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 讓這裡更美好: 雲林改變臺大, 臺大守護健康
作者 | 朱乙真/ 林惠君/ 陳建豪/ 黃星若/ 黃筱珮/ 黃筱潔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群人, 讓這裡更美好: 雲林改變臺大, 臺大守護健康: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 |
作者 | 朱乙真/ 林惠君/ 陳建豪/ 黃星若/ 黃筱珮/ 黃筱潔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群人, 讓這裡更美好: 雲林改變臺大, 臺大守護健康: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 |
內容簡介 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 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 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出現,讓雲林成為中台灣醫療重鎮之一。 從許多民眾只願意北上尋求名醫的現象, 到臺大雲林分院在雲林構築全方位醫療環境, 讓雲林居民的健康不再有後顧之憂。 十多年一路走來, 一群人懷著仁心,默默深耕、守護在地, 不但開創在地醫療的新格局 更和雲林人一起創造出美好的宜居健康環境。 本書描述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師們,在雲林行醫、與在地民眾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如何一步步在雲林分院建立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資源,甚至獲得國際肯定,帶來正向的影響與改變。 名人推薦 張上淳 臺灣大學副校長 倪衍玄 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吳明賢 臺大醫院院長
作者介紹 朱乙真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畢業,專攻大眾傳播。曾任《遠見雜誌》資深研究編輯兼記者、《未來Family》雜誌特約主編。林惠君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中央通訊社,擔任醫藥與財經記者。陳建豪記者/編劇/撰稿人。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主要作品有《醫路向西非》、《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 臺大癌醫》、《人生第二曲線》等。黃星若二十年採訪生涯的資媒體人,曾任職於《今周刊》雜誌、《健康兩點零》雜誌等媒體。黃筱珮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台灣日報》、《中國時報》記者。黃筱潔資深新聞人,任職國內大型媒體逾二十年,主跑路線涵蓋地方新聞、政治新聞、財經新聞。
產品目錄 序 細微處腳踏實地,善盡臺大社會責任的承諾/張上淳 雲林分院醫師群,是醫學人文的最佳體現/倪衍玄 跨越濁水溪的醫者仁心/吳明賢 秉持團隊合作精神,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黃瑞仁 楔子 累積經驗,創造驚豔 第一部 在這裡,描繪不同的風景 01 錯置的距離感 02 做在地民眾的護「心」天使 03 智慧照護,療癒長者傷口 04 消弭100公里的空白 05 先開刀再找床,實現急診零轉出 06 幫一個人,幫一個家 07 豐富愛滋受刑人生命色彩 08 引導藥癮患者走回正軌 09 繫上紫絲帶,保護兒少遠離虐待 第二部 他們,就這樣留了下來 01 不負阿公期許 02 一直記得柳丁阿伯的託付 03 那裡需要,便留在那裡 04 離不開雲林的深刻情誼 05 享受照顧好鄉親的成就感 06 只要願意,就能找到留下的理由 07 救人哪有城鄉之別 08 想讓在地醫療與總院無二 09 因為這裡珍惜人才 10 雲林就是我的家 11 醫事人員也能成為前進的力量 12 做好醫院管理,從幫一個病人變幫好幾萬人 13 能讓這裡變好,為什麼要拒絕? 14 盡己之力落實醫療正義 15 留在能實現理想的場域 16 想做民眾與醫院最強備援 17 留下是為了讓更多人留下 18 幫居民擺脫頭頸癌的陰影 19 看見癌癒婦女懷孕是最開心的事 20 患者的回饋是持續的動力 21 一個急診醫師必須全力守護的地方 22 想救人,就不怕長途跋涉 23 遵循父命照顧鄉親健康 第三部 壯大在地醫療網 01 把外傷、骨科沙漠變綠洲 02 打造國際級神經醫療環境 03 胸懷世界,推展國際醫療 04 遠距醫療實現醫療平權 05 遠離肝苦,找回彩色人生 06 讓不孕家庭一圓求子夢 07 首開雲林視網膜專科先河 08 開創肺癌治療新時代 09 REBOA 搶救重大創傷患者生機 10 讓慢飛天使張開自由的羽翼 11 心身醫學團隊讓身體型疾患病人不再流浪 12 3D 導航精進耳鼻喉科手術模式 13 工作強化訓練幫患者更快重返職場 14 制定有效輸血策略,MTP 守護創傷病人安全 15 落實分級醫療,完善地區照護網 16 建立多專科團隊,提升消化道癌症治療成效 17 加護病房團隊強化重症治療力 第四部 努力,一定會被看見 01 阿波羅醫師促進健康老化 02 腫瘤醫學中心打破癌症治療困境 03 巡迴、居家並進,協助精神疾病患者復能 04 做好健康管理,治病在未病之前 05 雙星區域聯防,分享資源共創三贏 06 照亮罕病患者在地就醫之路 07 串連醫護與社服的溫暖動力 08 守候、陪伴、照顧,走完最後一段路 09 智慧導航,帶病人找到看診的路 第五部 打造下世代的精采 01 不讓雲林在地圖上消失 02 改寫中台灣生殖醫學版圖 03 幫居民健康重生 04 機器手臂照護偏鄉弱勢 05 精進在地骨鬆照護 06 看見醫者的能與不能 結語 盡醫學之力,更要盡一份仁心
書名 / | 一群人, 讓這裡更美好: 雲林改變臺大, 臺大守護健康 |
---|---|
作者 / | 朱乙真 林惠君 陳建豪 黃星若 黃筱珮 黃筱潔 |
簡介 / | 一群人, 讓這裡更美好: 雲林改變臺大, 臺大守護健康: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257019 |
ISBN10 / | 9865257017 |
EAN / | 9789865257019 |
誠品26碼 / | 2682201955006 |
頁數 / | 49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序】秉持團隊合作精神,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
黃瑞仁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
回首十八年前,我是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奉派擔任雲林分院副院長並負責成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
不論是心臟內科或外科醫師,在臺大總院接受訓練時,幾乎都是同一屆或是上下屆的同事,在處理病人的過程,為了病人的診斷及治療,一起討論,以病人為中心思考整個治療方向,訂定治療計畫──例如心導管治療或心臟手術,至少會有兩位主治醫師針對病人病況攜手合作。
「團隊合作」是臺大醫療體系的核心價值,這樣的核心價值在雲林分院充分發揮。除了心臟血管醫學中心的團隊之外,虎尾院區的腫瘤醫學中心更是團隊合作的典範,在雲林分院已經建立一個很好的模式。
醫療機構存在的目的,是促進民眾健康及提供民眾所需的醫療服務。臺大醫院是公立大學醫院,而雲林是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方。雲林分院改制之初,時任總院院長的李源德教授兼任分院院長,之後歷經林芳郁教授、黃世傑教授、王崇禮教授等幾位院長,為雲林分院軟硬體建設奠立了扎實的基礎。
本人於2016 年8 月1 日接任雲林分院第五任院長,我思忖著「我們的組織是什麼?」「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從提供醫療服務與臺大身為公立醫院的兩個角度,便清楚的描繪出雲林分院的定位及使命。
當時雲林縣縣民急迫需要的另外一個臨床團隊,就是外傷重症的治療。雲林分院斗六院區急診部是全雲林縣唯一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我們背負全雲林縣縣民急診重症治療的重任。
雲林分院已成立的跨科部團隊中,還有肝膽醫學中心、婦幼醫學中心、急重症醫學中心等,大家群策群力,彰顯團隊合作的價值。
這兩年多以來,面臨遠比SARS 還難纏的新冠肺炎病毒,我們要打的也是團體戰。所幸,全院同仁齊心抗疫,守住防疫前線。
在疫情中,雲林分院度過改制十八週年慶。我認為,十八歲還很年輕,在這裡可以更勇於創新,勇於接受新的挑戰,像是鼓勵分院主管就讀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資助各單位選派AI 種子同仁至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智慧醫療專班學習,而同仁們都有傑出表現。
一日早上,我在院區走動時,看到「本院榮獲醫策會全國區域醫院唯一特優機構」的紅布條高掛著,內心充滿感動,隨手拍下這幅畫面。
感謝歷任院長與師長致力於將臺大醫院這棵百年大樹,移株新枝於雲林分院;感謝同仁,感謝在地企業,一齊讓新枝成長茁壯,枝葉繁盛。
一間優秀的醫院,不只是靠醫師的努力,而是醫護人員與全院各級員工共同的努力──是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
最佳賣點 : 有一群人,懷著仁心,
幾乎把人生菁華歲月,投入在這裡;
因為他們相信,
只要能讓改變發生,就能創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