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情懷: 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 | 誠品線上

寰宇情懷: 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

作者 劉宇環/ 口述; 楊艾俐/ 採訪撰文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寰宇情懷: 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劉宇環是一位既能順勢造勢,又能開拓新局的創投家。――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他不只是台灣企業家,更是世界企業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劉宇環是一位既能順勢造勢,又能開拓新局的創投家。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他不只是台灣企業家,更是世界企業家,是台灣的大前研一。 ――鄭家鐘/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造勢與拓局的實踐者 擁有洞燭機先的深度思維 1980年代,劉宇環因緣際會加入李國鼎與孫運璿「科技興國」的宏大藍圖,踏入創投業,為發展高科技籌募資金,成為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之一。 1990年代,創建美商中經合集團,矢志成為美國與大中華地區的橋梁。在他心中,始終希望為華人的榮盛盡一份力。 多年來,他一直站在制高點,尋求對台灣、對大陸、對美國都有實質利益的模式。 與世界並肩的夢想先行者 擁有走在時代之前的堅定魄力 邁入21世紀,他前進歐洲,積極參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看到歐洲對環保、永續性產業的執著,深有所感,不僅期許自己對氣候變遷、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投資方向也開始著重於循環經濟、電動車、清潔能源等產業。 深具前瞻視野的他,近來致力於桌上型核融合發電器,希望這個終極能源科技,不單能解決能源問題,更能以台灣實力,建立台積電外,另一個護國神山群。為台灣,為下一代年輕人,開出康莊大道。 暖心、風趣的時尚行家 以笑容和草根感染每一個人 歐洲是他的時尚與全球化啟蒙地,在那裡,他學會如何做一名紳士:他真誠待人、真實做自己,以草根背景自豪,從不擺架子,平等待人;他體貼,也周到,不讓任何一個人被冷落。 深浸在歐洲文化與思想間,使他對創投有了新認識,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必須對社會有利,也更堅定對永續發展的投資。 【好評推薦】 向年輕的領導者與企業家推廣環境永續的方法至為重要,相信這本書將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帶來有益的啟發。我希望他們能擁有和Peter一樣的精力與決心,並受到相同的進取與慷慨精神之驅使。我確信這種精神將為經濟和生態之間的平衡鋪出一條康莊之道。 ――阿爾貝二世(Albert II)/摩納哥親王 擁有一個像Peter這樣的朋友很不容易。他經驗豐富、充滿智慧,而且擁有平衡的思維。我們將永遠像家人一樣,我真的很感謝遇到他的那一刻。認識像Peter這樣的人讓人生更有意義,他有許多的願景和計畫。 ――阿爾馬迪(Turki Almadi)/沙烏地阿拉伯駐中國大使 Peter對朋友的慷慨和忠誠是眾人所津津樂道的,我自己也是他的好意的受益者。這本書中有如此多人為他現身說法,就證明了Peter在他的朋友中所受到的欽佩和喜愛。他們不只因為Peter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而為他貢獻文字,還因為他一直是一位真正的朋友。 ――劉遵義(Lawrence J. Lau)/中央研究院院士 在目前政治及經濟的動盪中,目標一致,才可以共存,解決問題,創造機會,製造繁榮。我們希望看到的世界是科技合作、自由貿易、分享智慧製造、新服務、新營運模式。創投扮演的角色是很好的借鏡。中經合和Peter的努力及成果值得敬佩。 ――苗豐強(Matthew Miau)/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宇環/口述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生於北京,成長於台北,在美國完成學業。進入創投界後,迅速攫取大眾目光,是公認的亞洲創投界先鋒、華裔創投第一人,「創投元老」和「創投高手」是他的代名詞,對創投的獨到見解,被奉為「劉氏標準」。1983年,創立國際創業投資,正式將創投引入台灣。1985年,受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邀請,協助創辦華登國際亞洲基金。1993年成立美商中經合集團後,從軟體、網路、通訊、醫療、人工智慧到近來的循環經濟,無一不涉獵,整合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等三地資源,充分掌握在地化與跨國境的優勢,搶先布局全球。目前旗下管理13個創業投資基金,累計資產破10億美元,投資400多家公司,創造超過100家上市及併購成功案例,包含耳熟能詳的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PChome、分眾傳媒和創新工場等,其中多家為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企業。縱橫創投界近40年,他對市場的敏感及精準眼光,始終引領趨勢,在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創造了深刻影響力。楊艾俐/採訪撰文資深媒體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傳播碩士,曾任《天下》雜誌總主筆、英國利物浦大學經濟史研究員、美國華盛頓教育研究會研究員、廣東汕頭大學教授。從事新聞實務30年,曾至20餘國採訪,訪問超過300位國際領袖、企業CEO及知名學者。著有《堅毅之路:吳敦義》、《郭台銘霸業》、《孫運璿傳》、《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等書。《孫運璿傳》獲1989年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歷年報導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亞洲平面媒體公共服務獎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出版者的話 華人創投先驅劉宇環――李資政的仰慕者與實踐者/高希均 推薦序 經濟與生態之間的平衡/阿爾貝二世(Albert II) 推薦序 我親愛的朋友/阿爾馬迪(Turki Almadi) 推薦序 認識宇環/劉遵義(Lawrence J. Lau) 推薦序 創投帶給未來世界的借鏡/苗豐強(Matthew Miau) 自 序 追尋超越自己的認同/劉宇環 前 言 他的天空很國際 第一章 台灣奇蹟續集――靠年輕人打造 第二章 造局者如何成形 第三章 真心待人,真誠交往――亦狂亦俠亦溫文 第四章 北回歸線上的遊子 第五章 從台灣走向世界 第六章 促成台灣高科技――風華一代 第七章 魅力中國――華麗叢林如何立足 第八章 中國投資故事――前瞻、自主、科技 第九章 美國――舊金山灣畔的清明 第十章 歐洲文明――先做紳士,再做生意 第十一章 台灣避疫,發現新明珠 第十二章 台灣未來獨角獸 第十三章 誓做核融合發電先鋒 第十四章 寰宇情懷的人生體悟(劉宇環口述) 第十五章 妻子兒女――成功的背後 第十六章 朋友眼中的劉宇環 台灣篇 朱嘉勵、吳東進、李開復、李鎮樟、李羅權、周神安、苑舉正 范瑞穎、徐小波、徐爵民、烏元俊、張慶瑞、張寶琴、陳五福 黃齊元、趙天星、劉容西、蔡清彥、鄭家鐘、謝三連、謝豐享 香港篇 菲利普(Terrace Philips)、林建岳、梁錦松、陳清泉、劉遵義 中國篇 王恒、王功權、王麗、李振福、金曦、周岳憲、於平、侯尊中 胡昭廣、胡超、倪正東、高群耀、崔景哲、郭平、曾強、楊嶺 劉昕、錢大宏 日本篇 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高岡本州(Takaoka Motokuni) 新浪剛史(Takeshi Niinami) 亞洲篇 Bagi(Batsaikhan Purev)、達木丁(Tsogtbaatar Damdin) CC Tang、黃松豪(Song How Ng)、黃鴻年(Oei Hong Leong) 葉垂青(Wendy Yap) 歐洲篇 阿赫萊特納(Paul M. Achleitner)、柯里(Hamza Al-Kholi) 巴札克(Ion Bazac)、布拉塞爾(Doris Blasel) 布拉赫曼(Gerd Brachmann)、庫奇亞尼(Enrico Cucchiani) 多維迪奧(Manfredi Lefebvre d’Ovidio)、蘭迪(Marco Landi) 莫加丹(Alexander Moghadam)、亞涅夫(Kostadin Yanev) 美國篇 克里曼(Sanford (Sandy) Climan)、弗里德曼(Alan Freedman)、 尚喜(Shahi Ghanem)、肯傑森(Kenneth Giacin) 海米格(Martin Haemmig)、凱(Steven Kay) 麥庫伊(Bob McCooey)、Paul Lin、王蔚、安平、何吳筱英 陳立武、陳李婉若、靳羽西

商品規格

書名 / 寰宇情懷: 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
作者 / 劉宇環 口述; 楊艾俐 採訪撰文
簡介 / 寰宇情懷: 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劉宇環是一位既能順勢造勢,又能開拓新局的創投家。――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他不只是台灣企業家,更是世界企業家,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258382
ISBN10 / 9865258382
EAN / 9789865258382
誠品26碼 / 2682305261003
頁數 / 480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追尋超越自己的認同
劉宇環

  人一輩子都在追尋超越自己的認同,在這探尋與追求的旅程中,讓我充滿著生命的熱情與對際遇的感恩,也更懂得珍惜深蘊人性溫度的真情。

  生為戰後嬰兒潮的前段班,我成長的年代,國家正從分裂的歷史與戰後的慘破經濟中,蹣跚步入現代化的旅途。那時,我這位來自台灣嘉義白川町眷村的懵懂少年,並不知道有一場充滿著驚險的奇幻之旅正等待著我。

  1969年,就在美國嬉皮運動風起雲湧時,我來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過著打工求學的生活。畢業後,原本可以在此過著悠哉的中產階級美國夢生活,但心中像是無根的浮萍,總覺得有著更高的認同,才是我真正想追求的。

一場改變人生的會晤

  1985年年中的一通電話,開啟了我人生最大的轉折。知道分隔近二十年的父親病重後,匆匆趕回台灣陪伴他走過生命的最後階段。父親出身於以「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為校訓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一生歷經空戰生死,那份生命豪邁與愛國胸懷,深印我心。

  就在照顧父親的幾個月中,當時以「口述歷史」為胡適、李宗仁、顧維鈞、張學良等著述回憶錄的表哥唐德剛,與在波士頓大學教書的舅舅唐盛鎬也都相聚到台灣,他們與家母要我陪著一同去探望李國鼎先生(K.T.)。K.T.請我們在家吃晚餐,跟我談國家大事與台灣經濟發展,後來他談到「Venture Capital」,他說台灣一定要做創業投資。當天K.T.與我聊了兩個多小時。

無私的魅力

  在1985年前後這段台灣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許多人都是跟我一樣,受了K.T.無私的使命感魅力所感召回台灣一起打拚。這種無私的魅力吸引了許多海內外一流的菁英追隨他為國家的現代化努力,開創了一個令人懷念的世代。

  回首來時路,縈繞腦海的,是大時代中,一群充滿著無私的魅力、不知老之將至的菁英典範,感召著我們這些年輕人不畏艱難險阻、合力將國家推上現代科技的全球競合舞台。

  我的創投故事,就從這一群時代典範的代表性人物李國鼎先生說起,這是我出版這本書的起心動念。透過我的創投人生,來傳承與分享這一路走來的許多故事與心得,也讓更多年輕的世代,了解K.T.他們這些把國家放在胸懷的世代,如何慷慨地幫助年輕人來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為下一代創造出更寬廣、開闊的世界舞台。

最後寄情的創投聖杯

  創投經常是從未來的危機與挑戰中,尋找創新的機會,「晶圓代工」就是台灣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之際,為求生存所獨創的發展模式,而今已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當碳關稅成為各國進口產品的課徵項目時,潔淨能源的供應能力將成為我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核融合」技術被視為潔淨能源的聖杯、終結能源危機的最佳解決方案。

  近幾年來,我積極引進世界一流的人才、技術、資金,就是為了推動這項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的潔淨能源產業在台灣落地生根,但開風氣不為師。然而,大量產製桌上型或小型核融合發電系統需要健全的生態系統,仍有賴政府、產業界、學術界、金融投資界等謀求共識、通力合作,將這項潔淨能源產業發展成為台灣之光,這是我創投生涯最後寄情的心願。

口述歷史超越個人歷史格局

  如果沒有《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與發行人王力行女士的鼓勵、敦促,這些迴盪在我心中多年的感念與濃情記憶,不會如此順利轉化成篇的著作。高教授大我一輪,是我非常敬重的國士,我們都出生於大陸、成長於台灣,也都來自軍人家庭,先後成為「美國百人會」成員。四十多年來,伴隨著國家的興衰起落與度過重重挑戰,高教授總扮演著錚錚敢言的學者風範,為這塊土地無怨無悔地付出,令人感佩不已。

  楊艾俐小姐,為了撰述本書,遍訪近百位業界重要人士與我的親友,憑藉其歷史縱觀的深厚學養,與對科技產業發展的豐富採訪資歷,才使得這本口述傳記,得以超越只是我個人歷史的格局,足以鳥瞰這三十多年來兩岸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成長歷程,對於她及天下文化編輯群的辛勞與專業,致上誠摯的敬謝之意。

人生最珍貴的瑰寶――初心

  感謝在我生命中出現的這些朋友與工作夥伴,是您們成就了今天足以回報社會的我,讓我得以跟大家共同享有這美好的人生,也因為有您們,我在經歷過這麼多艱難挑戰後,還能保有對生命的熱情、對創新的探索及人性的溫暖,這是我最為珍惜的初心。

  家庭,是我人生最大的支柱,父親與母親對我的恩慈,大姊宇新、姊夫嘉利,與小妹宇珠、妹夫健綱對我的關愛,讓我擁有快樂難忘的成長歲月,而對於因事業奔波而未能多陪伴的家人――女兒宏敏與兒子宏祥,特別是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太太紅薇――願以此書獻給我一生的摯愛!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他的天空很國際
楊艾俐

  1995年5月的一天晚上十點,到這家小企業採訪,是第五個採訪,我已頭昏眼花,中飯、晚飯都沒有吃,到他那裡已經頭冒冷汗,但是這位中小企業主興昂致高,滔滔開講三小時,我只能飢腸轆轆地聽著,不忍打斷他。

  這個中小企業主只是整個1990年代台灣的縮影,每年經濟成長率接近10%,企業及個人都在飛揚。

  這些年一直有人不斷訴說那經濟奇蹟的幕後功臣,李國鼎、孫運璿……但必定還有很多遺珠,本書主角劉宇環是我們近年來才發現的閃亮遺珠。

  劉宇環在台灣很低調,除了科技圈,創投業之外很少人知道他。

  台灣那麼多明星企業是他幫忙打造出來的。中國的創業投資是他引進來的,他支持了中國3G發展十五年才得成功,而沒有3G,就沒有5G,更沒有現今世界第一大電訊公司的華為。近年來又要致力核融合家用發電技術,希望台灣有更多護國神山。

  每次開始採訪傳主時,既驚且喜,每個人都如此傳奇,機遇如山峰澗水,如此值得記上一筆,一個嘉義眷村出來的孩子,走過柏克萊大學的歲月,到矽谷,回到台灣,去到中國大陸,在兩地推動高科技發展,開啟創投業的春天,他是擁有國際人脈最廣的台灣人,是唯一每年參加達沃斯峰會的華人。採訪起來,似乎水益挖益深,酒益釀益清芳。

  寫劉宇環傳記更是傳奇,2020年中,他和我同時從美國避疫於台灣,他經過高希均教授多年的囑咐(一定要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鼓勵年輕人),終於答應寫傳記。

  現已開拓創投一片天空的劉宇環,不管遇到國外國內人士,第一次見面,他都極愛講自己成長於台灣的小鎮,父親是戰鬥機駕駛,比對身世,我父親也是空軍通訊官。他說他是在嘉義白川町居住經年,我也是,他驚訝,我也驚訝。真是緣分。

  我開始研究他的出生地――嘉義白川町,我拿出我家舊的戶籍謄本。啊!真的喲,我家和劉宇環家只差500公尺,說不定小時候,還見過面。那是我兩歲到六歲居住的地方,應該是建立我日後人格特性的地方,我怎能忽視呢!對嘉義我又多了一份認同感。真是秋月明,秋風清,落葉又散又聚。

  劉宇環創業順遂,當然不缺才智,奮發努力更是當然,別人是早上九點上班、五點下班,他是早上五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每天就比別人多了八小時工作,有時晚上十點朋友還會接到他的微信。

  更不同的是,他常強調自己機會好、運氣好,感謝上帝的恩典,創投這行真還需要運氣,買入賣出都是時點,稍縱即逝,沒有上天的保佑,不會有累積的成功。

  著名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最近出版《成功的反思》,菁英往往強調自己才能卓越,獲得地位是應該,但其實多少託他人之福,或者是命運的偶然。菁英有感激和謙遜,社會才可以追求共善。

  也就是《了凡四訓》裡說的:「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

  他更了解,從事這一行――創投,別人把錢託給你,你就必須潔身自愛。從開始在世界各地投資,除了投資外,其他都不碰。尤其在剛進入中國大陸時,正值房地產高漲,那時到處都可以圈地,知名房地產大亨都找他來合夥,但他早在李國鼎徵召時期就高屋建瓴、望盡天涯,一心只要促成科技發展,其他都不考慮。

  經過一年多的採訪,閱讀成牘的文件和資料,訪問他一百多位朋友、同事、家人,數百小時的錄音,一年多的寫作,工程不可謂不大,只希望能還原當時場景,呈現一個台灣來的孩子獨身衝刺天涯、練就一身本事,最終念念回饋台灣的故事。

  雖然講的是企業,講的是創投,這本書卻適合各類職場、各種年齡階層的人讀,它蘊含多項職場真理――先服務,再求回報;「The Harder you work, The luckier you get.」努力帶來機運,也就是古語「天道酬勤」;早早就要全球化,打開自己的視野;更重要是上一代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續集必須靠年輕一代打造,年輕人絕不能躺平。

  這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劉宇環站在時代前端,科技最前線,我參加過一場中經合股東會,那真是「世界看好了,未來科技在這裡」――可持續發展、清潔能源、量子科學……在在都預測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科技發展。

  寫傳記,常懷著忐忑心情,是否忠實描繪了這個人?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側影,我是否忠實地描繪這個時代?一旦開始,落子就得無悔,在落子的過程中,感謝高希均教授及王力行發行人鼓勵,吳佩穎總編輯及副總編輯黃安妮及責任編輯張彤華的協調與編輯,深感一本書能成就,實來自互信的團隊。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創投先鋒劉宇環:全球化的公民不管是自己或是公司都要設定「Mission statement」;去一個國家,如探險般,要能發現、協助當地的需要,在世界上盡一份責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