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VS.蔡英文: 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 | 誠品線上

韓國瑜VS.蔡英文: 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

作者 黃年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韓國瑜VS.蔡英文: 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曾主持《聯合報》社論二十一年的總主筆黃年,是評論界出名的悍將。在二0二0總統大選的背景下,透過他的利筆,深入剖析台灣在面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曾主持《聯合報》社論二十一年的總主筆黃年,是評論界出名的悍將。在二0二0總統大選的背景下,透過他的利筆,深入剖析台灣在面對中國威脅下的種種問題與亂象,讓我們得以再次審視台灣政局到底潛藏哪些問題?台灣又該怎樣繞過兩岸難題的糾纏?他犀利的評論直陳問題核心,暢快淋漓的筆鋒,為種種政治疑難提供解答。 從本書的六個章節,可以看出黃年提出的大架構: 1/中國不能綁在馬克斯毛澤東上 2/賴清德給蔡英文的公主抱 3/台獨囚徒與民主叛徒 4/頂層設計 北京繞不過中華民國 5/韓國瑜的枕頭與郭台銘的帽子 6/台灣方案 大屋頂中國兩制 本書的〈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文〉一篇,是台灣近年僅見的與北京當局探討兩岸頂層思維的文章。氣勢磅礡,擲地鏗鏘。馬英九前總統在本書序文中表示,他對此文印象深刻並感佩。黃年對習近平說:中共應效法孔子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並將之改成「足食,足兵,民主之矣」。因為,以今世的語言來說,「民主」就是「民信」。 本書呈現了黃年在上海、北京多場兩岸座談的發言實錄。足以證實:黃年是台灣對北京提出最多主張與要求的評論者。 著名的評論家王健壯在本書序文中說,黃年是「柿子專挑硬的吃」。 王健壯指出,黃年在評論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時,不犯三種錯誤:一、不敢以道抗勢,而竟依附權貴。二、不敢違逆政治正確,而隨聲附和。三、習於鄉愿偽善,「不敢叫黑桃是黑桃」,以至依違兩端或吞吐其詞。 王健壯說,多數人寫文章都是「有意見無主張,有想法沒辦法」,但黃年卻非如此。 讀者可用王健壯開的這些標準,來檢閱本書。 由於黃年的「柿子專挑硬的吃」,「敢把黑桃叫做黑桃」,讀者在本書可以看到不同一般的對於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的思維與評論。 黃年說:台灣的兩岸難題找不到答案,原因就在不能只吃軟柿子,也要有人試試吃硬的。 他說:當然,割破了嘴,也是自找的。 本書提出「台灣方案:大屋頂中國兩制」。這也是台灣民間所曾提出的最宏觀、最平衡與最具體系的兩岸方案。 因為,黃年認為:中華民國才是兩岸的定海神針,這句話,對藍綠紅白四方面都正確。 本書是一本「硬柿子書」。對於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皆有「把黑桃叫做黑桃」的「誠」與「實」的論述。 從兩岸變局看二0二0大選,及從二0二0大選看兩岸變局,本書皆不是一個軟柿子。 捧讀本書,嚐嚐這顆硬柿子,就知道會不會割破嘴,或反而別有領悟與滋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黃年黃 年(筆名/童 舟)現任:《聯合報》副董事長學歷:政大新聞系、政大政研所碩士、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經歷: 《聯合報》總主筆(任職21年/1992-2013) 《聯合晚報》發行人 《聯合晚報》社長 《民生報》社長、《民生報》總主筆 《聯合報》總編輯 《聯合晚報》總編輯著作: 《韓國瑜vs.蔡英文/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2019,天下文化) 《獻給天然獨/從梵谷的耳朵談兩岸關係》(2017,聯經) 《蔡英文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2015,天下文化) 《大屋頂下的中國》(2013,天下文化) 《從漂流到尋岸》(2011,聯合報社) 《這樣的陳水扁》(2008,聯經) 《漂流的台灣》(2001,聯經) 《李登輝總統的最後一千天》(2000,聯經) 《李登輝的心靈寫真錄》(1998,聯經) 《李登輝的憲法變奏曲》(1998,聯經) 《臺灣政治發燒》(1980,四季)獲獎紀錄: 星雲真善美新聞獎新聞專業貢獻獎(2009) 金鼎獎新聞評論獎(2000、1998) 吳舜文新聞評論獎(2011、2009、2008、2000、1997) 曾虛白新聞評論獎(2000、1999、1998、1997)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010 高希均教授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 為未來接受檢驗 014 馬英九總統序 用和平民主方式解決兩岸難題 021王健壯教授序 一個孤獨者的呼號 030自序 海天遼闊立多時 052第1章 中國不能綁在馬克思毛澤東上 054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文 066第2章 賴清德給蔡英文的公主抱 068解讀賴清德「親中愛台」 072親中台獨是自我凌遲 082台獨彼得原理 086去中華民國化是自殘行為 091賴清德的政變與攤牌 096蔡英文會是第三個李登輝嗎? 101蔡英文撿到三把槍 106第3章 台獨囚徒與民主叛徒 108吳釗燮幫蔡英文再擠出一截牙膏 112大家都給蔡英文留條路 115不目逃!昔有北宮黝 今看蔡英文 118蔡英文求救於中華民國 124太平島顛覆了台獨論述 128一中各表與一中同表 132兩岸共同答卷 須有空中飛人的默契 136納許均衡:不統/不獨/不武 142台獨囚徒 蔡英文的什麼意志 147蔡英文勿作台獨代理孕母 152台灣勿敗於兩岸制度之爭 158去台獨化:最大的轉型正義 164中國崩潰論與中共回頭論 169這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174民進黨應自問為何存在? 180民進黨的三大謊言 185警惕「台獨雅各賓專政」 190從馬場町銘文看轉型正義 203我們與正義的距離 212第4章 頂層設計 北京繞不過中華民國 214若在此杯喝水 勿在此杯吐痰 222兩岸拔河 心靈台獨vs.心靈統一 230統一三形態 兩岸五階段 236兩岸三張沒有完成的答卷 244「民主決定論」 終結「國共內戰決定論」 250非武統的兩岸關係 256平昌冬奧 看兩韓及兩岸 261板門店啟示 兩岸路徑九原則 266武統無可能 和統無希望 272紅綠藍都在去中華民國化 277 統一難,重點在統一前 282別讓九二共識走不下去 287北京兩岸政策應思調整 293兩岸關係的存量與增量 299李毅或習近平誰說了算? 304 坦克車開不到香港金鐘 310第5章 韓國瑜的枕頭與郭台銘的帽子 312滾燙韓流 翻轉綠色敘事 318借箸代籌民進黨新決議文 324一張中華民國身分證的各自表述 329無一中各表 即無九二共識 333中華民國有哪點不比台獨強? 338一國兩制:麵團或水泥塊 343韓國瑜的枕頭與郭台銘的帽子 349韓習會接續馬習會 354第6章 台灣方案 大屋頂中國兩制 356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留下的民族密碼 367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結語〕 375被台灣媒體辜負的一九八八 380我們在意新聞,也在意歷史!

商品規格

書名 / 韓國瑜VS.蔡英文: 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
作者 / 黃年
簡介 / 韓國瑜VS.蔡英文: 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曾主持《聯合報》社論二十一年的總主筆黃年,是評論界出名的悍將。在二0二0總統大選的背景下,透過他的利筆,深入剖析台灣在面對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797752
ISBN10 / 9864797751
EAN / 9789864797752
誠品26碼 / 2681791321000
頁數 / 38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 為未來接受檢驗(節錄)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一個時代的歷史,是由一些革命家、思想家、政治人物及追隨者與反對者,以血、淚、汗所共同塑造的。其中有國家命運的顛簸起伏,有社會結構的解體與重建,有經濟的停滯與飛騰,更有人間的悲歡與離合。

  主持《聯合報》二十年社論,黃年的思維與文字,不僅牽動台灣的政治社會論述,亦常主導兩岸事件與觀點的解讀。尤以提出「大屋頂中國」理論,是他從逾千萬字社論及專欄筆耕、累積數十年媒體經驗提煉而成的兩岸解方,深受各界重視。
面對僵局,任何方案不可能無懈可擊,在不完美的各種方案中,設法找出一個相對可以為各方接受的架構。「舊思維」中無法產生「新格局」;正如「舊地圖」中找不到「新航程」。黃年倡議的「大屋頂中國」架構,為兩岸提出了新格局與新航程。

  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在二○一六年五月二十日上台至今,兩岸關係漸成幾近無解的難題。閱讀黃年的大屋頂架構,他解開了兩岸「一個中國」的歧異點,為無解難題找到一套可依循的解法。只有得過台灣所有重要評論獎的黃年,才有這種見解,提出這樣的巧思。他曾自勉要做兩岸關係的尋岸人,現在的關鍵,就在兩岸的舵手,有沒有遠見看出這條新航程?

  有了大屋頂還不夠,更重要的是領導人的開放思維,因此,二○二○台灣的總統大選至關重要。自一九七九年終止金門砲戰至今,兩岸維持了四十年的和平,和平讓兩岸在各方面的進步加快腳步,兩邊都嘗到了和平帶來的紅利。和平來自於開放的社會。過去兩岸都曾走過閉鎖的政治路,歷史已證明那是走不通的。

  期待兩岸的領導人,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和平機會;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們,深思大屋頂中國帶來的新契機。

                                       (摘錄自高希均「出版者的話」)

【推薦序二】
用和平民主方式解決兩岸難題(節錄)
馬英九(中華民國前總統)

  這是一本討論兩岸關係的書。作者黃年兄浸淫此道數十年,經常奔波兩岸,與雙方學者、官員深入切磋觀察。他又長期擔任《聯合報》總主筆,每次發表讜論,都備受矚目。本書分析精闢、研判準確、文字活潑,是關心兩岸關係的人不能錯過的巨著。

  黃年兄請我作序,盼分享看法以相互激盪。我深感榮幸,在此謹提供從事兩岸工作超過三十年的心得。

  一九八一年九月,我留美學成返國,在總統府第一局擔任副局長。到任當天,我與劉垕局長談到臺灣的兩個敏感問題。第一個是「二二八事件」;我認為一定要妥適處理,臺灣才會安定。第二個是臺灣的未來;我認為臺灣沒有獨不獨立問題,只有要不要跟中國大陸再統一的問題。

  一九八七年開放大陸探親前,我奉 經國總統之命,在總統府張副秘書長祖詒的指導下,草擬探親方案呈送核定實施。我也開始更深入思考兩岸問題。一九八八年七月,我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兼任新設「大陸工作會報」的執行秘書,開始有系統地參與擘劃兩岸政策與法規。一九九一年,陸委會、海基會陸續掛牌;同年十二月,中共也成立對口單位――國台辦與海協會。兩岸官方在隔海分治四十多年後,戴著「白手套」(兩會)開始對話。

  一九九二年,國民大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兩岸關係不再是「合法政府討伐叛亂集團」(「漢賊不兩立」)的定位;雙方也從軍事對峙,進入和解交流階段。就在這一年,兩岸兩會達成以「一中各表」為內容的「九二共識」。從開放探親起算,一晃三十二年就過去了。

  眾所周知,二次大戰後美國與蘇聯角力,一九四八年後出現了四個分裂國家:越南、韓國、德國與中國。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東德社會統一黨(SED,即共產黨)隨之解散。一九九○年三月,東德舉行自由選舉,西德各政黨均積極參與,兩德統一呼之欲出。同年十月,在美、英、法、蘇四國合作下,以東德五邦身分加入西德聯邦的方式,完成兩德統一。

  德國的統一,是四個分裂國家中唯一成功「和統」的國家。黃年兄著名的「大屋頂中國」理論,似也可從兩德統一過程中找到蛛絲馬跡,例如「一個德意志,兩個國家」(Eine Deutchland, zwei staaten. One Germany, two states.)的理念。我特別要指出的是,黃年兄建議兩岸統一過程,中共必須「忘掉武統」與「丟掉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又比德國模式更能維護臺灣的安全與民主。

  臺海兩岸從一九八七年開放人民探親互訪後,交流日趨熱絡,二○○八年我就任總統,開放三通與陸客來臺,每年近千萬人次往返兩岸六十多個航點城市,班機最多時每週高達八九○班,七、八萬家台商投資大陸逾數千億美元,雙方政府簽訂二十三項協議,官員會面已成常態。二○一五年十一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更使雙方和解達到最高峰。相形之下,兩岸三十二年來努力促進和解、合作與和平的成果,顯然超越統一前的兩德與目前的兩韓。

  但這不代表兩岸已具備統一的條件,變數還是不少。二○一九年一月二日,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的紀念會上,提出「兩制臺灣方案」,對統一的急迫感溢於言表。

  臺灣的主流民意從一九八○年代以來,一直是支持「維持現狀」,反對「一國兩制」。尤其香港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大陸後的發展,讓臺灣人民看在眼裡,難以認同。二○一九年六月兩次號稱百萬人上街的「反送中」抗爭,更凸顯「一國兩制」在香港大失人心,港人對港府和大陸當局高度缺乏信任。

  既然如此,我們應如何面對大陸「兩制臺灣方案」的攻勢?只說「No, thank you.」就夠了嗎?

  二○一八年十一月七日,馬英九基金會舉行「紀念馬習會三週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研討會」,我在開幕致詞時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的建議。

  二○○八年我就任第十二任總統時,曾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主張,在兩岸經歷十年交流互動後,我將「任內不談統一」,調整為「不排斥統一」;兩者是一脈相承,互不排斥。

  兩岸是否統一,要看三個因素:民意、條件與時機。茲事體大,如何進行,臺灣內部與兩岸之間都必須有共識。

  總之,兩岸統一問題,應該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如果揠苗助長,必然欲速不達。

  黃年兄對於「統一前/未統一」的兩岸關係,他的想法是「回到『一中各表』」,體現「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這跟我上面的看法十分接近。至於如何統一,他主張「共同締造論」、「不消滅中華民國的統一」、「互統一」、或「大屋頂中國兩制」,我認為黃年兄很有創意,可深入討論並透過民調決定。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與感佩的,就是黃年兄苦勸大陸當局不要再綁在馬克思毛澤東路線上。過去四十年大陸改革開放成功,使八億人民脫貧、基礎建設進步,國民經濟起飛,幾乎已超英趕美,靠的不是馬克思、毛澤東路線,而是走出馬毛路線;若再重回馬毛路線,不但是反潮流、開倒車,更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黃年兄希望習近平先生能夠看到他這篇文章,並效法孔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說法,將之改為「足食、足兵、民主之矣。」

  我衷心佩服黃年兄的一點,也是長年身為他忠實讀者的觀察,就是每當他提出對兩岸關係的理論與建言,都反映出他身為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深厚情懷,與對中華民族未來及兩岸人民福祉的深切關懷。黃年兄發自至誠,期盼兩岸避戰,和平共榮,兩岸的領導人倘若無此智慧,焉能不愧?

  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我與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面時就曾說過,今天兩岸領導人要昭告全世界,我們決心用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議。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的責任。

  很榮幸能在黃年兄的大作中分享拙見,預祝本書風行,洛陽紙貴。

                            (摘錄自馬英九推薦序〈用和平民主方式解決兩岸難題〉)

【推薦序三】
一個孤獨者的呼號(節錄)
王健壯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我跟黃年兄的關係是「特殊的報與報關係」,可稱「兩報論」關係。

  兩報指的是《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一九七○年代兩大報互爭台灣第一大報,爭到最後,兩報老闆互不往來,兩報記者也互以「匪報」視之,類似「黃匪(年)」、「王匪(健壯)」這樣的稱呼,便由此而來;但別誤會,「匪」只是調侃,並非攻擊。

  然而,在「敵我不兩立」之前,黃年與我曾一度是中時同事。他從《綜合月刊》來,先在《時報周刊》海外版當總編輯,後調專欄組主任;我從《仙人掌雜誌》去,先在人間副刊當主編,後調採訪組當記者。

  但短短幾個月後,他因一篇署名「童舟」的文章「一個災禍的中國,必無茍免的台灣」,未獲余紀忠先生採用,憤而掛冠求去。他辭職當晚,我奉當時採訪主任周天瑞之命,去羅斯福路台大對面的西北火鍋餐廳企圖挽留他,但我癡癡等了一夜,他卻吃了秤砣鐵了心始終未現身,最後我祇挽留住本來準備與他同去的金惟純,黃年揮一揮衣袖,還是毅然投奔「匪報」去了;這是中時報史上第一樁高幹「叛逃」事件,報館內餘波盪漾了許久。

  當年中時是戰後世代小憤青群聚的媒體,頭角崢嶸之輩比比皆是,但以黃年之才,若他續留中時,可想見遲早會變成那個世代的領頭羊之一。但中時雖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傳統,卻也有人上人下猶如疾風驟雨的文化,而黃年投奔的「匪報」,卻有數十年難得一變的超穩定結構,人事調遷悉依典章制度,有斯才便有斯位,倖進者很難有出頭天。多年後回想,黃年當年「叛逃」,雖有傷有損中時,但於他個人,於《聯合報》,於新聞界,卻都是正確抉擇。

  後來三十多年的故事是這樣的:留在中時的那些憤青,果然一個個在疾風驟雨中倏起倏落。我一度離開中時,在《新新聞周刊》苦守寒窯十八年,後來重回中時三年當總編輯,等到「余記」中時易手後,從此告別了老東家。最近十年,先辦「風傳媒」,後辦「上報」,老派記者竟然玩起了新媒體把戲,而黃年卻始終如一待在聯合報系,報系內的「總字輩」與「發字輩」職務,都被他做滿做好。

  四十年歲月匆匆過去,回首來時路,我走的是坎坷歧嶇路,他走的卻是平坦高速路,講句帶點酸味的玩笑話,這樣的人生境遇對比,怎能讓人不像張季鸞那樣的感慨:「人生不平,至此極矣」。

  但我跟他的「兩報論」關係,還有一段意外轉折。

  二○○九年初我離開中時不久,黃年邀我替《聯合報》寫專欄,我當時想都沒想就立刻答應,理由說來好笑:能侵占「匪報」的言論高地,夢寐求之亦不可得,何樂不為?就這樣,從○九年二月初開始,我在「匪報」每兩周寫一篇專欄,一路寫了十年有餘,迄今寫了兩百五十多篇,其間《聯合報》未改過我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任我恣意點評時事人物,「匪報」如此惠我良多,要感謝的當然是黃年。我跟他從「敵乎友乎」到「敵我不兩立」再到「化敵為友」的「兩報論」關係,如今話說從前,難免有點天寶遺事的滄桑味。

  新聞事業很特殊,本質上它是個英雄事業,唯英雄能無懼無畏,能有「獻身甘作萬矢的」的勇氣,也能有「著論求為百世師」的抱負,依此標準,黃年當然是英雄之一。

  但在台灣新聞史上,黃年更是個「異數」。他的「異」,不是異在他比其他人幸運能歷任報系各項要職,而是異在他所擁有幾近霸權的話語權。在《聯合報》創報至今的四任總主筆中,黃年的二十一年任期雖比楊子(楊選堂)稍短,但他的話語霸權在報史上卻前無古人,很可能也後無來者。

  與同代人相比,黃年的文章有許多特殊之處。

  其一,他是少見的造詞專家。台灣民主轉型初期的「過河論」與「上岸論」,李登輝執政時的「黑金政治」,分析台獨的「外擊型台獨」、「內殺型台獨」、「心靈台獨」與「借殼台獨」,討論兩岸關係的「筷子理論」、「大屋頂理論」與「杯子理論」,都是他的「發明」。

  寫文章的人都知道,造詞是寫作的一種方法論,就像好記者能夠making hard fact easy reading(讓複雜事實易讀)一樣,好的評論者也能讓hard theory easy understanding(讓複雜理論易懂),靠的都是造詞功夫。但修辭祇是外形,理念才是血肉魂魄,否則再漂亮的修辭,也只不過是文青語彙而已;而黃年所造之詞,卻是正面範例。

  其二,多數人寫文章都是「有意見無主張,有想法沒辦法」,但黃年卻非如此。民主剛轉型時,別人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他已經想好了上岸後的路徑圖;兩岸局勢渾沌難解時,紅藍綠白各式各樣政治人物,還在聒噪爭論和中親中抗中反中或獨或統時,他早已架構了幾套基於理論與現實而又具備可實踐性的方案;好的評論者既要彰顯信念倫理,也要實踐責任倫理,黃年文章庶幾近矣。

  其三,有些人也許不是「黃粉」,或許還是「黑黃」人士,但多數人大概都會承認,黃年是一個理念一以貫之的評論者,而且是四十年如一日驚人的一以貫之。寫評論的人有三項禁忌絕對不能觸犯:一是不敢以道抗勢,而竟依附權勢,二是不敢違逆政治正確而隨聲附和,三是習於鄉愿偽善「不敢叫黑桃是黑桃」,以至於不論寫什麼文章都是依違兩端或吞吐其詞。即使有人不同意黃年的觀點,卻不得不承認,在他文章中很難找到這三項錯誤。

  他的另一特殊之處是,在新聞界資歷愈深、職位愈高的人,通常都是為文低調、為人高調,但黃年卻正好相反。也因為他多年高調為文,當然也就難逃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的命運。這幾年他寫署名文章篇數雖多,但主題萬流歸宗其實只有一個:統獨,而台灣是個多元紛歧社會,統佔一邊,獨據一端,寫評論的人不管文章怎麼寫,結果都是掌聲與噓聲共伴,何況是柿子專挑硬的吃的黃年。

  不同意他的人因此說他是統派。但統派這頂帽子戴在其他人頭上也許是頂大帽子,甚至是血滴子,但戴在黃年頭上,只能算是一頂小帽子,而且未免看窄了他,看偏了他,看小了他。

  黃年當然不會在乎帽子。

  他一向是個孤獨者,踽踽獨行,毀譽由人。但這幾年他在中國與台灣卻一反常態多次拋頭露面,每個場合都在「奔走呼號」他的那些「發明」,叫中華民國更是叫它千遍也不厭倦。但多元分歧的台灣,一元專政的中國,患了抗中熱的台灣,得了大國病的中國,聽得到也聽得進這樣的聲音嗎?

  但願黃年未來不會有「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那樣的感慨,「稽首禮維摩」。

                                 (摘錄自王建壯推薦序〈一個孤獨者的呼號〉)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若想解開兩岸的難題,
就要試試這個硬柿子……

試閱文字

自序 : 海天遼闊立多時(節錄)

  二○二○總統大選。民進黨的現任總統蔡英文將面對國民黨的韓國瑜之挑戰。
  這場選戰仍將以兩岸關係為主軸。因為,兩岸關係是台灣的命脈。
  自一九九六年首場總統直選以來,台灣未離此一命脈,大選亦未離此一主軸。

  二○二○這場大選有五種可能的結果:
  一、韓國瑜與國民黨勝。兩岸接回二○一六年的斷點,療傷止痛,展開和平競合的續篇。
  二、蔡英文與民進黨勝。民進黨繼續敵對與撕裂的兩岸操作,致兩岸關係更加危疑動亂。北京轉趨尖銳。
  三、蔡英文與民進黨勝。民進黨嘗試改弦易轍,修補改善兩岸關係,北京轉趨溫柔。但是,也可能民進黨想回頭緩和改善關係,而兩岸互信已難修補,北京反而升高抵制手段。
  四、本書付梓時,柯文哲的動向不明。他若參選並勝出,兩岸的一切皆要打掉重練。
  五、還有幾個亞型必須納入思考。A/韓國瑜勝,國民黨立院過半。B/韓國瑜勝,國民黨立院未過半。C/蔡英文勝,民進黨立院過半。D/蔡英文勝,民進黨立院未過半。E/柯文哲當選總統,其立院及兩岸操作傾藍或傾綠。

  就上述簡略架構看,即可想像此次大選在選季及選後對兩岸關係的衝擊。

  兩岸的困境在未能建立一個共生雙贏的頂層架構。我的兩岸思考有兩個主軸:
  一、杯子理論:
  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二、大屋頂中國:
  在大屋頂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共同屬於並共同締造「一個(大屋頂)中國」。

  要說明的是:此處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是一部分的中國」,是政治表述。與一般所說「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地理表述不同。
  我的「台灣方案」是:「大屋頂中國兩制」或「大屋頂中國兩治」。二者的義理皆是:在大屋頂中國下的兩種體制的分治。
  「大屋頂中國」也是「一國」;「大屋頂中國兩制」,也是「一國兩制」。

  本書內容,主要選輯自二○一六年以來我在《聯合報》的《大屋頂下》專欄。出版時,二○二○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本書是對選前兩岸情勢的評論,亦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提供淺見。
  我認為,在二○二○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夕,兩岸情勢的概況是:
  一、中國大陸因十九大引領修憲及美中貿易戰,內外情勢丕變。美國不僅要阻禁華為電信產品,更要阻擋中共體制。
  二、美國的兩岸政策走向,有趨往「美版借殼台獨/美版借殼獨台」發展的跡象。三、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談話,引發台灣一片倒彩,顯示中共對台政策的思維陳舊,失去創新的能力,也直接影響了台灣的大選情勢。四、「外擊型台獨」的更加虛假,與「內殺型台獨」的更形激烈,再加上「台獨雅各賓專政」的囂張,顯示民進黨在政治的論述及實踐上皆告失敗。五、台灣人不可能永遠是被台獨抹布蓋住的蓋頭鰻,「韓流」引發的震盪,顯示「中華民國論述」的回潮。而旺中媒體的強烈表現,及郭台銘的半途殺進,透露了「台商」的奇詭角色。這是台灣內部反台獨與台獨的新角力,也寄蘊了兩岸的拔河。

  就總方向來說,我認為民進黨理當輸掉這場選舉。若再繼續執政,民進黨自己也很難救回這個局面,台灣將會更加痛苦。國民黨則不無可能勝選,原因主要是民進黨已至不能不下台的程度,但國民黨若勝選後的政局也仍將帶著一個問號,畢竟台灣已經受傷太重。
 
  如果民進黨選贏了,或國民黨選輸了,那不是因為中華民國不應當在此時推倒台獨專政體制,而或許是輸贏在藍營的初選撕裂難癒、或在藍綠選舉操作技巧的優劣,或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畢竟撐不起這個局面。
也就是說,蔡英文及民進黨若贏得大選,應是贏在選舉技術的操作,而非其所主張的政治正義及國家生存戰略的正確。這當然會增加選後內外情勢的凶險惡劣。

  柯文哲是此次大選的重大變數。曾經自詡是「墨綠」的他,目前的兩岸思維顯有「脫綠入藍」的傾向。但他的「兩岸一家親」、「親美友中」論述太過單薄,可以觀察會否向「中國大屋頂,兩岸一家親」移動。

***

  如果我在本書只能留下一句話,這句話就是:
  中華民國才是兩岸的定海神針!
  這句話,對藍綠白紅四方面都正確。

  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我曾任《聯合報》總主筆廿一年,在卸任時,報社舉行茶會,報系元勛劉昌平先生在會中借梁啟超「自勉詩」發抒當代媒體人的心中塊壘。昌公於去年辭世。茲錄記此詩後兩段,追憶昌公,並與兩岸有心人為中國前途互勉。

  十年之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
  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遼闊立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