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從動線、空間到指標, 每個小地方都有趣 | 誠品線上

駅をデザインする

作者 赤瀬達三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從動線、空間到指標, 每個小地方都有趣:★本書特色1.日本首席指標設計總規畫師,第一本大眾化「通用設計概念書」!2.以親身參與的200多張圖例和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日本首席指標設計總規畫師,第一本大眾化「通用設計概念書」!◎ 以親身參與的200多張圖例和手繪稿,為眾人分析什麼才是好的公共設計?◎ 介紹東京、倫敦、紐約、巴黎、台北捷運等各個車站,設計師們如何照顧使用者的需要。◎ 日本車站規畫內幕,鐵道迷、捷運客、喜愛旅行看建築或車站的人,都會想知道的車站設計之謎。安藤忠雄設計的東京Metro涉谷站「地宙船」,創新觀念讓人驚豔,卻罔顧使用車站的民眾需要?!將日本指標設計提升至世界水準的總規畫師赤瀬達三,以親身領導設計的豐富案例,為眾人分析車站設計的精髓,詳細解答鐵道迷、捷運客、喜愛旅行的人都想知道的車站設計之謎!一目瞭然!200多張圖解對照,全民通用。輕鬆讀懂!設計應如何幫使用者解決問題。你行經的車站是否讓你有這樣的煩惱:不知道該搭哪條線才會到?不知道該買多少錢的車票?不知道該去哪個月台搭車?不知道該怎麼走去轉乘月台?不知道該怎麼走去出口?搞不清楚車站的出入口方位?搞不清楚搭公車或計程車的地點?哪一班是直達車,哪一班是普通車?如何在轉乘收票口驗票?找不到車站的置物櫃在哪裡?本書將告訴你,好的公共設計如何兼顧「建築美」和「好用好懂」!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近年來,《字型之不思議》與《字型散步》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想必可引發設計專業與大眾對於尋路設計的關心。」--台灣互動設計協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不僅可以讓台灣在公共設計和車站設計有所借鏡,更有助於推動通用設計及整體設計的思維。讓更多人理解設計可以如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通用設計達人、《愛x通用設計》作者/余虹儀 「迷路不是你的錯,好設計讓城市對居民更親切!」--黑秀網創辦人、北士設計負責人/唐聖瀚 「讀完本書,不免要發自內心敬佩,何以日本在設計上的行為洞察及設計實施的極致,能夠成為許多亞洲國家優先借鏡的典範了。」--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前理事、阿里巴巴用戶體驗設計部負責人/蕭健興「透過本書可以更了解設計的價值。設計不只是裝點門面的美術工作,也不只是附庸風雅的美感追求,而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事物既美麗又好用,容易為人所親近。」--justfont 共同創辦人、《字型散步》共同作者/蘇煒翔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赤瀬達三日本首席公共指標設計師黎設計綜合計畫研究所(rei design & planning)創辦人。1946年生,東京大學工程博士,擔任多項公共工程執行設計總監,也在千葉大學授課作育英才。大學三年級時遭逢日本史上最激烈的學運,也和投入改革運動的同學一樣,懷抱著改變世界的理想而加入指標設計公司,希望透過「解決問題的設計」「無聲溝通的指標設計」來讓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從1972年開始獨立執行大型交通系統指標設計,1973年創辦黎設計綜合計畫研究所,領導團隊參與東京營團地鐵、港區未來線、筑波特快車、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Arc Hills、六本木Hills等大規模綜合設施的指標規畫,獲獎無數。2014年更以個人在指標設計方面的研究和執行實績,榮獲日本標誌設計協會SDA特別獎。已出版著作有《指標系統規畫學》《公共空間的指標》《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等。■譯者簡介李漢庭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2003年進入專利事務所負責翻譯工作,2006年底開始從事書籍翻譯。 譯作:《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哈佛商學院的宴會社交術》《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畢恆達設計,可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余虹儀人才是設計的主角/蕭健興別再說看得懂就好/蘇煒翔前言好的公共設計,讓城市更文明第1章 為什麼要講究車站的設計?1 設計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2 第一要務就是淺顯易懂3 設計車站需要考慮哪些?第2章 缺少指標,車站將無法運作──指標設計案例分享1 日本指標設計的最初範本──營團地下鐵2 建築師讓車站和城市風景融合──港區未來線3 兼具冷靜和熱情的新鐵路──筑波特快線4 誕生了!日本車站的第一個公共標示──橫濱轉運站第3章 空間設計得當,車站也會講話──空間規畫案例分享1 表達悠閒、營造條理分明的格局——仙台市地下鐵南北線2 將陽光引進陰暗的地底!——國會議事堂前站出入口建築3 體貼又好用的通用設計範例——福岡市地下鐵七隈線4 色彩繽紛的歡樂車站——東京Metro副都心線第4章 探訪歐美經典車站和亞洲新興車站1 公共服務的先驅——英國國鐵與倫敦地鐵2 空間架構一目瞭然——法國國鐵與巴黎地鐵3 融合藝術的公共空間——丹麥國鐵與斯德哥爾摩地鐵4 彰顯美國首都威信——華盛頓DC聯合車站與地鐵5 國際都會的交通典範——紐約中央車站與地鐵6 迅速現代化的新興車站——台北捷運與北京地鐵第5章 日本還有很多搞不懂的車站設計1 全球最難懂的車站——JR新宿站2 旅客服務搞錯重點——JR名古屋站3 聲勢浩大卻稱不上一流——JR京都站4 空間更狹窄,指標太多餘——東京Metro車站5 這個車站到底是設計給誰用?——東急東橫線涉谷站第6章 未來的車站設計方針1 車站是供每一個民眾使用的,沒有人該被排除在外!2 通用全民的空間架構3 使用者觀點的指標規畫後記 文明國家都應該重視使用者經驗

商品規格

書名 /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從動線、空間到指標, 每個小地方都有趣
作者 / 赤瀬達三
簡介 /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從動線、空間到指標, 每個小地方都有趣:★本書特色1.日本首席指標設計總規畫師,第一本大眾化「通用設計概念書」!2.以親身參與的200多張圖例和手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64377
ISBN10 / 9861364374
EAN / 9789861364377
誠品26碼 / 2681217360002
頁數 / 23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好的公共設計,讓城市更文明



*我投身指標設計,是想要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一九六八年,我大學三年級的秋天,學校受到大學學運的影響而停課,隔年春天就爆發了東大安田講堂事件。記得大三那年夏天,政府火速通過可以強制介入紛爭學校的「大學營運臨時處置法案」(多個大學相關立法),我身邊有些同學決定投入學運,但我則選擇了設計,希望靠設計來讓世界變得更好。



那時候我已經內定錄取某家汽車公司,但是受到動盪不安的氣氛影響,我感覺不是跑去設計汽車造型的時候,應該要做些對大眾有幫助的事情,於是找到了指引標示的設計事務所。這就是我投入公共設計的起點。



指引標示,或稱導引標誌、導覽圖案,總之都是放在空間裡的視覺性標示物。如果「指引標示設計」(以下簡稱,指標設計)得好,設施的利用會更為順暢方便;反之,指標設計不良的話,會讓民眾擴大不安,而不知所措。



一九七二年我被賦予責任,擔任營團地下鐵(營團類似BOT法人,現為東京Metro)的指標設計。當時基礎票價才三十日圓,隨著轉乘站越來越多,車站規模越來越大,乘客開始搞不清楚怎麼走上地面,個個暈頭轉向;當時是由我一個人全權負責,而且很幸運地成果受到乘客與媒體的喜愛。因此,隔年一九七三年我便自立門戶,而且一直到營團改為民營化為止的三十一年間,我都是營團委託的指標總設計師。



此外,我有幸也參與了其他鐵路公司、高速公路、大規模綜合設施等專案設計,並且參加過日本鐵道技術協會、交通生態流通基金會、運輸政策研究機構等團體的研究,不斷累積各種概念才琢磨出我心中理想的指標設計。



二○一三年我將博士論文<指標系統規畫學——公共空間與符號體系>整理成冊,並由鹿島出版會發行,裡面提到我這一生的研究經緯,從回望日本公共指標史,到闡述規畫指標的理論等。



為了讓更多讀者能夠觸及該論文的內涵,我特別加添了圖片編成另一本全新的出版品,也就是本書。



*怎麼來利用和閱讀這本書?



一般人聽到設計就想到產品、包裝、廣告等方面,但本書說的設計並不是形象設計,而是解決問題的設計,也稱為「公共設計」(編注:原文為public design,以內涵來論,台灣普遍稱為「通用設計」,或稱作全民設計、無障礙空間設計等)。目前從事這類設計的人仍屬少數,是個專門的領域。本書將介紹這方面的設計範例,並特別指出大城市火車站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改善方向。



日本的火車站以精準與安全聞名世界,因此有很多人不是無感就是相信車站的設計水準也很高。甚至還有人覺得,難免會有不容易看懂的地方,到處都是這樣不是嗎?!而不把這件事當成是問題的人還不少。但是只要出了國門就會驚訝地發現,國外的車站遠遠超越日本,更好找路,而且更美觀,可見日本車站的水準相對來說不如國外的好。



這本書一共分成六大章。



第1章將為大家說明,日本車站五十年來依然亂七八糟,不知道怎麼找到轉乘月台或出口等問題一直不見改善。所以當前最迫切的課題就是,規畫簡單明瞭的指標系統,而且必須從「空間構成」與「指引標示」這兩方面來進行設計。



第2章將例舉我與團隊經手過的,最重要的四個專案的「指標設計」,詳細為大家介紹各個專案的設計思維與手法。



第3章則是例舉我與團隊經手過的,最重要的四個專案的「空間規畫」,詳細為大家介紹各個專案的設計思維與手法。



第4章引用歐洲、美國、亞洲等地先進的車站範例,來闡述車站的內涵與設計方法等。



第5章舉出日本最混亂的幾個主要車站,從空間構成與指引標示兩方面來檢視問題,並提出改善的方向。



第6章則說明車站設計不能忽略公共設計和整體設計,提出設計的檢討體制,並指出在規畫空間與指標設計時應該注意哪些根本要點。



本書若能作為各位讀者思考公共空間應有樣貌的參考,將是我的榮幸。



*全書省略出處,有必要時,請參考《指標系統規畫學》,此外沒有特別註記的照片與插圖,皆出自黎設計綜合計畫研究所,或是筆者本人所拍攝與製圖。





第1章 為什麼要講究車站的設計?



1 設計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

*建構形象只是設計的目標之一



美國都市規畫師凱文.林區在一九六○年出版的《城市的意象》中提到,「城市的風景有著各種功能,其中之一就是讓人看了印象深刻,而且感到開心。」都市規畫能賦予城市一個視覺形態,所以「都市規畫的研究重心就是城市形態的意象力(imageability)。」



這個思維對日後的都市規畫範疇造成長遠的影響,如今「意象力」依然是全球都市規畫的重要目標之一。



「意象力是一種可以觸發所有觀察者產生強烈印象的特質」林區做出這樣的說明,其中也包含了現代人常用的「認同」「類似」,比方說看到威尼斯、波士頓、曼哈頓等地的風景,所有人都能認同這些城市讓人著迷,這就是所謂的城市意象力。



《城市的意象》書中還指出了以下幾個重點:

「本書主張簡單明瞭是決定城市環境的關鍵要素。」「簡單明瞭並非美麗城市的唯一重點,然而考慮到一個大規模城市的空間、時間與複雜度,簡單明瞭是絕對必要的元素。」「我們不能只思考城市本身,更要考慮住在城市裡面的民眾。」



意象力字面上的意義就是加深印象的能力,印象深刻能讓人感觸良多,產生一個接一個的情狀。從心理學來說,人類根據外界資訊採取行動的時候,會在意識中疊加形象與意義,以判斷資訊的輕重緩急與價值。林區指出形象與意義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有樣東西很難理解其意義,就無法令人感動,更無法產生深刻印象。



設計車站就跟林區規畫城市一樣要創造「意象力」,也就是要設法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車站。車站是移動空間,還要進行買車票等行為,「好走」「好用」的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但人類所有行動都發自於接收資訊,所以「好懂」更是首要解決的必要課題。



*如何利用設計做到舒適與好用?



JR東日本全面民營化後不久,我們發行了一本書,說明自己想設計出一種車站,不僅要超越車站的基本功能,而且要充滿「個性」「文化」與「娛樂」。其中娛樂就是要讓人感覺愉快、開心與舒適。



《城市的意象》一書提到某座荷蘭國鐵車站開幕時,報紙曾說:「在這裡等上三十分鐘還是很開心,從這裡搭火車出發真是一大樂事。」這種水準正是充滿了娛樂性,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意象力,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設計標的。



我認為一個車站要讓民眾真正感到舒適,必須做到下列四個層面的規畫都能讓民眾感到滿意。

第一個層面是安全:不會摔下月台,不會風吹雨打,牆上沒有尖銳的突起,地板不會滑,空間明亮而且寬敞,有地方歇腳,緊急時能立刻通報等。



第二個層面是輕鬆:行走距離短,路程平坦,不需要經常上下樓層,移動設施很近,視覺指標淺顯易懂,廣播引導明確可辨,有洗手間與商店,售票機與收票機操作方便,有許多休息處等等。



第三個層面是舒適:空間相當寬敞,天花板高度很高,視野通透,旅客停滯空間寬敞,休息區寬敞,空間達到視覺均衡,環境清幽,停滯空間與流動空間分明,乾淨整潔,空氣清新,溫濕度適中,附近就有自然光與綠色植物,最好還有大片景觀等。



第四個層面是滿意:機器操作非常簡便,接觸部位設計貼心,環境人性化,燈光不傷眼,充滿活力,建造物優雅迷人,車站歷史悠久,車站與市區融合一體,包含創新技術,令人引以為傲等等。



要打造一個讓旅客滿意又舒適的車站,必須滿足上述四個層面,車站的規畫需達到第四個層面才有可能醞釀出形象特質,但這並非一蹴可幾。比方說要縮短行走距離,必須考慮整個土木工程架構;要讓售票機等機器更好操作,就必須簡化票價制度。所以,規畫一個舒適的車站,必須從頭到尾把每一個細節都考量進去不可。





第4章 探訪歐美經典車站和亞洲新興車站



1 公共服務的先驅——英國國鐵與倫敦地鐵



一九九○年代我拍了許多歐洲火車站照片,二○○○年代換拍美國車站,二○一○年才開始拍攝亞洲的車站,本章將精選其中一部分作介紹。雖然現今各車站多數指標已經更換過內容,但設置思維依然不變,請讀者先了解這一點。



*英國鐵路創造了火車站的基礎



英國鐵路是由二十四個民用列車運輸公司所組成的團體,在一九九四~九七年間從國家鐵路轉為民營公司,歐洲人喜歡組織文化,所以就算營運單位分立還是會提供整合服務。



[圖4-1]顯示一九六五年國鐵時代所引進的服務標示是「雙箭」標誌,即使現今已經全線民營化,依然用於全英國的火車站。日本國營企業只要民營化就會立刻改標誌,但這些標誌真的應該變更嗎?全世界的人看了這歷史悠久的標誌就知道服務內容,把公司改組的內幕跟維持服務的宗旨搞混實在不好。歐洲人或許認為保留標誌理所當然,但這對世人來說的確是個公共服務的參考範本。



*倫敦地鐵是車站設計的先鋒



倫敦乘客運輸公司副總裁法蘭克.皮克在任職八年(一九三三~四二年)期間,率領團隊為倫敦地鐵規畫了車站設施、服務標誌、路線圖、指標、海報,甚至是商業廣告等所有項目,因此聲名大噪。

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的平面設計總監勝見勝(已逝)對倫敦地鐵讚不絕口,他說:「各站所有實體物件符合統一的設計形式,有如交響樂團的合奏,讓大眾看見近代造型的精神。」



[圖4-8]在皮克掌權的年代中,電工技師哈利.貝克從電路圖得到靈感而創造出鐵路網絡圖,後來一直沿用到現在,據說貝克花了三十年不斷的改良此圖。倫敦馬路的規畫其實相當凌亂,貝克的鐵道網絡圖由水平線、垂直線、四十五度斜線所構成,簡單明瞭,倫敦市民甚至可以用該圖掌握市區座標。



貝克的地鐵路線圖(tube map)簡單明瞭獲得全球好評,各國交通機構都參考此圖改編成自家地鐵網絡圖。有個住在倫敦的朋友說過,就算是沒接觸過設計的英國人都聽過哈利.貝克的名字。





6 迅速現代化的新興車站——台北捷運與北京地鐵



*視野開闊的台北捷運



台北市的地鐵(也稱為台北捷運或MRT)是在一九八○年中期敲定建設方針,一九九六年開通第一條線木柵線(文湖線的南半段,現已改名為文山線)。接著捷運不斷鋪設建造,二○一三年已有五條線,但從運行系統來看則多達十條,而且還有許多線正在規畫或建造中。



台北捷運的一個運行區間可能出現兩個線路名,或同一條線卻走在不同區域裡,從車站的線路圖與指標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個應該立即改善的問題,聽說當局已展開檢討改善方案。



由於我並沒有看過所有捷運站,但以本節將介紹的板南線忠孝復興站來論,車站空間架構比日本地鐵還優秀。



[圖4-42]從上面看得見下面,反之下面當然也看得見上面。在月台就能看見上方樓層的吊掛標示,了解系統的人立刻就知道自己正往哪裡去,而且月台寬闊沒有壓迫感,甚至令人感到放鬆。



[圖4-44]連絡通道的指標跟日本指標有點像,轉乘資訊標示線路名稱,右邊表示線路兩端的站名,出口指標是黑底黃字,每個地面出口都有編號,底下還會標註車站周邊的主要地標。指標字體大小差異很明顯,小字必須靠得很近才能看清楚,跟上一節的紐約相比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