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詩校注 | 誠品線上

許渾詩校注

作者 江聰平/ 校注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許渾詩校注:1.作者專研唐詩,特別鍾愛「風神俊爽、土屬高華、律度整密」的許渾詩,因而傾其力為其作注。2.此《丁卯集》二卷注本參校經史百書,也勤以補遺,每一首均有詳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書中收錄晚唐詩人許渾詩集《丁卯集》二卷278首,補遺174首,計有雜詩、絕句、律詩、排律四種詩體。作者專研唐詩,特別鍾愛「風神俊爽、土屬高華、律度整密」的許詩,因而傾其力為其作注。此注本參校經史百書,也勤以補遺,每一首均有詳深的注文、校文,兼或有箋,是研究許渾詩作者,不可錯過且唯一的參考書籍。●作者專研唐詩,特別鍾愛「風神俊爽、土屬高華、律度整密」的許渾詩,因而傾其力為其作注。●此《丁卯集》二卷注本參校經史百書,也勤以補遺,每一首均有詳深的注文、校文,兼或有箋,是研究許渾詩作者,不可錯過且唯一的參考書籍。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2.0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江聰平/校注生於1938年的越南,1957年來台。畢業於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曾任中興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先生著作以詩論為主,特重古典詩詞的研究。著有《樂府詩研究》、《韋端己詩校注》、《許渾詩校注》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丁卯集卷上七言雜詩一、 凌歊台二、 驪山三、 咸陽城東樓四、 京口閑寄京洛友人五、 傷李秀才六、 冬日登越王臺懷歸七、 對雪八、 送蕭處士歸緱嶺別業九、 與韓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友送至景雲寺十、 長安歲暮十一、 贈茅山高拾遺十二、 李秀才近自塗口遷居新安枉緘書見寬悲戚因以此答十三、 贈蕭兵曹十四、 題舒女廟十五、 姑孰官舍十六、 凌歊臺送韋秀才十七、 臥疾十八、 送嶺南盧判官罷職歸華陰山居十九、 將度故城湖阻風夜泊永陽戌二十、 緱山廟二十一、 秋日二十二、 鄭侍御廳翫鶴二十三、 南庭夜坐貽開元禪定二道者二十四、 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二十五、 秋日早朝二十六、 滄浪峽二十七、 登故洛陽城二十八、 聞釋子栖玄欲奉道因寄二十九、 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主人燕餞至頻暮宿東溪三十、 秋晚雲陽驛西亭蓮池三十一、 題勤尊師歷陽山居并序三十二、 懷舊居三十三、 祇命許昌自郊居移入公館秋日寄茅山高拾遺三十四、 哭虞將軍三十五、 晚自朝臺至韋隱居郊園三十六、 寓居開元精舍酬薛秀才見貽三十七、 別劉秀才三十八、 早發天台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三十九、 春日郊園戲贈楊嘏評事四十、 晚自東郭囘留一二遊侶四十一、 與鄭秀才叔姪會送楊秀才昆仲東歸四十二、 送郭秀才遊天台并序四十三、 送張尊師歸洞庭四十四、 移攝太平寄前李明府四十五、 再遊姑蘇玉芝觀四十六、 夜歸驛樓四十七、 題靈山寺行堅師院四十八、 題為長史山居四十九、 贈李伊闕并序五十、 重遊練湖壞舊并序五十一、 乘月調棹舟送大曆寺靈聰上人不及五十二、 汴河亭五十三、 村舍二首五十四、 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五十五、 傷湖州李郎中五十六、 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巖寺五十七、 淮陰阻風寄楚州韋中丞五十八、 途經敷水五十九、 和人賀楊僕射致政并序六十、 四皓廟六十一、 鶴林寺中秋夜翫月六十二、 南海府罷歸京口經大庾嶺贈張明府六十三、 題衛將軍廟并序六十四、 訪別韋隱居不值并序六十五、 送前東陽于明府由鄂渚歸故林六十六、 聽歌鷓鴣辭并序六十七、 寄題華嚴韋秀才院六十八、 戲代李協律松江有贈六十九、 送黃隱居歸南海七十、 朝臺送客有懷七十一、 自愣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懷七十二、 十二月拜起居表囘七十三、 觀章中丞夜按歌舞七十四、 重遊飛泉觀題故梁道士宿龍池七十五、 下第貽友人七十六、 晚登龍門驛樓七十七、 寄桐江隱者七十八、 送宋處士七十九、 韶州韶陽樓夜讌八十、 聞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八十一、 聽歌鷓鴣八十二、 秦樓曲八十三、 游江令舊宅八十四、 灞上逢元處士東歸八十五、 學仙二首八十六、 別張秀才并序八十七、 別表兄君倅并序八十八、 題蘇州虎丘寺僧院八十九、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澇見寄兼呈裴明府九十、 出永通門經李氏莊九十一、 酬康州韋侍御同年九十二、 金谷園九十三、 送王總下第歸丹陽九十四、 南陽道中九十五、 破北虜太和公主歸宮闕九十六、 李定言自殿院銜命歸闕拜外郎俄遷右史因寄九十七、 早秋韶陽夜雨九十八、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九十九、 贈王山人一百、 宣城崔大夫召聯句偶疾不獲赴因獻一百零一、 贈鄭處士一百零二、 元正一百零三、 登尉佗樓一百零四、 韶州驛樓宴罷一百零五、 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游瓜州別業題舊書齋一百零六、 送盧先輩自衡岳赴復州嘉禮二首一百零七、 哭楊攀處士一百零八、 旌儒廟一百零九、 寄宋次都一百一十、 宿望亭館寄蘇州一二同志一百一十一、 盧山人自巴蜀由湘潭歸茅山因贈一百一十二、 潁州從事西湖亭讌餞一百一十三、 瓜州留別李詡一百一十四、 余謝病東歸王秀才見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一百一十五、 獻韶陽相國崔公一百一十六、 夜泊永樂有懷一百一十七、 鴻溝一百一十八、 重經四皓廟二首一百一十九、 那齋夜坐寄舊鄉二姪一百二十、 病間寄郡中文士一百二十一、 賀少師相公致政并序一百二十二、 楚宮怨二首一百二十三、 題崔處士山居一百二十四、 疾後與郡中羣公讌李秀才一百二十五、 晨起白雲樓寄龍興江準上人兼呈竇秀才一百二十六、 醼餞李員外并序一百二十七、 經故太尉段公廟一百二十八、 詶錢汝洲并序一百二十九、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一百三十、 和浙西從事劉三復送僧南歸一百三十一、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一百三十二、 姑蘇懷古一百三十三、 金陵懷古一百三十四、 酬邢杜二員外并序一百三十五、 經故丁補闕郊居一百三十六、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讌二首一百三十七、 留別照端公并序一百三十八、 寄陽陵處士一百三十九、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居不遇一百四十、 聞州中有讌寄崔大夫兼簡邢羣評事一百四十一、 寄殷堯藩秀才一百四十二、 贈河東虞押衙二首一百四十三、 陵陽春日寄汝洛舊游一百四十四、 酬杜補闕初春雨中泛舟次橫江喜裴郎中相迎見寄一百四十五、 送張厚淛東修謁一百四十六、 酬副使鄭端公見寄一百四十七、 酬綿州于中丞使君見寄一百四十八、 春早郡樓書事寄呈府中羣公一百四十九、 元處士自洛歸宛陵山居見示詹事相公餞行之什因贈一百五十、 送元晝上人歸蘇州兼寄張厚二首一百五十一、 送陸拾遺東歸一百五十二、 途經秦始皇墓一百五十三、 題楞伽寺一百五十四、 湘南徐明府。余之南鄰。久不還家。因題林館。一百五十五、 酬和杜侍御并序一百五十六、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一百五十七、 贈何處士一百五十八、 寄獻三川守劉公并序一百五十九、 送段覺之西蜀結婚一百六十、 長慶寺遇常州阮秀才一百六十一、 贈閑師一百六十二、 東遊留別李叢秀才一百六十三、 竹林寺別友人一百六十四、 送武處士歸章洪山居一百六十五、 題義女亭一百六十六、 吳們送振武李從事一百六十七、 郊居春日有懷府中諸公并柬王曹兵一百六十八、 同韋少尹傷顧衛尉李少卿一百六十九、 舟行早發廬陵郡郭寄滕郎中一百七十、 聞邊將劉皐無辜受戮一百七十一、 送薛秀才南遊一百七十二、 夜歸孤山寺寄盧郎中一百七十三、 贈桐廬房明府先輩一百七十四、 甘露寺感事貽同志一百七十五、 鷺鷥一百七十六、 夏日寄江上親友一百七十七、 漢水傷稼并序一百七十八、 酬江西盧端公藍口阻風見寄之什一百七十九、 經李給事舊居丁卯集卷下五言雜詩一百八十一、 王居士一百八十二、 早秋三首一百八十三、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一百八十四、 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四首。一百八十五、 曉發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一百八十六、 盈上人一百八十七、 廣陵道中一百八十八、 宿開元寺樓一百八十九、 送湯處士反初卜居曲江一百九十、 發靈溪館一百九十一、 題杜居士一百九十二、 神女祠一百九十三、 送李定言南游一百九十四、 早發中巖寺別契直上人一百九十五、 行次潼關題驛後軒一百九十六、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一百九十七、 灞東題司馬郊園一百九十八、 游維山新興寺宿石屏村謝叟家一百九十九、 塞下二百、 送從兄歸隱藍溪三首二百零一、 思歸二百零二、 晚泊七里灘二百零三、 蒜山津觀發軍二百零四、 寄題傷洛王隱居二百零五、 晨裝二百零六、 聞歌二百零七、 題韋隱居西齋二百零八、 李暝秀才西行二百零九、 馬鎮西故第二百一十、 重遊鬱林寺道玄上人院二百一十一、 泛谿二百一十二、 和李相國并序二百一十三、 洛東蘭若夜歸二百一十四、 送段覺歸杜曲閑居二百一十五、 寄天鄉寺仲儀上人富春孫處士二百一十六、 雨後憶湖山居二百一十七、 陪少師李相國崔賓客彥居守狄僕射池亭二百一十八、 寄契盈上人二百一十九、 晨起二首二百二十、 洞靈觀冬青二百二十一、 友人自荆襄歸江東二百二十二、 冬日開元寺贈元孚上人二十韻二百二十三、 送同年崔先輩二百二十四、 山雞二百二十五、 孤雁二百二十六、 寓懷二百二十七、 洛中游晀貽同志二百二十八、 夏日戲題郭別駕東堂二百二十九、 長安旅夜二百三十、 鸂䳵二百三十一、 懿安皇太后挽歌詞二百三十二、 示弟二百三十三、 送樓煩李別駕二百三十四、 聞兩河用兵因貽友人二百三十五、 獻白尹二百三十六、 茅山贈梁尊師二百三十七、 聞薛先輩陪大笑看早梅因寄二百三十八、 送前緱氏韋明府南游二百三十九、 看雪二百四十、 思天台二百四十一、 趨慈和寺移宴二百四十二、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二百四十三、 宣城贈蕭兵曹二百四十四、 留贈偃師主人二百四十五、 送南陵李少府二百四十六、 別韋處士二百四十七、 九日登樟亭驛樓二百四十八、 再游越中傷朱餘慶先輩直上人二百四十九、 京口津亭送樟崔二侍御二百五十、 江樓夜別二百五十一、 送惟素上人歸新安二百五十二、 霅上宴別二百五十三、 下第別楊至之二百五十四、 尋戴處士二百五十五、 放猿二百五十六、 將離郊園留示弟姪二百五十七、 夜歸丁卯橋村舍二百五十八、 題青山館二百五十九、 秋日白沙館對竹二百六十、 春日題韋曲野老村舍二首二百六十一、 泛五雲溪二百六十二、 崇聖寺別楊至之二百六十三、 途經李翰林墓二百六十四、 嚴陵釣臺貽行侶二百六十五、 南樓春望二百六十六、 送無夢道人先歸甘露寺二百六十七、 閑居孟夏即事二百六十八、 題灞西駱隱士二百六十九、 溪亭二首二百七十、 秋日赴闕題潼觀驛樓二百七十一、 吳們送客早發二百七十二、 送太昱禪師二百七十三、 旅懷二百七十四、 南亭與首公讌集二百七十五、 早發壽安次永壽渡二百七十六、 柏松江渡二百七十七、 送魚思別處士歸有懷二百七十八、 惟舟秦淮過溫州李給事宅丁卯集補遺一五言絕句二百七十九、 長安早春懷江南二百八十、 送客南歸丁卯集補遺二七言絕句二百八十一、 送曾主簿歸楚州省覲予亦明日歸姑孰二百八十二、 重別二百八十三、 湖上二百八十四、 宿水閣二百八十五、 謝亭送別二百八十六、 酬李當二百八十七、 蟬二百八十八、 夜過松江渡寄友人二百八十九、 守風淮陰二百九十、 送楊發東歸二百九十一、 亡題二百九十二、 下第懷友人二百九十三、 客有卜居不遂薄遊汧隴因贈二百九十四、 陳宮怨二首二百九十五、 送薛先輩入關二百九十六、 韓信廟二百九十七、 過湘妃廟二百九十八、 寄雲際寺敬上人二百九十九、 聽琵琶三百、 覽故人贈僧院三百零一、 晨起西樓三百零二、 紫藤三百零三、 宿咸宜觀三百零四、 送崔珦入朝三百零五、 病中和大夫翫江月三百零六、 讀戾太子傳三百零七、 酬對雪見寄三百零八、 王可封臨終三百零九、 僧院影堂三百一十、 記夢三百一十一、 三十六灣丁卯集補遺三五言律詩三百一十二、 陪王尚書泛舟蓮池三百一十三、 贈裴處士三百一十四、 江赴京師留題孫處士山居二首三百一十五、 題崇聖寺三百一十六、 下第寓居崇聖寺感事三百一十七、 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三百一十八、 喜遠書三百一十九、 懷江南同志三百二十、 洛中秋日三百二十一、 將赴京師蒜山津送客還荊渚三百二十二、 潼關蘭若三百二十三、 翫殘雪寄江南尹劉大夫三百二十四、 陪越中使院諸公鏡波館餞明臺裴鄭二使君三百二十五、 春泊弋陽三百二十六、 晨別翛然上人三百二十七、 送客江行三百二十八、 送歸塗口宿鬱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三百二十九、 題宣州元處士舊居三百三十、 題倪處士舊居三百三十一、 贈梁將軍三百三十二、 春望思舊游三百三十三、 病中二首三百三十四、 姑孰官舍寄汝洛友人三百三十五、 思德寺三百三十六、 天竺寺題葛洪井三百三十七、 朗上人院晨坐三百三十八、 送客歸湘楚三百三十九、 過故友舊居三百四十、 送客歸峽中三百四十一、 題沖沼上人院三百四十二、 和畢員外雪中見三百四十三、 春醉三百四十四、 題岫上人院三百四十五、 送客南歸有懷三百四十六、 李生棄官入道因寄三百四十七、 送韓校書三百四十八、 秋晚登城三百四十九、 江西鄭常侍赴鎮之日有寄因酬和三百五十、 蒙河南劉大夫見示與吏部張公喜雪酬唱輒敢攀和三百五十一、 下第送宋秀才游岐下楊秀才還江東三百五十二、 南亭偶題三百五十三、 與裴三十秀才自越西歸望亭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三百五十四、 太和初靖恭里感事三百五十五、 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三百五十六、 廣陵送剡縣薛明府赴任三百五十七、 遊果晝二僧院三百五十八、 題官舍三百五十九、 酬報先上人登樓見寄三百六十、 曉過鬱林寺戲呈李明府三百六十一、 泛舟尋鬱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三百六十二、 鬱林寺三百六十三、 贈高處士三百六十四、 送僧歸金山寺三百六十五、 金谷桃花三百六十六、 憶長洲三百六十七、 寄殷堯藩三百六十八、 題鄒處士隱居三百六十九、 送僧歸敬亭山寺三百七十、 新卜原上居寄袁校書三百七十一、 天街曉望三百七十二、 江上喜洛中親友繼至三百七十三、 下第歸朱方寄劉三復三百七十四、 送人歸吳興三百七十五、 月夜期友人不至三百七十六、 白馬寺不出院僧三百七十七、 寄袁校書三百七十八、 贈柳璟馮陶二校書三百七十九、 王秀才自越見尋不遇題詩而迴因已酬寄三百八十、 秋霽潼關驛亭三百八十一、 送客歸蘭谿三百八十二、 貽終南山隱者三百八十三、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三百八十四、 送段覺歸東陽兼寄竇使君三百八十五、 韶州送竇司直北歸三百八十六、 傷馮秀才三百八十七、 送鄭寂上人南行三百八十八、 贈王處士三百八十九、 送友人歸荊處三百九十、 重傷陽攀處士二首三百九十一、 送友人罷舉歸東海三百九十二、 苦雨三百九十三、 遊茅山三百九十四、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三百九十五、 下第歸蒲城墅居三百九十六、 重賦鷺鷥三百九十七、 途中寒食三百九十八、 深春三百九十九、 歲首懷甘露寺自省上人四百、 尋周鍊師不遇留贈四百零一、 題灞西駱隱居四百零二、 旅夜懷遠客四百零三、 秋夜櫂舟訪李隱居四百零四、 臥病寄諸公四百零五、 寓崇聖寺懷李孝書四百零六、 秋日行次關西四百零七、 山居冬夜喜魏扶見訪因贈四百零八、 喜李詡秀才見訪因贈四百零九、 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四百一十、 行次虎頭巖酬寄路中丞四百一十一、 題愁四百一十二、 早行四百一十三、 陪鄭使君泛舟晚歸四百一十四、 酬殷堯藩四百一十五、 征西舊卒四百一十六、 南陵留別段氏兄弟四百一十七、 旅中別姪暐四百一十八、 松江渡送人四百一十九、 對雪丁卯集補遺四七言律詩四百二十、 新興道中四百二十一、 下第有懷親友并序四百二十二、 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四百二十三、 殘雪四百二十四、 和常秀才寄簡歸州鄭使君借猨四百二十五、 送人之任邛州四百二十六、 和河南楊少尹奉陪薛司空石笋詩四百二十七、 獻鄜坊丘常侍四百二十八、 寄當塗李遠四百二十九、 和崔大夫新廣北樓登眺四百三十、 送客自兩河歸江南四百三十一、 題陸侍御林亭四百三十二、 泊蒜山津聞東林寺光儀上物故四百三十三、 春日思舊遊寄南徐從事劉三復四百三十四、 郊園秋日寄洛中友人四百三十五、 送杜秀才歸桂林四百三十六、 春雨舟中次和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韶兼寄江南四百三十七、 東陵赴京道病東歸寓居開元寺寄盧元外宋魏二先輩四百三十八、 贈所知四百三十九、 謝人贈鞭四百四十、 早秋寄劉尚書四百四十一、 及第後春情四百四十二、 歸長安四百四十三、 寄房千里博士丁卯集補遺五七言排律四百四十四、 秋夕宴李侍御宅四百四十五、 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四百四十六、 南海使院對菊懷丁卯別墅四百四十七、 寄郴州李相公四百四十八、 和賓客相國詠雪四百四十九、 奉和盧大夫新立假山四百五十、 奉命和後池十韻四百五十一、 送從兄別駕歸蜀并序四百五十二、 贈蕭鍊師并序

商品規格

書名 / 許渾詩校注
作者 / 江聰平 校注
簡介 / 許渾詩校注:1.作者專研唐詩,特別鍾愛「風神俊爽、土屬高華、律度整密」的許渾詩,因而傾其力為其作注。2.此《丁卯集》二卷注本參校經史百書,也勤以補遺,每一首均有詳深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8595446
ISBN10 / 9578595441
EAN / 9789578595446
誠品26碼 / 2681665388009
頁數 / 45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 作者專研唐詩,特別鍾愛「風神俊爽、土屬高華、律度整密」的許渾詩,因而傾其力為其作注。
2. 此《丁卯集》二卷注本參校經史百書,也勤以補遺,每一首均有詳深的注文、校文,兼或有箋,是研究許渾詩作者,不可錯過且唯一的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