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洋一樣思考: 島嶼, 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航向遠方的起點 | 誠品線上

像海洋一樣思考: 島嶼, 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航向遠方的起點

作者 花亦芬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像海洋一樣思考: 島嶼, 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航向遠方的起點:我們是小國小民,更是好國好民。台灣需要的,不是透過大國或強國的角度看世界,而是從「小國」的立場出發,做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是小國小民,更是好國好民。 台灣需要的,不是透過大國或強國的角度看世界, 而是從「小國」的立場出發, 做全球社群堅實民主人權與自由幸福的重要夥伴。 ◎臺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寫給臺灣的啟發之作。◎特別挑選18幅齊柏林導演空拍台灣海洋的精彩攝影作品,以翱翔的眼睛,重新看見台灣航向世界的無限開闊。台灣雖小,因開闊而美麗!台灣是小國。我們應將「小」視為我們難得的優勢。因為「小」,轉動翻新更容易;因為「小」,讓各種文化在此都有一些生根的土壤,但不致於肆意壯大到壓抑別人的根苗無以望向陽光;因為「小」,我們更知道要努力了解世界的多樣繽紛,並與之連結。透過普世價值,讓台灣的「小」與「世界之大」連結,以確保台灣的永續生存。啟航,從給台灣一個泱泱開闊的視野開始……請剷除我們在心底習慣性加給自己的貧乏根源,以奮發開朗的海洋胸襟,面向追求幸福與尊嚴的世界。與全球自由民主的社會一起共好,以人權邁向永續經營。繼臺灣第一本德國轉型正義專書《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正義之路》後,臺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以鑽研世界史30餘年的涵養與視野,與讀者一同思考、探討臺灣如何以開闊的歷史視野省思過去、走向未來。台灣不曾是世界的中心,但也並非以「東亞」為限的「帝國邊陲」。從海洋看台灣,看到的從來就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台灣的國際處境雖然不容易,但也應擺脫對世界局勢的不成熟認知,不要每每聽到「外國」,就只會不以為然地說「但是台灣不一樣」,或者繼續讓自己自外於國際民主人權價值。健康開闊的台灣意識不是內向性的國族思維有能力打造,也不是歷史悲情打得開局面的。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好好打造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國民教育,不該再繼續用意識形態的對抗來羈絆早該破釜沈舟好好推動的教育改革。是的,台灣不曾是世界的中心,只有當我們瞭解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從「小國」的立場重新思考如何走向世界。當我們認清自己是「小國」,也才知道如何打造連結台灣與世界的優質知識,做為積極與世界交流的基礎。我們是誰?我們在世界上要以什麼立足?2008年冰島瞬間爆發的金融泡沫化,不僅造成嚴重的國家危機,更被視為人類史上少數極為嚴重的國家財政風暴。當時,冰島全國上下總計欠下850億美金外債,全國32萬居民中,也有5萬人破產,四分之一有房產的人頓時成為銀行斷頭戶。然而,冰島只花了3年時間就走出風暴,順利開創經濟復甦的新局面,這個成就也創下了世界史的新紀錄。德國《明鏡週刊》訪問了金融風暴前,一位在冰島三大銀行之一擔任高階主管的阿思給。針對冰島該走什麼樣的路,才是長遠之道,阿思給說:「勤奮工作的國民。健康的民主。高水準的教育。觀光。天然資源,例如風力、水力和地熱能源。還有漁業。沒有漁業的冰島算什麼?」這是一位冰島國民在經歷巨大風暴後,對自己國家的重新定位。他重視的,不再是虛浮的成就表象,而是真正有質感、小而美的國家發展。一個國家要有多少國民有這樣深刻的自我覺醒,才能像冰島這樣,從走出金融風暴後,不僅在幸福度的全球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是自由民主國家裡,國民對法律與社會秩序最有安全感的國家。 在冰島歷史上,有一些人在19世紀因忍受不了此地生活困苦,只好離鄉背井,到外地求生。但在20世紀也有一些人,因為戰亂、因為貿易、因為對冰島充滿好奇,選擇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冰島這個國家,跟先前定居下來的居民,一起面對不時而來的巨大困難,一起面對常常不定期爆發的火山威脅,他們選擇咬緊牙關一起努力解決問題,也透過不斷地反省,看到自己須要確實改善處,願意好好面對真實,一起打造世界上眾人稱羨的幸福國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花亦芬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德國科隆大學藝術史碩士、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中古晚期至近現代宗教史、社會文化史與藝術史跨領域研究,以及現代德國史、史學思想史。曾獲國科會傑出學者養成計畫獎助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全校教學優良獎,曾任《臺大歷史學報》主編。譯注:布克哈特 (Jacob Burckhardt),《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 - 一本嘗試之作》(2007年初版,2013年修訂二版)。著作:《藝術與宗教—義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紀黃金時期繪畫特展圖錄》 (2006年)、《林布蘭特與聖經 — 荷蘭黃金時代藝術與宗教的對話》(2008年)、《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2016年,先覺出版)以及論文二十餘篇。《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為臺灣第一本探討德國轉型正義的專書,出版時廣獲社會各界好評推薦,並獲選為2016年「讀冊」選讀兼「讀冊」百大暢銷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緒論——寫給台灣:勇敢航向世界PART 1 過去不只是過去而已…1. 1945年台北飛航事故對印度當前民主發展的影響:泰戈爾與甘地論戰の番外篇2. 揮別性別文化意識形態的21世紀史學新思維:瑞典國立歷史博物館怎麼做?3. 瑞士的「中立」是世界史的「特例」嗎?4. 理解過去最好的方法,是現在去做對的事:寫給228七十週年紀念PART 2 台灣如何邁向世界?5. 歷史反省的向度:冰島國立博物館如何談「冰島與世界」?6. 不要將「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望向普世價值的「柔性課綱」7. 從米開朗基羅的發薪表,看文藝復興「姓名學」8. 課綱修訂未竟之路(一):去除教科書作為「國民標準知識」載體的想像9. 課綱修訂未竟之路(二):想瞭解「台灣與世界的互動」,先拿掉天朝主義眼鏡PART 3 運動激情與長遠的平安路10. 介於1949與1989年之間的西德六八學運11. 從318「島國關賤字」談打造小國思維12. 納粹狂飆年代裡的激越風發與無言抗爭13. 宗教改革500週年:如何回顧那一場襲捲全歐的宗教運動?14. 錯譯的「十字軍東征」,被標籤化的歷史圖片來源注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像海洋一樣思考: 島嶼, 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航向遠方的起點
作者 / 花亦芬
簡介 / 像海洋一樣思考: 島嶼, 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航向遠方的起點:我們是小國小民,更是好國好民。台灣需要的,不是透過大國或強國的角度看世界,而是從「小國」的立場出發,做全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43099
ISBN10 / 9861343091
EAN / 9789861343099
誠品26碼 / 2681516194001
頁數 / 448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