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現台南: 貓編的追花筆記 | 誠品線上

花現台南: 貓編的追花筆記

作者 陳秀琍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花現台南: 貓編的追花筆記:走在台南舊城你可以感受到清代老街舊巷道的尺度、古蹟廟宇的美、老屋的魅力,還有城市裡四季花開的植物。在城市,植物從來不是城市的主角,但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走在台南舊城你可以感受到清代老街舊巷道的尺度、古蹟廟宇的美、老屋的魅力,還有城市裡四季花開的植物。在城市,植物從來不是城市的主角,但一座有溫度又有深度的城市絕對少不了植物的妝點,台南老街巷與老屋堆疊了舊城深淺不一的都市紋理,在日星月移的時序中,四季裡的花草樹柔化舊都建築的線條。 貓編喜歡走在清代的舊街巷,老巷一個轉角或某一間老屋紅牆裡,驚喜於偶會有探頭的綠葉與花朵在微風中向過路人點點頭。近二十幾年來穿越在舊街大街小巷,她以一期一會的心情,沒有約定的約定,在不同的季節看著它們花開,看著它們花落,看著它們結果、葉落,再一個新的年度舒展新芽,又一個輪迴。日日,月月,年年。每隔一段時日,心裡盤算著可以在哪條巷弄拍到什麼植物。只要有空,便習慣帶著相機穿梭大街小巷,拍街道拍古蹟拍老房子,也拍城市的花與樹。走出舊城,花就不只是巷弄或庭院裝飾的小家碧玉風情,而是貼近大地脈動的農田平原與山川壯闊風光。在貓編的追花台南私筆記中,除了小吃、古城巷弄外,更展現了台南不為人知的另一魅力……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葉澤山台南市觀光局局長/王時思作家、台中市文化局局長/路寒袖◎聯合推薦府都建設總經理/陳健章高青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慧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秀琍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畢業。養貓、愛貓,自稱「貓編」,有貓的獨立敏銳探查本能。歷任《悠活台南—台南市刊》、《e代府城—台南市刊》、《樹谷文化基金會期刊》、《發現新台南遊旅書系列》、《鄉城生活雜誌》等刊物主編、總編輯。著有《林百貨台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推薦)、《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佳作)、《紅城戀影-老台南歷史散步》、《城市的角落》(好書大家讀文學散文類推薦)、《台南海線人文小旅行》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發現台南的美不勝收/葉澤山推薦序:感時應物追花人/王時思推薦序:鑽入花叢天地靚/路寒袖作者序:生命記憶裡的花影前言:花開有時春風紫楝花信來 秋晴金鈴樹滿枝黃花、洋紅風鈴木 春爭妍春染澄紅木棉花 吉貝班芝歷史見流轉在春日中的粉色南洋櫻足跡漫步在芳菲春光的羊蹄甲林中三月仲春 麻豆柚花香滿盈刺桐花開 又一年相逢 舊城鳳凰花開時深淺金黃綴滿枝 阿勃勒的夏日圓舞曲常夏裡的番花 緬梔的前世今生散步舊城巷弄 遇見石榴花開時山野黃花樹滿山 花開花落相思情夏風舞動埔姜葉 纖纖紫花串串飛夏至新荷嬌 微薰送晚香徐徐秋風 漫漫白華菅芒花海臘月暗香 台南梅花二三事貓編私景點雙秀園裡浪漫的藍花藤和蝶豆錦簇迷人的花旗木盛景逆光中看到水晶般的藍花楹九重葛花瀑裡的童年記憶巴西野牡丹紫染梅峰古道春季秋日盛開的蒜香藤夏日紅牆上的馬茶花仲夏裡的晚風香 使君子

商品規格

書名 / 花現台南: 貓編的追花筆記
作者 / 陳秀琍
簡介 / 花現台南: 貓編的追花筆記:走在台南舊城你可以感受到清代老街舊巷道的尺度、古蹟廟宇的美、老屋的魅力,還有城市裡四季花開的植物。在城市,植物從來不是城市的主角,但一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83774
ISBN10 / 9863983772
EAN / 9789863983774
誠品26碼 / 2681663415004
頁數 / 21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不同季節,穿梭台南舊城,總能與不同花與樹相遇。
因為有了這些植物,四季有了不同的表情。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相逢 舊城花開時
五月,孔廟後牆的馬茶花在初夏低調開出第一抺白,以台南紅的老牆為背景,襯出馬茶花白的剔透淨美與古典優雅。散步舊城巷弄,大角磚的老牆裡探出頭的石榴翠綠枝葉中幾朵垂開的小紅花,搖曳生姿。石榴是府城傳統嫁女兒必備的植物,在舊城許多院落裡一株株的石榴藏著一個個女人故事。彎個巷道來到清代郊商石鼎美宅,前院的埔姜串串紫花初開,埔姜就是黃荊,古時代拿來做門扉,可為薪材,細枝條平常百姓婦人拿來挽髮,紫花拿來裝飾,更重要的是,它是台南永康舊地名的植物。走在台南舊城你可以感受到清代老街舊巷道的尺度、古蹟廟宇的美、老屋的魅力,還有城市裡四季花開的植物。

在城市,植物從來不是城市的主角,但一座有溫度又有深度的城市絕對少不了植物的妝點。植物之於城市仿若是歷史舞台裡的背景,文人雅士對著她吟咏,感懷或喜或悲,寫實也寫情。台灣的植物精彩多元跟歷史及地理有很大的關係,除了原生於台灣的植物、有些種籽則隨海流漂流而來,大自然把生命延伸到這土地;另外台灣歷經不同統治政權,隨著海盜、貿易、移民,植物也跟著移植到這塊土地。

從十七世紀荷蘭由東印度公司從歐洲到南洋、南洋再到台灣,在這海洋貿易中帶來新的植物;明清則由來自中國的移民帶入。有趣的是,因為氣候的關係,即便植物品種與中國相同,開花時間卻有所不同。清代第一位巡台御史由北京來台灣的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裡寫到,「花不應候。余壬寅仲冬按部北路,至斗六門,見桃花方謝,菜花初黃;回至笨港,見人擎荷花數枝;及回寓館,榴花亦照眼。癸卯二月,桂正芳菲;八月,桃又花信;不可以時序限之。」這段說明由北而南看到夏花冬開,不照節氣走;後又提到,「花開無節,惟菊至冬乃盛,開至二月。蘇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與客汎菊作重九有云:嶺南地暖,百卉造作無時。」以北京政權中心的觀點來看連嶺南都百花造作無時,植物花開不照溫帶氣候的植物生長時序走。大陸南北氣候落差尚如此,更何況跟嶺南有緯度差距又隔了一個海洋的台灣。如以民間信仰的十二花神認知,石榴農曆五月開花(亦有六月一說),但台灣的石榴幾乎是四季都可見開花結果,這位台灣第一位巡台御史黃叔璥在仲冬看到石榴,擎荷花數枝回寓館真的一點都不意外。不少資訊或文章寫花開時間引用中國的花時節令,但其實和台灣的現實有落差,實在有需要回到台灣植物自己的生長時序。

清代台灣志書及文獻中已有記載台灣各地植物,但數量少且較為粗略,亦有部份誤植。至日治大量引進外國的植物,無論是實驗性質、經濟價值或美觀造景,對台灣的影響都十分重大,日治五十年中引進西方科學方法進行了台灣的植物基礎調查、標本的建立,都市公園的設立、行道樹種植或造林等,這些都影響台灣甚遠。這些城市植物中,就以鳯凰木為例,鳯凰木於一八九六年引進種籽培育,並由著名的植物學家本多靜六博士命名,台南於一九一七年大量種植於市街,至一九三O年代花開時節紅蝶簇滿枝,自此每一個夏日,鮮明的鳯凰木影像成為台南百來年鮮明的城市植物印象。

在不同季節,穿梭台南舊城,總能與不同花與樹相遇。花樹讓城市多了美麗的表情,春天台南知事官邸前楝樹紫花漫漫香氣盈盈,襯出台南知事官邸百年洋樓更加古典;城西石家老宅院內的馬茶與埔姜為盛夏的清代大宅多了一份文人的優雅;熱蘭遮城原海關俱樂部前幾株日治時期種植的緬槴在初夏吐芬芳;夏至赤崁樓前的紫薇怒放。孔廟全台首學一側的鳯凰木花開滿枝與台南紅的牆鬪艷,勾勒出府城最強烈的映像。古蹟因為不同的節氣可欣賞到不一樣的植物,如冬天祀典武廟六合堂前的梅盛開,春天後門的蘋婆開出可愛如小燈籠般的花朵,一到夏天觀音廳前紅色石榴綻放、粉紫的紫薇花落在小池上,同樣的祀典武廟,看起來冷硬的建築,因為有了這些植物,四季有了不同的表情。不管是老街或是老建築的庭院裡也因此綻放不同風采。

台南老街巷與老屋堆疊了舊城深淺不一的都市紋理,在日星月移的時序中,四季裡的花草樹柔化舊都建築的線條,喜歡走在清代的舊街巷,老巷一個轉角或某一間老屋紅牆裡,偶會有探頭的綠葉與花朵在微風中向過路人點點頭。這二十幾年來穿越在舊街大街小巷,以一期一會的心情,沒有約定的約定,在不同的季節看著它們花開,看著它們花落,看著它們結果、葉落,再一個新的年度舒展新芽,又一個輪迴。日日,月月,年年。每隔一段時日,心裡盤算著可以在哪條巷弄拍到什麼植物。只要有空,便習慣帶著相機穿梭大街小巷,拍街道拍古蹟拍老房子,也拍城市的花與樹。

花樹隨著季節生長,但有生也就會面對死亡,今年看到的景色未必恆常。「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一場颱風帶走兩棵測候所的洋紅風鈴木,土地硬化與褐根病讓台南公園的羊蹄甲生病枯死,再重新種植。刺桐釉小蜂讓台南舊城內的老刺桐消失,要看刺桐老樹,只能往安南區、將軍及鹽水走,尋找三百多年台灣府台灣知縣孫元衡在〈赤崁集〉寫到當時台南「刺桐城裏煙花靜,叢竹牆邊鳥雀空」的美景。曾經台南以刺桐聞名,而被稱為刺桐城,但如今只能往城外去尋覓落在各區的老刺桐了。

走出舊城,花就不只是巷弄或庭院裝飾的小家碧玉風情,而是貼近大地脈動的農田平原與山川壯闊風光。
台南溪北將軍苓仔寮道路的亮橘色木棉花在春耕新綠的秧苗田中有著田野農趣。後壁小南海將軍埤南洋櫻照映著一片浪漫的粉紅水色。白河詔安厝於初夏有黃金稻田與阿勃勒的黃花相互輝映,在藍天白雲陪襯下金黃閃亮著。六月從詔安厝沿南89公路與頭前溪平行的區域另在和竹子門附近三百多頃的粉荷花笑靨向人招搖。秋天不能錯過八掌溪與曾文溪的白芒,那一片雪白輕輕鋪在河的兩岸河床,給了台南這兩條大溪最溫柔的擁抱。風送白色菅芒如浪,秋晴朗朗遠山翠微,菅芒無華無香,卻是遠離塵囂最貼近大地之母一份接地氣的靈動。

所有植物花開都是美麗的,各具姿態各有風情,這些繁花中貓編在這本書主文選了十六種花樹,主要與貓編長期記錄與台灣土地或是台南有所相關,從原生的菅芒、相思樹、埔姜;與平埔族群相關的吉貝、刺桐;到荷蘭人引進的阿勃勒;從外域進到中國再隨著漢人移民台灣的石榴、番花或是原生於中國柚花、荷、梅……等;日本人引進的鳯凰花、羊蹄甲、南洋櫻到戰後的黃花、洋紅風鈴木等等。除了埔姜大眾可能比較不熟之外,其他大部份是一般人常見。愛花如我也希望讀者賞花之餘,或許可以對台灣及台南無論歷史、產業或土地的記憶能有所連結。另外因為這幾年追花人十分多,貓編另加了八篇私藏的拍花景點寫成番外篇,裡面有近年受歡迎的植物如女孩最愛的紫藍色花系藍花楹、藍花藤、蝶豆,艷紫的巴西野牡丹、蒜香藤,和滿開後令人驚艷的花旗木及九重葛,一些平常看起來普通,但花期卻讓人眼睛一亮的植物與景點和大家分享。

這些植物不足以代表台南,他們都只是這城市裡一部份。這土地的植物太多,從都會到山林、從草花到樹木,從水生到高山都有認識不完的植物。就像台南的文化層次不止古蹟、地景、民俗信仰、小吃,植物也是城市文化風景裡的一環,在舊城裡的花樹有情,也有故事。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散步舊城巷弄 遇見石榴花開時

台南祀典武廟內觀音廳香煙裊繞,南側外牆三株石榴倚在紅牆上,綠葉隨著微風輕輕搖動,光追逐著影,橘紅色的石榴花在紅牆和綠葉間優雅地擺動,古詩中「搖曳堪凝目,陸離映翠華」的情境就在眼前。

小時候外公家三合院中埕是個花園,因此我從小對庭院植物並不陌生,但對石榴特別有印象則是在出嫁時,當時夫家沒要求太多古禮,但其中有一樣必備的禮俗,就是要求新娘必須帶石榴樹苗入門,後來那株石榴樹由我公公種在老家的院子裡。

舊城裡的石榴故事
石榴樹早期常見於台南人的庭園中,主要因為台南傳統婚俗,新嫁娘得帶石榴入門,再將其種在庭院。因為石榴多籽,象徵著多子多孫,每次的嫁聚就會有新種的石榴樹,可謂家中吉祥喜慶的植物。台南這樣的傳統禮俗源自中國,早期移民帶來石榴延續在台灣土地,其中台南舊城更是如此。這樣的婚嫁習俗在中國相關典故可追溯至《北齊書‧魏收傳》,「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祖收女為妃,後帝幸女宅宴,妃母宋氏薦二石榴於帝前。問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魏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雖然石榴自古在中國便被視為吉祥多子的象徵,但它其實是從外國輸入中國的植物。石榴名稱取自其原產國的地名而來,是西元前張騫出使西域交流的植物之一。這在台灣清代志書《台灣縣志‧果之屬》中記載石榴提到,「夏花、秋實。《博物志》,『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而塗林安石國就是現今的伊朗。

此植物在二千年前由張騫從伊朗帶到中國,三百多年前隨著漢人移民台灣,將習俗也帶進台灣。在《重修臺灣府志‧風俗習尚附考》,關於婚禮習俗有所描述,「一植石榴一株,用銀石榴三、四顆及銀桂花數朵纏繞枝頭,名曰『榴桂』;一植蓮蕉花一株,取『連招貴子』之義(土人「蕉」「招」同音)。此納幣之禮也。」此傳統的禮俗一直在府城傳承。除了女子出嫁需帶石榴外,另外在女子的飾品上如新嫁娘的纒花、刺繡、剪紙、木雕等也常見。一直到日治時期,運用於建築裝飾的馬約利卡磁磚也都有石榴造型,可見這植物在庶民生活中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古詩詞中的石榴
石榴除了喜慶的象徵外,另外中國民間傳說有所謂十二月花神,台南的三老爺宮主殿兩側壁畫就繪有十二花神,其中五月的花代表就是石榴,但其代表絕對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因為石榴的花神代表竟是驅邪抓鬼的鍾魁。據說因五月天氣開始轉為燠熱,傳染病因而產生,由鍾魁成為花神驅邪,感覺上比較算是功能導向,而不是以外貌來推舉花神的代表,這比較像道教的習俗。

也因石榴代表五月,因此有些文人雅士落款不以數字,而以「榴月」落款月份(另五月也有蒲月、皋月之稱),廟宇、古厝中的彩繪就常見這樣的落款。另外在台灣文獻的古詩詞中,《鳯山采訪冊》收有鳯山縣教瑜朱士玠的及陳洪圭以石榴花為題的詩作,當中對石榴花的來源(西域)、花期、花色及果型都有描述,筆法不同各有巧妙。朱士玠的石榴花其中一段,「子綻綠蛇珠顆顆,花垂紅鵲羽翻翻。林陰彌望都如許,賴爾濃芳占小園。」彷若看到在花木扶疏的古老小庭園中那石榴花與果相交映的畫面;另外陳洪圭對石榴花的形容,則是在形貌上有細緻的描繪:「雨染紅疑蘸,日烘色倍嘉。煌煌枝似火,爍爍蕊侵霞。」最後的一句「搖曳堪凝目,陸離映翠華。」更把石榴樹的姿態形容得很有臨場感。

武廟石榴供佛 鄭氏家廟石榴成追憶
品讀了石榴的典故與舊籍裡的詩詞,就來找找台南哪兒有石榴可賞。

最經典即前文所提到的,在國定古蹟祀典武廟內。由主殿穿越到西側可見觀音廳,在此建築的南側外牆邊種有三株石榴,有二、三十年的歷史;後院假山也有石榴樹,是複瓣石榴,而觀音廳南牆的石榴對面就是文昌祠,身為寫書人,我每次來武廟,即使不燒香也總會來文昌祠前雙手合十參拜,向文昌帝君問好,每次一轉身,對面掛在牆上的石榴樹就映入眼簾。紅牆讓石榴的綠葉更加翠綠,石榴枝軟下垂,部份枝葉懸於觀音廳的側拱門,形成一幅雅緻的構圖。武廟的石榴賞心悅目,不在花美也不賞果碩,賞的是古廟與植物在歷史空間散發出的特有韻味。

雖說石榴是夏花秋實,但由於台灣一年四季溫差變化不算太大,所以基本上到了秋天還是可見花果並陳。觀音廳外的石榴是供佛用的,所以民眾不能任意採取,但鳥類可不在此限,當果實肥美之際總能吸引白頭翁、綠繡眼等鳥兒們飛來啄食。有一次貓編在石榴樹下拍照,突然來了不同的鳥群,牠們在樹枝上吱吱喳喳好不熱鬧,當天雖沒有帶單眼相機,但也算順利拍到難得的畫面,可說相當幸運呢!

除了武廟,原本在台南舊城區中另一個植有石榴的古蹟──鄭氏家廟,原本前院琉璃牆有一株石榴向外探望,十分古色古香,有著「賴爾濃芳占小園」的韻味,覺得好看曾有拍照留存,但後來古蹟整修牆拆了,原本院中的石榴也不知去向,實在可惜。

舊城老街石榴尋蹤
除了古蹟,在台南老街中閒晃也能覓其蹤影,如老咕石街(信義街)的兌悅門石碑前種有幾株,長得算高大;五條港的忠明街、萬福庵巷子裡、小西門附近的巷子也有由牆內長到牆外的石榴樹;在安平老巷內也能見得。出了舊城區在其它地方偶見古厝前種植石榴,總會特別停下腳步觀賞,像七股溪南村附近有一株長在老宅前大門前,老屋與石榴的景緻別具古意。

台南古都歷史悠久,保留較多古老的文化,一個有深度的城市,可以從生活傳承的細節中看到歷史。台南老屋庭院中的一株石榴樹,看起來普通平常,卻是在地文化的一部份。然而這樣的傳統漸漸在簡化的婚禮中被遺忘,如今年輕一輩結婚,若家中長輩沒特別要求,基本上新嫁娘帶著石榴入門的禮俗就少見了。

一個城市文化的構成相當多元,台南舊城除了老街、古厝、小吃,其實植物也是充滿故事。下次在舊城內老屋院內看到石榴,記得停下來瞧瞧,或許就是當年的新嫁娘帶來的呢!而台南舊城中若有老街願意以石榴為意象,讓家戶種植石榴於門前,營造出一條石榴巷,相信即使現代婚俗中少了這個植物,大家也會記得一個有關新嫁娘帶著石榴入門的故事。

追花指南
石榴(安石榴科安石榴屬)
學名:Punica granatum Linn.
花期:5-9月
地點:
中西區:武廟、信義街兑悅門附近、老巷內的庭園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