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王廚房: 舌尖上的地獄飲食文化 | 誠品線上

鬼王廚房: 舌尖上的地獄飲食文化

作者 潘啟聰/ 施志明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鬼王廚房: 舌尖上的地獄飲食文化:我做鬼也不會放過吃食的機會!!!《香港教市傳說攻略》第二炮。本書以「生死與吃食」為主題,圍繞着死亡前後,以人鬼的吃食為主線,帶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做鬼也不會放過吃食的機會!!! 《香港教市傳說攻略》第二炮。本書以「生死與吃食」為主題,圍繞着死亡前後,以人鬼的吃食為主線,帶出各種各樣的風俗與傳說。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獨樹一幟,有所謂「民以食為天」,這種對「食」的重視,延伸至鬼界亦然。吃在大江南北不算老饕,吃在黃泉幽都才是高人。從人剛死而生者要行的「解慰酒」「纓紅宴」等特別飲宴形式;到回魂夜供養新魂的「回魂套餐」;至七月鬼節街頭巷尾「燒街衣」時奉祀鬼魂的一應食用等等,都顯示了「飲食文化」不單適用於人,也是活着的人對死後世界有着無限的幻想、畏懼甚或未知的一點嚮往,於是衍生了各式各樣「鬼飲食」的習俗。 那麼追源溯流,這些習俗和由來為何?形式若何?多年下來又經過怎樣的發展?有哪些改變?有哪些我們現在視作理所當然,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風俗,其實是各種天大的誤解?這些問題背後,都與文化、心理、歷史因素及社會現狀有關。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潘啟聰 施志明潘啟聰博士現職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畢業於私立珠海大學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以文藝心理學角度分析蘇曼殊及其作品,畢業後致力文藝心理學研究。著有〈寶玉性格形成分析〉、〈略論文藝心理學本土化的發展〉、〈杜甫秦州詠物詩的心理探析〉、〈習得無助感對蘇曼殊及其寫作風格之影響〉等論文。近年研究興趣轉向以心理學理論分析鬼故事如何令人感驚慌之議題,並在學術會議上發表過〈恐懼在生活中蔓延—鬼故事的心理學分析〉的論文。潘博士曾擔任過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學術週嘉賓,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鬼文化,亦為恒大以〈口耳相傳的恐怖〉為題舉辦座談會。施志明博士香港史學會理事,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畢業於私立珠海大學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專研香港新界風俗文化及開埠初期發展史,著有《本土論俗:新界華人傳統風俗》,以及學術論文多篇。近年不時透過傳媒推廣本地歷史文化,如無線綜藝資訊節目《學是學非》、《粵講粵㜺鬼》擔任專家嘉賓、蘋果日報動新聞節目《港古佬》擔任專家主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鬼王簡介 l 你有沒有撞過鬼呢? l 中國早期鬼的概念:鬼字探源 l 文學作品裏的鬼:鬼的早期形象 l 死亡的世界:也有它的飲食文化 第二章 正宗未死菜單 解慰酒 纓紅宴 守孝必食菜單 第三章 家鄉新死食譜 藏壽飯 回魂套餐 第四章 鬼道地獄料理 正宗街衣名菜 地道地獄料理 第五章 家傳祭祖套餐 春秋二祭祭品 寒食清明食品 重陽嚐菊 第六章 輪迴升仙滋味 古法仙家料理 打醮供品 孟婆湯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鬼王廚房: 舌尖上的地獄飲食文化
作者 / 潘啟聰 施志明
簡介 / 鬼王廚房: 舌尖上的地獄飲食文化:我做鬼也不會放過吃食的機會!!!《香港教市傳說攻略》第二炮。本書以「生死與吃食」為主題,圍繞着死亡前後,以人鬼的吃食為主線,帶出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675869
ISBN10 / 9888675869
EAN / 9789888675869
誠品26碼 / 2681921707001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繼上一本《香港都市傳說全攻略》,當然我們今年也有新搞作。搞甚麼不重要,最重要是寫得出來。作為第二彈,研究上仍然是作「死」搞「鬼」成為了大方向,再以「食」作為開胃菜。
為了使此書「極臻完美」(但現實殘酷),並且稱得上「非100%學術研究」的書籍。故此,我倆非常重視研究方法,在電話交流中作了「由深入淺」探討。

首先,這自不然想起自己日常授課跟學生的老套說法:「人文學科研究方法,能做到田野(實地)考察,便盡力去做。」然而,始終酆都、黃泉、地獄這些地方,都比較難去,我倆也不想去,所以欣然作罷。那麼,回歸基本,從文獻、古書、論文、新聞報章中找資料還是比較穩妥,也是留着小命、保住陽壽的最佳研究方法。

本書分有六篇。起首第一篇〈鬼王簡介〉,是講解剖析華人歷來對鬼的概念演變,從而進入探討「死亡與飲食」的關係;其後五篇,則按人生(或鬼生)發展歷程,藉「正宗未死菜單」、「家鄉新死食譜」、「鬼道地獄料理」、「家傳祭祖套餐」、「輪迴升仙滋味」之名,分別講述不同階段的喪葬祭醮之用,並進行延伸探討。

故此,大體可以區分三個主軸:
一、 凡與死亡有關而供陽間人食用及其相關產生之概念說法,如「解慰酒」、「纓紅宴」、「守孝」之類;
二、 凡在陽間可見之喪葬祭品及其相關產生之概念說法,如「藏壽飯」、「回魂套餐」、「街衣名菜」、「春秋二祭」、「寒食清明」、「重陽嚐菊」、「打醮供品」之類;
三、 凡是非常人可見之物及其產生概念說法,如「鬼王簡介」、「地獄料理」、「仙家料理」、「孟婆湯」之類。

本書資料搜集及相關探討,涉及了「喪葬」、「祭祀」、「宗教」、「風俗」、「民間傳說」、「志怪小說」、「古典文學」、「宗族傳統」等,而這些均為人類文化產物,也是學術上認為值得研究的課題。雖然本書僅是將我倆偶拾得來,與「死亡」、「飲食」相關之二三四五六七八事,共冶一爐,稍作探討。但我倆期望的,是能夠將華人視為「不吉利」的事,通俗地解釋給讀者。讀者閱後,能加深一點人文知識,滿足了一些好奇心,夠了。如果讀者有一絲衝動想再作深入研究,那真的是「恭喜」,這可是條「不歸路」。

====== 快速入題分界線======

為了符合「惡搞」的想法,所以書名用上「鬼王廚房」,使之類似「飲食題材」的書籍。另一方面,雖說陰間地府「理應」無分國界疆域;但說到陽間世界,不同地方還是有分別的,所以先說明書中的個案資料,大多以香港為主。

最後,如果大家手執此書,打算依據《鬼王廚房》尋找地獄美食,這本採用極具「死人」、「衰鬼」意味的藍色書籍,理應是幫到你的。

「相信係,除非唔係。」
「大吉利是。」

施志明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民以食為天」,這個真理即便是死後也不改變,小至每月初一、十五,我們會準備餅乾蔬果祭拜祖先,大至每年中元普渡,更是準備各式各樣的菜式款待「好兄弟」們,但你了解好兄弟為什麼只能吃冷食?以及愛吃什麼嗎?本書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帶讀者了解「好兄弟」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