さおだけ屋はなぜ潰れないのか? 身近な疑問からはじめる会計学
作者 | 山田真哉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投資理財前, 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暢銷經典版):「修~~~理玻璃紗窗紗門。換~玻璃、換~紗窗、換~紗門!」推車叫賣的修理匠、 |
作者 | 山田真哉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投資理財前, 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暢銷經典版):「修~~~理玻璃紗窗紗門。換~玻璃、換~紗窗、換~紗門!」推車叫賣的修理匠、 |
內容簡介 「修~~~理玻璃紗窗紗門。換~玻璃、換~紗窗、換~紗門!」推車叫賣的修理匠、蕃薯伯、歹銅舊錫、爆米香,做生意的手法數十年如一日,他們為什麼不會倒? 只有會計,可以揭開這些「都市傳說」的神秘面紗! 本書專為看到數字就頭痛、想到算錢就腳軟的「會計無緣人」撰寫。全書超輕鬆、超有趣,保證看不到任何密密麻麻的財務報表,會計術語也屈指可數! 「會計」確實不簡單,但了解「會計的基本觀念」並不難。 本書從「數十年如一日的沿街叫賣」「開在冷門地點的天價法國餐廳」「東西賣光還被店長罵」「打麻將到最後一圈必胡莊家」「去KTV總有人搶著先幫大家付錢」等日常生活中的疑問引發思考,逐步說明會計的重要觀念。 資產、負債、現金流量……不只是財報上的數字。無論是個人理財、家庭收支,或是公司經營,學會看待金錢的正確方法,就能讓會計成為你的私人理財顧問! 〈竹竿小販金錢學1〉 A:「我先去付帳,再跟你們收現金。」 B:「讓別人去付錢,我只要把自己那份給他就好。」 唱完KTV之後,怎麼付錢才有「賺頭」? →認識「現金流量」,聰明選擇付款方式! 〈竹竿小販金錢學2〉 A店員:「進貨100個,中午就賣光光,好耶!」 B店員:「唉呀,進貨200個,到下午打烊還有30個沒賣掉……」 誰的損失比較多? →理解「機會損失」,不錯過賺錢的機會! 〈竹竿小販金錢學3〉 C航:「每50位乘客,就有1位可抽中免費機票!」 E航:「買機票免消費稅!」 你要買哪一家的機票? →培養「數字敏感度」,就不會輕易被話術所騙!
各界推薦 劉順仁│臺灣大學會計學系主任 畢德歐夫│《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作者 ──好評推薦!
作者介紹 山田真哉公認會計師(CPA)。1976年生於日本神戶市。大阪大學文學院日本史系畢業。在一般公司工作後,體認到會計的重要性,考取會計師資格。曾任職於日本中央青山監察法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而後獨立開業。現為「藝能文化稅理士法人」會長,是一家專為娛樂、音樂、出版、YouTuber提供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此外,也擔任企業的外部董事、政府機關的外部專家、經濟電視節目與戲劇的監製等。主持YouTube「宅宅會計師頻道」,提供關於商業、投資、經濟情報,擁有45萬訂閱與5,000萬觀看次數的超高人氣。他在大學畢業後,考進理想的公司任職,卻遭逢公司業績慘跌,當時不懂會計的他,判斷公司陷入經營危機,上班三個月即毅然辭職。不料,這只是公司進行組織改造,不久即恢復優良經營體質。這個經驗讓他體認到會計的重要性,從此立志推廣正確而實用的會計知識,以避免人生決策上的許多遺憾。《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顛覆過去會計入門書的市場定位,將會計觀念輕鬆化、實用化,引導讀者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推出後大受歡迎,成為日本史上最暢銷、也最長銷的會計書!東正德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大阪外語大學研究。曾任雜誌社主編及出版社特約日文翻譯。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曾經啟蒙我的一本經典好書 /畢德歐夫 前 言 讓會計成為有用的生活工具 第一章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創造利益的方法 竹竿喔~賣竹竿~╱展開調查╱兩大疑問╱叫賣竹竿的財務報表╱企業的大前提:永續經營╱利益=營業收入—費用╱叫賣竹竿小販的賺錢手法╱提高單價╱叫賣竹竿是副業?╱賣掉的全都賺到╱從叫賣竹竿,思索商業的本質╱懂會計的人很「小氣」╱節約必須考量絕對值╱積土也成不了山╱費用vs效果的謊言╱怎樣才不上會計的當? 第二章 開在郊區的高級法國餐廳之謎──連結經營 疑點重重的法國餐廳╱多道謎題╱交易原則:等值交換╱忍不住一探究竟╱「高級」的道理所在╱連結思考╱許多賺錢企業都在做連結經營╱「週末創業」也屬於連結經營╱投資股票之道╱如何落實「低風險.高報酬」? 第三章 庫存充斥的生機飲食店──庫存與資金周轉 發霉的雙排扣西裝╱庫存充斥的生機飲食店╱為何有庫存即有損失?╱豐田的「看板方式」厲害在哪?╱可別小看財務部╱票據是什麼?你答得出來嗎?╱免利息的資金周轉法╱為什麼會有賒欠的生意?╱討人喜歡的付房租方式╱為何庫存堆積如山,資金仍無短缺?╱為何整年都在特賣?╱減少庫存的終極戰略──訂單生產╱會計版「斷捨離」╱只在必要時刻,購買必要數量的必要商品 第四章 銷售一空卻被臭罵一頓!──機會損失與財務報表 某超市發生的故事╱抓不準時機,便做不成生意╱有眼力,才不會錯失販售時機╱切勿滿足於「銷售一空」╱考量機會損失,再設定目標╱現實上如何計算機會損失?╱會計是將無形事物數字化的學問╱「家庭財務報表」要注意什麼?╱「提前清償」和「重估保險」的內幕╱不要被惡用家庭財務報表的傢伙給騙了!╱善用數字的說服力 第五章 寧願不當第一的賭徒──周轉率 沒志氣的賭徒╱為何不直取第一?╱賭博的極致╱真正的意圖在周轉率╱薄利多銷是關鍵╱任何業種都靠周轉率賺錢╱不能提高單價,就要提高周轉率╱如何營造固定客群?╱以周轉率考量人脈╱輕輕鬆鬆找出弊端╱審查的任務在「見木思量林」╱鎖定重點做風險評估╱秘訣在於鎖定「大目標」 第六章 分攤付款時,為何總有人搶著墊付?──現金流量 「我先去付帳吧!」╱從現金流量看信用卡付款╱分攤付款金融╱信用卡公司賺錢的策略╱利益和現金流量有何差異?╱財務報表為何要分成三種?╱什麼是個人最應重視的理財指標?╱試著大略計算你的家計╱會計敏感度 第七章 數字能力弱又何妨,只要有「數字敏感度」就行!──數字敏感度 跨越「數字高牆」╱立即進入主題╱何謂數字敏感度?╱你的數字能力弱嗎?╱數字能力弱又何妨,只要有「數字敏感度」即可╱優秀的經營者看得到別的數字╱應該注意哪些數字?╱閱讀財務報表的數字敏感度╱如何培養數字敏感度? 總 結 了解會計能讓生活更便利 後 記 這本書的誕生 附錄一 看諺語學會計 附錄二 會計用語集
書名 / |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投資理財前, 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暢銷經典版) |
---|---|
作者 / | 山田真哉 |
簡介 / |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投資理財前, 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暢銷經典版):「修~~~理玻璃紗窗紗門。換~玻璃、換~紗窗、換~紗門!」推車叫賣的修理匠、 |
出版社 /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344331 |
ISBN10 / | 9861344330 |
EAN / | 9789861344331 |
誠品26碼 / | 2682233395009 |
頁數 / | 22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0.8X14.8X1.3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曾經啟蒙我的一本經典好書 /畢德歐夫
這本書已經暢銷十五年以上了,能為這樣的著作寫序,真是莫大的榮幸。
就以書名來說,很簡單好懂,其中包含的基本理財觀念也非常豐富,是一本可以反覆閱讀三遍以上,仍然有許多收穫的好書。
我之所以能從窮苦的階層往上爬,跟年輕時喜歡閱讀這類書籍有關,可以讓我們對生活中的數字更敏感,磨練敏銳度。
這跟我們在校園中所學的會計大不同,讀者不需要感到恐懼或擔憂。那種硬邦邦的學術總是讓人提不起勁,生活跟會計觀念的結合,才是本書作者的理念。
像是第一章提到的「對於不熟悉的領域,要毅然忽視數字的存在」,意思就是,數字雖然不會騙人,但如果是自己不熟的領域,很可能就被人誤導了。
第二章是開在郊區的高級法國餐廳之謎,這邊可以學到的是「連結經營」的概念,利用本業跟副業相結合,創造出更大的利益。
我們如果可以妥善地在本業工作時間外,開創出別的副業,有時候,副業的收入甚至高過於本業也說不定。做生意的人更要時時刻刻謹記著,本業沒什麼賺錢也無妨,只要副業有相當的利益,生意照樣做得起來。
第三章提到了庫存的觀念。
庫存是有成本的,可能損壞、退流行、被偷,還有場地費用等等。很多做生意的人沒看過這類書,生意就很容易失敗。創業初期也許有創意、有夢想,但真正經營的時候才發現困難重重。因為不具備這類商業會計知識,問題就會很大。
作者不只講解商業上的庫存概念,也提到了家庭的庫存概念,更提到時下很流行的「斷捨離」的觀念。試想,現在隨便一間房子都這麼貴,尤其都會區,更是寸土寸金。難道我們還要把家中寶貴的空間,拿來堆放無用之物?
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到底什麼才是最有價值、值得留下的,想想看。
第四章介紹的是家庭財務報表要注意什麼。
會計就是把無形事物數字化的一門學問。很多人總說自己是數學白痴,但生活中的數字觀念不是很複雜的數學,每個人都可以慢慢學習,進而運用在投資理財上。因為家庭理財這事情我們現在不做,將來還是要面對。
有錢人跟窮人都要學理財,因為理財是為了讓我們知道錢的流向去了哪裡、是否有做好最佳的配置跟規畫。
有錢人要操心數千萬、數百萬的錢去了哪,窮人也要操心生活上的各種雜費去了哪。這事情無關貧富,而是為了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好,不往下沉淪。
其他章節就不一一介紹,讓讀者自行去細細品味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富爸媽,靠自己努力學習這些財商知識,相信未來會很珍惜每一塊錢,並且把第一桶金擴增為第二桶金,之後的財富擴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果連讀完一本書的耐心都沒有,那怎麼證明自己對於財富的追求具有絕對的企圖心?
這是曾經啟蒙我的一本經典好書,相信你們會喜歡。
年輕時讀過,現在步入中年再次閱讀,依舊收穫滿滿。
感謝當年有鞭策過自己,生活上很多會計學問都盡量弄懂,現在才能用透徹的眼力去看透財務的本質。
誠摯推薦此書,希望每位讀者都喜歡。
(本文作者為投資理財專欄作家,著有《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內文 : 前言 讓會計成為有用的生活工具
●會計為什麼難懂?
你讀過會計入門書嗎?
坊間書店以「輕鬆學會計」「簡易會計」「會計真簡單」之類標題為名的書
琳瑯滿目,這類書銷路平平,每年仍不乏類似書籍投入書市。然而,現實中我們卻很少聽到「會計很簡單」這樣的說法。
為什麼?
因為寫入門書的人雖然想寫得簡單,但問題在於,讀者的步伐跟不上。不是一下子從「財務報表」開始說明,就是突然冒出「借方」「貸方」等專門用語,難怪讀者會抓狂。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讀者不能對「財務報表」等專門用語具備相當程度的基
礎知識,就無法理解會計複雜的結構,這也是事實。
會計能夠超越不同的時間、地點,以相同的基準將所有公司的狀況數據化,因此,會計使用的技術很複雜,專門用語也是數以千計。
也就是說,會計是一門不是極困難、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教會的學問。
其實,我在二○○五年出版了一本書《世界最簡單的會計書:青春女會計師事件簿》,它也是會計入門書,可能是拜交織了推理小說情節之賜,賣出超過五萬本,成了暢銷會計書。但是,身為作者,我還是認為寫得太難了。
會計入門書之所以怎麼寫都那麼困難,是因為寫的人,包括我在內,都無法超脫「財務報表」等專門用語,也就是所謂的「會計常識」。但是,容我再嘮叨一句,想學習會計,這些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還真是不可或缺。
儘管如此,由於說明難懂,入門書越是想教這些東西,讀者就離會計越遠。
那麼,如何才能跳脫這種惡性循環呢?
●從日常生活中的疑問談起
我曾經思索過這個問題。
好不容易得出的答案是:首先,必須讓讀者對會計產生興趣,大略掌握到會
計的本質,縱使出現專門用語,也不會有抗拒感,這才是真正的會計入門。
這次推出會計入門書之際,我立下了決心:
「為了寫出真正的會計入門書,我要完全擺脫所謂的會計常識。」
我對自己定了以下的規矩:
.從日常生活中會注意到的疑問開始談起。
.不按教科書的順序解說會計。
.對生活有用的日常知識也納入書中。
結果,最先產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疑問,便是本書的標題: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本書試圖透過解開此類日常疑問,達成下列目的:
.讓讀者大略掌握到會計的本質。
.讓讀者消除「難懂」的念頭,把會計當日常工具來使用。
文豪歌德亦如是說:「希望教科書能更有魅力。唯有當教科書能顯示出知識和學問最明朗且易於親近的一面時,才會讓人覺得有魅力。」
我在下筆時,也是盡可能的想寫出讓人覺得有趣、不會枯燥的教科書。
●會計本來就是日常之物
就我的經驗而言,會計還是一門很難、門檻很高的學問。然而,一旦理解,會計就變得簡單了。只是理解之前,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
學者甚至說:「會計是一門需要持續研讀,不知不覺中就會豁然開朗的學問。」
不過,會計的本質並非那麼難懂,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因為越是談論到會計的本質,越會牽扯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也難怪,因為會計的概念,本來就源自於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每天現金的進出、損益的判斷、生涯規畫⋯⋯這些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事物,都被納入了會計的概念中。
會計不是來自遙遠世界的東西,而是身邊俯拾皆是之物。
本書試著介紹對現實社會也有所助益的「本質會計學」。
雖然稱為會計學,但它和學校教育所謂的會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一點請讀者理解。
因為專校和大學只教「商業會計」,而我教的是和生活也息息相關的會計,也可以稱為「個人會計」。
●為討厭會計的你而寫
在此想請教以前買過會計書的人,真正讀完的有幾本?
書沒讀完,是購書者的不幸,也是沒被讀完的書的不幸。
這本書為了讓人可以讀完,會提到許多會計以外的題外話(這當然是為了迂迴地談論會計)。
「這裡談會計專業術語,好難喔!」如果有讀者對某些部分有這種感覺,不妨一開始就略過。換句話說,只看題外話也無妨。我反而擔心勉強看下去,最後變成討厭會計呢!
讀完這本書之後,再去翻開躺在書櫃某個角落睡覺的會計書,相信展現在眼前的世界,必然和先前迥然不同。
根據商業雜誌的說法,一旦搞懂會計,就可以「搞懂經濟」「對數字有概念」「出頭有望」。
我本人是出社會後才開始學會計的,的確,學了以後,我才「搞懂經濟」「對數字有概念」,至於是否「出頭有望」就不得而知了⋯⋯
搞懂會計不會有任何損失。
如果能藉由本書,大略掌握到會計的本質,對於學習會計應有所助益。
至於無心學習會計的讀者,本書也可以提供「新的視野和觀念」,以及「數字敏感度」。
本書是為了覺得「會計好討厭」「看到會計就頭痛」「學會計好像沒什麼意義」的你而寫。但願你經由本書,與會計邂逅,迸發出新的火花。
那麼,現在就針對前面的疑問──「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吧!
第一章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創造利益的方法
●竹竿喔~賣竹竿~
在日本,任誰都聽過這樣的叫賣聲。
叫賣竹竿的「主題曲」,總是不知在何時、從何處悄悄登場,又悄悄離去。
前幾天,突然看到許久未見的叫賣竹竿的小貨車從眼前經過。然而仔細想想,從小到大,我一次也沒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過竹竿,也未曾目睹別人買過竹竿,甚至不曾聽誰說他買過竹竿。
當下我突然冒出這樣的疑問:究竟誰會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竹竿?叫賣竹竿
究竟有什麼利益?這算是一門生意嗎?我左思右想,想不出有什麼賺頭。
這一章,我們就來揭開這個具有「都市傳說」色彩的行業謎底,同時探討會計的根本思考──如何才能創造利益?
●展開調查
我立即詢問周遭的人,看誰有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過竹竿,但是都沒得到肯定回答。倒是對於一般的叫賣生意,大家都回答曾經買過烤地瓜、豆腐或蔬果。
當然,地瓜、豆腐、蔬果是食物,和竹竿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商品。
對於烤地瓜這種東西,有時會心想:「嗯,來嘗嘗看吧!」「今天的地瓜看來很好吃耶!」而半衝動性地消費。但恐怕沒有人會想:「嗯,今天好想曬東西喔!」而衝動地買竹竿吧?
●兩大疑問
於是,第一個浮現的疑問便是:「為什麼賣的是竹竿?」
不賣竹竿也無妨吧?剪刀也可以,鍋子、水壺、衛生紙都不錯,只要是生活必需品,應該都是可以兜售的東西。
竹竿這種東西,搬家的時候買一次,應該會有好長一段時間不用買新的。一年買一次,或是像奧運般,四年買一次也不為過,一般都會用個十年左右吧!
不妨想想,一生之中,能買幾次竹竿?
換句話說,作為商品,竹竿的消費需求顯然相當低,比起賣一般家庭經常需要的豆腐、蔬果這類生意,在本質上完全不同。
而且,就算家裡的竹竿斷了或腐爛而無法使用,非得馬上買新的來汰換,恐怕也沒有人有耐心地等候叫賣竹竿的小貨車來到住家附近。
我想,一般人的運氣不會好到叫賣竹竿的小貨車這時剛好經過。運氣不好的,或許要等上好幾年,縱使運氣好遇到了,也未必來得及叫住它。
因此,在過去人們通常會到附近的五金行買,現在則是到超市,或開車到大賣場購買。既然如此,叫賣竹竿的小販何苦整天在大街小巷兜售?
莫非,跟叫賣竹竿的小販買竹竿有什麼天大的好處,讓人等上幾年也甘願?
我想了想,似乎也沒有,充其量只是省下搬運竹竿的工錢罷了。
現在,我把重點整理一下,可以列出兩個問題點:
①竹竿這種商品本來就沒什麼需求。
②我們特地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竹竿也沒什麼好處。
●叫賣竹竿小販的財務報表
以常識判斷,沒需求、沒好處的生意是存活不了的。世界上有許多生意,都是因為提供某種需求或好處,得以創造利益,才能繼續下去。
那麼,究竟為什麼叫賣竹竿的小販不會倒?即使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還是生龍活虎地在大街小巷「竹竿──」「竹竿──」地叫賣?這讓人不禁胡思亂想起來:難不成叫賣竹竿的小販是間諜,其實另有其他目的?
在審計上,估算一家公司會不會倒閉,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這個謎,會計師也很感興趣。叫賣竹竿小販的財務報表,有機會一定要拜讀一番。
●企業的大前提:永續經營
不僅是叫賣竹竿的小販,只要是企業,「繼續下去」都擺在大前提上,會計用語叫「永續經營」。而要繼續下去,首先就要有利益,沒有利益,什麼都免談。
如果問我為什麼企業要以「繼續下去」為大前提,這頗難說明,勉強要說的話,我會說企業是所謂的法人,是法律上虛擬的「人」。人要存活下去,必須勤奮賺錢、儲蓄,企業也一樣,即使發生事故、社長離世,提高利益讓公司繼續下去,是它的使命。
個人賴以存活的標竿,一般都會認為是錢(現金),而企業存活的標竿卻不是現金,通常提到的是「利益」,或許有些人聽了會覺得彆扭。
這絕對不是說企業不需要現金,任何大企業都要將現金的出入情況,編造所謂的「現金流量表」,這就是企業需要現金的證據。
企業之所以以利益作為存活標竿的重要理由,是因為有時候企業即使沒有現金,也可以存活下去。
例如,企業可以不用現金,以賒帳購入商品,此外,使用票據也可以交易。甚至只要擁有未來可以賺錢的工廠或機械等設備,也可以暫時不用支付貨
款。因此,企業就算沒有現金也不會倒閉,照樣能繼續下去。
換句話說,光憑現金這個指標,無法評估一家企業的優劣。另一方面,利益不能只看現金的流向,會計上的獲利指標,還必須估算賒帳、票據,以及工廠或機械等設備的流向,這些在評估企業時都相當重要。
言歸正傳。
叫賣竹竿到底是不是可以創造利益的生意?
一般的想法是,這種沒有需求的商品,絕少賣得出去,也就是說,幾乎沒什麼營業收入。然而,卡車費、汽油費、人事費等各種經費,卻還是少不了。
如果是賣烤地瓜,我們不難想像它多少有需求,可以預估營業收入,而且藉由大量採購,也能節省進貨的費用。靠著薄利多銷,雖然創造的利益不算龐大,但也足夠生活。
至於叫賣竹竿,我們連它靠什麼名堂創造利益都無法想像,但它卻可以長年存續,而且各處都有。
各處都有的原因,並非有錢人為了興趣或當作業餘嗜好搞出來的,它應該有它賺錢的手法,大家才會以相同的型態做起生意。
●利益=營業收入-費用
不過,我們一味地嚷嚷「謎團難解」,反而看不到它的真面目。
現在,就試著來探討現實中的兩個假設。
前面我們使用了「營業收入」「費用」「利益」三個會計用語,將它們整理如下:
營業收入-費用=利益
「利益」是企業存續不可或缺的必要事物。
所有的生意要成立,就必須「增加利益」,也就是只有「增加營業收入」或
「減少費用」兩個方法而已。因此,我們做出以下的假設:
〈假設①〉叫賣竹竿的營業收入確實很高。
〈假設②〉叫賣竹竿的進貨費用確實很低。
最佳賣點 : \165萬讀者齊聲推薦!/
史上最暢銷、也最長銷的會計入門書!
微利時代,想善用每一分錢,
就要提升數字敏感度!
數字能力弱又何妨,只要有「數字敏感度」就行!
史上最暢銷會計書,不講理論,不教作帳,
讓你靈活運用現金,輕鬆平衡資產與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