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編集地方 | 誠品線上

ローカルメディアの仕事術: 人と地域をつなぐ8つのメソッド

作者 影山裕樹/ 幅允孝/ 多田智美/ 原田祐馬/ 原田一博/ 成田希/ 小松理虔/ 山崎亮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重新編集地方:作者影山裕樹繼《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介紹日本各地不同的地方刊物後,本書將重點放在如何實踐,拆解地方媒體的製作流程,並邀請了7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影山裕樹繼《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介紹日本各地不同的地方刊物後,本書將重點放在如何實踐,拆解地方媒體的製作流程,並邀請了7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相關的想法及他們的工作流程,集合了實用的技術與訣竅,從整體策劃、編輯到建立團隊及營運,以及根據目的進行設計、採訪、拍攝、撰稿,囊括所有製作地方媒體時可能會需要的技能與概念,全都完整收錄在本書之中。 除了製作流程之外,作者更從為什麼需要地方媒體、地方媒體的形式和品質等源頭出發,帶領讀者思考製作地方媒體的真正意義,本書不是傳達外行人模仿不來的特殊技術,也並非一本簡單就能創辦成功媒體的指南,而是希望讀者可以從各地實踐者的建議中,挑選出適合自己所在土地的內容。將當地的材料(人才、地方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編集」出有著各地不同特色的地方媒體,最終促成地方的流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媒體製作人全力推薦= 「終於有人整理地方刊物心法出來了,讓地方誌遍地開花吧!」-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吳君薇 「媒體只是一種手段,最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手段將自我理想實現,並非為了做媒體而投入媒體製作。如何創造共感、引發跨領域者的關注,需透過編輯術的設計,將步驟展開然後逐步行動,而這個過程是相當費心力的付出。這本書把地方媒體的創造過程開展出來,為入門者建立非常完整的系統觀,多則實戰案例的分析研究,更是入門者吸收學習的精粹,這本書很值得推薦給『想實現自我理想的行動者』,作為規劃行動的指南。」-食通信台灣事務局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 李取中 《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何榮幸 《溫度》編輯部 苑裡掀海風 共同創辦人 劉育育 寫寫字工作室負責人 王玉萍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影山裕樹(編著)影山裕樹(編著)1982 年出生於東京。編輯、企劃總監、千+一編輯室負責人。從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畢業後,先後在雜誌編輯部、出版社工作,而後獨立創業。目前的工作除了策劃.編輯藝術與文化書籍、為雜誌與網路媒體撰稿之外,也從事展覽與活動的企劃、指導等廣泛的活動。2018 年創立合同會社千+一。著作包括《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大人打造的秘密基地》(大人が作る秘密基地),合編著作則有《遊戲之神 橫井軍平的話》(ゲームの神様 横井軍平のことば)、《十和田、奧入瀨 水與土地之旅》(十和田、奥入瀬 水と土地をめぐる旅)等等。近年的主要工作包括「十和田奧入瀨藝術祭」(2013)編輯總監、「CIRCULATION KYOTO」企劃總監、網路雜誌「EDITLOCAL」(2017 ∼)企劃製作等等。現任青山學院女子短期大學約聘講師。幅允孝、多田智美、 原田祐馬、原田一博、成田希、小松理虔、山崎亮作者(依撰稿順序)幅允孝BACH 有限公司負責人、書籍總監。為了創造讀者拿起未知書本的機會,結合書店與異業種的賣場與圖書館。活動範圍和書籍分布的據點一樣廣泛,同時也從事編輯與撰稿。著作包括《書什麼的,不拿來讀也無所謂啊》(本なんて読まなくたっていいのだけれど、)等等。早稻田大學、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約聘講師。多田智美1980年出生。編輯、株式會社MUESUM負責人,以大阪為據點展開活動。把「從事件的誕生到記錄」當成主題,參與藝術、設計、社會福利、地域等各個領域的計畫,並從事書籍、小報、網路、展覽等活動的企劃與編輯。DESIGNEAST共同總監、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約聘講師(2008~)、XSCHOOL(福井市)專案總監(2016~)、常滑燒DESIGN SCHOOL(常滑市)講師(2017~)等。合著書籍《從小豆島看見打造日本未來的方法》(小豆島にみる日本の未来のつくり方)。原田祐馬1979年在大阪出生。UMA/design farm負責人。以大阪為據點,從事以文化、社福、地域相關計畫為主的活動。企圖透過空間、展覽、企劃開發等,展開創造出看得見理念的全新體驗。重視「一起思考、一起創作」,實踐反覆對話與實驗的設計。優良設計獎審查委員、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空間呈現設計學科客座教授。愛犬的名字是「海帶芽」。原田一博1981 年出生。大阪府枚方市人,現居枚方市。《枚方通信》編輯部、株式會社morondo 負責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投資股票,以個人投資者的身分生活。2008 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morondo,2010 年開始與本田一馬共同經營《枚方通信》。2015 年擔任枚方市綜合計畫審議會委員。《枚方通信》是專門在大阪府枚方市經營的地方媒體,不僅網站每月約有300 萬點閱,也經營共同工作空間與市集。成田希1984年在青森市出生。《濱太郎》總編輯、橫濱的雙人出版社「星羊舍」總編輯兼插畫家。升上大學之後搬到橫濱居住。研究所畢業後,曾從事出版與自由撰稿人的工作,不久之後與星山健太郎一起在伊勢佐木町成立星羊舍。2013年創辦橫濱的地方雜誌《濱太郎》。出版的書籍包括採訪橫濱市民酒館組合旗下店家的《橫濱市民酒館巡禮》(横浜市民酒場グルリと),以及編纂青森歷史及酒館文化的《古錐太郎》(めご太郎)。小松理虔1979年福島縣磐城市出生。自由作家、霹靂舍負責人。曾任報導記者、雜誌編輯、魚板製造商宣傳,後來在2015年獨立創業。邊發展地方生產者與中小企業的資訊傳播支援事業,邊掌管另類空間UDOK.。從事紮根地方的企劃與資訊傳播。合著書籍包括《常磐線中心主義》(日文原書名同)等。山崎亮1973年出生於愛知縣。社區設計師、studio-L負責人。大阪府立大學研究所與東京大學研究所畢業,工學博士、社會福利士。曾在建築、景觀設計事務所工作,2005年成立studio-L。為協助地方居民解決地方課題而從事社區設計,舉辦社區營造工作坊、居民參與型綜合計畫、市民參與型公園管理等許多相關企劃。著作包括《社區設計》、《社區設計的時代》、《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等。林詠純林詠純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心裡的苦,身體知道》、《洗腦》、《轉大人的辛苦》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第1章 創辦地方媒體之前 影山裕樹 1 需要目標,但沒有規則 2 地方媒體是什麼? 3 製作地方媒體的第一項重點:需要講求什麼樣的品質 4 製作地方媒體的第二項重點:地方特有的形式是什麼 5 最終目的是地方的重新編輯 6 製作地方媒體的第三項重點:在合理的預算下自由發展 7 與他者共同製作媒體的意義 第2章 地方媒體編輯術 ①打造整體樣貌 1 策劃術:從頭到尾縝密策畫 幅允孝/書籍總監 2 編輯術:邊與相關者協調,邊找出最佳解法 影山裕樹/編輯.千+一編輯室負責人 ②建立框架 3 建立團隊:團隊合作的十條守則 多田智美/編輯.MUESUM負責人 4 設計的方法:如何想出充滿魅力的版面 原田祐馬/UMA design farm負責人 5 網站營運術:從關於收益的嘗試開始談起 原田一博/《枚方通信》編輯部 ③打造細節 6 採訪&訪談術:如何問出路人真實的想法 盛田希/星羊社.《濱太郎》總編輯 7 文章寫作術與心理建設:撰稿的不是別人而是「我」 小松理虔/自由作家.霹靂社負責人 8 照片拍攝法:建議多拍一點庫存 山崎亮/社區設計師.studio-L負責人 第3章 從媒體的編輯到地方的編輯 影山裕樹 1 非營利組織打造的媒體與地方──多角化事業工作術 《橫濱經濟新聞》(橫濱市)/《惠那雜誌》(岐阜縣惠那市) 2 企業與產業製作的媒體與地方──重新發現價值.貼近地方的方法 《三浦編輯長》(島根縣大田市)/《紅蘿蔔》(石川縣七尾市)/霹靂社(福島縣磐木市) 3 企業與產業製作的媒體與地方──真正挑起大樑的總是居民個人 《右京地刊》(京都市右京區)/《谷中.根津.千駄木》(東京都文京區.台東區)/京都媒體工作坊(京都市) 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重新編集地方
作者 / 影山裕樹 幅允孝 多田智美 原田祐馬 原田一博 成田希 小松理虔 山崎亮
簡介 / 重新編集地方:作者影山裕樹繼《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介紹日本各地不同的地方刊物後,本書將重點放在如何實踐,拆解地方媒體的製作流程,並邀請了7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82357
ISBN10 / 9869782353
EAN / 9789869782357
誠品26碼 / 2681818234009
頁數 / 25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收錄八位日本專業媒體製作人的實戰經驗及工作方法
✽詳盡地介紹各項工作的流程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且進一步思考,地方媒體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
✽不論是從事媒體製作的人、或是從事地方創生的人,不論是初學者、或是本來就擁有相關經驗的人,這本書的技能一定都能帶來幫助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
上一本著作《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於二○一六年發行之後,讓我除了接觸根植於地方的印刷公司、地方出版社、地方政府、文化設施、NPO(非營利組織)等中介團體之外,也有更多機會認識各式各樣的人。「地方媒體」竟然如此受到矚目,老實說讓我感到驚訝。

同時我也開始了解到,每個人對於地方媒體都有不同的看法。就算想要創辦的都是平面媒體或網路媒體等容易理解的媒體,大家期望達到的成果與目標(譬如想要帶來營收,還是想要解決地方的課題)也相當分歧。話說回來,媒體本身的概念也過於發散。

可以確定的是,現代的大眾媒體逐漸式微,傳播地方的資訊開始產生價值。那麼,怎麼樣才算是現代的地方媒體呢?該把目標擺在哪裡,又該如何創造出適合各個地方的媒體呢?本書收錄的內容,就是這些方法的「實踐篇」。

首先,製作地方媒體需要的技巧與觀念,與過去製作大眾媒體或商業出版品不同。現代已經不是透過出版經銷商或大型網路書店的通路,將書籍平均鋪貨到全國就必定能有許多人閱讀的時代;也不是透過無線電波將電視節目的訊號發送到全國,就同時會有許多人觀看的時代。

所以我們必須思考媒體從起點到終點的全貌,設計流通方式,從「獲利模式」開始。這時需要站在與傳統編輯不同的觀點,從策劃者的角度俯瞰整體計畫。

還有一點,就是必須根據媒體的形式,網羅適合的人才,建立團隊。畢竟像出版社或媒體企業那樣,由專職人士發揮各自的專業以持續經營事業,與在地方靠著出版與媒體維生的事業,需要的條件相差太多了。要經營地方媒體,所需的工作模式遠遠不只專業性,設計師不可能只從事設計工作。如果想要創辦網路媒體,就必須想出除了橫幅廣告或聯盟行銷以外的賺錢方式。

最後,地方媒體是需要講求細節的作業。地方媒體與大眾媒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地方媒體與讀者的關係緊密,因此與受訪者的往來也必須謹慎。畢竟受訪者是生活在相同地區的重要夥伴,彼此的關係不會在採訪完之後就結束,而是今後也將長期持續下去。所以撰寫文章或拍攝照片時,不能以外來者的身分介入,而是必須在當事者與報導者這兩種立場之間擺盪。希望從事地方媒體的人,要做好被捲入地方事務的心理準備。

本書的第二章邀請了活躍於各地的媒體製作參與者,針對地方媒體特有的工作術,以講座的形式寫下各自的論點。

本書也重新採訪了在上一本著作中未能提及的地方媒體參與者。我也希望能藉此機會再次深思自己正在思考的地方媒體的可能性。現在已經有企業、政府、個人、NPO等各式各樣的參與者加入製作地方媒體的行列,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告訴大家,地方媒體的動向,已經不單單只是搭著地方活化或地方創生的順風車所形成的熱潮,而是能夠以解決地方課題為由,從事各種挑戰的全新實驗場。

我希望想在地方發行媒體的政府或企業、個人、團體,都能夠透過本書瞭解地方媒體普及的地區的各種案例。如果可以的話,也請成為地方媒體的實踐者吧。
二○一八年四月 影山裕樹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第1章 創辦地方媒體之前
影山裕樹

(1) 需要目標,但沒有規則

近年來日本全國各地開始盛行製作地方媒體,譬如標價販賣的雜誌、地方政府或企業為了宣傳而免費發送的刊物、配合活動發行的手冊、為了招攬觀光客或移居者而架設的宣傳網站……除此之外還有從以前就紮根於地方的電視台、電台、報社,這些也都稱得上是地方媒體吧。
我將地方媒體定義為「將讀者群限定在某個區域的媒體」。就限定讀者群的這層意義來看,或許與業界報紙、學會期刊、會報等相近。此外也類似「發送給志同道合者」的媒體,譬如近年流行的小誌(zine)或小型出版物(little press)等等。
但本書認為地方媒體與發送給某個特定嗜好、興趣、階級、行業等均質群體的業界報紙或小型出版物不同,希望從「正因為侷限在某個區域,才能迫使『隸屬於不同群體的人』見面,將他們連結在一起」的角度來思考。
觸及不同社群(讀者群)有兩個好處:第一是銷量明顯增加,經營也因此而穩定。另一個好處則是,媒體能夠成為工具,攪動地域內僵化的群體與人流。創辦地方媒體是改變地域的「手段」,而不是自我表現的「目的」。「我知道你想要創辦地方媒體,但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本書最想要傳達的其中一項訊息。
現今想在地方創辦媒體的人,動機到底是什麼呢?東京發行的雜誌或文化訊息的內容,終究不是他們創辦媒體的目的吧。跟隨流行報導在網路上獲得高點閱率的影像或故事,與持續不斷地發行,最後成為地方需要的媒體,通常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另一方面,當我看到那些光憑個人之力就持續發行幾十年的地方媒體,或即使粗糙卻飽含熱情的地方媒體時,也會覺得創辦地方媒體沒有什麼不可或缺的技巧,只要有想法、腳踏實地與讀者建立關係就已經足夠。因為「地方媒體沒有規則」。
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個性與才華、沒有在媒體界或出版界累積下來的經驗、或者沒有一時的偶然或奇蹟般的邂逅,真的能夠做出既獨特又可以持續發行的媒體嗎?
對於那些誠摯面對地域課題,摸索解決辦法的人,還是能夠提供最低限度的方法吧?
本書的目的,既不是傳達外行人模仿不來的特殊技術或毅力口號,也不是成為一本簡單就能創辦成功媒體的指南,而是根據地區與目的,個別提供具體的方法。

(2) 地方媒體是什麼?

①對地域再生有幫助嗎?
常有人問我「地方媒體對地域再生有幫助嗎?」答案是「沒有」。舉例來說,想要讓地方的沒落商店街恢復元氣,首先應該做的是什麼呢?拿補助款來印海報或免費刊物嗎?不,不是的。首先應該招攬店家進駐閒置店面,促進具有持續性的本地客人流入。想必很多人都認為,活用閒置空間是地方創生的關鍵,活化地方經濟才是對地方有意義的舉措。
另一方面,媒體不侷限在特定的場域,而是分佈於紙面、網路等各式各樣的地方。媒體的價值就在於廣泛傳播創造出的資訊,並與人們分享。地方媒體不像改建空屋或活用因為合併、廢校而失去用途的小學等那樣,能夠帶來清楚可見的效果。如果想要實際體驗地方媒體對地方的經濟與文化帶來的貢獻,必須稍微更仔細地檢視其意義。
譬如,不管什麼樣的店家都能進駐閒置的空屋嗎?這家店能成為對地方而言不可或缺的店家,長久經營嗎?多數情況下都無法輕易得出答案吧。「為什麼這裡需要這家店?」如果沒有必然性,店家也無法繼續經營下去。這時就需要一個機會,重新思考這家店、這條商店街、這個地區追求的事物到底是什麼。而「正因為侷限在某個區域,才能迫使店鋪的老闆、當地居民等『隸屬於不同群體的人』見面,並將他們連結在一起」能做到這點的媒體,或許就能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地方媒體就是重新定義某家店、或某地區的認同感,並找出具備必然性的活用方法的一種手段。

②地方媒體與大眾媒體不再截然二分
話說回來,地方媒體是什麼樣的媒體呢?最近「地方媒體」經常作為與報章雜誌、電視等大眾媒體相對的詞彙,但地方媒體真的與大眾媒體相互對立嗎?在地方發行,並且在當地擁有過半市占率的地方報紙,難道就不能稱為大眾媒體嗎?又譬如在全日本發行的報紙雖然屬於大眾媒體,但由於使用的是日文,只能將訊息傳達給日文讀者,就這層意義而言,不也能稱得上是地方媒體嗎?
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日本的報紙,即使與各國的報紙相比較,也擁有特別大的發行量。大眾媒體以擁有共通語言的大眾為對象,「對內」傳遞訊息。媒體上刊登的報導,當然偏向當地大眾特有的習俗、政治狀況、文化傾向。而且不管資訊多麼封閉,當地的人口數多,發行量自然也會增加。
大眾媒體顧名思義,是一種傳播大眾必須共享的資訊、強化眾人身處在共通世界的幻象的裝置(媒體)。但在網際網路登場之後,就發生了全世界的人們同時投入全球化媒體環境當中的狀況。
於是相對的,大眾媒體刊登的資訊,急速失去反應世界現況的信賴感,其「地方性、對內性」卻莫名地看起來更加顯著。就某種意義而言,大眾媒體也成了一種地方媒體了。
最近民營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因為出現了把臉塗黑扮成黑人的搞笑藝人,而引來海內外的外國人批評。當然,只要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在公開放送網中裝扮成黑人是不智之舉,但也不難想像,民營電視台做為對內傳播的大眾媒體,並不熟悉種族議題的文化脈絡。日本民營電視台的綜藝節目(與其觀眾),還沒有足夠的度量接受來自海外人士的意外批評,這點令人遺憾。

③有趣的事物就隱藏在「地方」
就像拿大眾媒體與地方媒體進行比較,近年來也培養出把大眾媒體.地方媒體視為一體,並與全球媒體環境進行比較的觀點。
就現實而言,要求媒體傳播「毫無偏頗的正確資訊」終究只是幻想,而單一媒體也無法再將「讀者」這個群體(大眾媒體的「大眾」)一網打盡。其實這點也創造出對地方媒體而言有趣的狀況。因為,不管是地方媒體也好、大眾媒體也好、海外媒體也好,都是看見世界的一扇窗,而今的世界,到處都存在著這樣的「窗口」。
舉例來說,埼玉電視台每年正月都會播放「埼玉財政界人士慈善歌謠祭」這個趣味歌唱節目。對埼玉縣民而言,這個節目或許就像紅白歌唱大賽一樣有名,但出了埼玉縣就誰也不知道,近年這個節目卻透過網路獲得了不小的知名度。
另舉一例,秋田縣有一種由當地中高齡婦女在路邊販賣的冰品「阿桑鏟子冰」(ババヘラ),知名的糖果廠商不二家以它為主題製作牛奶糖,在秋田縣限定販賣。秋田經濟新聞報導了這則消息,引起熱烈討論。但明明在東北以外的地區有很多人不知道阿桑鏟子冰,為什麼報導更小眾的牛奶糖的新聞會成為話題呢?這件事情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我想,一定是因為味道清淡得像水一樣的阿桑鏟子冰推出滋味濃厚的版本,所以緊緊抓住了秋田人的心吧。
而這些超級地方性的新聞,不只能讓住在當地的人產生反應,過去住過秋田的人、或總有一天想移居秋田的人,也會對這則新聞產生興趣。換句話說,某個地區的主題,讓生活在各個地區的人都成了讀者。因為這些人有需求,資訊才會被上傳到內容農場,並因此而傳播開來。
數位音樂播放器從大約十年前左右開始流行,使用者在過去必須以一張專輯為單位購買音樂,但自此之後,歌曲開始能以一首歌為單位購買,大眾媒體傳播的資訊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這些資訊被分割成一則一則的報導,透過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分售。
有鑑於這樣的現狀,讀者對媒體的信賴感,已經不再取決於套裝化的媒體發行年數或份數,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單篇報導的話題性或切入點。小眾新聞發表的文章突然引來輿論,開始讓更多人看見。因為即使並非刻意吸引目光,地方依然隱藏了許多看在外人眼裡有趣的事物。
事實上,只有像這樣藉由在全球化的媒體環境中確保立足之地,同時也交換某個限定地區的資訊,才能讓地方從大眾媒體賦予這個地區的膚淺刻板印象中解放,靠著自己的力量重新定義地方的認同。
各地區的地方媒體製作者,即使手法仍不成熟,依然反覆進行各種嘗試,展開創業的實驗,他們的努力就某種意義而言,就是現代媒體製作的最前線(frontier)。只要仔細觀察地方媒體歷久彌新的嘗試,就能隱約看見未來適合網路或社群網站時代的資訊傳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