文世界裡入籍、扎根。
說來慚愧,儘管先前已經寫過幾篇談《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的文章(見本書「參考書目」),但對韋伯的這本經典著作的理解,卻也是在這幾年的教學與不斷從事的譯注工作中,才有了較紮實的進展。在翻譯與講課的過程中,我逐漸確定:〈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的確是韋伯的「主要著作」,其中不但蘊含著甚為豐富、深刻、具有哲學內涵的思考,甚至可以說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努力想要弄清楚的韋伯的「人的科學」的構想之具體實踐的最重要著作。
翻譯是最精確的閱讀;而好的註解則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得更恰當、更深入些。我自己就是這個過程的受益者,尤其受益於《韋伯全集》編輯者的努力。如今,自1984 年起陸續出版的《韋伯全集》已於2020 年出全,包括:第一個部分收錄「著作與講談」,共25 冊(其中第3, 4, 5, 21 冊為二分冊,22 冊為五分冊,故總計為33 冊),第二個部分收錄「書信」,共11 冊(其中第7, 10 有二分冊,故總計為13 冊),第三個部分收錄「講演與講演筆記」,共7 冊,皇皇53 鉅冊,詳盡地呈現了韋伯留給世人的遺產。在韋伯辭世100 週年的今天,在許多人的努力下,我們有了研究韋伯的最佳原始材料。本書的譯注,希望為中文世界的韋伯研究提供具有學術價值的譯本,也期待能拋磚引玉,讓韋伯透過學者們的譯注「說中文」。

張旺山
風城2022 年1 月27 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