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30th Anniv. Ed)+Live Life in Crescendo: Your Most Important Work Is Always Ahead of You

作者 Stephen R. Covey/ Sean Covey/ Cynthia Covey Haller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與成功有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2冊合售):《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卓越經典《與成功有約》的最後一堂課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遺作提供你人生各階段追求向上心態的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 父親總是說,他並未發明這些習慣,因為它們是源於普世原則或自然法則,譬如責任感、正直、豐盛及更新。 各位閱讀時可以感覺到,他現身於字裡行間,肯定你的價值和潛力,教導你如何在工作中、家庭裡,做個更有效能的人。 ──西恩.柯維 三十年來,《與成功有約》全球發行超過四千萬冊,是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之一。 史蒂芬.柯維提出高效能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引領人們打破網路時代疏離的人際關係,以七個習慣重新學習與人相處共事,他告誡我們人生是團隊運動,只有深諳「眾人」藝術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的機會與無限的成就。 《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是史蒂芬之子西恩融會貫通父親的成功心法且經多年實踐後,在原版《與成功有約》的基礎上,針對現代人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增添實用的新見解,讓七個習慣更容易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西恩並在書中分享父親的生活故事,讓讀者一窺成功學大師如何力行七個習慣。 在這令人迷茫不安的動盪時代,七個習慣幫助你找回生活,重新得到選擇的權力,探索並發現自己最深刻的人生目的,獲得創造未來的工具。七個習慣是所有人一輩子的功課。 七個習慣,與成功有約 1. 主動積極 → 擴大影響力 2. 以終為始 → 釐清人生定位 3. 要事第一 → 找到目標與方法 4. 雙贏思維 → 創造最大價值 5. 知彼解己 → 維繫人際和諧 6. 統合綜效 → 化解衝突、找到出路 7. 不斷更新 → 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本書特色 1. 全球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之一,四千萬讀者共鳴推薦。 2. 繁體中文版暢銷逾40萬冊,影響力擴及商業職場、高階管理、團隊組織、學校教育、家庭親子……等。 3.《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新增「七個習慣」的實例與實踐方式,讀者更易落實及受益。 《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卓越經典《與成功有約》的最後一堂課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遺作 提供你人生各階段追求向上心態的指引 活出漸強人生 你最好的人生、最大的貢獻、成就,甚至快樂 不是只在過去,更總是在前方等著你 我向來認為,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我的最佳代表作都還未出現,仍有待我去發掘和傳授。維持「向上心態」,是終身保有熱情、夢想、幹勁、使命的關鍵。這是你我每天要起床的理由。──史蒂芬.柯維 國際暢銷書《與成功有約》作者、領導力專家史蒂芬.柯維漫長且聲譽卓著的事業生涯,曾鼓舞千百萬人,讓人們過得更有效能、有意義。 晚年時,他深感還有一個重要理念要傳達給眾人:「追求向上人生」。人們不分年齡,如何活出最充實的人生?面對改變一生的挑戰,如何做出最佳回應?如何在年屆退休時,仍追求貢獻的機會? 本書是柯維對這些提問的答案。他敦促人人「追求向上人生」,不斷從貢獻、學習、影響中成長,鼓勵大家運用自身擁有的一切──時間、才華、資源、天賦、熱情、金錢、影響力,去豐富你周遭所有人的人生,包括家人、鄰居、社區、世界。他認為,使靈魂產生意義的是貢獻,而持續做出貢獻,你會發現,你最好的歲月還在前頭。 柯維與大女兒辛希雅.柯維.海勒共同完成此書,並在他身後出版,這是一本改變人生及肯定人生的著作,也是對柯維的慷慨與智慧最佳注解。值此紛擾動盪的年代,此書帶給我們重新掌握人生的力量。 ◆人生各關鍵階段都能追求向上人生◆ 你可以選擇向上漸強的人生,持續創造佳績, 也可以選擇向下漸弱的人生,終歸會淡出,喪失影響力。 猶如音樂演奏,音符一一過去,聽眾卻期待下一個音符或和音, 人生也是,走過從前,但未來可期。 ➢中年掙扎 掌控原地踏步的人生,主動勇敢出擊,擴大視野和機會,為人生下一個精采的機會做好準備。 ➢成功的顛峰 如果你在人生的某部分曾極為成功,難免會有休憩旁觀、坐享其成,輕鬆度日的傾向。可是追求向上人生的意義是,不要只注意過往成就(或失敗),而是要向前看看下一個值得的目標或重要貢獻是什麼。 ➢改變人生的挫折 人生可能遭遇重大挫折。突然發生事故、遭資遣或被診斷出不治之症……。你會讓這類遭遇決定你的人生嗎?又或者這正是面對挑戰的時刻,調整人生方向,繼續前行,做出重要貢獻? ➢人生下半場 你可以從正職退休,但請千萬不要從為生命做出極有意義的貢獻退休。你已體驗過太多人生,現在,請保持好奇心,看看你還能成就什麼。 ————好評推薦———— 亞當.格蘭特│《逆思維》作者 穆罕默德.尤努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亞利安娜.哈芬登│Thrive Glob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盧英德│百事可樂前執行長暨董事長 丹尼爾.品克│《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 葛瑞格.麥基昂│《少,但是更好》、《努力,但不費力》作者 ◆高效能人士有一個習慣:從向上的軌跡展望將來。這件史蒂芬.柯維送給我們的最後禮物,啟迪我們懷抱更遠大更勇敢的夢想。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賺錢或許是樂事,但帶給別人快樂是超級樂事。簡單說,快樂有很多來源,不只是賺很多錢。當我們分享及服務有困難的人,才會體驗到更深層、更令人滿足的最真實喜樂。本書教導我們如何全心全意為大愛努力付出,以活出有目的、意義及貢獻的人生。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教授,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人 ◆本書是史蒂芬.柯維關於領導力的遺作,由女兒辛希雅接續完成。柯維主張,我們應改變對退休的思維。他建議,雖然從職業或事業退休,但是對周遭的人做出有意義的貢獻,這方面不必退休。本書有新洞見,有發人深省的個別故事,目的在幫助讀者用追求事業成功的相同熱情,去過以服務為重心的人生。 ──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退休不是終點,而是真正的起點。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及貢獻與回饋社會。這本發人深省的精采好書,提供實例、故事,及流芳後世所需的智慧,那些事蹟會在我們身後繼續流傳。 ──盧英德(Indra Nooyi),百事可樂前執行長暨董事長 ◆無論你是否享受過成功,遭遇過逆境,或感到有志難伸,人生的最佳時刻仍可能在前方等著你。以史蒂芬.柯維特有的智慧及溫暖,這本令人愉悅、充滿希望之書告訴我們,如何讓人生真的愈來愈好。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紐約時報》暢銷書《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 ◆人之常情難免認為,我已竭盡全力。我已到達最高點。現在正走下坡。光輝的日子已是明日黃花。所以史蒂芬.柯維與辛希雅.柯維.海勒合寫的這本書,帶來一股清新氣息。本書完全顛覆這種情況,要我們相信自己最大的貢獻,永遠尚有待完成。 ──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紐約時報》暢銷書《少,但是更好》、《努力,但不費力》作者【迷誠品編輯推薦】標題|盤點電影《Air》四大成功金句;勇於打破陳規、承擔風險,才能脫穎而出撰文|盧廷羲據全球票房監測平台《Box Office Mojo》統計,電影《Air》上映不到一個月,斬獲全球 21 億票房!這部電影傳遞了什麼精神?☞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成功學大師柯維遺作,提供你人生各階段追求「向上心態」的指引|今天讀什麼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 Covey, 1932–2012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 Co.)共同創辦人。《時代》雜誌稱譽柯維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獲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柯維的著作包括《與成功有約》、《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幸福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柯維經典語錄》、《漫畫讀通柯維成功學》、《第3選擇》及《讓好工作找上你》等,其中《與成功有約》全球售出四千多萬冊,獲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商管書第一名。柯維於二〇一二年七月過世,但他在領導力、時間管理、效能、成功,以及愛與家庭關係等領域的卓見,留傳後世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西恩.柯維 Sean Covey富蘭克林柯維教育集團(FranklinCovey Education)總裁。史蒂芬.柯維之子,哈佛大學企管碩士。他致力於將領導力原則及技能帶給全球的學生、教育工作者、學校,以期帶動全球的教育變革,同時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作包括:《執行力的修練》、《七個好習慣: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以及被譯成二十種語言、全球銷售逾八百萬冊的《7個習慣決定未來》。辛希雅.柯維.海勒 Cynthia Covey Haller作家、教師、演講家,並積極投入社區服務。她曾參與撰寫若干書籍及專文,著名的有史蒂芬.柯維的《第3選擇》,及西恩.柯維的《與青春有約》、《與未來有約》。她曾任不同婦女組織多項領導職位、家長教師學生會(PTSA)會長、難民援助發起人及食物供應站志工,目前她與夫婿凱麥倫一起,擔任協助就業的服務志工。她畢業於楊百翰大學,現與家人同住於猶他州鹽湖城。顧淑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臺大歷史系畢業。業餘從事翻譯工作近四十年,已出版譯作有《與成功有約》、《臣服的力量》、《季辛吉1923-1968理想主義者》、《八月砲火》、《人類的旅程》、《管理》(杜拉克著)等近八十種。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 各界讚譽 出版者的話 柯維的「七個習慣」與錢煦的「七心」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序 偉大的領導力來自於品德 詹姆.柯林斯 向高效能父親致敬 柯維家族 三十週年──向經典致敬 西恩.柯維 前言 探索成功的真義 第一部 重新探索自我──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1 真正認識你自己 2 新時代,舊煩惱 3 解決煩惱只需要改變習慣 第二部 個人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4 由內而外建立七大習慣 ●新見解──高度無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5 習慣一:主動積極 1 ── 專注做好你能控制的事 6 習慣一:主動積極 2 ── 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 ●新見解──做正面行動者,創造命運 7 習慣二:以終為始 1 ── 從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8 習慣二:以終為始 2 ── 改寫人生腳本 9 習慣二:以終為始 3 ── 改變觀察世界的視角 ●新見解──撰寫使命宣言,釐清生命意義 10 習慣三:要事第一 1 ── 管理重要性而非時間 11 習慣三:要事第一 2 ── 勇敢開口說不 12 習慣三:要事第一 3 ── 放手之後成就更大 ●新見解──做好規劃,從容有序 第三部 公眾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13 獨立是互賴的基礎 14 習慣四:雙贏思維 1 ── 人生不是零和遊戲 15 習慣四:雙贏思維 2 ── 每個人都可以是贏家 ●新見解──心態富足,擁抱成功 16 習慣五:知彼解己 1 ── 適時扮演知心人 17 習慣五:知彼解己 2 ── 優先理解對方的立場 ●新見解──懷抱同理心,無視負面能量 18 習慣六:統合綜效 1 ── 尊重人我殊異 19 習慣六:統合綜效 2 ── 尋求第三選擇 ●新見解──放下自我,溝通討論 第四部 全面觀照生命 20 習慣七:不斷更新 1 ── 日復一日提升自己的能力 21 習慣七:不斷更新 2 ── 成為支持周遭的力量 ●新見解──暫停一會,把鋸子磨利 22 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第五部 永遠的叮嚀 23 一切回歸原則 ●新見解──二十一項高效能實踐 24 柯維的最後訪談 跋 我崇尚的自然法則 附錄一 第四代時間管理 ── 高效能經理人的一天 附錄二 關於富蘭克林柯維公司 《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序 創造最美好的未來 辛希雅.柯維.海勒 前言 向上心態 PART 1 中年掙扎 Chapter 1 人生是使命,不是事業 Chapter 2 樂在服務 PART2 成功的顛峰 Chapter3 人比事重要 Chapter4 領導是溝通價值與潛能 Chapter5 努力擴大影響圈 PART3 改變人生的挫折 Chapter6 選擇漸強而非漸弱的人生 Chapter7 找到你的「存在理由」 PART4 人生下半場 Chapter8 維持前進的動力 Chapter9 創造有意義的回憶 Chapter10 察覺人生目的 PART5 結語 柯維家的向上人生旅程 馬上希望:瑞秋.柯維基金會 作者誌 謝詞 注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與成功有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2冊合售)
作者 / Stephen R. Covey Sean Covey Cynthia Covey Haller
簡介 / 與成功有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2冊合售):《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卓越經典《與成功有約》的最後一堂課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遺作提供你人生各階段追求向上心態的指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4713510943410
誠品26碼 / 2682335671001
頁數 / 8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5.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

由內而外建立七大習慣

本書介紹的七大習慣最合乎效能原則,且效果最為持久,能夠幫助你更有效的解決問題、把握機會以及吸收最多的正確觀念。

效能包括兩個要素:一是產出,也就是你希望獲得的結果;一是產能,也就是你藉以達到目標的資產或本領。效能來自於平衡,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能。

過分重視產出,會破壞健康、耗損機器、降低銀行存款及危害人際關係;但太過維護產能,就如同一個人每天長跑三、四小時,滿以為可以因此多活十年,但不知其實正在透支生命。唯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效能。雖然你常會因此面臨困難的抉擇,但這的確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

產出與產能平衡是效能的關鍵,就像一座燈塔,定義了效能的思維,也是本書七個習慣的基礎。

理解並分享七個習慣

開始探討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前,我想先提出兩種思維移轉,這能大大增加你對本書的理解。

首先,我建議讀者不要把這些觀念看成是一本「書」,讀完了就收回書架上。你可以先從頭到尾讀一次,理解全貌,但全書的觀念是為了促成持續性的改變與成長。每個習慣之後都有建議與執行的要點,幫助你專注在個別習慣的養成。等到你進入了更深度的理解與實行,可以再回頭閱讀每個習慣內涵的原則,擴展你的理解、技巧與期望。

其次,我建議讀者閱讀時,將學習者的思維與角色,轉換為老師的角色與思維。在讀完後的四十八小時內,採取一個由內而外的方式,把自己從書中學習到的感想,再分享出去,與他人討論。

譬如,如果你得在四十八小時內將產出、產能的平衡教給另一個人,這會如何影響你的閱讀過程?在你閱讀本章最後一段的同時,請試試這個方法,想像你明天就要把讀到的觀點教給伴侶、孩子、工作夥伴或是朋友。請觀察你的心智與情緒有什麼不一樣。

如果你能敞開心胸,誠懇分享你學到的,他人對你的認知或負面標籤很可能就此消散,這是十分驚人的轉變。

要是別人認為你不停轉變與成長,就會更願意幫助你、支持你,甚至與你共事,你們甚至能將七個習慣整合到各自的生活中。

佛格森(Marilyn Ferguson)提到:「誰都不可能說服另一個人改變,每個人的改變之門,只能從內在打開。我們不可能幫別人開門,不論是透過爭執或訴諸情感,都不可能。」

自我成長是最值得的投資

如果你決定打開自己的「改變之門」,學習並實踐這七個習慣,我敢保證,你會經歷很多正面的成果。首先,你的成長會循序漸進,但效應卻是革命性的,光是產出與產能平衡的原則,就能改變大多數的個人和組織。

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涉及的是個人成功,以此打開「改變之門」,可以大大提升自信──你會更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本性、價值、自我認知、自制與內在的方向,這能帶給你內在的平靜。你從內在定義自己,不再受他人評價左右,也不再與人比較。

諷刺的是,你會發現,當你不再介意他人對你的看法,你會更關心別人看待自己和他們的世界的方式,包含他們與你的關係,而你的情緒也不再因為他人的缺失而波動。你會發現,改變更容易了,而且也更樂於改變某些深層且幾乎原本無法改變的內在狀態。

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這三個習慣則關係到公眾的成功,你會找到並釋出內在的想望與資源,著手重建並療癒已經惡化甚至破裂的重要關係。本來就十分良好的關係會更深入、更扎實、更有創造性與冒險性。

最後,第七個習慣,如果深深內化,將會延續前六個習慣,幫助你達到真正的獨立,並與周圍互信互賴。透過這個互賴的關係,你的身心都將獲得飽滿與充分的能量。

無論你現在的狀況如何,你可以放下老舊而挫敗的模式,換上新效能、新習慣,得到快樂的新生活與互信的關係,並帶著這些習慣持續成長。過程中,請保持耐心,因為再沒有比自我成長更值得投資的了。



《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Chapter 1〈人生是使命,不是事業〉

在事業中途,對工作感到不滿的例子很多,原因是跟不上新實務、做法、訓練或技術。厭倦乏味或得不到成就感,並非事業停滯或想要改行的唯一理由。癥結經常在於他們未花費心力跟上所選領域的最新發展,並維持勝任能力。

你也許需要自我改造,重回學校進修,重新找到熱中的事物或天性喜好,並結交能助你大幅轉換跑道的人。我們需要不斷進步,以免落伍遭到淘汰。

切記,當下並非永久!一旦度過危機,你或許會領悟,這段過程學到的心得,才是人生旅程最可貴的部分。

雖然我身處其中時,曾經歷個人的挑戰,不過當時並不認為那是「中年危機」。我拿到企管碩士後,覺得個人熱愛與擅長的是教學,所以並未接手經營不感興趣的家族旅館事業,反而接受一所私立大學的教職。我喜歡教學生新觀念、新思想,讓他們用於個人生活及將來的事業。我開設各種商業與組織行為課程,長達二十年以上。教課約十年後,我又修完博士學位,那確實擴大我對人類發展領域的認識。

一九七○到八○年代初,我開始在美國各地為領導人和組織擔任私人企業顧問。我喜歡把在課堂上傳授的原則,直接應用在聘用我的許多公司上。約在此時,組織行為系的同仁推舉我為正教授,我甚感榮幸且興奮。可是系主任投下不同意票,並影響系委會不給我正教授一職,因為我完成的研究或學術發表尚不符合升職的條件。

我大失所望,因為我覺得自己真正的熱情和使命在教學,不在研究。雖然我不斷在自己專長的領域閱讀寫作,也開始探究後來寫成《與成功有約》的素材,可是我對在系上學報發表論文興趣不大。我也持續承擔很重的教學工作,每學期要教十二到十五學分,而大多數教授只要教六到九學分。不過我明白,要在大學出頭,研究和發表十分重要,所以我必須認真重新思考個人選擇。

我開始做更多企業顧問工作,要兼顧教學和出差,又要協助內人珊德拉養育年幼的兒女,實在忙不過來。但是向公司高階主管教授我稱為「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而他們可以把我的領導理念直接應用到員工和組織上,這很令人振奮。於是在大學任教二十年後,有感於工作進展有限,是該改弦更張的時候了。

珊德拉和我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大膽自行創業。以五十一歲的年紀,放棄固定穩當的薪水,風險不小。可是我知道,我想創辦自己的顧問公司。我們決定抵押住家和小木屋去貸款,以設立新公司:史蒂芬.柯維事務所。珊德拉與我共同做此決定,她完全相信我會經營成功。對彼此人生做這麼大的改變,她給予我所有必要的支援。當時有幾個孩子住在家裡,有幾個去上大學,我們知道必須勒緊褲帶,做出許多犧牲。不過我倆都覺得時機到了。

事後證明這決定很正確。全職擔任企業顧問,以有別於過去經歷的方式,大大增長我的專業技巧與能力。

經過十年搜集整理素材,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又願意冒險,替默默無聞的作者出書,於是《與成功有約》在一九八九年出版。從此事業真正起飛。我夢想成真,到全世界宣講,我相信是各文化與民族的固有核心原則。

我內心始終自認為是個老師,不過當年要是未曾自大學出走,我絕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那麼多人。我一直對那段教學歲月心存感激,那是我自己中年轉業,走入顧問及寫作事業(追求向上人生)的基礎。

我之所以在此分享個人經驗,是因為要找出個人的熱情、才華或人生使命並非易事。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及相當的努力,才得以發掘你擅長及想要做的事。

然而掌控原地踏步的人生,主動勇敢出擊,做出正面改變,這很重要。就像音樂漸強符號,值此中年階段,你應該繼續進步成長,擴大視野和機會,預期學習及完成新事物,為人生下一個精采的機會做好準備。

(摘自Chapter 1〈人生是使命,不是事業〉)

Chapter 3〈人比事重要〉

在感情關係中,人比事重要太多。基本持續秉持這個原則是關鍵。歧見不可忽視;但是屬於次要。議題或個人觀點,絕沒有關係本身重要。你會永遠感恩,曾選擇花時間建立及維持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而非把那些時間用於物質追求上。

有個故事說,兩個朋友去參加富人的喪禮。其中一個對另一人耳語:「你知道他留下多少嗎?」另一人認真答道:「我當然知道。他什麼也沒帶走!」

多年來,我演講時經常提到,沒有人在臨終時,會希望曾在辦公室待久一點。可是他們確實會遺憾與子女疏遠,未放下無用的怨恨,錯過服務的機會,有夢想未實現,或未與家人親友多聚首。當我參加好友或親人的喪禮,上前去瞻仰遺容時,那會提醒我,有時甚至令我驚覺,人死後只剩下遺體。他留在世間的是生前的善行,是與家人親友珍貴的關係:他們是死者所愛、也愛死者。留下的是這些。

這些年來我有一個看法:使眼睛閃耀光彩,使靈魂產生意義的是貢獻。我們一生能貢獻他人人生的方式有千百種,你我從中可以體驗到滿足與快樂,那是金錢根本買不到的。對於已達到一定程度的財務成功或影響力的人,其付出及貢獻的機會更大。我深信快樂的無敵祕訣,在於貢獻而非積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直言不諱的批評蘇聯,以致被囚禁於勞改營多年。這些艱苦的經驗,使他對財富與貢獻產生獨特看法。他寫道:「無止境的累積財物,不會帶來滿足。財物必須從屬於其他更高的原則,必須具備精神上的正當理由,即必須有使命。」顯而易見,若對財物缺少正確看法,我們就會變成財物的奴隸。實踐向上心態並向外看:過著貢獻付出的人生,所帶來的內在平靜感安全感,財富難以望其項背。

(摘自Chapter 3〈人比事重要〉)

Chapter 7〈找到你的「存在理由」〉

一九九○年米高.福克斯的父親突然過世,他經歷了他口中「我人生最艱難的時期要來臨」的前兆。同年,他被診斷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在三十歲正值事業一片看好的年紀,他得知很可能只能再工作十年。他寫下:「我的人生,正令人恐懼的滑出正軌。」

起先福克斯拒絕接受事實,轉向酒精尋求慰藉。可是不久他就發現,他只是在自我逃避。

「我躲不掉這個病,那些症狀,那些挑戰,被迫……只能接受,那只是承認現實狀況……我發現我唯一不能選擇的是,有沒有得帕金森氏症,其餘的一切全部取決於我。我選擇多了解這個病症,讓我得以對如何治療做出較好的抉擇。這麼做使病情進展減緩,使我身體感覺較好。我變得比較快樂,比較不會自我隔絕,恢復了人際關係……當情況變糟,不要逃避!你需要時間,但是你會發現,就算最嚴重的難題都有限度,而你的選擇卻是無窮的。」

現在福克斯已成為帕金森氏症的「代表人物」,他為爭取醫療研究經費,在到參議院小組委員會作證前,甚至大膽放棄治療,以便忠實呈現他的症狀。自從被診斷出生病以來,他也寫了好幾本樂觀又發人深省的書。其中在《青春就是要跌跤》(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uture: Twists and Turns and Lessons Learned)裡頭,他分享了成功祕訣:基本上是「拋開過去,活在當下」。

福克斯與妻子崔西.波蘭(Tracy Pollan)、四個兒女,過著充實而快樂的日子,只是那截然不符合他原本的期待。他每天刻意實踐兩個原則:接受與感恩。「過去已發生及將來可能發生的,沒有當下正發生的重要。要慶祝當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此刻屬於你。讓別人來拍照……你只要微笑就好。」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福克斯煞費苦心的對助理口述他所謂的「揭祕回憶錄」,因為他生病,無法寫字或打字。《未來不一樣:樂觀者對生死的思考》(No Time Like the Future: An Optimist Considers Mortality)一書中,直率的透視他與不可治癒的疾病共生三十年的真相。福克斯以對演藝事業同樣的認真及專業態度,多年來透過以他命名的基金會,協助募得驚人的十億美元研究經費。

即使福克斯現在不常演出,可是大部分人會說,他現在扮演更關鍵的角色,他鼓舞其他慢性病病人。對生命給他的功課,他刻意選擇盡可能做出最好成績,就算罹患改變一生的疾病,仍不忘追求向上人生。他承認:「我很耐得住困境。我學會與帕金森氏症共存,好事隨之而來。」他對還會有好事發生的正面展望,符合他所相信的:「我們最不缺乏的就是未來。直到關上門的那一刻,你都享有未來,但是關上就沒有了。」

他能夠克服挫折的基礎包括:

‧明白再嚴重的問題也有限度,但個人選擇無窮

‧拋開過去,活在當下

‧選擇樂觀與正面展望未來

(摘自Chapter 7〈找到你的「存在理由」〉)

PART 4〈人生下半場〉引言

多年前,我為一群人上課,內容是我現在命名為「追求向上人生」的主題。我看到聽眾裡有一個人很興奮,一直想要與周邊的人講話。我很想跟他談一談。演講結束後,他解釋,他是巡迴法官,明年就要滿六十五歲,他一向認為到這年齡就該退休。我的話點亮他,他發現自己還有更多可以貢獻的,並且地位也恰當。他自問:幹嘛到年齡就不工作?他多年的服務已為所在的社區帶來正面影響,況且他對本身工作仍十分熱愛。他發現他所住的城市,需要他協助解決他十分熟悉的複雜問題,而那類問題一直在增加。他透過向上心態展望未來,發現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可能還等在前方,他為此感到精神一振。

「退休」,或在人生特定時期結束所有工作,這是相當新的觀念。回顧過去,你會發現,歷史上許多偉人從來不會只因為年齡就減少工作。過去與現在都一樣,許多人到七、八十歲甚至更老,仍然工作有成,對本身領域做出卓越貢獻。如今,執行長、教育家、律師、企業家、教練、政治人物、科學家、農人、商店老闆、運動員、零售商、醫師,各行各業都有人不理會退休這個錯誤的社會觀念。他們只顧年復一年不斷做出貢獻。多虧醫學的突破,不過才一、兩代前,是我們祖輩鞠躬盡瘁的年齡,我們現在卻可以預期還有好多年充實的人生可過。

出乎大家的意料,我六十四歲時,與珊德拉一同蓋起我們一直想要的「夢幻屋」。我們在九個子女都差不多長大後這麼做,是因為想要有個地方,創造美好的家庭文化,讓孫兒孫女可以跟堂表親成為最好的朋友,全體家人也可以聚在跨世代的屋子裡,放鬆、歡樂、彼此扶持。

兒子大衛不相信我在接近他以為的「人生終點」時,會做出這種事。為了逗我,他站在工地,雙臂大開,表示敬畏,並直接對我大喊:「人生已近黃昏,可是他蓋起房子來了!」

大家都大笑,包括我。不過我向來認為要做的事還很多,家庭與住房正是其中重要的環節。房子蓋好後,至今已成為休憩復原,與遠離塵囂、重拾歡笑與學習的地方,也是逐漸繁衍的家族未來可享用多年的聚會地。

我希望讀者明白,開放的迎接服務及造福他人的機會有多麼重要。年齡不成問題,因為你最好、最重要的工作可能還等著你。我百分之百相信這一點。有太多情況是,人生的前三分之二是為最後三分之一做準備,而在最後這一段,你會有最好的貢獻。

一九四○年,正值被稱為英國最黑暗的時期,邱吉爾六十六歲出任首相時這麼說道:「我覺得好像是在與命運同行,我過去所有的人生,都在為此刻、為此次考驗做準備……我認為我很懂得如何去應對,我很有把握自己不會失敗。」

在人生下半場,你的資源、經驗、智慧都是前所未有的多。也有太多需求等著你,有太多任務要完成,怎可考慮「退休」。也許你從事業或職場退休,但是絕不該對有意義的貢獻退休。有各種精采絕倫的冒險等著你!

(摘自PART 4〈人生下半場〉引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全球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之一,四千萬讀者共鳴推薦。

七個習慣,與成功有約

活出漸強人生
你最好的人生、最大的貢獻、成就,甚至快樂
不是只在過去,更總是在前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