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起信論: 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
作者 | 蘇遠泰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聖道起信論: 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徐松石,原名徐振凡,自號照流居士,一九OO年生,曾分別在上海廣東浸信會、香港尖沙咀浸信會、美國三藩市自立浸信會擔任牧師,曾任《真 |
作者 | 蘇遠泰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聖道起信論: 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徐松石,原名徐振凡,自號照流居士,一九OO年生,曾分別在上海廣東浸信會、香港尖沙咀浸信會、美國三藩市自立浸信會擔任牧師,曾任《真 |
內容簡介 徐松石,原名徐振凡,自號照流居士,一九OO年生,曾分別在上海廣東浸信會、香港尖沙咀浸信會、美國三藩市自立浸信會擔任牧師,曾任《真光》雜誌主編,在香港浸信會出版部充任編輯及總幹事。他在基督教文字工作上的貢獻,包括早期本色化神學的建構,涉及基督教與本土宗教、文化和民族的關係,晚期更包括華人浸信會歷史的整理和編纂,編寫了五輯《華人浸信會史錄》。他在教會群體內的牧養文章和講章立場,著重信徒的靈性生命的培養和教會的發展,堅持聖經字面的權威,為一多產的基督教文字工作者和牧師;然而他最為學人所熟識的卻是他的民族學研究,例如《泰族僮族粵族考》一書曾被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教育部頒發學術著作獎,《粵江流域人民史》一書出版即被翻譯為日文。 根據本書編注者的分析,徐松石的思想曾經歷過許多轉變,可區分為輕視西方文化期、輕視一切宗教期、基督教排他主義期、建設中國本色化神學期、堅持聖經字面權威的基要主義時期。本書編錄徐松石上世紀三O至四O年代,以基督宗教的傳教困境作為問題意識,進行基督教與中國宗教對話的四部作品,包括:《耶穌眼裡的中華民族》(1934)、《基督教的佛味》(1935)、《聖道起信論》(1940)、《中華民族眼裏的基督》(1948)。在《耶穌眼裏的中華民族》與《中華民族眼裏的基督》中,他以比較文化/宗教的視野與文本分析的方法,透過中西經典語意的爬梳,比較彼此之間人生觀、倫理觀、善惡觀與宗教觀的差異與得失,析分中西文化與基督教的組成內容與核心精神,嘗試破除不同宗教與教派間在形式上或字面意義上的差異,探討彼此間於根源上的共通目標,並在方法上補充彼此間的不足及流弊。其中亦有徐氏運用其民族學專長的篇章,考證中華民族和希伯來民族古早時期曾有的互動,最終旨在供信徒能以「中國文化與基督信仰彼此間需互相接納」的觀念來傳遞基督教,同時也使基督教能藉此與其他宗教達成實質上的合一。 《基督教的佛味》與《聖道起信論》則集中討論耶佛會通的議題,前篇集中討論幾個耶佛思想上表面差異之處,如:位格與非位格、自救與他救、惡的來源、三世輪迴與末世等議題之探討,求其互相補正之處,並以佛教徒熟知的判教方法結合宗教社會學的成果,整理儒、佛、耶教概念上的同異與高下之別,篇末附有耶穌生平、教會歷史、聖經介紹以及佛陀生平、佛教簡史、佛教經典介紹及教理問答。「假如基督徒不肯研究佛教,怎能希望自己的信仰成為最有根基的慧信呢?」昔日《大乘起信論》說明佛法之廣大,激發眾生生起信從之心;徐松石研究佛教、吸收儒道,使基督教道慣乎眾教之中,超乎眾教之上,亦為使讀者都能消除疑惑,發「起」崇「信」基督之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蘇遠泰土生土長香港人,在香港接受大學教育(主修電子計算科學),八九年發現自己的福音信仰無法承載當時在北京發生的學運結局,自此努力學習中國教會史、中國文化和基督教神學,在香港建道神學院完成神學進修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以研究中國耶佛對話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神學院副教授,著有《張純一的佛化基督教神學》、《是敵?是友?科學與宗教的多元關係》(與林子淳、賴品超合著)及《地獄,永遠的刑罰?破解地獄的迷思》。現在研究興趣包括宗教神學、比較神學及普救論。
產品目錄 出版緣起總序/周聯華補序/周聯華 增補序/曾慶豹 編者序/蘇遠泰 導論/蘇遠泰 參考書目 編輯凡例 正異體字對照表 耶穌眼裡的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眼裡的基督 基督教的佛味 聖道起信論
書名 / | 聖道起信論: 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 |
---|---|
作者 / | 蘇遠泰 |
簡介 / | 聖道起信論: 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徐松石,原名徐振凡,自號照流居士,一九OO年生,曾分別在上海廣東浸信會、香港尖沙咀浸信會、美國三藩市自立浸信會擔任牧師,曾任《真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626316 |
ISBN10 / | 9869626319 |
EAN / | 9789869626316 |
誠品26碼 / | 2681625415004 |
頁數 / | 60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上帝和真如
編注者按:宗教多元論者約翰希克(John Hick, 1922–2012)在《宗教之解釋──人類對超越者的回應》一書中,把宗教所信奉的對象分類為位格(personal)和非位格(nonpersonal),而基督宗教所信仰的上帝(耶和華)屬於位格性,又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以色列人重視歷史,也強調上帝是超越的他者。希克認為佛教所強調的空是非位格性的,而空的完滿性同時反映在他所肯定的東西上,即充滿存在的真如,是內藏於萬物之內──上帝與真如看來是南轅北轍。但徐松石不同意希克上述的觀點。
本文是徐氏一篇十分具創意的作品,他認為上帝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上帝。他的立論是:首先,他從佛家的角度出發,認為真如就是宇宙的主宰實體實性;但若從人的方面說,真如就是人的真心。另外,佛家也不反對創造之說,只要所謂的「創造」並非由一位宇宙以外的創造主無中生有地創造,而是指宇宙的真常和自性,在變遷中無常變現出現有的天地。而按基督宗教的聖經所說,道就是上帝,而萬物是藉著道而造,而道就是靈、理、律、因果、真如、真智慧的意思,故此,「宇宙就是道,道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上帝,上帝就是宇宙。」而聖經又說道在人的心裡,沒有內外,即道在人心。徐氏就是如此那般地把道看為是宇宙,又是上帝,又是人的心;但正如之前所說,佛家又把人的真心視為真如──如此,便順理成章得出上帝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上帝了。
但徐氏並沒有把上帝和真如完全等同,他仍然十分強調兩者的差異,就是基督宗教強調「動」的一面:上帝是真智慧,有計劃、有理智,產生能動、改革、積極行動的性格,令信奉基督宗教的世人在文化的形成上傾向行動、積極和改進自然;而佛教則強調「靜」的一面,宇宙不過本著孤寂的因果作用而有,是消極而成幻相,令信奉佛教的世人較重視萬物平等,一切隨順又行,以適應自然為主,並不樂於改動。但徐氏強調,耶佛兩教實可參考對方的長處,彼此豐富。
徐氏對上帝就是真如的主張,和創造不過是宇宙萬物變遷而現之說,跟傳統基督宗教的上帝論和創造論有頗大的不同,他並不強調位格的上帝和「從無創造」的觀念,接近「萬有在神論」(panentheism)。但他參考了佛家真如的概念,在強調上帝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的同時,可以讓基督徒多點思考上帝的內蘊性(immanence)
佛說宇宙萬象都是空虛,一切都是六大五蘊因緣和合而成的幻境。萬物歷劫,人世煩勞,全都受着因果定律支配。宇宙最後的實在,只有真如而已。
舊約聖經傳道書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又舊約詩篇百零二篇說:「上帝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却要長存。天地都要像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衣更換,天地就都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在這裏,佛教說萬象虛幻,惟獨真如存在;基督教也說萬象虛空,惟獨上帝永存。到底這真如和上帝異同之點何在?
第一,我們可以說這真如就是上帝。謹將作者在《中華民族眼的耶穌》所說的一段抄錄如下:「佛家推重真如二字。這真如即實體實性,永世不變之理。釋迦不談造化主宰,而以真如為宇宙的道。可見佛家雖表面上不談宇宙主宰,實際上是相信有真如為主宰的。這真如在人方面,就是真心。真心是靜定的;心一流動,受塵緣色相所蔽,便變成了妄心。所以我們要回復真如,明心見性,這時纔有真的智慧。《湼槃經》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佛性即覺性),這佛性乃指真如。真如或真智慧是指甚麼呢?其實就是基督教的聖靈和上帝。
「怎樣見得真智慧或真如就是基督教所謂上帝和聖靈呢?箴言第三章第十九節說:『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又箴言八章二十二和二十三節說:『我智慧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出生。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他在淵面的周圍畫出圓圖,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我在那為工師。』現在試拿箴言這兩段與詩篇三十三篇六節比較。詩篇說宇宙萬象藉上帝的靈而成。箴言即說上帝創造天地全是出於智慧,可見這真智慧就是聖靈。」
又約翰福音四章二十四節說:「上帝是個靈。」約翰一書五章七節說:「聖靈就是真理。」同時耶穌說上帝是我們的天父,而馬太福音十一章十九節却用「智慧之子」指我們做天父兒女的人。所以在基督教,上帝聖靈真理真智慧原來是同一的事。佛教以真如表示宇宙的真智慧,說世人要轉識為智,然後能夠契合真如。可見佛教的真如,就是基督教的上帝。
第二,雖然真如和上帝都是指真智慧,但佛教的真如觀念和基督教的上帝觀念,到底是否完全相同的呢?釋迦降生時,印度外道本有創造主的觀念。然而這創造主的觀念,却不是釋迦所採取的。據作者的意思,外道創造主的觀念確有兩個很大的矛盾:(1)若說宇宙有創造主,就是承認無中生有,承認有始有終;然則上帝又是誰所造的?(2)若說宇宙有創造主,就是承認宇宙有限;那麼宇宙之外又是何物?為要避免這種矛盾,所以釋迦說宇宙乃是非有非無,亦有亦無,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的真如境界。這真如不生不滅,常住不動。但這並不是指沒有生和沒有動,乃指自然而生和自然而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