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自癒力, 逆轉慢性病: 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
作者 | 許瑞云/ 鄭先安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心念自癒力, 逆轉慢性病: 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平常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生病?明明吃了藥,為什麼好不起來?心念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同時也是逆轉疾病的關鍵。調整心念,便能 |
作者 | 許瑞云/ 鄭先安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心念自癒力, 逆轉慢性病: 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平常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生病?明明吃了藥,為什麼好不起來?心念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同時也是逆轉疾病的關鍵。調整心念,便能 |
內容簡介 平常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生病?明明吃了藥,為什麼好不起來?心念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同時也是逆轉疾病的關鍵。調整心念,便能強化自癒力,再難治的病也可能不藥而癒!◇◇醫師親自示範,18個心念練習,全新影片及詳盡圖解◇◇◇◇預防疾病、平衡身心靈,天天顧健康!◇◇「心念」,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學習課題。 臨床上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疾病都跟靈性層面的各種關係課題有連結。身體的健康跟心念息息相關。心念不但決定一個人能否擁有健康的身體、可能罹患什麼疾病;萬一生了病,心念更是疾病能否逆轉的關鍵。 留意自己的心念在什麼地方卡住了,釋放心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著善待自己、珍愛自己,並且讓自己做一個對人對事都能看得順眼的人。 ――許瑞云、鄭先安▍打開心念,逆轉慢性病臨床實例慢性發炎、胃潰瘍、皮膚問題、高血壓、痛風、糖尿病、腎臟病、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急症焦慮、失眠、頭痛、掉髮、憂鬱、精神疾病腰痛、頸部疼痛、腿麻、脊椎側彎、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癌症、自律神經失調、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病一直好不起來,有些竟是因為生病後帶來關係的改善或好處。◆ 長年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不一定要開刀,可能是源自壓抑的委屈和怒氣。◆ 憂鬱問題並不難解,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造成的身心分離卻很難解。◆ 長年壓力,讓三高降不下來,找到因由,才能解除心血管疾病這顆不定時炸彈。◆ 養成健康的心念,也能做到肌肉鍛鍊、皺紋淡化,甚至大量掉髮長回來。◆ 鬆開壓抑與悲傷,末期癌症患者成功逆轉病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為何有人無症狀、有人中重症?心念浮動劇烈,批判、不滿,或是怒氣沖沖,使免疫系統失調。● 疾病的浮現如冰山一角,水面之下與關係課題相關的心念情緒糾結,導致身體系統失衡、產生疾病,甚至一再復發。● 學習「疾病的靈心身理論」:全方位的健康,需要認識並照護深層內在。● 認識四種情緒類型,幫助自己與重要他人的情緒釋放以及關係修復。● 面對父母、伴侶、親子三大靈性關係,修好人生最重要的能量連結。● 健康和飲食息息相關,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12的重要性不可輕忽。● 維護人體最重要器官大腦的健康,可以從顧好牙齒做起。● 靜心、放鬆、舒眠、專注,十八種簡單易行的心念練習與能量運動,幫助身體進入優質休息與能量平衡狀態。本書為暢銷書《心念自癒力》全新完整實作版,清晰易懂的架構和豐富真實案例,說明「心念」與慢性病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調整心念、幫助預防與逆轉疾病、陪伴你療癒身心靈。為什麼有些人吃藥、手術,持續治療,但疾病就是一再復發,難以痊癒?為什麼有人身患嚴重惡疾,卻能夠「奇蹟」似的完全康復?全方位身心靈的健康,不但深受生活環境、日常飲食的影響,也與自出生以來所有生命遭遇的記憶、情緒息息相關;身體疾病的發生,通常是種種不平衡累積許久的結果。明白這些原理,才能回到最根源處──心念,找到防範的關鍵與療癒的契機。心念與情緒能量,是造成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療癒疾病、恢復健康的關鍵。「心」是主宰;所有的起心動念,都牽引著個人身體、心理、靈性,以及外在周遭能量場的動力。身心靈三個層面的平衡狀態,決定了個人身體健康與否,以及可能招致疾病的推動力。許瑞云醫師與鄭先安醫師將身體比喻為具有卓越「自癒力」的精密儀器; 人體與生俱來有著強大自癒力,只要能找出並解開導致疾病的糾結心念,再難治的疾病也可能不靠藥物或手術而痊癒。兩位醫師根據豐富臨床經驗觀察,病患的心念是左右身體朝向修復或是疾病惡化的關鍵;即便是現代醫學認為的末期重症或長期需要服藥控制的慢性病,都曾有靠轉動心念,不需開刀、服藥就能痊癒的案例。疾病是果,心念才是因;我們每個人就是療癒自己最好的醫者。本書延續《心念自癒力》,進一步說明健康、病痛的成因,以及「養生」、「養身」與「養心」的實作方法,幫助讀者更深刻理解維護健康、療癒疾病的方向。健康,來自身心靈的平衡,也因此心念的學習與成長,是我們每個人生命與健康的重要課題。◎維護心念,提升自癒力的18個日常練習 (附圖解及示範影片QR code)心念練習1 與父母和解練習 心念練習2 對待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心念練習 心念練習3 舒眠練習──專注呼吸入睡技巧 心念練習4 日間放鬆練習 心念練習5 大腦休眠練習──短時間深度休息技巧 心念練習6 正確站姿練習 心念練習7 正確坐姿練習 心念練習8 美好姿態觀想練習──上身強壯增肌觀想運動 心念練習9 美好姿態觀想練習──腰腹美化緊實觀想運動 心念練習10 美好姿態觀想練習──臉部淡化皺紋觀想運動 心念練習11 EFT情緒能量敲打法 心念練習12 紓壓心念練習 心念練習13 睡前靜心練習──專注走路、擁抱脾經助眠技巧 心念練習14 頭部紓壓運動 心念練習15 釋放情緒練習──安撫三焦經能量運動 心念練習16 活化思維彈性練習──掃帶脈能量運動 心念練習17 專注力能量運動 心念練習18 覺察情緒練習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許瑞云、鄭先安2022年最新力作|今天讀什麼
作者介紹 許瑞云醫師學歷 | 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哈佛大學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 經歷 | 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高齡暨社區醫學部副主任及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 現任 |「心能量管理中心」創辦人暨執行長 許瑞云醫師具備完整西醫醫學教育養成與多年臨床經驗,對於中醫、自然療法、能量醫學、心理諮商等領域亦有深入研究,多年來致力整合不同醫療領域的學養與知識,長年累積實務經驗。且能視病如親,同理病患及家屬,在「不開藥」的前提下,幫助許多中西醫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患者病情得到緩解,進而找回健康的身心,因此病人暱稱為「不開藥醫師」。 近年來策劃及參與數百場演講和工作坊,積極推廣「身心一體」的概念:身體疾病往往根植於個人「心念」;只要調整改變心念,不僅身體得以療癒,自我與周遭的關係(尤其是家庭關係)也會變得和諧,進而讓生命更加圓滿、幸福。 Facebook | 許瑞云醫師身心靈養生法Youtube | 許瑞云鄭先安醫師學歷 | 高雄醫學大學醫管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經歷 | 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副主任及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阮綜合醫院神經科主任、內科部副主任,具神經科、內科、急重症專科醫師及中醫師執照 現任 | 「心能量管理中心」院長 鄭醫師長期投入神經醫學與全人醫療領域,累積多年臨床經驗,為病人進行身、心、靈整合診療,提供個人化健康照護規劃、疾病治療與預防衛教,與病人一同見證許多嚴重慢性疾病的緩解、逆轉,進而讓生命得以健康的延長。 鄭醫師近年來致力推動「心念醫學」,以「心能量」的視角檢視大腦的活動,以及「心能量」與疾病之間的動力連結:想要擁有健康或是逆轉疾病,追本溯源,必須解開導致疾病的「結」,鬆開卡住的能量,讓人體的能量運作系統回歸穩定,才能讓疾病「自癒」。
產品目錄 序言 心念的學習與成長 許瑞云、鄭先安 PART I健康,身心靈的生命課題 1平衡身心靈,身體「真」健康 健康,是一種動態平衡 從身心靈層面看待健康 ■健康的「身體」層面 人如其食 身體的雜訊 ■照護身體,日常飲食是基礎 不可或缺的蛋白質 經常被忽略的維生素D 蔬食者多留意維生素B12 牙齒健康,身體才會健康 【真實案例】擔心害怕不安,讓元氣大傷、齒牙動搖 ■身體健康評估與自我覺察 選擇合適的健康評估方式 敏銳覺察身體的訊息 ■健康的「心理」層面 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類型 ■大腦與心念──人生旅程的主宰 大腦記錄我們的情緒記憶 學習釋放而非壓抑 ■健康的「靈性」層面 父母、伴侶、親子三大關係,每個人的功課 一、父母關係 〔心念練習1〕與父母和解練習 二、伴侶關係 三、親子關係 ■人與他人之課題──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 感恩與祝福是關係能量之源 父母關係需要「回報」與「歸還」 伴侶關係需要「欣賞」與「接受」 親子關係需要「支持」與「允許」 〔心念練習2〕對待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心念練習 ■人與其他生命之課題──與萬物共生 從自我回到生命共同體 人體與環境萬物共生 2為身體打造理想的內.外環境 ■身體的外環境 每一次呼吸,都在為健康打底 每一口飲食,都是健康的基礎 留意看不見的電磁波與游離輻射 ■身體的內環境 〔心念練習3〕舒眠練習──專注呼吸入睡技巧 〔心念練習4〕日間放鬆練習 〔心念練習5〕大腦休眠練習──短時間深度休息技巧 ■貌由心生,有諸內形諸外 美好體態,從健康心念出發 〔心念練習6〕正確站姿練習 〔心念練習7〕正確坐姿練習 〔心念練習8〕美好姿態觀想練習――上身強壯增肌觀想運動 〔心念練習9〕美好姿態觀想練習――腰腹美化緊實觀想運動 〔心念練習10〕美好姿態觀想練習――臉部淡化皺紋觀想運動 3 「失衡」,疾病發生的機轉 ■致病,是人體內在失衡的累積 身體功能出問題,不等於身體結構異常 【真實案例】嚴重背痛,是以為你從不支持我 疾病如冰山浮出一角 留意身體給予的警訊 ■治病,是身心靈平衡的練習 從能量層面理解身體 養生、養身與養心 Part II 療癒,在心念中修復 4 心理創傷 看見糾結與傷痛 釐清當下事實與過去情緒 〔心念練習11〕EFT情緒能量敲打法 關係課題與心靈成長 【真實案例】失戀的悲傷導致嚴重落髮 【真實案例】認同父親「顧家」的方式,穩定生命源頭 二○二一年太魯閣號火車事故 〔心念練習12〕紓壓心念練習 5 精神、功能失調類疾病 ■精神疾病 【真實案例】別用念頭帶來的不安折磨自己 失眠也別太過焦慮,放鬆就好 〔心念練習13〕睡前靜心練習──專注走路、擁抱脾經助眠技巧 ■功能失調類疾病 【真實案例】習慣性偏頭痛,源自對自己的忽視和壓抑 〔心念練習14〕頭部紓壓運動 【真實案例】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 【真實案例】過度焦慮讓自律神經失調 【真實案例】害怕恐懼消失了,痣也消失了 6 心血管疾病 【真實案例】常常不安、生悶氣,三高降不下來 調整心念,改善心血管慢性病 〔心念練習15〕釋放情緒練習──安撫三焦經能量運動 7 自體免疫疾病 免疫攻擊源自大腦指令 情志致病,心念如何左右免疫系統 〔心念練習16〕活化思維彈性練習──掃帶脈能量運動 免疫系統的穩定,心念決定 逆轉自體免疫的攻擊 【真實案例】別用別人的話折磨自己 8 癌症 幫助細胞往好的方向生長 【真實案例】生病不癒,因渴望的關係變親近了 9 退化性疾病及其他 【真實案例】壓抑怒氣讓膝關節痛到難以行走 【真實案例】學會溝通,釋放委屈也緩解麻痛 【真實案例】不想坐骨神經痛,先退一步思考 〔心念練習17〕專注力能量運動 【真實案例】巴金森氏症患者常帶著害怕失控的能量 【真實案例】以為不被愛,脊椎側彎無力挺直 結語 維護健康的關鍵:身心靈連結 〔心念練習18〕覺察情緒練習 附錄 心念練習與能量運動參考影片
書名 / | 心念自癒力, 逆轉慢性病: 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 |
---|---|
作者 / | 許瑞云 鄭先安 |
簡介 / | 心念自癒力, 逆轉慢性病: 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平常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生病?明明吃了藥,為什麼好不起來?心念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同時也是逆轉疾病的關鍵。調整心念,便能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256067 |
ISBN10 / | 9865256061 |
EAN / | 9789865256067 |
誠品26碼 / | 2682181461009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言
心念的學習與成長
許瑞云、鄭先安
我們在多年的臨床經驗裡,親眼目睹過許多個案,他們或被確診罹患難以痊癒的疾病,或必須終生仰賴藥物控制慢性病,甚至有的被宣告生命已步入尾聲,最後卻出乎意料的,在現代醫學知識難以解釋的情況下,恢復了健康、延續了生命。
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相信執業多年的醫師,或多或少都有經手過類似的病例。然而,比較可惜的是,由於用現代醫學的觀點與邏輯無法解釋,總會被視為例外個案,再不然就是被當成某種「奇蹟」不予深究,因而未能累積足夠認識。其實我們認為,倘若有機會做更多研究深入探討,必然可以從中歸納出被現代醫學長期忽略的系統化因素。
我們在行醫過程中,不僅整合運用中西醫學、內科學以及神經科學,因緣際會接觸到佛法、物理學以及能量醫療,秉持開拓視野的心境,一路持續學習、研究並融會貫通,從而在其中發現,醫療、健康、疾病、佛學、物理學、能量醫療,其實都互相呼應、彼此連結。這印證了我們本就極為認同的「萬法歸宗」觀念,種種學問、道理、知識體系,或所謂的「法」,都不離其本,更是我們近幾年提出的「心念醫學」的根基。
中醫以宏觀的角度體察人體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已有數千年歷史;西方現代醫學則以微觀的角度,探討物質變化的各種層面,數百年來獲得長足的進展,成為顯學。在人類文明的歷史洪流中,不少所謂的另類醫學或其他的療癒方式,也扮演獨到的角色,產生一定貢獻。例如近年來,「能量醫療」透過調整人體能量場域,對治疾病或從事保健工作,就因其獨到之處而愈來愈受重視。
在能量場域裡,「心」是主宰,不同於現代醫學中的神經醫學,將「大腦」視為人體的最高主宰,認為所有認知、思維、想法、情緒或念頭,都是大腦運作的結果,而「心念」也被歸為大腦的產物;從能量的角度來看,「心」一啟動就會帶來能量的流動,透過大腦的功能將想法、情緒和身體反應呈現出來,「身體」反而只是供我們這趟人生旅程所使用的工具。
每個人一輩子的生命旅程,都是由「靈、心、身」的能量流動循環所組成,我們的心念,甚至是心念底下的微細浮動,都與個人全身的神經網路,以及每一個器官相互連動,進而產生程度不一的反應與作用。如果要觀察一個人的能量場,可從他心念活動時所呈現的頻率,究竟是輕盈或沉重、混雜阻塞或順暢流動,看出心靈能量波動。要是一個人情緒經常糾結,能量就會顯得沉重阻滯,如此不但影響身體內部不同系統之間的平衡,也會影響個人與周圍人事物的靈性連結。
心念持續影響著個人所處的環境以及周遭的人事物,如何不被想法與情緒所困,對多數人而言,都是生命成長及維護健康的重要功課。
終其一生,每個人與他人、其他不同生命之間的靈性關係,往往就是觸發個人心念的關鍵力量。心念不但決定一個人能否擁有健康的身體、可能罹患什麼疾病;萬一生了病,心念更是疾病能否逆轉的關鍵所在。簡而言之,所有的起心動念,都牽引著個人的身體、心理、靈性,以及外在周遭能量場的動力。這也是為什麼「心念」可說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學習課題。
早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就告訴我們「一切唯心造,萬法由心生」,多年的親身經歷與學習經驗發現,無論從哪個領域的角度看待,都一再印證佛陀的話:「心」創造了我們的世界;身體的健康以及靈性關係課題的源頭,都跟「心念」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在我們的前一部著作《心念自癒力:突破中醫、西醫的心療法》(以下簡稱《心念自癒力》)當中,我們闡述了「心念醫療」的概念與架構,論及心念活動、情緒起伏與人體健康或患疾之間的關聯,也涵蓋靈性層面的人際關係課題。臨床上我們看到許多人,因為自己大腦的想法或心理、情緒反應等,導致各種慢性疾病,同時也見證許多個案在調整心念之後,神奇的緩解了現代醫學也很難對治的頑疾,其中不乏很嚴重的病症突然痊癒的真實案例。這些見證,讓我們更堅信心念與情緒能量,是造成疾病發生的重要成因,同時也是療癒疾病,恢復健康的關鍵所在。
《心念自癒力》出版後,獲得許多讀者的迴響與鼓勵,亦榮獲博客來網路書店二○二一年百大暢銷榜醫療保健類第一名的肯定,我們無比感謝。同時感激促成及支持本書面世的所有因緣,讓我們能將身心靈旅程上的學習心得持續跟大家分享。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人解除病痛、恢復健康,讓生命更臻圓滿。
延續《心念自癒力》一書的「心念修復」概念,這本《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更深入討論心念運作與慢性病之間的關係,幫助讀者看到疾病背後需要調整的關鍵連結,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念來逆轉疾病;此外,本書將更廣泛說明何謂健康、病痛的成因、老化與日常身體保養,同時也探討身心靈的學習與成長等,希望有助於讀者更深刻理解維護健康的方向。
相信未來醫界必然會有更多融合東西方醫學、另類醫學等各領域的整合性醫療,我們也深信,無論是「心念醫學」或「能量醫療」,都能獲得更深刻的應用與實踐,「修心」與「身心靈整體」的宏觀思維,得以在健康維護與疾病療癒的領域中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些努力的過程,為的都是幫助病人脫離病苦、擁有健康身心,讓寶貴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
因緣際會來到世間這趟人生旅程,我們很感恩每一位家人、師長、同學、朋友,以及所有在生命中相會、相聚的因緣;更感恩在行醫過程中,有緣來到我們診間的病人,感謝您們願意與我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學習,進而成為我們在醫療領域中不斷精進的助緣,也因為您們,我們才能對人類身體的病痛有更多的瞭解與認識,以此協助更多人;同時,也讓我們自身能夠跟著大家一起療癒,共同成長。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天下文化團隊,還有協助彙整修潤文稿的廖慧君女士,以及所有參與本書編輯的工作人員。人生是一趟學習、成長、感恩與貢獻的旅程,未來我們將持續在心念醫療及心靈學習的路上貢獻我們的力量。祝福大家!
內文 : 【真實案例】生病不癒,因渴望的關係變親近了
元輔一發現乙狀結腸跟直腸附近長了腫瘤時,癌細胞就已經轉移到肝臟了,於是立刻轉診到大型醫院進一步診治,在做完各式檢查後,確診是大腸癌第四期,但由於轉移的情況有點嚴重,暫時無法動手術,只能先做化療。
我在元輔的能量場上看到他很想靠近自己的原生家庭,卻又無法靠近,反而讓自己在原生家庭裡找不到一個位置,這讓元輔帶著很多的傷心、委屈的能量,一直無法解除。
我問元輔:「你和父母的關係如何?」
「我爸和我媽年紀差了二十幾歲,我出生的時候爸爸已經五十歲了,但我媽媽才二十幾歲。小時候我們家的經濟不是太好,所以爸媽總是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生活條件改善了,我爸就病倒了。照顧爸爸的責任,幾乎都落在媽媽身上,所以我一直覺得媽媽很辛苦,從來都沒有享受過。媽媽是很傳統的鄉下人,沒有受過太多教育,所以她很封閉,很少出門,頂多就是去市場買菜,她的世界只有家人,幾乎沒什麼朋友,最大的興趣可能就是跟我們打電話聊天。我一直覺得媽媽沒有享受到好的生活,這讓我很遺憾,但是每次我想帶媽媽去哪裡走走,她總是拒絕,雖然知道她不是客氣而是真的沒興趣,但我還是覺得有點對不起媽媽。」元輔愈說愈小聲。
「是,她的確覺得很累,很多老人家只要一想到要出門就累了。」
「對,她總是說出門很累。但就算我覺得有什麼不錯的東西想買給她,她也總是拒絕,不管是家電或是手機什麼的。」
「是啊,她覺得有就好了,不必買新的,老一輩的人比較惜物,覺得有得用就好了,不需要一直換新的。」
「是啦,我知道她不是在跟我客氣,她一向很排斥從來沒有用過的東西。」
「因為對老人家來說,舊的東西比較熟悉,用起來順手多了,新的東西還要從頭學,又不容易記住,所以你買給她,她反而覺得麻煩。不過我看到你對媽媽還有很強烈的不安和傷心難過,現在請觀想一下你的父母,告訴我你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第一個念頭出現的是我爸走的那一陣子,媽媽每天都很傷心的一直哭。」元輔閉著眼睛說。
「然後呢?往裡面去看你有什麼感受。」
「我看到媽媽很難過,她的大半輩子都在照顧爸爸,爸爸一走她的人生突然就沒有重心了。其實媽媽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她就是很封閉……」元輔臉上充滿不忍的表情。
我請他跟著我對媽媽說:「親愛的媽媽,雖然我很希望你可以快一點走出來,但我會尊重你的人生經驗和體驗,這是你選擇體驗悲傷跟紀念爸爸的方式,對你而言這是最好的方式,我尊重你。」帶著元輔說完後,我繼續說:「現在再想到爸爸媽媽,還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眼睛閉上,好好感覺自己的身體。」
「我如果可以發自內心這麼想,的確覺得好一點……」元輔說。
「那現在再看看自己的肚子跟身體,還有沒有那麼焦慮、不安、緊張。」
「嗯,比較不緊張了。」元輔感覺輕鬆一些。
「不過,在能量場上,你和太太彼此看不到對方,太太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你的心卻留在原生家庭裡……」我跟元輔說。
「可能是有了孩子之後,跟太太就不像以前那麼親密,也許就像醫師說的,太太的心思都在孩子那邊,所以我常常會覺得自己被太太忽視了。」
「那你可以跟太太說,提出來討論啊!」
「我覺得沒什麼幫助,所以就不提了。」
「你當初是怎麼提的呢?」
「嚴格來說,我好像根本沒怎麼提過……」
「沒有人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才清楚,如果想要被看到,就要清楚直接的表達,你可以跟太太說:『老婆,我想跟你牽著手去散步,一起看場電影,好好聊聊天……』」
「其實我生病後,反而覺得跟太太的距離拉近了。」元輔急著補充。
「這樣不大好喔,如果我們潛意識覺得因為生了病,所以跟家人的關係變好了,那我們就很難發自內心想要恢復健康,可能會無意識的抓著疾病不放,就好像讓大腸癌替你發聲,要太太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當你覺得罹患大腸癌的自己和太太比較親近,有你想要的親密感,這樣就不容易康復。」我一方面跟元輔提出警告,一方面也幫忙元輔夫妻調整能量,讓他們知道夫妻不需要靠疾病來互相關注、產生連結,可以學著好好溝通和表達需求。
「我和太太的宗教信仰不同,這也是我覺得會有點隔閡的原因。」元輔說。
「請跟著我對太太說:『親愛的老婆,謝謝你為這個家的付出,雖然我們的宗教信仰不同,但裡面都有一份愛,我的神和你的神,雖然一個叫佛陀,一個叫基督,名字不一樣,但能量上卻是一樣的,都是相信愛,祂們都是來到人世間帶領我們開悟的智者,佛陀活著的時候,並沒有說祂宣傳的是佛教;就像耶穌基督也沒有說祂是基督教。祂都只是幫助世人脫離痛苦,是很有智慧的在跟我們講道理,就是這樣而已。雖然祂們在講經說法時,內容會根據當下信眾的程度或文化背景而有點不同,表面上看起來也許不太一樣,但是真正看懂的話,就知道祂們講的東西其實殊途同歸,只是用不同的語言和譬喻來闡述而已。』所以請你也跟太太說:『宗教不是我們的隔閡,你是一個好媽媽,也是一個好太太,我會尊重你,也謝謝你。』」
我接著說:「還有,你容易生自己的氣,總是對自己不滿意,肝的問題跟生自己的氣很有關係,你總是習慣對自己太嚴厲,太多的批判和要求;經常拿自己去跟他人比較,容易把自己『打趴在地上』。」
「嗯,可能真的是這樣子。」元輔想了想,好像真是如此。
「所以你會感覺活得很累,沒什麼生存動力,如果你真的想要活下來,就要停止批判自己的行為!」我正色的說。
「我瞭解,我看了醫師的書,裡面有很多覺察和調整心念的建議,我覺得很受用。」元輔點頭。
「但是你還是沒能完全脫離那種自己砍自己的行為模式,這點需要先從覺察開始,意識到自己在自我批判、自我要求,對自己感到不滿,看到自己的這些念頭後,除了覺察,更也要明白這些念頭都沒有真實性,所以要把念頭放下。有些人看到自己有這樣的負面想法,就更加生自己的氣,責怪自己:『我怎麼可以有這種想法!我幹嘛老是要這麼負面!』結果只會愈來愈惱怒,氣自己連控制念頭都做不到。實際上,念頭本來就無法被控制,它們就是會憑空升起,所以我們只需要去看到念頭升起,一旦看到,就對自己能夠看得到表達感謝,然後把它放掉,不要賦予它更多的力量。任何我們所抗拒或抓取的一切,都是在賦予它力量,所以一旦看到了,就說聲:『謝謝,我察覺到、看到了。』然後把它放掉。」
「我一直無法理解怎麼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原來我們不是要控制心念,只要去覺察、覺知,然後放掉就好。」元輔臉上終於有了微笑。
後續元輔來信告知,他還在持續進行每週一次的化療,但病情已明顯改善,也沒有太大的副作用,癌胚胎抗原、腫瘤標記指數,都已下降到接近正常範圍,原本轉移的腫瘤也大半消失了。元輔說現在他的生活作息很正常,步調放得很慢,不再像生病前常常為了工作熬夜,現階段他會繼續配合治療,好好享受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去想了。
元輔的情緒類型屬於聽覺型,本身對語音的敏感度高,很容易就進到自己腦中編寫的故事情節中。和原生家庭互動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心裡覺得父母很辛苦,但對父母卻是又生氣又心疼。元輔在伴侶關係中,和太太都沒有看到彼此,使得內在情緒長期糾結、壓抑、悲傷,許多情緒垃圾累積在體內的特定器官,最後導致細胞變異,形成腫瘤,再加上容易自我批判,種種原因累加起來,最終才讓身體兵敗如山倒。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背後,都反映著大腦的思維活動與內心深處的期待渴望,而身體免疫系統的修復能力,以及癌細胞背後的推動力,兩者常常是動態消長的過程。如果要恢復健康,就要學習清理內在的問題,回歸內心的寧靜平和,才能真正找回身心靈的健康與平衡。
最佳賣點 : 「不開藥醫師」許瑞云、鄭先安最新力作
《心念自癒力》暢銷好評,逆轉疾病完整實作版!
突破中醫、西醫,真正根治疾病,
不僅無副作用,並能增進幸福感的心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