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作者 | Morgan Housel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致富心態: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暢銷增訂版):《華爾街日報》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發覺,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 |
作者 | Morgan Housel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致富心態: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暢銷增訂版):《華爾街日報》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發覺,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 |
內容簡介 世界上有賺很多錢卻破產的人,也有賺很少錢卻有辦法捐大錢做慈善的人。為什麼? 因為理財結果與運氣和風險有關,而且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更重要的是,與其了解許多理財專業知識,適當的言行舉止更加關鍵。 這就是致富心態,這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華爾街日報》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發覺,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在學習投資與理財。不過,我們的理財行為卻深受各種情緒的影響。每個人看待世界運作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看待金錢運作的觀點天差地別,結果是有人成為富翁,有人卻窮困潦倒。 在《致富心態》中,摩根‧豪瑟分享許多短篇的理財故事,探討人們思考金錢的方式,並傳授致富的技巧,你會學到: ‧巴菲特成為億萬富翁的真正理由 ‧致富與守財是兩種不同的技巧,但都非常重要。 ‧有許多事情不管潛在獲利有多龐大,都不值得冒險。 ‧了解長尾效應與複利效果的本質與威力。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預留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財富自由真正的本質。 看穿投資與理財的本質,改進理財的缺陷、偏見與不良行為 人人都能邁向財務自由的人生 國內外理財專家好評推薦: 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雷浩斯 知名作家 吳淡如 橡樹資本創辦人 霍華‧馬克斯 《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丹尼爾‧品克 《高勝算決策》作者 安妮‧杜克 這本書可以讓你對金錢的看法有新的角度及啟發,很推薦讀者多次閱讀。建議大家養成對錢正確的態度,要不然有再多的錢也是沒有意義的。相信我,只要你的態度對了,錢就自然可以很容易賺進來。 ——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致富心態》以嶄新觀點,描述投資人應該知曉的重要財務觀念,是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豪瑟的寫作風格令人喜愛,其對故事的描述生動而流暢,又能夠有效的大量引用相關數據以及重量級人士對話,使得其論述具有極佳的說服力;此外,他能夠直指要害同時又不失幽默感的筆觸,也讓此書增添了不少閱讀上的趣味! ——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豪瑟的觀察往往有一舉兩得的效果:它們都是第一次呈現世人眼前,而且鞭辟入裡。 ——橡樹資本創辦人 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 每個人都該人手一冊。 ——《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很少人可以像摩根.豪瑟一樣寫出一本優美清晰的財經書。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這位罕見的作家可以將複雜的概念變成容易理解、消化與吸收的故事。 ——《高勝算決策》作者 安妮‧杜克(Annie Duke)【歡迎收聽|迷誠品Podcast】EP330|《一如既往》專注永恆不變的事物,掌握人性與致富心態|今天讀什麼(誠品選書)新手買股票前先看!一年讀超過300本書的瓦基,投資理財類最推這3本|今天讀什麼
作者介紹 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曾贏得兩次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頒發的最佳商業獎(Best in Business Award),以及《紐約時報》希尼獎(The Sidney Award),也曾兩次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Writing)。周玉文政大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於國內、外財經媒體、金融機構,目前專職翻譯。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楊應超 推薦序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綠角 前言: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2 運氣與風險 3 永不知足 4 讓人混淆的複利 5 致富與守財 6 長尾效應 7 自由 8 超跑車主的矛盾 9 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財富 10 存錢 11 合理勝過理性 12 意外! 13 預留犯錯空間 14 你會改變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6 你和我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 19 觀點匯總 20 我的自白 後記:美國消費者的理財簡史 彩蛋加碼:說不完的故事 致謝 注釋
書名 / | 致富心態: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暢銷增訂版) |
---|---|
作者 / | Morgan Housel |
簡介 / | 致富心態: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暢銷增訂版):《華爾街日報》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發覺,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550537 |
ISBN10 / | 6263550538 |
EAN / | 9786263550537 |
誠品26碼 / | 2682326126008 |
頁數 / | 33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很榮幸接受天下文化的邀請為《致富心態》這本書寫序。中文的翻譯書看了意猶未盡,所以我又去買了英文版再看一次,覺得看了之後真的很有收穫。
這本書談的觀念與我在去年出版的《財務自由的人生》類似,雖然沒有教導你如何炒股票或投資賺大錢,但是教導你如何正確看待金錢的意義與理財行為,這我覺得比賺錢還重要。因為錢賺的再多,如果無法妥善理財,也是沒有用。作者在我常閱讀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財經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當過多年的專欄作家,所以在這本書裡面寫了很多自己的理財故事及概念,不但很有用,也很容易了解。
書裡提到一個概念很重要,那就是理財的重點不在於你賺多少錢,而是你的儲蓄率。就像我在《財務自由的人生》裡第三十九頁分析,如果你可以存二○%的薪水,那三十七年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如果你可以存五○%,那只要花十七年。作者提到了一個重點,真正富有的人不是買好車、住豪宅,高調給大家看,而是在銀行投資帳戶裡面有很多錢,低調到讓大家看不到。如果你不存錢,只是把錢花給大家看,那你其實並不富有,因為富有的定義是你還剩下多少錢可以花,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錢。舉例來說,如果你買了一台一千萬的跑車,那只代表銀行戶頭裡少了一千萬,或多了一千萬的新車貸。
另外還有一個概念也是我常提到的:「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財務自由後,人生始得自由!」作者在第七章寫道,大學時的志向是去投資銀行上班賺大錢,好不容易進去後,一個月就做不下去了,因為在投資銀行上班,「你要是星期六沒來上班,星期日就別忙著進公司了。」看到這句話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在投資銀行工作十五年,那時基本上天天都在上班(當然也包括週末,很多次我進公司後發現怎麼沒有人進來,或者空調一直沒開,才驚覺今天是國定假日。而且大樓的管理員都跟我很熟,因為只有我每天都在早上四點就上班),為了成為投資銀行第一名的分析師,我每年搭飛機全球跑,光是里程數就可以繞地球一百圈以上,在飯店住宿的時間加總起來也有三年多,犧牲與家庭和小孩相處的時間,只為了讓薪水稍微高一些,為家庭提供經濟充足的環境,不用擔心萬一家人生病或小孩需要上私立學校的費用。
因此我設立了目標,希望早日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不再為五斗米折腰,不用每天看到討厭的老闆、客戶或同事,甚至也不用再被祕書欺負。時間是最寶貴的,也是錢再多也買不到的。賺錢的目的不是讓你拿一堆印著過世名人頭像的紙張天天在家數鈔票,而是給你更多的選擇和彈性,讓你充分自由,天天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情,而無後顧之憂,也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像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現在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健康與快樂的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然後每天用學習成長和奉獻社會的心情設定下一個目標,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這本書可以讓你對金錢的看法有新的角度及啟發,很推薦讀者多次閱讀,像我中文版看完再看英文版後,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收穫。有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除了努力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賺錢及存錢的目的,以及背後的意義,比方說可以有能力幫助弱勢,就像每次飛機起飛前的安全指示,萬一出事時要先把自己的氧氣罩戴上,才能去幫助別人。建議大家養成對錢正確的態度,要不然有再多的錢也是沒有意義的。相信我,只要你的態度對了,錢自然就可以很容易賺進來。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致富心態》一書,作者用一個又一個章節,讓我們看到自己投資想法中的錯誤,或是看似已經知道,其實不知其究竟的投資原理。
投資人腦中常有一些預設傾向與想法,不知不覺的左右我們的行動。
譬如你是否注意到,財經新聞充斥負面看法。在股市上漲後,媒體會引述空頭大師的說法,「泡沫已經成形」、「短期內可能修正」。股市下跌之後,則描述當時悲觀氣氛,「恐慌指數上升」、「下跌看不到盡頭」。
而你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看到這些負面報導時,會特別警覺,認為這的確是一個要注意的重點。甚至實際行動,離開市場。
假如有人樂觀的說:「一切都不要擔心啦!」大概沒人會理他。
人注重負面看法的傾向,來自生存需求。原始人類部落中,假如你能注意族人提到的重大風險,譬如水源地有一頭獅子在喝水。你會避開死亡風險。
但這個本能,也讓許多人在投資時坐立難安,很難持續留在市場中。賺一些就想走,或有點風吹草動就想離開,結果往往是錯過大段市場報酬。
不要被這些看似小心謹慎的負面看法牽著鼻子走。這些言論看起來特別吸引人,只因人類本性如此。而順從天性不是投資的好方法。
另外作者提到安全邊際。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基礎。譬如你算出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是每股十元,你不會在股價九元時買進。你會等到出現每股八元或七元的價格時再買。這個二○%到三○%的折價就是你的安全邊際。
但安全邊際有更高層次的應用。重點是,不要讓某一個投資決定或部位重大到可以對你的整體財務狀況造成毀滅性後果。
價值投資,仍是選個股來投資。設定安全邊際,然後以為狀況永遠不會惡化到超過這個邊際,恐怕仍有些過度自信。假如大量資金押注個股,卻買到地雷股,會嚴重虧損。
廣泛分散的投資,選錯單一證券也不會對你的財務狀況造成嚴重影響。這就是安全邊際更高層次的應用。
在這次發行的新版,作者提到了預測與預期的分別。譬如一位投資人說:「二○二四年市場將會大跌。」,另一位說:「預計未來二十年間可能會發生至少一次嚴重的空頭市場。」前者是預測,後者是預期。投資應該偏重預期而非預測。預測有過高的精準度。假如投資人根據預測,在二○二四年全面撤出股市。但預測錯誤,這年市場大漲。那麼他會錯過報酬。預期則讓人事先對未來不好的狀況有心理與實務上的準備。有預期,那麼真的遇到就不會驚慌失措。
除此之外,《致富心態》討論了許多重要觀點,包括長期報酬的重要性、不要從運氣學習等。每一章都可以讓讀者有所啟發。精彩的比喻與分析,不僅帶來愉快的閱讀經驗,也讓讀者學到更好的財務觀念。
《致富心態》以嶄新觀點,描述投資人應該知曉的重要財務觀念,是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內文 : 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我在大學時曾在洛杉磯一家高級飯店當過泊車小弟。
有個常客是科技新貴。他是個天才,二十多歲就設計出無線路由器的某個關鍵零組件,而且獲得專利。他曾創辦好幾家公司,然後賣掉,一路飛黃騰達。
他也和金錢建立一種我稱為「不安並夾雜幼稚愚蠢」的關係。
他隨身帶著一疊厚達十公分的百元美鈔,秀給每個想看的人,以及很多不想看的人。他老是醉醺醺的公然大聲吹噓自己很有錢,但常常都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掏出幾千美元給我的同事,交代他:「去街上的珠寶店幫我換幾枚價值一千美元的金幣。」
一小時後,金幣到手,這名科技新貴和死黨聚在可以俯瞰太平洋的碼頭旁,隨後將金幣一個接一個的拋入海中,就像打水漂一樣,一邊大聲狂笑,一邊爭辯誰擲得最遠。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而已。
幾天後,他打破飯店餐廳的一盞燈,經理告訴他那盞燈價值五百美元,要他賠償。「你是在跟我討五百美元嗎?」這個科技新貴難以置信的回答,一邊從口袋裡掏出一疊現金遞到經理面前:「這是五千美元,現在馬上消失在我面前,以後絕對不准再這樣羞辱我。」
你可能很納悶他這樣的行為可以持續多久?答案是「沒有多久」。幾年後我聽說他破產了。
本書的前提是,「善於理財」與「有多聰明」幾乎毫無關係,不過卻和「行為處事」大有關係。行為難以教化,即使是聰明絕頂的天才亦然。
情緒失控的天才可能會鬧出一場金融災難,反之亦然。一般人儘管未曾受過金融教育,但只要習得少數與正式智力測驗無關的行為技能,照樣可以富甲一方。
──
我最喜歡的一則維基百科(Wikipedia)條目是這樣開始的:「羅納.詹姆士.瑞德(Ronald James Read)是美國慈善家、投資人、警衛,以及加油站員工。」
羅納.瑞德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的鄉下,是全家第一位高中畢業生;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每天都得在路上招手搭便車上學。
對於認識羅納.瑞德的人來說,他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他的生活和大家一樣低調平淡。
瑞德在一間加油站修車二十五年,也在大型連鎖百貨公司傑西潘尼(JCPenney)打掃十七年。他在三十八歲那年花了一萬兩千美元買下一間兩房的屋子,在那裡度過剩下的人生。五十歲那年,他成了鰥夫,終身沒有再娶。一名朋友回憶往事時說到,他主要的嗜好就是砍柴。
二○一四年,瑞德去世,享年九十二歲。正是這一年,這名謙和內斂的鄉下警衛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人物。
二○一四年,美國有兩百八十一萬三千五百零三人死亡,在這些人中,只有不到四千人的淨資產超過八百萬美元,而羅納.瑞德正是其中之一。
這名前任警衛在遺囑中把兩百萬美元留給幾名繼子,其餘超過六百萬美元全數捐給當地的醫院和圖書館。
瑞德身旁的熟人都很困惑,不知道他的錢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後來才知道其中根本沒有什麼祕密。他既沒有中樂透,也沒有繼承遺產。瑞德省吃儉用,然後把錢投資在績優股上。接下來他只是耐心等待幾十年,就這樣將微薄的存款滾到超過八百萬美元。
就這麼簡單。他從警衛搖身一變成為慈善家。
羅納.瑞德去世前幾個月,還有一名叫做理查(Richard)的人登上新聞版面。
理查.富斯康(Richard Fuscone)和羅納.瑞德的人生恰好在光譜的兩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畢業的富斯康是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高階經理人。他在金融業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四十多歲就早早退休,轉行成為慈善家。美林前執行長郭銘基(David Komansky)稱許富斯康具備「商業手腕、領導技能、穩健的判斷力與廉正的品格」。財經雜誌《克萊恩》(Crain's)還曾把他選為「四十位四十歲以下精英」(40 under 40)的成功商業人士。
但是沒過多久,富斯康就跟拿金幣打水漂的科技新貴一樣身敗名裂。
二○○○年代中期, 富斯康借很多錢來擴建位於康乃狄克州小鎮格林威治市(Greenwich)超過五百坪的豪宅,這幢豪宅裡有十一套衛浴設備、兩部電梯、兩座泳池、七間車庫,每個月光是維護費用就超過九萬美元。
沒過多久,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
這場危機幾乎掏空每個人的荷包,顯然也把富斯康的荷包榨到一塊錢也不剩。高額的債務與無法變現的資產讓他破產。二○○八年時,據稱他對破產法官(bankruptcy judge)說:「我現在沒有任何收入。」
他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 Beach)的豪宅先被法拍。
二○一四年輪到格林威治的豪宅被法拍。
在羅納.瑞德把財產留給慈善機構的前五個月,理查.富斯康的豪宅被法拍成功,價格比保險公司預估的金額還低七五%。曾到豪宅作客的人全都念念不忘「透明地板下方那一眼可以望穿的室內游泳池,在裡面用餐、跳舞無比刺激」。
羅納.瑞德有的是耐心,理查.富斯康有的是貪心。這一點正是讓兩個教育程度與經歷天差地別的人財富拉近的關鍵。
這裡提供的教訓不是說要我們多學羅納、少學理查,雖然這樣的忠告並不差。
這兩起故事的玩味之處在於他們的理財方法都很獨特。
在其他產業,一個人要是沒有大專學歷、沒有受過訓練、沒有專業背景、沒有正式經驗,也沒有人脈關係,有可能會遠遠贏過另一個擁有最好教育、最好培訓和最廣泛人脈關係的人嗎?
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例子。
我無法想像羅納.瑞德執行心臟移植手術會比哈佛訓練的外科醫師來得好,或是他設計的摩天大樓比受過最精良訓練的建築師還要出色,更別提想像著一個警衛能比世界頂尖的核子工程師表現更好的故事。
但這些故事確實會發生在投資界。
事實上,羅納.瑞德與理查.富斯康的例子會同時存在有兩個解釋。第一,財務結果取決於運氣,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這句話某個程度來說沒有錯,而且本書稍後也會詳加闡述。但是,第二點(而且我認為更普遍的情況)是,財務成功不是硬科學,而是軟實力,你的言行舉止比專業學識更重要。
我稱這種軟實力為致富心態。本書的目的就是要用一篇篇簡短的故事來說服你相信,軟實力比金錢的技術層面更重要。我會以一種幫助所有人(從瑞德到富斯康,以及背景介於這兩個人中間的每個人)做出更妥善財務決策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
我漸漸明白,這套軟實力嚴重遭到低估。
財務金融通常會一面倒的教導以數學為主的技能,你在這裡把數據資料輸入公式,它就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然後它就假設你真的會這麼做。
在個人理財領域,這一點完全正確,因為它會告訴你要準備六個月的應急準備金,而且每個月要存一○%的薪水。
在投資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我們會知道利率和價值評估之間有確切的歷史關聯。
在財務管理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財務長可以精準衡量資金成本。
這些事情沒有好壞,只不過,知道該怎麼做,不代表你知道當你試著這樣做時,腦子裡正在思考什麼事。
最佳賣點 : 全新收錄:成功投資人的三大特質
《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書
現代社會最重要、卻被嚴重被低估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