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韵文通論 | 誠品線上

中國韵文通論

作者 陳鐘凡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國韵文通論:世界各國文學演進之歷程,默不始於謳謠進為詩歌,後有散文。中國古籍所傳葛天氏之〈八闕〉(《呂氏春秋》大樂篇),伊耆氏之〈蜡辭〉(《禮記》郊特牲),及古孝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世界各國文學演進之歷程,默不始於謳謠進為詩歌,後有散文。中國古籍所傳葛天氏之〈八闕〉 (《呂氏春秋》大樂篇),伊耆氏之〈蜡辭〉(《禮記》郊特牲),及古孝子〈斷竹之歌〉(《吳越春秋》),堯時〈擊壤之頌〉(《帝王世紀》),其名目雖存,而遺文逸句,莫能盡識;雖真偽無從臆測,要皆為尚世之謳謠,可以斷言。古代詩歌之流傳至今,足以供人考信,其惟孔子所手訂之三五百篇《詩經》歟?陳其體制風格、辭藻、音律,著之於篇。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鐘凡一代鴻儒,中國古典文學家。1888年生,江蘇鹽城人。歷任北京大學附設國史編撰處撰輯員,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中文部主任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廣東大學、上海暨南大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治學根基深厚,從研究書目學、諸子群經到文學批評史,以及先秦、兩漢、隋唐五代、宋元金文學史。後致力於中國戲劇史的研究,在文學、歷史學、哲學乃至目錄學、古文字學、教育學、藝術史諸方面均有建樹。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經學通論》、《中國韻文通論》、《兩宋思想述評》、《中國大文學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詩經畧論一、 引言二、 詩之境界三、 詩之起源四、 三百篇之體制(1) 賦比興(2) 風雅頌五、 風詩背景(1) 河西文學(2) 河東文學(3) 中部文學(4) 海濱文學六、 三百篇之作風(1) 民眾文學(2) 朝廷文學(3) 廟堂文學七、 三百篇之藝術及其修詞(1) 描寫--寫人寫山水田園風雨氣候鳥獸草木(2) 描寫--順敘對敘疊敘疊句疊調鋪敘排偶(3) 抒情--感慨想像呼告詰質設譬擬人誇飾八、 用韵(1) 起韵--連句韵間句韵(2) 中韵--同句及連句韵隔句韵(3) 收韵--連句韵隔句韵首句不韵第三句不韵(4) 轉韵--二句轉韵末二句轉韵三次轉韵四次轉韵(5) 錯韵--兩韵互協兩韵隔協以上隔協(6) 空韵--二句空韵三句空韵(7) 間韵--二句間韵三句以上間韵九、 餘論第二章 論楚辭一、 引言二、 楚辭背景三、 屈原生世四、 屈原思想及其特性(1) 道家思想--出世(2) 儒家思想--入世五、 楚辭篇目六、 楚辭藝術及其修詞(1) 描寫--狀人狀物(2) 想像(3) 抒情--憤激語委婉語壯烈語反覆語回族語層疊語希冀語反詰語呼問語相形語誇飾語第三章 詩騷之比較一、 引言二、 詩騷之淵源(1) 夏后式南音(2) 殷人北音三、 詩騷之背景(1) 寫實文學(2) 理想文學四、 詩騷之體制五、 章句之比較(1) 形式整齊(2) 句讀參差六、 音律之比較(1) 沉頓雄厚(2) 迂徐淒清七、 思想之比較(1) 主觀文學(2) 客觀文學八、 情感之比較(1) 慷慨激昂(2) 悱惻纏綿九、 宗教之比較(1) 抽象描寫(2) 具體描寫十、 結論第四章 論漢魏六代賦一、 賦之義界二、 賦之源流三、 賦之修詞及其技術四、 賦之派別及其流變(1)古賦、(2)駢賦、(3)律賦、(4)文賦第五章 論樂府詩一、 引言二、 樂府源流三、 樂府之流變四、 樂府之體制五、 樂府與古詩六、 樂府詩之字句及命題七、 樂府詩之歌法八、 樂府之派別九、 餘論第六章 論漢魏訖隋唐古詩一、 引言二、 古詩體制三、 五古起源四、 七古起源五、 古詩之流變六、 古詩之修詞七、 古詩之藝術第七章 論唐人近體詩一、 近體詩之起源二、 近體詩之聲律三、 近體詩之修詞及其藝術四、 近體詩之派別五、 各體之品藻六、 五七言之比較第八章 論唐五代及兩宋詞一、 詞之起源(1) 詩餘說(2) 新聲說(3) 由五七言絕詩變為詞者(4) 由新聲譜詞者二、 詞之體制三、 詞之聲律四、 詞之修詞(1) 字法(2) 句法(3) 章法五、 詞之藝術六、 詞家之派別(a) 隋唐(b) 五代(c) 兩宋七、 餘論第九章 論金元以來南北曲一、 曲之源流(1) 宋雜劇詞(2) 金院本(3) 鼓子詞搊彈詞連廂詞(4) 元雜劇(5) 明傳奇(6) 詞曲之沿革二、 曲之體制三、 南北曲之聲律四、 曲之修詞五、 曲之藝術六、 南北曲之派別(1) 北曲(2) 南曲(3) 清代曲家七、 餘論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國韵文通論
作者 / 陳鐘凡
簡介 / 中國韵文通論:世界各國文學演進之歷程,默不始於謳謠進為詩歌,後有散文。中國古籍所傳葛天氏之〈八闕〉(《呂氏春秋》大樂篇),伊耆氏之〈蜡辭〉(《禮記》郊特牲),及古孝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4328758
ISBN10 / 9574328759
EAN / 9789574328758
誠品26碼 / 2681683391005
頁數 / 42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 本書以詩歌為研究主體,綜向由詩騷至曲學,橫向以平民歌謠或宮廷傳作,論述中國文學史面貌及內韻。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右文論一卷,都凡九章,吾師斛玄先生著也。先生早習七經,兼綜子史,文章爾疋,上規漢魏。十載以來,講學南北,深稽博辨,名滿域中。嘗謂論文之業,肇自《雕龍》,耑緒雖開,文體未備。其后詩有絕律,詞曲代興,詩話、詞話、曲話,亦博爾並作。故語多破碎,未皇董理。清世江都焦里堂治《易》之餘,嘗欲撰漢賦,魏晉六代五言詩,唐七言律詩,宋詞金元戲曲,及明人八股,並為一集,事終未果。興化劉融齋著《藝概》六卷,凡詩文詞曲制義諸科,並有研討,摭撢精審,涵意未申。增益舊聞,著之條貫,責在吾徒矣。因取平日講蒿,及師友討論之作,萃為是書,述造踰年,遂成巨制。博觀約取,深根寧極,李充《翰林》之論,無此宏裁,摯虞流別之集,方茲滅尚矣。權幼承函丈,飫聞緒餘,爰述數言,用申疋志。
中華民國十五年夏七月郝立權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