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洞: 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
作者 | 盧希鵬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結構洞: 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EMBA名師結合社會學、經濟學、資訊科學、生物學、未來學從亂而無序中,還原出7個面對超 |
作者 | 盧希鵬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結構洞: 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EMBA名師結合社會學、經濟學、資訊科學、生物學、未來學從亂而無序中,還原出7個面對超 |
內容簡介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的EMBA名師 結合社會學、經濟學、資訊科學、生物學、未來學 從亂而無序中,還原出7個面對超連結世界的簡單規則 帶領你和你的企業預見元宇宙、Web 3.0,未來次世代的市場和商機所在 當我們的工作、消費、學習、娛樂、生活⋯⋯在真實和虛擬間穿梭,交織成一個複雜的超連結網路,而在這個網路結構中的個體或社群,存在著許多該連結卻未連結的空洞,就是所謂的「結構洞」。誰能成功穿越結構洞,連結多重網路;誰就可以取得兩個社群間資訊及交易的控制權,擴大自身社會資本的優勢。 我們可以把結構洞想像成一個市場,譬如房屋仲介藉由結構洞,將「賣屋者」與「買屋者」兩個社群連結起來,取得自身在中古屋市場中社會資本的優勢。我們也可以把結構洞當成一種商機,因為一個穿越多重網路的超級連結者,手中會掌握兩個以上社群的資訊及交易控制權。 可以說,結構洞就是千變萬化的網路時代下,恆常不變的底層邏輯。 這個世界的變化愈快、愈複雜,我們愈要學會把資源放在不變的本質上;所有的創新和努力,才能在變動中持續累積、進化。如同作者在書中的妙喻: 一顆雞蛋,受到外力打破,是個災難;一顆雞蛋,從裡頭打破,卻是生命的成長。 因為前者把雞蛋當物質,後者把雞蛋當作物種,物質與物種的差別在於,物種擁有思考力。本書藉由精彩的思考辯證,整理出7個簡單規則,包括: 規則1|結構洞|掌握網際網路運作的底層邏輯 規則2|社會資本|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價值 規則3|隨經濟原理|時間與弱連結將重塑產業 規則4|轉型定律|物種才有思考和演化的能力 規則5|組織生態系|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規則6|去中心化|讓每一個節點都有決定權 規則7|新物種NO.1-5|瞄準未來市場結構的網路新經濟 書中也列出去中心化新物種1到5號,幫助你比別人早一步演繹並瞄準即將到來的未來市場。第一類是充滿了競爭者的已知未來,包括: 1號|零工經濟|一人服務多企業的新產業結構 2號|個人化巨量經濟|弱連結成為訂閱經濟的實力 3號|物聯網科技|馬上成真的實體化智慧生活 第二類則是屬於未知的未來,仍在不斷的失敗中繼續演化,充滿了機會與挑戰,包括: 4號|元宇宙|第二人生的沉浸體驗與邊玩邊賺 5號|Web 3.0|去中心化的數位金融資產 面對未來,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充滿變動。求生存、拚轉型的路上,與其去預測那些不確定性,更應該學習與不確定性共處。本書將打破你和你的企業從工業時代殘存的慣性舊觀念,啟發你 ․擴大思考維度,激發創新轉型的DNA ․形成生態組織,養成創新轉型的骨骼肌肉 ․連結去中心化,長出創新轉型的神經系統 最終找到你和你的企業在超連結世界中最具競爭優勢的位置。屆時,才能跳脫現有商業模式,掌握下一波網路新經濟的指數型成長。 重量推薦 許士軍|管理學大師.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何英圻|台灣電商教父.91APP董事長 葉福海|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副董事長
作者介紹 盧希鵬教育部公費留學管理資訊系統學門榜首,美國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分校工業工程博士,現任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專欄作家、企業獨董、經濟部法人科技專案總召,台北市智慧城市市政顧問等職。曾任台灣科大管理學院院長,應用科技學院院長、學務長、資訊管理系主任、電子商務中心主任,並經濟部本部有給職顧問,良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創會理事長、電視科技新聞主播與科技節目主持人。為台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史丹佛大學統計為「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終身科學影響力,資訊系統領域全球前1%),發表一百多篇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1 萬7 千次,連續3 次獲頒台灣科技大學傑出研究獎,管科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與中小企業國家磐石關懷獎章。2019年獲頒《馬奎斯世界名人錄》資訊科技領域終身成就獎(Albert Nelson Marqui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as a leader in the ¬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連續在《Cheers》雜誌EMBA 專刊調查中被校友與學生票選為「最受歡迎名師」。另著有《電子商務》、《網路行銷》、《計算機概論》、《大排長龍更快樂》、《C2B 逆商業時代》、《隨經濟》、《為什麼員工都是哈士奇,狼呢?》等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一本「天晴雁遠,海闊孤帆」的管理好書 預見未來的一本書 大道至簡,連結未來 序 改變你命運的結構洞 前言 管理複雜世界,需要簡單規則 第 1 章 結構洞 |找到網路運作的底層邏輯 第 2 章 社會資本|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價值 第 3 章 隨經濟原理|時間與弱連結將重塑產業 第 4 章 轉型定律|物種才有思考和演化的能力 第 5 章 組織生態系|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第 6 章 去中心化|讓每一個節點都有決定權 第 7 章 新物種NO.1 - 5 |瞄準未來市場結構的新經濟 結論 有限終局vs. 無限戰局的未來思維
書名 / | 結構洞: 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 |
---|---|
作者 / | 盧希鵬 |
簡介 / | 結構洞: 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EMBA名師結合社會學、經濟學、資訊科學、生物學、未來學從亂而無序中,還原出7個面對超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988274 |
ISBN10 / | 9863988278 |
EAN / | 9789863988274 |
誠品26碼 / | 2682279844004 |
頁數 / | 28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X21X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一】
節錄自本書【序—改變命運的結構洞】
每次穿越結構洞,就會改變你的能力與機會,進而改變你的命運,你相信嗎?在這本書中,我也提到了一項研究,美國華人第二代社經地位顯著提高的原因在於,華人都會鼓勵孩子去讀大學,讀完大學的孩子就會搬出中國城。
如果華人永遠住在中國城,200 年後華人的社經地位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華人第二代透過了大學這個結構洞,接觸到了美國人的社群,就此改變了華人的命運。這也是我的親身經歷,如果當初沒有勇敢地去參加教育部的公費留學考試,我現在可能還是一個軟體工程師。但是到了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接觸了不同的社群之後,培養了新的能力,也創造了我個人的第二曲線。
台灣的代工產業已經超過40 年,就像美國華人永遠住在中國城裡。我們該如何升級轉型?若要轉型成網路時代的新物種,我們產業的結構洞又在哪裡呢?
什麼是結構洞呢?在我的定義中,結構洞就是在超連結複雜世界中,那些該連結而沒有連結的節點,這就如同在網路結構中,出現了一個空洞。
舉例來說, 許多銀行想接觸會寫區塊鏈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高手,但是找不到;許多電子設備製造商,想接觸原廠的研發部門;賣房子的人,想要找到很多買房子的人⋯⋯如果找不到,就代表在這個社會的網路結構中,存在著許多該連結而未連結的節點,這些都稱之為「結構洞」。
填補結構洞,打破了社會不流動(social immobility),就是商機,將會為企業帶來資訊與控制的優勢。
市場,就是一個結構洞。只是你所面對的客戶不是一個市場,而是一群連結的市場。舉例來說,真正要處理好一項搬家相關事宜,首先房屋仲介公司要賣房子給你,然後你必須還要找到裝潢公司、搬家公司、生活機能相關公司⋯⋯這一連串需求都存在著許多該連結而未連結的結構洞。
許多人懷才不遇,這個「不遇」也是一個結構洞;或是商品叫好不叫座,也是因為市場上有結構洞沒有被填補。職場,也充滿了結構洞,組織階級之間、組織部門之間,都存在著許多結構洞。如果佔據結構洞的人存有私心,可能就會造成資訊與社會的不流動,形成組織效率不敏捷。
從數位化轉為網路型企業
企業界喊著要數位轉型已久,那麼這一波數位轉型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我認為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一波創新轉型使用的都是網路科技,也就是要把數位化企業轉型成為網路型企業。
什麼是網路型企業?就是打破組織疆界,依靠社會資本獲利的企業。舉例來說,當一個企業有了社會資本(如Uber、Apple、momo、或有大量穩定客戶的傳統產業),就容易找到合作的夥伴(人力資本),容易在市場上獲利(財務資本),同時也容易與新創團隊合作(智慧資本)。那麼,什麼是社會資本?就是企業在社會網絡結構中的位置。
結構洞就是企業獲取社會資本的主要途徑。自組織的複雜調適理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愈複雜,管理的方法就要愈簡單。用複雜方法管理複雜系統,很容易出錯。超連結的網路組織是非常複雜的,所以管理網路世界,需要簡單規則。「穿越結構洞」,就是我發現在超連結複雜世界中的簡單規則,而我相信這將改變你個人與企業的命運。
【內文試閱二】
節錄自本書【前言】管理複雜世界,需要簡單規則
網路的本質就是亂與無序。在Web 1.0 與Web 2.0 時代,我們希望用工程方法在無序的網路上建立次序,雅虎就是一個選單式的資料結構。但是到了Google 時代,它沒有分類目錄,但總可以用人工智慧的搜尋方式,幫我們找到需要的內容與圖片。
超連結資訊結構的另一個特色是「殺時間」,所以人們一掛網就是好幾個小時,讓時間飛逝而不自知。
有學生告訴我,他上網看老師的個人介紹,發現老師是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畢業的博士,於是他就連結到學校網頁去看看,然後又從學校網頁連結到威斯康辛州政府的網頁,發現原來美國有半數以上的牛奶都產自於這個州,因為這個州有一種特別品種的母牛⋯⋯這位學生說,他明明記得30
分鐘前,還在手機上看老師的個人介紹,為什麼30 分鐘後卻在看一頭母牛呢?
這就是超連結的特性,讓人產生神迷(flow),忘記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也不曉得現在要做什麼。我第一次上亞馬遜(Amazon.com)買書時也陷入了神迷,我原本只是計劃買一本原文書,但是買了這本書之後,亞馬遜說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過以下五本書。當你點了其中一本之後,網
站又告訴我買了這本書的人,又買過另外五本書,如此環環相扣下去,讓我一逛就是三個多小時。原本只要買一本書的,結果卻多買了好幾本。
這種神迷設計很重要,因為當一個人在網路上能待三小時,就會對該網站產生熟悉感,同時網站也能收集客戶更多的資料。
人類創造的新時空旅行
工業時代的企業邏輯圍繞在「省時間」的效率上,但在超連結時代,數位內容資訊架構卻是要想辦法讓客戶「殺時間」。舉例來說,一部好看的影集,通常都是在幾個場景間跳來跳去,在一段劇情達到高潮,就跳到另一個場景,再跳回原本的高潮。這種多劇情、多主角、錯亂的時空也是一種超連結,讓人們不知不覺看完一齣三小時的電影。
超連結,也是人類在網路上所創造的一個在歷史中從未有過的新時空。我們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毫無限制地跟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店家,進行連結與資訊交換。
在真實宇宙中,天文學家想像各個空間是彎曲的,各個空間存在著許多蟲洞(wormhole),只要穿越蟲洞,就可以在點對點之間瞬間移動,進行時空旅行。而在超連結時空中,「結構洞」(structural hole)就如同蟲洞一般存在於原本該連結而未連結的兩個節點之間。
「結構洞」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社會學家羅納德.伯特(Ronald Burt)在《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一書中正式提出,意指社群或個體之間存在著尚未連結的空缺,有如在網路結構中出現了一個空洞,如果有人填補,就能獲取兩個社群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所帶來的資訊與控制的優勢。
舉例來說,原本「我」和「四川中藥商」之間完全沒有連結,也就是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結構洞,而淘寶彌補了這個結構洞,也取得了兩者社會資本所帶來的交易資訊與控制的優勢。
如果阿里巴巴只在淘寶上發展,最終會遇到單一社群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的上限,於是它又發展出了支付寶與餘額寶,彌補「電商社群」與「金融社群」之間的結構洞;然後又發展出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整合)模型,彌補「電商社群」與「實體社群」之間的結構洞,成為更大的個人生活社群。接著,阿里巴巴再發展出了芝麻信用數據服務,進一步連結「生活社群」與「信用社群」⋯⋯最後是發展出跨境電商,又把全世界的個人生活社群給連結起來。
從淘寶、支付寶⋯⋯到跨境電商,阿里巴巴的發展表面上看來很複雜,但其實它只是在網路世界中掌握了一個簡單的規則——以個人為中心,不斷穿越各個結構洞,連結多重網路,以此取得擴大社會資本所帶來的優勢。
我們可以說,這是阿里巴巴集團運作的底層邏輯,也是它所信奉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內文試閱三】
節錄自本書【第七章】新物種NO.1-5
Web 3.0 是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價值交換」為核心,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也都是重要的構成技術。目前去中心化價值交換應用最成熟的在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的交易上。
我們提到過,電子錢包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進入元宇宙的主要入口。接下來,我們就提「錢」來說吧。
有一個關於「錢」的故事。從前有一個村莊,住著三個人,他們的專長分別是理髮、廚藝與按摩。不過他們三人都只顧自己,不想做白工,從來不曾心甘情願地替彼此服務。
有一天,一位神仙發明 一個叫做「錢」的東西。他變出300 塊錢,先各借100 元給三人,告訴這三人,可以用錢來「買賣」彼此的服務,不過明天就要將錢還給神仙。
果然,理髮師與按摩師先各用100 元向廚師買了一頓飯,吃飽後,理髮師與按摩師想到明天要還錢給神仙,就主動爭取幫廚師理髮和按摩,把100 元賺回來。第二天一到,三個人如約將手中的100 元還給仙人,仙人把錢拿走後,錢又從世界中消失 。
「錢」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東西,貨幣是交換服務或商品的價值衡量標準。譬如一隻牛可換10 隻羊,10 隻羊一次吃不完,就把一隻牛換成一萬元貨幣,需要時再用一千元貨幣買下一隻羊。
這種價值衡量標準是有地域性的,像是在台灣用台幣、大陸用人民幣、美國用美金、英國用英鎊等。套句網路術語,出國旅行要兌換當地貨幣,就是一種各國價值標準協定的轉換。
在真實世界中,那位變出錢的神仙就是中央銀行。
神仙只變出了300 元,就只有300 元會在這個村莊流通。如果神仙變出了3,000 萬元呢?除了增加村莊內的經濟活動與物價水準之外,可能就有人想到辦旅行社或建立外銷工廠,於是經濟活動增加、經濟成長,村莊裡的人可能都會更富有。
如果在這村莊中,神仙印製3 億元的鈔票呢? 當村莊中的鈔票數量(貨幣供給),大過人們生活上的貨幣需求,多餘的錢就會拿出來投資資產,像是買房地產或股票,當房地產與股票價格暴增,就有可能導致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對於手中沒有資產只有現金的人,就會相對變得比較窮。
例如非洲辛巴威政府發行過一張1,000 億面額的鈔票,他們的國民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可能連飯都吃不飽。
貨幣的經濟價值
那如果在Web 3.0 的世界中,那位變出錢的神仙,不是央行,而是各種加密貨幣鑄造的演算法,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在去中心化的Web 3.0 世界裡,大家都可以發行加密貨幣與數位資產,但是和辛巴威政府胡亂印鈔票不同的是,數位資產的價值符合經濟學中所說的稀缺性與流通性。
舉例來說,比特幣就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加密貨幣。它的稀缺性來自於,在演算法的控制下只有2,100 萬枚,所以許多人搶著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挖礦,挖礦就是礦工(電腦)不斷用試誤法解一道花時間的數學題目,每一次的試誤就像在礦坑中挖起一籃沙子,看看是否有金礦?運氣好的或動作快的礦工,一但在試誤中解了題,就取得了記帳的權力,並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
「挖礦」的方式也不只是解數學題目,還有其他形式。
譬如,遊戲公司提供邊玩邊賺的挖礦形式,遊戲過關了,就可以獲得治理代幣作為獎勵。也有公司STEPN 推出邊動邊賺(move to earn)的挖礦形式,玩家可以用加密貨幣購買一雙NFT 虛擬運動鞋後,開始在戶外跑步來賺錢。此外,借貸平台Compound 每天分配代幣給價值貢獻者,如果借貸金額愈高,獲得的代幣也愈多,未來可依照代幣數量比例來分潤。
一旦這些加密貨幣在市場上具流通性,可以在像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與數位資產NFT 交易所OpenSea 中進行交易,就有了經濟價值。
這種人人自己「印鈔票」的概念,其實已經在發生。臉書宣布要創造自己的加密貨幣Libra 時,就受到全世界矚目。道理很簡單,一旦把美金轉換成 Libra( 與美元維持 1:1 的穩定幣形式的儲值點數)之後,臉書內所有境內與跨境交易都可以用Libra 支付,而這些交易可能包含跨境電商、
跨境投資、跨境B2B 採購⋯⋯如果有一天,可以使用Libra在實體商店支付,那以後環遊世界只要帶Libra 幣就好。
臉書在全世界有30 億個帳戶,如果這些帳戶未來都可以用Libra 儲值並投資,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
試想一下,假設蘋果在手機上發行蘋果幣(與美元維持1:1 的穩定幣),全球10 億果粉無論去大陸、到美國,到全世界各地的星巴克與餐廳都能以蘋果幣交易,那麼,蘋果幣是不是可能會成為橫跨全球的標準價值衡量標準?因為我的新台幣一旦換成蘋果幣就能行遍天下,幾本上就不會再換回新台幣了。
最佳賣點 : 看懂Web 3.0浪潮下
穿越結構洞 → 連結不同社群 → 取得社會資本優勢的底層邏輯
跳脫現有商業模式,掌握下一波網路新經濟的指數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