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力量: 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 誠品線上

The Power of the Other: The Startling Effect Other People Have on You, from the Boardroom to the Bedroom and Beyond and What to Do a

作者 Henry Cloud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他人的力量: 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著作總銷量超過10,000,000冊的暢銷作家亨利‧克勞德(Dr.HenryCloud),揭開人際關係、自我發展的大祕密!▊《商業周刊》1664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著作總銷量超過10,000,000冊的暢銷作家亨利‧克勞德(Dr. Henry Cloud), 揭開人際關係、自我發展的大祕密! ▊《商業周刊》1664期書摘推薦▊ 你我的成功,都需要他人的力量, 關鍵就在「找對」人際關係, 健康且長久地維持下去。 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將來是成是敗,身邊的其他人扮演重要角色。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們更好,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這就是本書探討的主題。 本書作者亨利‧克勞德(Dr. Henry Cloud)是知名的領導顧問,也是一位暢銷作家,他以界線(boundary)系列著作聞名,包括《過猶不及》(Boundaries)、《為領導立界線》(Boundaries for Leaders)等書。 在《他人的力量》這本書中,他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分為四種,也就是關係空間的四個角落: 一號角落:斷了連線,沒有聯繫 二號角落:壞的聯繫 三號角落:表面上看似很好的聯繫 四號角落:真正的聯繫 一個人想成功,關鍵就在於找到「四號角落」,並且遠離其他三個角落。 無論是好的關係、壞的關係,甚至沒有關係,他人都對你具有影響力,但是,千萬別忘了,只有「你」能夠決定他們用什麼方式來影響你。 作者以案例結合腦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菁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而努力,並且懂得善用「他人的力量」,與他人建立正向的聯繫,將對方的正能量灌注到自我成長,並且健康且長久地維持下去。 本書將告訴你怎麼利用這種影響力,找對人際關係,這才是一個人突破極限、超越自己、邁向巔峰的關鍵。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亨利‧克勞德(Dr. Henry Cloud)美國著名的領導顧問、諮商顧問、臨床心理學家,南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擁有超過三十年的主管教練與領導顧問經驗,他將大部份時間投入《財富》(Fortune)雜誌五百排行大公司與較小型民營企業,為它們改善績效、領導技巧、與企業文化。 他也是一位暢銷作家,著作總銷量超過一千萬本,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他寫的領導指南《職場軟實力》(Integrity),經《紐約時報》譽為「一堆書裡面最好的」;《執行長必讀》(CEO Reads)將他的《為領導立界線》(Boundaries for Leaders)評為年度最佳五本領導讀物;《成功雜誌》(Success Magazine)在二○一四年評選亨利‧克勞德為個人成長與發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位領導者之一。克勞德經常為《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等媒體撰稿。 身為企業家的他,還在美國西部四十幾個城市成功經營連鎖的治療中心。他也是著名演說家,曾與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康杜莉莎‧萊斯(Condoleezza Rice)、德斯蒙‧屠圖(Desmond Tutu)、馬可斯‧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等商界與全球領導者同台。 著作: 《他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Other,繁中版由經濟新潮社出版,二○一九年) 《收尾學》(Necessary Endings,繁中版由校園書房出版,二○一三年) 《職場軟實力》(Integrity,繁中版由校園書房出版,二○一五年) 《為領導立界線》(Boundaries for Leaders,繁中版由校園書房出版,二○一五年) 《過猶不及 》(Boundaries,繁中版由道聲出版,二○○一年) 《一輩子的解決辦法》(The One-Life Solution,暫譯) 《九件你非做不可的事》(9 Things You Simply Must Do,暫譯) 《領導者必做的九件事》(9 Things a Leader Must Do,暫譯)譚天曾任《聯合報》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職。現旅居加拿大專事譯作,譯有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宗教、科技與商務領域等一百多本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斷了的線,如何成為一張接住自己的網 文/江孟芝 【推薦序】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文/劉奕成 【推薦序】其實我沒幫上什麼忙,你只是藉著我提昇了力量 文/洪仲清 【推薦序】主動付出、勇敢求助,成功需要「他人的力量」 文/楊千 第一章:遭人疏忽的真相 力氣用盡了?再用一些力 神秘與必然 另類對話 第二章:聯繫的學問 關係的幾何結構 改變神話解密 強大的發現 第三章:聯繫的四個角落 不能成長茁壯 你在哪裡的可能性 一號角落:斷了連線 困在一號角落 二號角落:壞的聯繫 二號角落像什麼樣 三號角落:以假亂真的「好聯繫」 三號角落像什麼樣 三個角落的圓環路口 第四章:前往第四號角落 真正的聯繫 虛偽的面 失去了心 不一樣的計畫 找到你的需求 第五章:優秀表現靠什麼 重新加油 資訊與學習帶來活力 活力類型要正確 不一樣的揮桿 早期預警跡象 第六章:自由與控制 自我控制 取得掌控 油料與自由間的平衡 第七章:自由有應盡的責任 這種責任 負起你的責任 責任追究與期許 對抗與回饋 腦與回饋 有用與可行 後果與痛苦 練習與回饋 自由,責任,與愛 第八章:拔去猛獸的毒牙 惡性循環 方法與手段 第九章:正確的督促之道 敞開胸懷 考慮來源 伸展 十倍挑戰 一步一步來:樓梯計畫 總而言之 第十章:找外人參與 內化 那不是你的問題 改變頻道 結構 第十一章:百慕達三角的關係 致人於死的三角關係 解決辦法 第十二章:信任 了解 意旨與動機 能力 性格 結論:好人不會落在最後 謝啟

商品規格

書名 / 他人的力量: 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作者 / Henry Cloud
簡介 / 他人的力量: 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著作總銷量超過10,000,000冊的暢銷作家亨利‧克勞德(Dr.HenryCloud),揭開人際關係、自我發展的大祕密!▊《商業周刊》1664期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9783644
ISBN10 / 9869783643
EAN / 9789869783644
誠品26碼 / 2681811219003
頁數 / 32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著作總銷量超過10,000,000冊的暢銷作家亨利‧克勞德(Dr. Henry Cloud),



揭開人際關係、自我發展的大祕密!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斷了的線,如何成為一張接住自己的網



文/江孟芝|夢界實驗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作家/演說家/研究所講師,著有《不認輸的骨氣》



對我來說,《他人的力量》是告訴我如何與他人聯繫的力量,重新在工作、婚姻、家庭、朋友之中得到良好的關係,進而得到更好的自我。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在阿德勒的論述中,我們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並且賦予自己自由、解放與被討厭的勇氣。然而,在亨利‧克勞德這本書當中,不僅講述人際關係的斷捨離,還以更實際、更積極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我們該如何改變人際關係,這種改變,是我長期以來,一直想要找的具體應用。



我是一個非常內向,而且有社交恐懼的人。當然,表面上我社會化的很好,在公共場合與人進對應退都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工作之餘,我非常渴望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安靜地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看書,那是我感到最舒適的時候。



長期以來,享受孤獨一直是我擁抱的價值。適度脫離群體,學會和自己相處,讓我感到自在,卻也讓我處於斷了線的空間裡,也就是亨利所描述的「第一號角落:與外界斷了聯繫」。



我知道要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外向的人,是不可能的,也不太實際,所以我選擇擁抱真正的自己,我也以為我只能夠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



從小到大什麼都要靠自己的生活,已經是我根深蒂固的習慣。想學畫畫自己找老師、學校科系自己決定、出國費用自己想辦法、申請學校也不靠任何代辦,反正我堅持什麼都自己來,從不會要求別人幫忙自己,我認為這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嗎?



不過,這樣的選擇是有副作用的,長期以來精神壓力大、心力交瘁、容易焦慮、緊張、沮喪,還伴隨著失眠問題等等。成功一定會付出代價,我一直深信著唯有經歷過這些副作用,才能達成目的。我根本就是一號角落的標準患者。



不過亨利‧克勞德告訴我們,其實不用把自己逼到如此。



有時候,我也會走到亨利所描述的「第二角落:壞的聯繫」裡去,不管再怎麼小心,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當然也會跟不投緣、不喜歡的人共事,而陷入第二角落的惡性循環。「第三角落:表面上很好的聯繫」我就比較少去了,我一直以來都知道三號角落的存在,所以積極也刻意地繞過它,不沈迷於任何會讓我短暫感覺到快樂的東西。



令我驚訝的是,有「四號角落:真正的聯繫」的存在。我長期在一、二、三號角落撞牆,好像找不到出口,像一條斷了的線,總有一天自己會摔傷,而四號角落讓我成為一張接住自己的網,不僅是自我成長,更是柔軟地向他人展現成熟的一種身段。



真正的聯繫,是表達自我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給予。「需求」是什麼呢?試想著如果今天你迷了路,手機又沒電沒網路,該怎麼走到目的地呢?像我這麼鐵齒的一號角落人格,只會讓自己不斷的迷路、不斷地摸索,在錯誤的方向裡一遍又一遍的嘗試,直到找到正確的位置為止。



不過,如果我今天可以敞開心房,向路人開口問路,相信我不用花一整天的時間迷路,馬上就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這就是「需求」,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刻,並且接受他人的反饋。而我,從來都不敢讓別人知道我有需求,因為我很怕麻煩別人、打擾別人。



還是自己來就好吧?這樣就可以避免跟別人產生連結,也不會有欠別人一份人情的感覺。這樣的擔憂,讓我一直以來選擇自己承受一切,默默地在森林裡繞啊繞的,花比他人多的時間與力量才抵達終點。



《他人的力量》就是在告訴你如何正視自己的需求,打開心房走到第四角落,我們可以不用自己承擔一切,應該勇於讓別人走進自己的生命裡,一起並肩作戰,一起走到終點。這讓我想棄了一句非洲諺語:「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一個人,走得比較快,但是一起走,走得比較遠。)」人生最重要的不在於你走的多快,而是你到底能夠走的多遠。



這本書不是要你刻意接近某人,去利用別人的金錢、地位、或是人脈的意思,這是一本告訴你打開自己的內心,讓別人走進你的生命,會讓你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比孤單一個人的時候更堅強,並且走得更長遠。一條線容易斷,但是一張網卻充滿彈性,讓你不論在哪裡落下都能穩穩地被接住,重新得到從谷底爬起來的力量。



我看了這本書之後,發現了不用改變自己,卻能夠讓自己與他人的連結更加的緊密與正面。敞開心胸,接受他人反饋,廣納海川,人生海平面才會漸漸上升。



從現在開始,開始編織屬於自己的一張網吧!一個令你感到安心、自在、不再害怕墜落的安全網,從第四角落重新找到新的自己,你會發現自己有無限的潛能,只要你懂的讓大家陪你一起,這就是他人的力量。



一個人固然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別擔心,這本書陪你一起走出人生新高度!



 



 



【推薦序】其實我沒幫上什麼忙,你只是藉著我提昇了力量



文/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在人類新生兒的發展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同物種的他者對於個體發展的重要性,這從小猴子的發展也可以看得出類似的狀況。如果小嬰兒在人力照護不足的機構中長大,可能會有容易哭泣、退縮、憂鬱,以及體重減輕、睡眠困擾等身心問題產生。當這些嬰兒長大,對於跟人建立穩定的情感連結也會經歷困難。



所以照顧者不僅僅是提供嬰孩成長所需的生理養分就夠了,還要藉由肢體與口語互動傳遞愛與關懷,給予嬰孩充分的心理滿足。當照顧者跟寶寶與幼兒進行適當的遊戲,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愉悅的經驗,這能為大腦的神經元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



所以人際關係的品質,也就是「他人的力量」,對於人類的早期發展至關重要,可以直接影響最基本的生理結構。而大腦未良好發育,則可能進一步損害往後的心智能力。



從嬰幼兒期,一直到兒童青少年,除了家人之外,老師與同儕對於一個人的適應,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尤其當家庭功能不彰時,孩子能跟家人以外的成人建立親密的信任關係,常能深切而悠遠地對一生有重大的助益。



不管是身教的概念,又或者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再再強調以身邊的人所構成的環境,如何形塑一個人的性格與作為。



在現代的智力理論中,也提到智力的展現,跟一個人能不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環境,或甚至創造新環境,來增加自己適應的能力有關。就像是一個領導者並非在所有智力層面都能有超卓表現,而是他懂得尋找合適的夥伴,來彌補自己的短處,讓個人長處或集體優勢得以發揮。



就心理治療來說,良好的治療便是提供了一個讓當事人成長與改變的支持環境。甚至有人認為,當事人與治療者關係的品質,是治療產生效果的主因,而治療者的理論知識與治療技術只是其次。換言之,所謂的心理治療,可說成是將改變的動力,逐漸還給當事人的過程。



不管我在執行個別或團體治療、工作坊,又或者是演講與出版,這些或深或淺的心理衛生工作,常有不少人給予正面的回饋,認為自己的正面改變是由於得到了我的幫助。我常討論各種維繫心理健康的知識,也介紹不同資源,讓想要用心理學知識自助的朋友們,能夠在自己清楚的意識下,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從「治療」走向「自療」,能肯定自我與信賴自己,為自己負責與做決定。



當事人或許剛開始依賴關係,讓理智能重新運轉。最後希望這些力量回到當事人身上,從治療關係中獨立出來,並且在生活中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



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帶來較佳的健康狀況,也能降低死亡率。高社會支持的人,也比低社會支持的人,更能應對壓力,並且有更健康的生活型態。



也就是說,一個充分為自己身心健康負責的人,能經營健康的人際網絡,願意求助也是一種能力。懂得求助的人,除了慣於克服可能被拒絕的挫折感,還能增加他人的自我價值感,更強化彼此的關係連結。



我們一般討論的「連結」,在這本書翻成「聯繫」。這本書的重點是,藉由人際間「真正的聯繫」,我們才能汲取他人力量,並且相互支持。



「所謂真正的聯繫,就是可以讓你做完整、真正、不帶絲毫虛假的你,可以讓你投入全部心、靈、與熱情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的兩造都完全呈現,彼此相知,而且也相互投入。任何一造都能坦然與對方分享自己真正的想法、感覺、信念、恐懼、與需求。」



這種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關係,就作者的角度來看,確實可以經過個人的努力而得到。在複雜的現代社會要生存,想做的事情一多,像是經營一家公司,至少需要幾個他人來組成一個社群,幫助我們突破自我,超越自己的限制。



作者在書裡面也以經營家庭為例,不但談到了教養中常提到的自主與責任的界線,而且還引用了腦科學研究,討論關於正向與負向回饋的比例如何調配,對一個人最為合適。



「研究結果顯示,當每接獲一個負面訊息就能接獲五個正面反饋時,我們的腦反應最佳。根據商務研究,最佳比率事實上是六比一。表現最好的人接獲的正面對負面反饋比是幾近六比一,表現最差的人的正、負面反饋比是幾乎相反的一比三。表現最好的人每聽到一個負面反饋會聽到六個正面反饋,表現最差的人聽到的負面反饋比正面反饋多出三倍有餘。我們當然需要負面反饋(有了它們我們才知道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但比率與口氣要對,讓我們的腦可以接受。」



對於我們文化裡的父母來說,暫時把正面與負面回饋的比例調成接近一比一,是一個可以努力的短期目標(現實中負面回饋的比例常遠遠多於正面回饋)。父母就是家庭的領導者,如何激勵孩子的內在動機,也是養成自動自發的孩子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在這本書裡談到了不少關於「真正的聯繫」的特徵,還有實際案例,以及經營這種關係的具體作法。像是如何塑造企業文化,以及運用傾聽、信任與溝通,還有避免掉入受害者陷阱等。



基本上,套用我的說法,是當事人藉著這樣的關係,能啟動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能量。然後這樣的能量,還能在關係與團體中相互激盪,形成正向的循環。



願我們能藉者像作者這麼有實務經驗與智慧的「他人」,讓我們在遭遇困頓時,翻開這本書,就能找到如知交好友般的支持,幫助我們重新振作。然後因此充滿活力,也活得更自由。祝福您!

試閱文字

內文 : 好人不會落在最後

不久前,我與一名很有成就、非常積極又有效率的領導者,有過一次極其發人深省的交談。我一直很崇拜他的工作。當時我們一起推一個案子,而他談到他的一項特定工作習慣:把幾乎一切有關工作的想法,鉅細靡遺地寫在一個本子上。隨身帶個小本子,有好的想法就信手寫下來,這麼做原本一點錯也沒有。但對他而言,情況不那麼簡單,因為那已經成癮。他說:「我想這可能是我的焦慮症。」
我請他說得更清楚一些,他告訴我,他患嚴重焦慮症已經有好一陣子,一直靠一些方法與習慣壓著。我聽著他的訴說,不禁想到,他為了這個不知受盡多少折磨、付出多少驚人的代價。我也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因為有這許多掙扎,他的人生與工作豈不更美好。我於是動了心中心理學者那根筋,向他提問。
「這樣……只是出於好奇。你知道嗎,這種病是可以治的。治療焦慮症其實不難。你大可不必忍受這麼多痛苦,」我說,「為什麼不看醫生?」
「我也想過,」他說,「但我有些害怕。」
「怕什麼?」我問。
「我怕一旦看了醫生,我會沒有現在這樣有效率,」他說,「我一直認為,我所以能夠做得像現在這麼好,與我一天到晚焦慮、擔心事情出錯、擔心工作做不好有關。凡事我總是一次再次確定,務必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才肯罷休。我總認為,自己如果不焦慮會遺漏許多事,績效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哦,原來如此,」我說,「照你這麼說,沒有焦慮症的人都成不了事嗎?」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了他一句。但他不懂我的意思。
「我不知道,」他說,「我只是擔心一旦沒有焦慮症,我的表現會沒有現在這麼好。」
真是可悲,我心想。不過,我過去確實也曾在各種情勢中,多次聽過這種說法。舉例來說,每當我談到領導性格、情緒與關係議題如何影響成果時,常碰到這樣的質問:「你說,所有這些關係能力都對領導與成果、成功很重要。但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這樣的人又怎麼說呢?他非常成功,但大家都知道他難以相處。你怎麼解釋呢?看起來,對許多人來說,嚴厲、無情、掌控、支配的行為才是成功之道,最成功的總是那些壞脾氣的怪胎。」
不久前,我還接到一名著名全國新聞評論員的電子郵件。她在郵件中說,她的報導生涯一再碰上有權有勢、非常成功的「壞傢伙」。她還給我一篇報導的連結,這篇報導在結論中說,無論在商界、娛樂圈、與其他一切領域,「惡人」與「怪人」,總是比「好人」更成功。她對這篇報導的評語是:「這真是令人沮喪。你同意這種論點嗎?基於我的經驗,我開始相信了。」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強調同樣一個錯誤的假定:功能有障礙、出了問題的人,才能成功。你還會聽到一些類似說法,例如「他根本是個怪人,不過,我想他就因為這麼怪,才有今天這種成就。」或許你甚至聽到有人這麼說:「我如果能在工作中更潑辣、更兇狠,今天當老闆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相信我。這些說法都錯了。當個怪人、自戀狂,或因為患有焦慮症而凡事一再檢查、確認,都不是成大事的人格特質。要記住,世上有太多不成功的怪胎、自戀狂與焦慮症患者;也有太多沒有這些特徵而非常有效率且成功的人。
事情真相是,賈伯斯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了不起的才華、頭腦、遠見、行銷能力、設計實力、魅力與創意。他極有主見,有似乎取之不盡的精力,而且他毫不猶豫地督促員工發揮潛能、超越極限。而這些都是使他成功的正面性格。
除非你認為iPhone所以能成功,靠的是遭人開除、關鍵人物與關係的流失、以及不時製造一些汙染的環境,否則怪人的行為只會礙事。蘋果這家公司所以能成功,靠的不是高壓、支配的行為。賈伯斯的行事風格儘管狂妄,但能憑藉其他優勢勝出;如果當年他能去除這種風格,他或許更成功。如果他當年沒有遭到蘋果革職,情況將如何?如果他沒有那麼難以相處,蘋果會像什麼樣子?
記住這句話,好人不會落在最後,怪胎不會首先達標。表現好的人,會首先達標,表現好的人,如果恰巧是才華洋溢的好人,他們的成就更加不可限量。(Nice guys do not finish last, and jerks do not finish first. Great performers finish first, and if they are great and good people, they do even better.)
研究已經證實,只有好的關係才能培養帶來優異表現的品質。相反地,不良關係會侷限並且降低優異表現的品質。在《一起工作:偉大的夥伴關係為什麼成功》(暫譯,Working Together: Why Great Partnerships Succeed, HarperCollins, 2010)這本書第五頁,前迪士尼(Disney)執行長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憶起他多年的工作夥伴:

我們並肩同行,一起面對我們專業人生中最艱鉅的挑戰。在之後十年,那段旅程之刺激、好玩,戰果、報酬之豐厚,都遠非我們中任何一人所能想像。那年秋天,從我們進駐我們辦公室的第一天起,與法蘭克.威爾斯(Frank Wells)的夥伴關係就讓我如沐春風:他不僅保護我們的組織,還完全無私地保護我、為我提供建議、支持我。我但願我也為公司、為法蘭克盡了同樣的心力。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想方設法讓一家小公司改頭換面,成為一家非常大的企業。我們發現一加一可以比二大許多,我們發現一起工作真是其樂無窮。

保護、建議、支持、無私、成長、學習、發現、報酬等等,這些都是我喜歡的名詞。你的人生、表現、健康、幸福、以及你珍惜的幾乎一切,都取決於他人為你帶來的力量。這是嚴肅的事,不是怪胎能做到的。
不要害怕四號角落關係。它能支持你,能讓你面對挑戰,讓你盡可能做到最好,它不會損害你的成功,只會助長你的成功。用這種方式對待其他人,促成其他人成長,只會造福他們與你的人生。最後,只有四號角落的人能夠屹立不搖,其他人會倒下,失敗,消逝。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追求、營造四號角落人士體現的以下聯繫,讓我們自己也成為那種人:

‧ 提供燃料的聯繫
‧ 帶來自由的聯繫
‧ 需要責任的聯繫
‧ 能拔掉失敗毒牙、鼓勵學習的聯繫
‧ 能為我們帶來挑戰、督促我們的聯繫
‧ 能構築結構的聯繫
‧ 能促成團結、而不是分裂的聯繫
‧ 值得信任的聯繫

在日常生活過程中,與同事會面、利用假日與家人團聚、與友人共進晚餐,或和伴侶一起散步,不要害怕,檢查一下你內心的GPS,看看你做得怎麼樣。你在哪裏?你孤單一人困在一號角落嗎?你在二號角落覺得自己沒價值嗎?你正在三號角落享受片刻歡愉?還是說你在四號角落覺得有人保護你、給你建議、支持你、獎勵你?你在哪一個角落?誰與你在一起?
你能不能超越現有極限、追逐你的夢想,取決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希望你找到四號角落,盡可能長住在裏面,締造連作夢都想不到的佳績。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