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一次遇見老師,是在鎌倉的海濱,當時我還是年輕的學生。從此以後,我經常在各種問題上接觸老師的思想和情操,但是對於他的過去與婚姻,幾乎什麼也沒聽說。直到收到一封厚重的長信,我才知道,在老師與美麗妻子幸福婚姻的背後,一齣哀淒的悲劇正悄然上演……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一九一四年在〈朝日新聞〉發表本書,不僅關照生與死,內在與誘惑,更反映當時世界動亂的局勢、探索世代推移的意義,同時尋求內心孤寂感的解脫。本書自從發表以來,一直被視為漱石文學的代表作品。漱石曾經親自寫道:「推薦此書給渴盼探求內心世界的人。」送走一個舊的世紀,《時代雜誌》將《心》選做塑造二十世紀亞洲最重要的五大著作之一,意義非凡。迎接一個新的世紀,這是你必須展讀的一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 Natsume Souseki1867 ~ 1916,江戶(今東京)人,本名夏目金之助。自幼學習漢文,及長轉攻英國文學,其深厚的文學素養奠定了他在近代日本文壇的地位。求學時期即已陸續發表散文或文學評論,1889年首次以「漱石」為筆名從事創作,取其節操高潔之意。1903年自英國學成回日本後,任教於東京帝大及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905年發表長篇小說《我是貓》,大受好評,更因此被譽為最有價值之新時代作家,夏目漱石深受鼓舞而立志成為全職作家,自此先後完成《少爺》、《草枕》、《三四郎》、《之後》、《門》、《行人》、《明暗》等小說均廣受讀者歡迎,《少爺》一書更因風格詼諧且平易近人而成為最多日本人讀過的小說。他對寫作專注而熱情,並大力提拔文學俊彥,影響所及,文風大盛,可謂日本近代文學的鼻祖。1916年因胃潰瘍惡化辭世,得年50歲。夏目漱石具有江戶人樂觀灑脫的氣質,再加上漢學及英國文學的薰陶,使他的作品流露著從容優雅的氣息和幽默感,有別於典型大和民族的沈鬱。他對當時日本受到西方自然主義影響下的抑鬱悲觀文風頗感不滿,而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在文學中體現美感。這種從容悠然的寫作風格使他被稱為「餘裕派」作家。晚年文風轉變,以解析人心為主,流露著作者的嚴格自省。無論如何,他的小說因結構井然和豐富的想像力,而能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受歡迎的程度至今不墜,享有日本國民作家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