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心理學: 1小時讀懂阿德勒 | 誠品線上

超図解勇気の心理学: アルフレッド.アドラーが1時間でわかる本

作者 中野明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勇氣心理學: 1小時讀懂阿德勒:自我啟發之父、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給了我們改變自己人生的勇氣本書的精華薈萃,教你一小時就讀懂阿德勒的真諦!作者用最精簡的方式,訴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自我啟發之父、心理學大師── 阿德勒給了我們改變自己人生的勇氣 本書的精華薈萃,教你一小時就讀懂阿德勒的真諦! 作者用最精簡的方式,訴說著阿德勒的畢生精神,並且隨著時光延伸到近代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目標與貢獻觀點,以及史蒂芬‧柯維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需要閱讀的時間不長,但其中的內容具有震撼性,如果你趁此機會認真檢視人生,就會聽到胸口中的迴盪悅音,心中的喜悅說著:因為阿德勒,我們可以更看清自己,也擁有面對未來挑戰所需要的勇氣。 阿德勒談自卑感,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好的自卑感是讓自己更好的原動力,然而當自卑感變成壞蛋時,有些人產生自卑情結。 阿德勒說,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人生意義,如果從決定論的觀點,一種家境只會造就出一種結果,但是阿德勒以目的論思考,認為人類會對於過去經驗賦予意義而改變看法,結果人生也會因此而轉變。 讀這本書時,要用阿德勒的精神來閱讀,首先問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心理學家的門派千百種,為什麼你在人生的這個時刻,想要了解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你希望生命產生什麼改變? 接著,反省自己的人生,尋找不完美中的自卑感,勇敢正視它,並且對不完美的自己抱持勇氣。我們的目的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擁有持續向上提升的能力。因為阿德勒,可更加看清自己,也擁有面對未來挑戰所需要的勇氣。 阿德勒提出人類必須處理生命的三項問題,即是群體生活、工作,及愛情,也肯定「貢獻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所以看完這本書時,想想如何在生命的三項問題上,付出更多,貢獻更多,也會獲得更多。 阿德勒心理學是幫助人們提出新的人生架構,並給予勇氣的心理學,你已經取得這把鑰匙,勇敢開門吧!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架構,讓讀者能夠有系統地理解阿德勒主張的理論內容,架構如下: ●第一章──何謂阿德勒心理學? ●第二章—人類與生俱來就有自卑感,為了補償自卑感才組成群體。 ●第三章—人類是為了目標而生存的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生活風格),自卑感就是建構生活風格的強烈動機。 ●第四章—當個人的生活風格與社會的價值相吻合時,就會產生阿德勒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社會興趣」。 ●第五章—想要經營幸福的人生必須以社會興趣為基礎,處理社會生活、工作、愛這三項人生的課題。 ●第六章—當碰到瓶頸發現自己的生活風格不合適,阿德勒心理學能給予我們朝向新目標跨出一步的勇氣。 本書的立場是將「自卑感」、「生活風格」、「社會興趣」、「人生的三項問題」、「勇氣」等阿德勒理論的五大關鍵字分別安排在各個章節,並將據此近一步解讀阿德勒心理學。此外,為了做好理解上述內容的準備,本書也安排了一個章節(Chapter1)讓讀者概括掌握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全貌與阿德勒本身。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 中原大原心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文瑛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林惠蓉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任、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夏一新 標竿學院長駐資深顧問/陳若玲 資深譯者/陳系美 經緯智庫暨保聖那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 諮商輔導博士/許皓宜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 齊行國際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游紫華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系教授/曾端真 影評人/膝關節 利百加管理顧問團創辦人/戴秋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中野 明非小說類作家。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日本滋賀縣。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同志社大學兼任講師。以「資訊通訊」、「經濟管理」、「歷史民俗」三大領域為主題展開寫作。著有《物語 財閥的歷史》(祥傳社新書)、《Globe Trotter—世界漫遊家漫步於明治日本》、《今天馬上就能活用!杜拉克的管理思考》(朝日新聞出版)、《杜拉克超強學習法》《17歲那一年,我們開始讀杜拉克》(中文版由天下雜誌出版)等多部著作。■譯者簡介黃紘君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大阪大學碩士,目前為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從不同的視野體驗阿德勒學說的奧妙 曾端真推薦序 從原點──「目標」思考台灣的課題 許書揚推薦序 請用阿德勒的精神來閱讀這本書 游紫華推薦序 你的日子過得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戴秋芸阿德勒語錄序言 心理學「最後的巨人」的真實面貌Chapter 1 何謂阿德勒心理學?1-1 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態度1-2 被稱作「勇氣心理學」的原因1-3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一生1-4 與阿德勒同時代的人們1-5 阿德勒心理學與杜拉克理論的共通點1-6 「7個習慣」是受阿德勒心理學的影響專欄 阿德勒的妻子拉伊莎Chapter2 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自卑感」2-1 阿德勒關注「自卑感」的原因2-2 阿德勒心理學中,「自卑感」扮演何種重要的角色?2-3 自卑感對個體的作用2-4 自卑感朝負面作用時會造成的結果2-5 優越感與自卑感是否相關?2-6 如何不陷入自卑情結?專欄 來自佛洛伊德的邀請函Chapter 3決定人類生存之道的「生活風格」3-1 阿德勒心理學所持的目的論與其特徵3-2 人如何建立既有的目標與生活風格?3-3 溺愛之下成長的人的生活風格3-4 該如何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風格?3-5 錯誤的生活風格是否能改變?3-6 阻礙我們修正生活風格的因素是什麼?3-7 我們的生存之道是否取決於「創傷」?專欄 阿德勒的早期記憶Chapter4 何謂阿德勒提倡的「社會興趣」4-1 試想因「草原的悲劇」而崩壞的社會4-2 阿德勒提倡的「社會興趣」的意含是什麼?4-3 阿德勒所分類的四種人格各是什麼?4-4 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的具體行動4-5 如何視對方為無可替代的夥伴?4-6 我們該如何為社會的利益做出貢獻?4-7 自私的經營者如何重拾人性?專欄 對社會興趣感到訝異的人們Chapter 5人類必須處理的「生命的三項問題」5-1 人生在世必須處理的問題5-2 如何才能與社會建立良好關係5-3 有沒有能讓人順利交到朋友的絕佳方法?5-4 我們該如何與工作共處?5-5 經濟學主張的比較優勢真的存在嗎?5-6 該怎麼做才能找出自己的優勢?5-7 為何與伴侶之間的愛需要社會興趣?專欄 擅於和孩子相處的阿德勒Chapter 6活在當下應有的「利器」——《勇氣心理學》6-1 阿德勒採用的心理療法的內容為何?6-2 阿德勒使用了什麼方法來給予勇氣?6-3 什麼是「順其自然的結果」?何以能讓人從溺愛中解脫?6-4 「打擊勇氣」的行為有哪些類型?6-5 如何才能給自己勇氣?6-6 追根究底,生命的意義是什麼?6-7 用阿德勒心理學成為「地球人」6-8 專欄 阿德勒與尼金斯基結語參考文獻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勇氣心理學: 1小時讀懂阿德勒
作者 / 中野明
簡介 / 勇氣心理學: 1小時讀懂阿德勒:自我啟發之父、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給了我們改變自己人生的勇氣本書的精華薈萃,教你一小時就讀懂阿德勒的真諦!作者用最精簡的方式,訴說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80513
ISBN10 / 986398051X
EAN / 9789863980513
誠品26碼 / 2681035839001
頁數 / 21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心理學「最後的巨人」的真實面貌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與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這三人可說是誕生於十九世紀的心理學三大巨人。
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幾乎無人不曉,榮格則由於已故的河合隼雄先生大力引進日本,相信耳聞其名者應不少。然而,相對於兩人,阿德勒的知名度則明顯偏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阿德勒的權威岸見一郎先生與作家古賀史健先生共同撰寫的著作成了暢銷書,社會上對於阿德勒的關注也一時之間水漲船高。
話說回來,為什麼現在要研究阿德勒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勞動力大量從農業移轉至工業,大家庭分成核心家庭,個人主義也隨之興起。但是即使是極端重視個體主義者,也必須與社會建立連結,因為人無法不與他人建立關係而獨自在社會生活。
因此,人必須向社會展現其個體的存在,被認同是社會的一員。然而,在社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不是任何人都能如願地與社會建立關係有時又會因為競爭而消耗身心、承受不合理的要求而必須忍耐,又或者是遭遇到重大的挫折等。
即使如此,人還是必須以社會一員的身分活著。有沒有方法能解決這項困境呢?方法就是阿德勒所提倡的理論,其中尤其「社會興趣」更是現代人所需,這也是為何阿德勒現在受歡迎的原因。
本書的目的並非要解釋阿德勒受到關注的背景,而是針對讀者心中「佛洛伊德和榮格至少聽過名字,阿德勒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有著什麼樣的主張呢?」這樣的疑問,希望能提供一些解答。
其實,想要有系統地理解阿德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阿德勒並不善於寫作,他是一名「闡述者」而不是一名「寫作者」,有關他的主要著作幾乎都是由學生或特約編輯所整理的。
那些著作都是以阿德勒授課內容與筆記為主所編纂,所以很難成為有系統的論述,而且也造成了不同著作重複說明相同內容的情況。因此,想要有系統地理解阿德勒的著作,並且掌握阿德勒理論的架構是極為困難的工作。
回到本書。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架構,讓讀者能夠有系統地理解阿德勒主張的理論內容。我所提的架構如下:
● 第二章:人類與生俱來就有自卑感,為了補償自卑感才組成群體。
● 第三章:人類是為了目標而生存的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生活風格),自卑感就是建構生活風格的強烈動機。
● 第四章:當個人的生活風格與社會的價值相吻合時,就會產生阿德勒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社會興趣」。
● 第五章:想要經營幸福的人生必須以社會興趣為基礎,處理社會生活、工作、愛這三項人生的課題。
● 第六章:當碰到瓶頸發現自己的生活風格不合適,阿德勒心理學能給予我們朝向新目標跨出一步的勇氣。
也就是說本書的立場是將「自卑感」、「生活風格」、「社會興趣」、「人生的三項問題」、「勇氣」這5大關鍵字分別安排在各個章節,並且據此進一步解讀阿德勒心理學。
為了做好理解上述內容的準備,本書也安排了一個章節(Chapter1)讓讀者概括掌握阿德勒心理學的全貌與阿德勒本身。
我認為這是唯一一本以上述的步驟解說阿德勒心理學的書。
若本書能在各位讀者在理解阿德勒心理學上,多少有所幫助的話,那本書的目的或使命便告達成,這也是筆者最大的心願。


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態度
阿德勒心理學是透過人所抱持的目標來理解人的行為與心理,而阿德勒將其心理學稱為「個體心理學」。
人都是朝著目標而行動
阿德勒心理學是「源自於試圖努力理解生命的神秘創造力而發展」出來的心理學,阿德勒表示「生命的神秘創造力」的特徵是:
① 想要追求目標、達成目標的欲望
② 當嘗試某個方向失敗後,會想從另一個方向獲得成功以求補償的欲望
(《自卑與生活》)
也就是說,從人都是朝著目標而行動這個簡單的想法為基礎,試圖去理解人類的行動與心理,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態度。因此,阿德勒心理學採取的立場是「若不知道一個人的目標,就無法理解他的行為與行動」(德瑞克斯《阿德勒心理學的基礎》)。
不過,當我們仔細觀察人類的行為,會發現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例如小孩明明很愛媽媽,但卻會大哭讓媽媽傷腦筋。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認為這種矛盾的行為背後有著一個目的一貫的統一人格,而這個人格超越了矛盾。以小孩的例子而言,他們或許是為了要吸引最愛的媽媽的注意,所以才會利用大哭讓媽媽傷腦筋。照這個道理,就可以了解小孩的行為稱不上是矛盾了。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的人格是無法切割且始終維持統一性,他稱之為「人格(Personality)的統一性」。

「個體心理學」並非與「社會心理學」對立
此外,為了強調人格的統一性,阿德勒將其心理學稱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Individual」源自於拉丁文的「Individuum」,意思是「未被分割的(undivided)」、「無法分割的(indivisible)」。
請各位要注意的重點是,「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這個說法並非是為了與社會心理學對立的用語。
有關這一點後續會有更詳細的描述。個體心理學極為重視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因此就這層意義而言,也可說是非常注重社會性的心理學。
在此,希望各位讀者先理解的重點是,重視人格統一性的「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所關注的是人們抱持的目標。


被稱作「勇氣心理學」的原因
為了讓人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就要修正他原本錯誤的目標,給予他朝向新目標邁進的勇氣—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
「本人的意志所選擇的目標」也能夠修正
每個人心中抱持的目標都因人而異,形形色色。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每個人抱持的目標都是在人生早期的階段就已經選擇,且建構好了。
有關人生的目標是如何建構的,將於第三章詳細說明,在這裡我想強調的是,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生的目標是依據個人的意志所選擇的。
通常這些選擇都是透過經驗所決定的,即使連當事人自己也無法明確掌握選擇的過程,但是做出選擇的確實就是當事人自己,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是在某些意志的作用下做出選擇,並且所有人都是以自己所選擇的目標為前提而行動、抒發情感。
然而,人選擇的目標並不都是適當的,不知不覺中選擇了不適當的目標或錯誤目標的情況當然會發生。當人依照不適當的目標、錯誤的目標行動時,就可以輕易預想到他將會面臨難以適應社會的情況。
難以適應社會的人一定會感到煩惱,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也無法掌握自己正依循目標行動,所以人們就會找不到解決煩惱的方法,並因此更加煩惱。

給予人勇氣朝向正確的目標發展
這就是為何阿德勒心理學採取「若不知道一個人的目標,就無法理解他的行為與行動」的態度,想要讓人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就必須理解他抱持的目標,並且盡可能促使他了解自己的目標是錯誤的,之後再一起找出正確的目標,給予他往前跨出第一步的勇氣,這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也要求擁有錯誤目標的當事者必須要抱持勇氣,勇敢朝向新目標踏出嶄新的一步。
阿德勒心理學採取了如左圖的途徑,因此也被稱作「給予勇氣的心理學」或「勇氣心理學」。
協助人們享受成果豐碩的人生,從背後將我們推向正確方向的,就是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與杜拉克理論的共通點
就結果而言,阿德勒心理學影響了許多學說或理論,知名的杜拉克的理論也能夠看出與阿德勒理論契合之處。
關注「目標」的阿德勒與杜拉克
若我們仔細研讀有「發明了管理的男人」之稱的彼得.杜拉克,會發現其與阿德勒所主張的理論意外地有許多共通點。
杜拉克的管理理論將組織定義為社會的器官(Organ)。亦即杜拉克認為,藉由實現某個特定的社會目的,組織是為了滿足整個社會或區域、個人的需求而存在。
杜拉克說組織抱持的社會目的就是「使命(Mission)」,用一般性的說法也可說是組織的目標吧。組織為了要創造成果,最重要的就是了解組織抱持的目標,因為不了解其目標,就無法滿足社會或區域、個人的需求。
此外,杜拉克不僅談論組織的重要性,也同樣針對組織所屬的成員講述了目標的重要性,在《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這本自我啟發的經典中,杜拉克提倡「目標與自我管理」,也就是所謂的「目標管理」的思維。
在目標管理中,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了解組織的目標,並且要釐清組織為了達成目標,自己應該針對何者、貢獻多少心力。這就是所謂的目標。之後也要定期檢視目標達成到什麼程度,再反饋到後續的行動上,以上這套想法相當於杜拉克管理理論的基礎。
各位認為如何呢?阿德勒說過,要了解一個人的行為與心理,就必須要了解他的目標;另一方面杜拉克則說,某個組織或個人要創造成果,就應該著眼於該組織與個人所抱持的目標。
雖然他們兩人的理論有不同的適用對象與範圍,但是都以目標的重要性為理論的根基。這一點,我認為阿德勒與杜拉克有相同的著眼點。

關注「貢獻」的阿德勒與杜拉克
後面將會提到,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毫無例外地屬於社會的一員,因此對社會有貢獻就是成為社會上有用之人的關鍵;杜拉克也說組織對社會的貢獻、個人對組織的貢獻,兩者的利益是相通的。重視個體對整體有所貢獻的態度這一點,兩者的看法也同樣不謀而合,但是就我才疏學淺的觀察下,阿德勒的名字從未出現在杜拉克的著作當中。
順道一提,阿德勒與杜拉克兩人都同樣出生於奧匈帝國,杜拉克後來也移居美國,這一點又與阿德勒相同。


「七個習慣」是受阿德勒心理學的影響
史蒂芬.柯維的「七個習慣」是知名的自我啟發方法,這七個習慣似乎也反映著濃厚的阿德勒心理學思想的色彩。
把做人應有的原理原則內化,以公眾的成功為目標
現在已開發了有多種著名的自我啟發手法,史蒂芬.柯維的「七個習慣」便是其中之一。
柯維認為一個人必須先做到將真誠、謙虛、誠實等做人應有的原理、原則內化,才有可能成功,他稱之為個人的成功。
做到個人的成功之後,就要設法與社會建立適當的關係,也就是透過外擴取得公眾的成功,而他共闡述了七項實現個人的成功與公眾的成功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七個習慣(參照39頁的圖)。
從個人的成功至公眾的成功的過程,柯維將之描述為原本處於依賴關係的人群轉變為各自獨立而相互依賴的過程。
意思是,原本依賴的人們藉由改變自己的內在而獨立,並透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公眾的成功為目標。
阿德勒也反覆地說明原本就屬於社會性動物的人類,必須先理解自己內心擁有的目標,再與社會建立友好關係的重要。就這一點而言,可以看出柯維與阿德勒的主張有很深的連結。
此外,柯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主張—主體性,指的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人有選擇的自由」(柯維《與成功有約》,人要先察覺這個選擇的自由,才能獲得主體性。柯維的這項意見與阿德勒主張的目的論(參照第三章)之間有深厚的關係。
目的論認為行動結果不是由原因所決定的,不如說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阿德勒心理學始終堅持這個目的論的立場,柯維的主張也與阿德勒心理學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論柯維是否考量了阿德勒的理論,至少我們可以說柯維並非決定論者,而是與阿德勒同樣屬於目的論者。

傾聽「自我啟發之父」的話語
除了杜拉克和柯維之外,戴爾.卡內基談論如何建立圓滑人際關係的自我啟發經典《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也能看到與阿德勒心理學的共通點,也有學者專家因此稱呼阿德勒為「自我啟發之父」。
阿德勒之所以到了現代還能屹立不搖,我想是因為他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人深省的話語依舊能夠打動人心的緣故。


阿德勒採用的心理療法內容為何?
阿德勒的心理療法採取了關係、目標、洞察、重設方向的步驟。這是向患者提出新架構的「勇氣心理學」。
衍生達到目標的新技巧、賦予活下去的勇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九一九年,百廢待舉的維也納由社會民主黨掌握政權,阿德勒提出了應該以「讓教育制度也能夠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為目標的教育改革,以作為市政改革的一環。在他的主張下,維也納成立了一個讓行為上有問題的兒童能夠與阿德勒本人之外,還能和父母、老師以及心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兒童諮商所,以達成具體的成果。
這個兒童諮商所的諮商手法相當獨特。首先,心理學家與老師在特定的日子齊聚,雙方共同討論由老師帶來的問題兒童的案例,經由討論來決定對這些孩子該採取哪些做法。
在下一次的聚會則邀請那些孩子與其父母。先向父母說明為何孩子會有這些不適當的行為,並與父母討論。最後將孩子帶到現場,用溫柔的態度和小孩能夠理解的語言向孩子解說他們的問題與原因,並告訴他新的目標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述由小孩與父母共同出席的諮商都是在公開的場合進行。
請各位回想一下在第五九頁介紹的一個向老師丟擲橡皮擦的少年威利的案例,這個案例的諮商同樣也是在公開場合進行的。

阿德勒採行的心理療法一般的步驟
阿德勒採行的諮商,簡單說有以下四個步驟。
① 關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
② 目標:發現患者的自我邏輯與隱藏的目標。
③ 洞察:協助患者了解他的自我邏輯與隱藏目標。
④ 重設方向:協助患者找到更好的目標。
分析一個人目前擁有的不適當的生活風格,並協助他重新建構較適當的生活風格,這就是阿德勒心理療法最關鍵的重點。
該心理療法的特徵是「患者從自己的人生中提供材料,精神科醫師則給予解釋與勇氣」(《阿德勒的個案講座》),以及「提點尚未察覺的人、引導迷失的人、鼓舞喪失勇氣的人」。
換句話說,阿德勒心理學是對患者提出新的人生架構,並給予勇氣的心理學。
這就是為何阿德勒心理學被稱為「給予勇氣的心理學」,簡稱「勇氣心理學」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