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儒同異考: 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 | 誠品線上

天儒同異考: 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

作者 肖清和/ 王善卿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天儒同異考: 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本書原著張星曜(1633–1715?),是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的代表,四十七歲受洗,教名Ignatius(依納爵),故其又號依納子,卒年不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原著張星曜(1633 – 1715?),是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的代表,四十七歲受洗,教名Ignatius(依納爵),故其又號依納子,卒年不詳,約於一七一五年以後。歸信後留下不少漢語作品,可略窺明末清初華人信徒的思想的脈絡。 本書收錄《天儒同異考》、《闢妄條駁合刻》、《欽命傳教約述》、《聖教贊銘》、《聖人宗徒十四人行實》、《祀典說》,另於附錄中收錄《天教明辨》及《通鑑記事本末補後編》目錄。 《天儒同異考》為張星曜的重要著作,歷來為學者所重視。在此書中,張星曜創造性處理耶儒關係,提出了「合儒」、「補儒」、「超儒」。在明末「合儒」、「補儒」的基礎上,張星曜提出了「超儒」。張星曜對耶儒關係的處理,反映出清初禮儀之爭對天主教徒所帶來的認同壓力,也反映出張星曜對自己信仰外來宗教原因的合法性說明。 《闢妄條駁合刻》:此卷將徐光啟的《闢釋氏諸妄》,以及張星曜、洪濟的《闢妄闢條駁》合為一書。由於《闢釋氏諸妄》批評當時佛教教義,清初普仁禪院的截流行策和尚見之,撰寫了《闢妄闢》反駁。張星曜、洪濟等天主教徒對於截流行策的《闢妄闢》又進行回應,撰寫《闢妄闢條駁》。透過此書讀者將一窺明末清初天主教與佛教的關係。 《欽命傳教約述》為典型護教作品,編輯奏章、歷史文獻等為天主教辯護;以此證明天主教在中國是受官方尤其是皇帝本人的許可、支持與讚許。此書成為後世天主教面對官方的護教作品範式,影響晚清黃伯祿《正教奉褒》的著作。 《聖教贊銘》(附《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屬聖詩類作品。採取中國傳統詩歌韻律,不僅富有文學色彩,而且便於誦讀、傳播,是收錄文獻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內容。張星曜所創作的《聖教贊銘》即配畫詩,懸掛在杭州天主堂上。《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亦為同類作品。 《祀典說》表明張星曜參與了清初的禮儀之爭。中國禮儀之爭不僅涉及到教廷與在華傳教士之間的爭論,而且中國信徒也捲入其中。張星曜在《祀典說》中讚同耶穌會士的做法,即容忍儒家的祭祖、敬孔禮儀,但對於生祠、城隍等禮儀提出批評或改造。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肖清和/編注安徽潛山人,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2006年參加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博士培養計劃,2009年分別獲得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末清初天主教史、宗教哲學等。 曾赴香港中文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等學術機構參加學術研討會與學術工作坊。主持或參與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多項,著有《天會與吾黨: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體研究》、《20世紀宗教觀研究》(合著)等,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書評、譯文三十餘篇,論文曾被《光明日報》以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曾獲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王善卿 (Alexandra Wang) /編注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紐約天主教聖若望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東亞碩士、歷史博士,美國天主教歷史學會(American Catholic Historical Association)會員。 師事美國神學家Raymond Bulman,研究領域:法國王權史、奧體神學 (Corpus Mysticum)與歐洲神權政體。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序 周聯華編者序 肖清和導論 肖清和參考文獻 編輯凡例正異體字對照表天儒同異考闢妄條駁合刻 欽命傳教約述 聖教贊銘(附: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 祀典說 附錄

商品規格

書名 / 天儒同異考: 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
作者 / 肖清和 王善卿
簡介 / 天儒同異考: 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本書原著張星曜(1633–1715?),是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的代表,四十七歲受洗,教名Ignatius(依納爵),故其又號依納子,卒年不詳,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568238
ISBN10 / 9575568230
EAN / 9789575568238
誠品26碼 / 2681214750004
頁數 / 48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編者序

本書名曰《天儒同異考: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張星曜為清初著名儒家基督徒,是明末清初第三代天主教徒之代表。張星曜生於一六三三年,卒於一七一五年之後,四十六歲受洗入教。入教之後,張星曜撰寫了大量的漢語基督教文獻。這些著作基本上都是處理耶儒、耶佛關係,還有著作是有關禮儀之爭以及聖詩。張星曜著作眾多,除了撰述之外,張星曜還輯錄了大量著作。其中,《天教明辨》二十冊、《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五十卷。其體例是摘錄相關著作,按照主題分門別類予以整合。在摘錄之餘,張星曜及其編輯群體有自己的按語。

張星曜的漢語基督教文獻有十餘種,存世的著作約有八種。除了《天教明辨》、《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為編著之外,其餘為張星曜的獨著或合著。本書收錄張星曜與洪濟合著的《闢妄條駁合刻》、張星曜等人合著的《欽命傳教約述》、張星曜獨著的《聖教贊銘》及《祀典說》、《天儒同異考》等五種。因為《天教明辨》、《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卷帙浩繁,內容繁多,且是編著,因此,本書並未輯入。但本書附有《天教明辨》、《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細目,以使讀者對此兩書內容有所了解。

《闢妄條駁合刻》,顧名思義,是將署名徐光啟的《闢妄》,以及張星曜、洪濟的《闢妄闢條駁》合為一書。《合刻》序於一六八九年,此時張星曜業已五十七歲,是其受洗入教之後的第二本著作。徐光啟為明末教會「三柱石」之一,對明末天主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署名徐光啟的《闢妄》(全名《闢釋氏諸妄》),對佛教的「破獄」、「施食」、「無主孤魂血湖」、「燒紙」、「持咒」、「輪迴」、「念佛」、「禪宗」等展開批評。清初普仁禪院的截流行策和尚看到《闢妄》,展開反擊,撰寫了《闢妄闢》,但此書已佚。張星曜、洪濟等天主教徒對於截流行策的《闢妄闢》又進行回應,撰寫《闢妄闢條駁》。此書為了解明末清初耶佛關係,天主教與佛教對話均有幫助。

《欽命傳教約述》是一本護教作品,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列舉朝廷尤其是康熙皇帝本人對於天主教的優容,以及相關的奏章、歷史文獻等為天主教進行辯護,以此證明天主教在中國是受到官方尤其是皇帝本人的許可、支持與讚許。此書對於後世類似體裁的護教作品影響甚大。晚清黃伯祿的《正教奉褒》就是類似著作。

《聖教贊銘》(附《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為明清為數不多的聖詩類作品之一。明末,徐光啟等信徒就已經嘗試創作聖詩。與張星曜同時代的華藉耶穌會士吳歷亦創作出聖詩集。這些詩歌採取中國傳統詩歌韻律,或五言或七言,或絕句或排律,不僅富有文學色彩,而且便於誦讀、傳播。這些詩歌是漢語基督教文獻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內容。張星曜所創作的《聖教贊銘》是配畫詩,是懸掛在杭州天主堂上聖畫的配詩。《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極為簡短,言簡意賅,應該也是聖人畫像的配文。

《祀典說》表明張星曜參與了清初的禮儀之爭。該文獻表明,中國禮儀之爭不僅涉及到教廷與在華傳教士之間的爭論,而且中國信徒也捲入其中。禮儀之爭對於中國信徒的影響遠遠超過想像。與張星曜同時代的中國信徒,如江西信徒夏大常等亦為禮儀之爭撰寫著作,發表意見。張星曜在《祀典說》中對儒家的祭祀、生祠、家廟等進行說明。張星曜讚同耶穌會士的做法,即容忍儒家的祭祖、敬孔禮儀,但對於生祠、城隍等禮儀提出批評或改造。

《天儒同異考》為張星曜的重要作品,歷來為學者所重視。在此書中,張星曜創造性處理耶儒關係,提出了「合儒」、「補儒」、天儒同異考:張星曜文集「超儒」。在明末「合儒」、「補儒」的基礎上,張星曜提出了「超儒」。從中可以看出張星曜在身分認同上,更加強調天主教超越於儒家。張星曜對耶儒關係的處理,反映出清初因為禮儀之爭對天主教徒所帶來的認同壓力,也反映出張星曜對自己信仰外來宗教原因的合法性說明。

本書採用為學界所常用的權威底本,如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所藏《闢妄條駁合刻》、徐家匯藏書樓所藏《欽命傳教約述》、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天儒同異考》等。由於時間限制,本書並未詳細核對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但對文中所出現的專有名詞與術語進行了詳細注釋。

明清漢語基督教文獻是中國歷史與思想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這些文獻,可以管窺明清基督教的思想世界。同時,這些文獻也是漢語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思想資源。包括張星曜在內的明清天主教徒,在處理耶儒關係、耶佛關係、聖詩創作、護教作品等方面的經驗及創見,對於今天漢語神學構建均大有裨益。明清漢語基督教文獻很多都是合作的產物,本書亦然。本集緣起於二○一一年曾慶豹教授之邀請。隨後,吳昶興教授也來信介紹了相關情況。在此,筆者感謝二位先生的盛情邀請,也為兩位先生為了推動漢語基督教文獻整理與研究所感動。更為感動的是橄欖華宣出版集團的王鍾山、張瑋哲兩位編輯的細緻與耐心的工作。本來按照計劃,此集應該與二○一三年問世,但筆者俗事纏身,雖然有心要及時完成此項極為有意義的工作,竟力有不逮。本集初步錄入主要依賴於研究生郭建斌同學;而在核對、添加注釋之時,則主要依賴本集第二作者王善卿博士及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偶文琦同學與曹喻水小姐之力。然本書責任由筆者一人承擔。眾多因緣促成此集問世,筆者銘感於心,念茲在茲。

筆者識力有限,文中紕漏在所難免,敬祈讀者方家指正為盼。
肖清和
2014 年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