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 該怎麼溝通?
作者 | 彭菊仙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 該怎麼溝通?:本書如同「教養診療室」,是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青少年出 |
作者 | 彭菊仙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 該怎麼溝通?:本書如同「教養診療室」,是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青少年出 |
內容簡介 本書如同「教養診療室」,是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青少年出門像丟掉、回來像撿到;自以為是,你說什麼,他們就辯什麼;時時刻刻盯著手機,對你卻總是已讀不回;身心都還沒準備好,卻急著談戀愛、嘗禁果。然而,母(父)力全開只得灰頭土臉,恩威並用、巧計盡出仍無解無助…… 青春期孩子的暴走,常逼得優雅慈愛的爸媽跟著走鐘 家有三個火山青少年的彭菊仙身經百戰,她以幽默、智慧 拆解爸媽在面對青少年時可能陷入的困境: ◤青春孩子都是天然反? ‧孩子的已讀不回,何妨看成已「獨」不回 ‧反骨叛逆背後是快速茁壯的思辨力 ‧冤枉路是必要的成長成本,走一遭才看得廣、才甘心 ◤當孩子沉迷網路世界? ‧在陷進虛擬世界前先鞏固好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連結 ‧現實世界中如何監護孩子,在網路上也該如此 ‧活用科技產品控管網路使用,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當孩子太早譜青春戀曲? ‧戀愛不僅要練愛,還要練不愛 ‧灌輸「網路交友安全守則」永遠不嫌早 ‧適時、適度跟孩子談「性」說「愛」,孩子知道愈多態度愈謹慎 ◤爸媽的生活重心只能有孩子? ‧煩擾之事過心門而不入心 ‧眼光轉向自己,爸媽也是獨立的存在 ‧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爸媽最艱難的功課不是陪伴,是放手☆ 我們大手上那層布滿人生歷練的皺紋、硬繭與風霜, 永遠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孩子的大手上, 也不可能遮蓋得了他們的細皮嫩肉。 我們怎樣磨出人生的老練,孩子也會那樣磨出自己的歷程; 我們曾經心力交瘁, 孩子怎可能沒有身心俱疲的時刻? 我們曾經吃虧受挫才知覺悟,孩子也必然得經一事才能長出一智。 牽慣了小手的大手,要意識到孩子的手早已不小, 人生必須留給他們自己去磨、去闖、去體驗,自己長出養分; 父母的擔憂,將把孩子的福氣耗盡, 送出祝福,便讓能量增長。 ──彭菊仙 專文推薦 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沈雅琪 神老師&神媽咪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暖心推薦 王蘭芬 作家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李儀婷 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歐陽立中 Super教師/暢銷作家 蔡淇華 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依姓氏筆畫排序) 齊聲讚譽 .兒子上高一沒多久,我發現他隔壁同學的媽媽居然是彭菊仙,天哪,她不就是那個親子作家嗎?立刻偷偷打聽她兒子是怎樣的孩子。兒子說:「我覺得他很不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人有禮貌,講話又好笑。」果然!讀完這三十三個修練,完全懂得為何她的小孩能在同學中得到如此好評呀。──王蘭芬,作家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長大的身體,內心其實還離長大有點距離。畢竟,長大意味要扛起責任,要做決定,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菊仙從孩子的問題導入,給出解方,要大人學著默默陪伴,智慧放手。如果,你想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如果你想讓孩子不再難溝通,如果你想讓孩子戀愛人際全升級,這本書會是你的教養首選。──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很開心終於等到好友菊仙的新作。我是菊仙的忠實粉絲,她每一本書都在我養兒育女的歷程中滋養我、給我方向與力量。這本新作對育有兩名青少年的我更猶如及時雨,讓我更明白青少年的心理、行為表現與常見問題,也更加知曉該如何與青少年互動和溝通。菊仙的文字順暢易讀,善用實例闡述論點,讀來收穫滿滿,真心推薦給教師與家長閱讀。──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本書節奏輕快、故事有趣,看菊仙前輩如何面對青春期半獸人的過程,頗有療癒效果。書裡字字句句都刺中青少年父母的心窩,因為那是青少年父母才會有的血淚史、才懂得的甘苦。青春期的故事,菊仙寫來幽默橫生,彷彿三個兒子的暴走都在她如來佛的手掌之中。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管不動孩子,而是握拳與鬆手之間,都是養育孩子的藝術。有時看開一些,看透一些,讓孩子更自由一些,也許能換取更多親子關係的良好互動。何必斤斤計較非緊緊掌握在手裡不可?孩子不管長到幾歲,只要親子關係沒有斷裂,孩子始終會回家的。面對半成熟的青春期孩子,菊仙的字裡行間,透露出「父母要更懂得看開」的教養藝術。──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幾次聽菊仙老師談青少年,言語中妙趣橫生,很能撫慰青少年父母受創的心靈。菊仙老師很用功,在書中有相當嚇人的知識量,當父母能當到接近學者程度,我是佩服再佩服。書裡「手機電玩與網路」的篇章,是少見的全面觀點。我非常期待能跟讀者分享這本書,足以勸世救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多父母大嘆愈來愈難與青少年鬥法了!身處數位時代,青少年的手段升級,問題複雜度遽增,父母能不跟著練功嗎?彭菊仙老師在本書中,直球對決那些現今家長最關心也最頭痛的議題,做深度剖析,特別是3C網路問題,包括如何規範、如何避免成癮;讓青少年的家長有所依歸,從容以對。這本書肯定是家長的救星,必讀不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你知道青少年的已讀不回,其實是已「獨」不回嗎?你知道「我都是為你好」一出口,效果如何嗎?如果不知道,你一定要閱讀青少年教養專家彭菊仙的新書《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修練成青少年溝通達人!──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作者介紹 彭菊仙/作者廣受父母喜愛與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批評教育時勢又敏銳深刻,文章常見於網路、親子網站。擁有三個男孩的她,喜歡孩子,也喜歡和孩子玩,不論天文、地理、英文、自然,她義無反顧跳進孩子的學習「玩」國裡,和孩子共學、共做、共玩。然而,她也感受到,孩子不只需要愛與陪伴,更要管教,就像一株植物,趁其枝條幼嫩時,必要把握良機,剪除雜枝,塑其健朗之身心與品格,灌注「愛的教育」之前,先給予「鐵的紀律」!如今她的孩子都已進入青春期,她深感青少年是父母教養的頭痛期,許多父母在此階段已徹底放棄。她希望以自身經驗告訴家有青少年的家長,不要放棄他們,青春期終究會過去,親子關係卻一去不復返。著作包括:《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教出好兒子一點都不難!》、《幸福教養》、《教養好好玩》等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在親子交鋒時,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那位人類學家 丘美珍 推薦序 我們一廂情願想給孩子愛的方式,不是孩子需要的 沈雅琪 推薦序 讓青少年家長安放身心的佳作 張美蘭 齊聲讚譽 自序 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第一部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Q1 你也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嗎? Q2 兒子們都是已讀不回? Q3 青少年都有大頭症? Q4 青春期孩子都是自私鬼? Q5 青春期孩子都不能罵嗎? Q6 說教沒有用,那要說什麼? Q7 「我都是為你好」是爸媽在自嗨? Q8 教養「驚」句第一名:你那是什麼態度? Q9 一個大人教不好,爸媽就來二打一? Q10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有效嗎? Q11 被氣到,真的餓孩子個三天嗎? Q12 為什麼青少年是永遠的反對黨? 第二部 親子暴衝 No. 1:手機電玩與網路 Q13 我用手機查資料又不是玩,為什麼禁止? Q14 防不勝防,乾脆給孩子智障型手機? Q15 3C使用規則都訂好了,卻永遠討價還價? Q16 給孩子網路吃到飽,爸媽氣到飽? Q17 為什麼別人家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 Q18 打電玩打到出國比賽,你還說孩子不務正業? Q19 凡刪掉就不留痕跡,凡匿名就不被肉搜? Q20 未滿十八歲,網路上就可以亂嗆人? Q21 你會偷看孩子的手機嗎? Q22 用科技管科技,壞人不用爸媽做? Q23 爸媽你自己是不是機在人在、機亡人亡? Q24 真正的問題是:家有豬隊友? 第三部 陪伴青少年探索成長祕密:戀愛、人際關係 Q25 害怕社交失敗的敏感青少年,根本庸人自擾? Q26 黑特青少女用嘴巴就能殺死一個人? Q27 玩交友App玩到開私密小房間怎麼辦? Q28 國中生自己都搞不定,戀情短命只是剛剛好? Q29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Q30 超出青春戀曲的尺度怎麼辦? Q31 新一代青少年會做愛,但不會談戀愛? Q32 愛我就要跟我做?愛你就不該拒絕你? Q33 不是可不可以談戀愛,是跟誰談戀愛? 後記 父母永遠無法停止擔憂,但能為孩子送上祝福
書名 / |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 該怎麼溝通? |
---|---|
作者 / | 彭菊仙 |
簡介 / |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 該怎麼溝通?:本書如同「教養診療室」,是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青少年出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251017 |
ISBN10 / | 9865251019 |
EAN / | 9789865251017 |
誠品26碼 / | 2681994841008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在親子交鋒時,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那位人類學家
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一直以來,我覺得菊仙是一位「教養的人類學家」。她寫的每一本書都帶入鮮活的親子互動現場,穿插著笑聲、讀書聲與音樂聲,當然,偶爾也有吵架聲。但是,正是這樣原汁原味的文字,引導為人父母的我們,重回記憶中的那個場景,重新品味其中的甜蜜或心酸。
這次的新書,讓我感受到如同「教養診療室」的氛圍,只因為,書中的主題,是教養歷程中最難的那一關:進階版的青少年教養難題。
如果觀察臉書上「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群組,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哀鴻遍野」。每天都有傷心的父母訴說,孩子如何不受教、不用功、作息混亂、沉迷手機、頂撞無理、交友不慎,令人傷心。
在這些控訴的背後,我可以想像許多家庭每天發生的親子衝突、言語交鋒,對雙方來說,那絕不會是愉快的回憶。
所以,面對捉摸不定的青少年,父母親的心情其實是無助的。
菊仙是三個男孩的母親,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覺得她慢慢練就了內功和外功。
所謂的「內功」,是研習教養的理論與方法,搭配對孩子各階段的觀察,從這裡發展出統整的教養心法。而「外功」,則是實際在與孩子互動時,所運用的語彙和實際展現的行動。
憑藉著這些內外兼修的素養,菊仙在孩子國中以前,安然過關。但是到了孩子青少年時,所有的父母都備受考驗,菊仙也不例外。所以,她從自身參與親子現場的挫敗與衝突當中,重新得到啟發,寫成了這本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
這本書裡,討論了一些最棘手的教養問題,並且穿插了對青少年的深刻洞察。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幾句話是:
•教養好孩子,是不斷「加分」:在書裡,菊仙引用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的體悟說:教養好孩子,是不斷「加分」,而不是不斷「扣分」。
身為父母親的我們,心中有時會出現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樣子,如果孩子的現況不如我們的預期,第一個在我們心中出現的想法是:修掉孩子的稜角,讓他們長得跟我們想的一樣。
但有沒有可能,我們心中孩子的面貌,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五官分明且線條寫實,但孩子真正的樣子,是亨利.摩爾的「蝴蝶」,自由溫暖且蟄伏待發?
正因身為父母的我們,也不一定清楚孩子真正的樣貌,所以,心懷謙卑地與孩子一起探索及對話,變成一種必要的修練。
在親子對話的時刻,把孩子想成一塊等待他們自己蛻變成型的陶土,為他們加分,陪伴孩子找出自己本命的模樣,這是身為父母的榮幸。
•欣賞孩子的「反骨」,因為其中藏著快速茁壯的思辨力:書中提到,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參加告別式,送走祖母時,對於喪禮主持人帶著哭腔,制式且商業化的主持風格提出質疑,覺得那樣十分虛假。
在開口斥責不孝之前,如果回到原點去想想,孩子講的難道沒有道理嗎?哀悼家人的場合,為什麼需要「表演」?安靜且誠心、肅穆的送別,難道不好嗎?會不會,因為有愈來愈多人,覺得想要有不一樣的告別式,最後,成了創新的契機?透過青少年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時,有時候,會刺激大人重新審視所有約定俗成的規矩。
這本書裡,透過提問/回答的形式,為青少年父母解答每天都可能面對的教養難題: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孩子談戀愛怎麼辦?孩子已讀不回怎麼辦……在教養的旅程中,有菊仙這樣一位「神教練」陪伴,可說是青少年父母的福氣。
就讓我們一起享受這樣的福氣吧!
推薦序 我們一廂情願想給孩子愛的方式,不是孩子需要的
沈雅琪 神老師&神媽咪
有一次去參加節目,跟一位親子作家聊天,聽到我說跟高中的兒子們一天只有十分鐘相處時間,他訝異的驚呼:「這樣好嗎?」「我跟國小的兒子女兒每天相處至少兩個小時,你怎麼能放任自己跟孩子這麼疏離?」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看見朋友高中的孩子叛逆、拒學,甚至對著朋友大吼大叫,我也有這樣的質疑,「為什麼會跟孩子的關係弄得這麼糟?為什麼小時候天真可愛的孩子,會變成這樣?」
當時的疑問,等到兒子們上高中時,我才驚覺,我們一廂情願想給孩子愛的方式,已經不是他們需要的。
沒有遇過,真的無法理解當高中孩子父母的為難。
以前總覺得做什麼事都應該全家人一起,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在孩子們小時候我們常常安排出遊,帶著他們到各景點、遊樂場去玩耍,除了工作的時間以外,用盡各種方法跟孩子們互動,總想著要帶他們體驗所有的美好。只要有放假,我們就會安排好行程,全家一起出遊。
國中以後出去過幾次,哥哥竟然問我,他想留在家裡休息,「可以不要去嗎?」我很難理解,「怎麼可以不去?是全家人的活動,好不容易放假可以出去走走。」「花蓮這麼美,為什麼不想去?」
硬是要想留在家裡的哥哥們同遊的結果,他們就是上車睡覺,我在驚呼碧海藍天的美時,他告訴我,「好山,好水,好無聊……」有時我興奮地下車拍照,他們卻寧可留在車上睡覺,吃什麼都沒興趣,去哪裡都沒意見,整個旅程弄得他們不開心,我也很痛苦。
有一次開車六小時帶他們到台東看熱氣球,回來跟大家談起時,我說得興奮激動,弟弟卻說:「累死了,開那麼久的車,就看幾個氣球,有什麼好玩?」花很多錢去賞鯨,哥哥卻說:「幾條魚跳來跳去,要看什麼?」堅持不走出甲板,真是讓我非常訝異。原來大孩子看我們替他們規劃的行程,已經是這樣的角度。
他們冷漠的態度,一度讓我非常傷心,但是幾次以後,我調整了心態。如果勉強他們一起去,他們不開心,我也氣個半死。等到兩個哥哥年紀大到可以相伴在家之後,我們決定尊重他們的意願,規劃行程前先問他們要不要去?不去,我們就只訂我們和妹妹的房間,行程完全不需要考慮他們,更隨興自在,可以緩步慢行,不需要看他們無聊不耐煩的表情;我們愛吃辣,也不再需要顧忌吃不了辣的哥哥。
上次去日本也先問他們要不要去?替他們訂同一個飯店、機票,訂了一天共同行程,然後給他們一些錢,前三天讓他們自己規劃行程、研究如何坐電車、先想好要買的東西。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做對了,如果那五天都要一起走,弟弟去秋葉原三次,我大概會瘋掉;我們每天走十幾公里去看樹、看風景,他們應該會爆炸;我們興奮地要去吃名店燒肉,他們卻寧可吃十分鐘可以解決的吉野家。
慢慢的,生活中我們也學習凡事不勉強他們,給了機會和資源,他們要怎麼運用,要用什麼方法去面對,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多問只是讓想法不同的自己生氣和惋惜,放手,對雙方都好。
菊仙老師說:「爸媽最艱難的功課不是陪伴,是放手。」
想想我自己在高中前,每天坐車上學就會看到海,沒有太多的感覺,甚至不會多看一眼。可是自從跟老公談戀愛後,騎車到任何一個海邊,隨便一個夕陽、一個浪潮,都能讓我感動不已,潮起後落下來的不是海水而是滿天的愛心。我想,兒子們不是不願意欣賞美景,而是啟動他們去欣賞的人還沒出現,而那個人,不會是我。用這樣的方式跟哥哥們相處後,我們幾乎很少劍拔弩張,能夠好好針對每件事情溝通和調整。
在陪伴高中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很感謝有菊仙前輩走在我們前面,時常的經驗分享。這本書就像武功祕笈,面對青少年孩子給出的難題,見招拆招。讓我知道即將要面臨的問題,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學習用不同的方式去陪伴他們長大。
推薦序 讓青少年家長安放身心的佳作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本書是菊仙在無數多場的演講之後,與現場家長互動並反思,所得到的精華與心得。在前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之後出版,有承先啟後的特別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讀這本書獲益良多,尤其是菊仙的文筆非常流暢,又帶著跳躍的活力與充沛的幽默感,讀起來十分開心,對於家中也有兩個青春期、一個進入前青春期的三子媽而言,有時看到類似的狀況,更忍不住點頭如搗蒜!
菊仙在《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提出不少青春期的問題,本書有部分則是關於孩子上大學後的狀況,由於我家老大小熊哥也是大一新鮮人,所以讀起來特別有感。
養男孩子,真的要有夠強的心臟、更要提早有與孩子分離的準備,尤其是已上大學的孩子。小熊哥上大學以後,很希望能夠搬到學校、體驗真正獨立的生活。就這樣,他忙著課業、社團與系學會,還有幾個家教工作,基本上連週六、週日,我都很少看到他。跟菊仙描述讀電影系的大兒子狀況很類似:回家,就是撿到!母親心中,藏著滿滿想念。
關於此點,菊仙的幽默建議,給了父母不少心理建設,我個人覺得十分受用。也來補充一招,就是:「媽媽需要你幫忙。」
因為家住四樓,但沒電梯,所以我每週買菜提菜很辛苦。我告訴小熊哥:「媽媽需要你回家幫忙。」母子每週就有了「買菜約會」。當然,我也順便給他買些好吃、好用的,讓他在外住宿也能好好照顧自己,母子都得到了溫情安慰。
我覺得本書最實用的,是關於手機的使用與建議。菊仙提出來的建議,都非常的精闢有用。這幾年我在高中擔任志工,看到超級多高中生沉迷於手機,其中不乏前幾志願的學生也是如此。手機的魅力與邪惡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好像沒有青少年(尤其男生)能脫離它的吸引,這是愈來愈複雜與難解決的狀況。
基本上我家的做法和菊仙相同,在高中之前,我們家只有陽春型的手機;但上了高中後,我發覺給了手機後,孩子們也是快速沉淪。當然,我家孩子都說他們是在查資料,只是手機就像磁鐵一樣,孩子機不離手,隨時隨地都要拿起來看一看。這種現象,我稱作「手機痴呆症」,有時候你發覺孩子好像不是活在現實中,因為跟他們講話,他們會恍神、反應遲鈍,完全都在想手機的事。
我家已算是滿嚴格控管孩子的手機,近年來不少青少年家長更以此為苦,甚至不得不帶孩子求助於精神科、心智科。所以,希望所有青少年的父母都能好好研讀第二部的內容,對於手機的使用,一定要有所警惕。
菊仙書中提出的問題,偏巧也是無數青少年家長會遇到的問題,真的很高興又見到她最新一部讓家長、老師的身與心靈都能安寧的作品。且讓我深深一鞠躬,感謝菊仙為許多家長所做的貢獻與努力。
自序 : 自序 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老實說,我不想再寫教養書了,這或許是我寫的最後一本關於教養的書。
寫第一、第二本親子書《教養好好玩》、《幸福教養》時,我應該是處在一種無法分清楚「孩子是我,還是我是孩子」的母愛大氾濫階段。
一塊寶貝血肉才從我母體分離出來,那樣母子兩位一體之狀態乃非常自然、非常符合人性、更是自我生命史上之最幸福。
催產素每分每秒都在噴湧,親子時不時抱緊處理是一種渾然不覺的常態,我完全沒有感到太多獨立的自我。
這個階段,媽媽很多時候光是看著孩子就會痴痴傻笑,幸福到忘了自己的存在,或者,在奶粉屎尿間忙到沒時間想起自己還存在。
那時候,我在書裡總說:孩子們都把我當成宇宙的中心啊!時至今日,我體會到無情的真實是:孩子,才是那時候媽媽的世界中心、宇宙之王。媽媽成天繞著這塊分離出來未久的血肉團團轉,無怨無悔。
路上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孩子一般大,立即秒化為閨密,四目立馬接上了、心靈瞬間契合了、話開始沒完沒了了。但是,開口閉口,除了我的孩子你的孩子,還真沒別的可聊,也不想聊別的,話題繞著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能聊到天荒地老、店家打烊。那些不能和我們聊孩子的朋友,抱歉,都會被化為「冰」友。
媽媽甘願世界就這點大。媽媽是孩子還是她自己,傻傻分不清。
直至我寫《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之前,我才驚覺,分出去的血肉老早切斷了臍帶,他們一個個稜角分明的高唱我是我,你是你;且世界上所有專家都跳出來要父母即刻覺悟,必須把孩子當成獨立的生命個體。
唯獨父母,特別是媽媽,卻還沒意識到自己也是獨立的個體,仍舊一直繞著我的孩子你的孩子,沒完沒了。
爸媽比起青少年更晚覺知自己是獨立的存在,但事實是,爸媽可沒比青少年不需覺知自己是獨立的存在。
因此,上一本首次談青少年的書,乃是我重新發現自我存在的起始。我在那本書序裡寫著,上天送給了青少年父母一道密語:「請讓眼球重新運動吧,即刻起,不要老是只有孩子、孩子、孩子,請把眼球逐漸轉回自己!」
聽到這道密語後,我感受到:「逐漸放手的同時,我實實在在感覺到又有機會多回望自己、關心起自己。這是青少年給爸媽的超級好禮─我們又慢慢贏回自己生命的空間。」
我雖然有了這一層新的體悟,但不代表執行面就成功。我曾定義青少年父母是「火山居民」,要小心別給火山岩漿給炸得遍體鱗傷。但是,要能成功滑順地切割出爸媽與孩子的適當界線,可真是一道超級難題,特別是家有三座火山,每一座火山屬性不同、爆發力不同、爆發時間更不同(有時還三座一起爆),要分別拿捏其距離與界線,真的不是「心中有愛」即可達陣。
因此,在這本書出爐之前,我承認,我還是有幾次被炸到吃手手、大出走的經驗。兩件事以茲證明。
第一件事是,上一本書我曾公開因為被炸到怕失去自我控制而出走了數小時以靜心。但之後某年暑假,我出走的更久更遠了。因為只想一個人靜一靜,所以無人同行,也沒參團,就獨自到花蓮五天。
這件事讓我有幾個新發現。最值得一提的是,我驚覺,我居然不敢一個人睡覺,四個晚上都失眠。
「分不清我是孩子還是孩子是我」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久到我以為孩子黏在身邊是不變的永恆。我突然發現,真正最不獨立的人,可能是我。
我這才醒悟,是媽媽我依賴這個家太深,依賴先生孩子的陪伴無法自拔。出走愈遠愈久,愈明心見性,能回歸原原本本的「我」這個獨立生命個體。
第二個發現是,我不在家,孩子才乖。因為沒有老媽洗衣煮飯照料三餐兼當鬧鐘,三座火山外加一座神山才有機會被逼出人類與生俱來的獨立本性,而非把「我是獨立生命個體」,當成華麗詞藻或逃避責任的藉口,也才可能體悟到,長期以來把媽媽我當成理所當然之免費工具人的殘忍。
我因此明白了我的壓抑,看見了我的需求;他們因此感受到了母親的付出,體會到自己的責任範圍,並且,了解做為媽媽之大不易。
五天的時空距離,終於讓我有機會「分清楚我是我,孩子是孩子」;讓孩子有機會集中意識去體會「自己的責任不是媽媽的責任」。
連老公都乖起來。回到家他第一句話是:「下次可不可以把我一起帶走?」
導讀 : 文/陳怡琳 (天下文化副主編)
你也被火爆青少年炸到吃手手嗎?──《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親子作家彭菊仙在新書自序第一句,寫道:「老實說,我不想再寫教養書了,這或許是我寫的最後一本關於教養的書。」
重讀這句三次之後,馬上迅速看完長長但充滿血淚轉折的超好看自序,完全懂了為何菊仙這樣寫,也覺得這樣的體悟與心境轉變,無比重要,每個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真的都要提前練習,以面對忽然從乖寶寶轉變成外星生物的青少年。
其實仔細想想,你自己十五二十時,可能一樣令人搖頭嘆息。比如說:
高中時,我跟媽媽起了衝突,好久沒說話。後來媽媽寫了封信給我,我忘記內容了,可能是內疚選擇遺忘。那封信還在我抽屜裡。
大學時,決定搭大巴去西藏自助旅行(那時沿途都是築青藏鐵路的工班)。多年後,爸爸跟我說,朋友問他怎敢讓我去?他說,不然要阻止嗎?
青少年的父母啊,辛苦你們了。尤其現在孩子都是數位原生代,他們在網路上搞什麼鬼沒人知道,你講兩句他們就嗆得你撫心倒地;你覺得孩子身心都還沒準備好,但他們已經開始想要談戀愛,想要闖,渴望獨立自由……
面對嗆辣青少年,菊仙提出很多解方,或是用不同角度解讀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已讀不回,何妨看成已「獨」不回
.反骨叛逆背後是快速茁壯的思辨力
.在陷進虛擬世界前先鞏固好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連結
.現實世界中如何監護孩子,在網路上也該如此
.戀愛不僅要練愛,還要練不愛
.灌輸「網路交友安全守則」永遠不嫌早
然而,繞著孩子團團轉的父母,你一定知道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但你可能一直以來生活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而忘記自己也是獨立的存在。彭菊仙也是如此。她家有三座青春期活火山(外加一座神山),還有一失智老母要操煩,就在八個月前她交出這本書的書稿後,她身體開始感到一連串不適,只能先將出版計畫延後。
她說:「這段逛醫院的養病日子,我找到了一顆生命彩蛋,那就是體會到蔡璧名老師所解析的莊子思維:深情而不滯於情……」
她仍然深愛著、關愛著孩子,但更多時候,她進階到把眼光轉回自身。不想再寫教養議題,原因是:「我已經比較關注自身了啊!」「我終於澈悟:我,無法代替他們成長……人生必須留給已長大的小子們自己去磨、去闖、去體驗,自己長出養分。」
菊仙的書,是一本療癒之書,讓家有青少年的爸媽感覺到「陪伴」,希望眾父母在修煉的過程中,都能慢慢放手,找回自己,這樣一來,親子之間的相處,反而會更融洽。
內文 : Q2 兒子們都是已讀不回?
大男孩出了家門之後,似乎相當習慣、也很享受「被丟掉」的感覺。他們多半是悄然無訊也無息的。
天冷了,會不會捎來一聲問候?不會!
爆炸性大新聞發生時,會不會丟一點漣漪來討論?不可能!
而我們給他們訊息呢?如果不帶問號、不涉及他們個人且急迫的事務,最正常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已讀不回)。
如果渴望他們的回覆呢?那就發一個極度明顯「事關他們」的訊息,並且句尾一定要記得帶上一個明顯的「?」,以勾起他們回答問題的「反射動作」。如此,爸媽應該就可以寬心坐等兒子們稀珍的回應了。
不過投資報酬率非常低,任憑爸媽發出的是如何千絲萬縷的關愛(只差沒留下送橘子的動人背影照片),兒子們的回覆千篇一律:好!(一個字哪成篇?而且他們絕不可能還費事加個驚嘆號);當然也有兩個字的時候,那就是:OK。
不寫字總可來個貼圖吧?花心思找創意貼圖這種好康事是不會留給爸媽的,爸媽能等的,就是那種最快速可取得的陳腔濫調「公文式貼圖」。
你說,兒子們什麼時候會主動上門?那還用說,過不下去的時候啊!那什麼時候過不下去呢?當然是缺ㄎㄡ ㄎㄡ的時候。這是養了狼心狗肺的白眼狼嗎?
某個週末晚上,我在外邊參加聚會,接到了念電影系的兒子非常稀有的電話,但卻不是來要ㄎㄡ ㄎㄡ的。
「媽,我剛才搬道具的時候,不小心被一張大桌子壓到了好幾根手指頭,都腫起來了,現在非常痛,我覺得不太對勁,怕手指頭骨折,你覺得我應該明天去看門診,還是現在處理?媽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
哇!這一大串,真是我兒子嗎?
原來,平常沒給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有訊息來,就是有大條事;原來,不發訊息,並不代表風箏放出去就斷了線,那放風箏的細線一直都在,而且緊密又堅韌。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兒子住校去,我很少朝思暮想擔心又受怕了。因為,我心裡一直都非常清楚,兒子若真遇上重大的事,絕對會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們、主動向我們諮詢、和我們討論。
細線不是只繫住了那一頭的風箏,做媽的我這一端,一直都能穩穩感受到牽繫的線握在我手裡。那是因為我並非突然就放掉這只風箏,而是從好端端拿著風箏、裝上了線軸,先試放一點線,等他飛穩了,確實掌握到這只風箏的舞動方向與振動頻率,才慢慢的、一點一點地放長了線。
如今,我感受到我手裡的線不時跳動著、有力地亂竄著,我清楚,那飛得有點遠又不算太遠的風箏正舞動翅膀、享受自己的飛行練習,即使有時絲線緊繃、竄得慌亂無章,也得放手讓他自個兒挺住大風的摧折,御風而上,我很能理解他沒有心思意念也沒有時間頻頻回頭。
但是,何時能看到孩子們進化成貼心的「已讀有回」?甚至達到既不讓人操心又很懂事的「已『獨』又回」呢?根據我多方蒐集的資料顯示,那真的有得等了,曙光可能出現在他們當爸爸的時候。
Q19 凡刪掉就不留痕跡,凡匿名就不被肉搜?
老友L是中級以上主管,曾面談一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當業務助理,從態度、儀表、談吐,甚至學歷,無一不讓他頻頻點頭。因為好奇,就上網 Google 了這個人,沒想到一看他臉書,立刻驚呆。
此人時不時就有情緒性的貼文,用字極度尖銳,遣詞用字相當惡毒粗俗,簡直是判若兩人。老友L看後立即打消錄用他的念頭,因為以他的判斷,這名年輕人只是在短暫面試時間刻意隱藏火爆的本性。以業務來說,圓融機巧的個性絕對是首要考量,若真錄用了此人,不免擔心他將來會壞事。
澳洲網路安全中心主任麥可林在《網路失控》一書中,提到一個八年級女孩的例子。她去面試一項非常優渥的音樂獎學金,第一階段她以出眾的才華輕鬆過關,晉級到下一階段的面試。但在面試之前,主考官告訴她:「下次來之前,請先上網搜尋你自己,把網路上所有跟你相關的搜尋結果印出來,並帶過來。我們也會做相同的事,而且,我們預期兩份結果會相同。」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有多成熟?在網路上可能從不出錯嗎?但是她已經必須承擔青澀生命走過的所有數位足跡。
待我們的孩子大學畢業要去應徵工作時,如何保證他們的成長之路在數位國度不會被搜出莽撞與破綻?
我用這些血淋淋的案例告誡小子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維護、甚至經營自己的網路形象,從不嫌晚。
小子立即反駁:「誰能保證永遠溫良恭儉讓呢?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誰能永遠憋住不發表呢?若是不妥,那就快快刪掉,要不然匿名也查不出來。」
然而,成立「養育數位原住民」工作坊的美國媒體科技與社會學博士海特納(Devorah Heitner),在著作《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中指出:「在網路上沒有『取消』這個選項,任何內容都無法真正被刪除。」她同時提醒:「匿名也永遠不是真的匿名。」確實,只要查詢IP(網路位址),還是能知道真實的身分,或者,只要有心,從網路上其他帳號或留言的線索也能推斷得出藏鏡人。「天下無匿名,只怕懂科技。」
《網路失控》一書比喻「網路像是打開窗戶讓人看個夠」,然而一個涉世未深、設想不周全的孩子,恐怕不只是打開窗戶而已,往往還主動洞開大門,直接引狼入室。
我們真的了解自家青少年的網路行為嗎?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不會隨便回應陌生人的搭訕,但在網路上呢?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不敢隨便裸露或看別人的裸露,但在網路上呢?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乖巧有禮言行合宜,但在網路上化為別名或匿名時呢?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都會記得鎖門,但網路上的帳號與個資呢?
•在現實生活中,乖巧的孩子下了課可能不會在街頭隨便遊走,更會小心避開危險的人事地物,但在網路上呢?
超乎想像的事實是,孩子在網路上的面貌和現實生活中可能判若兩人:
•他們毫不留意、甚或毫不在意透露自己的個資與隱私
•他們在網路上會接受陌生人的交友邀請、甚至和他們談心談性
•乖巧文雅的孩子在網路上也會搖身變成狠角色,捲入筆戰、高調嗆聲,或加入集體霸凌
•在百無聊賴的某個時刻,會突然貼出非常不雅的清涼照
•一時興起,就秒傳出不應該傳的圖檔文字
•在荷爾蒙暴衝時,和網友「裸聊」
•在來不及後悔的混沌時刻,和閨密大方分享密碼
事實是:青少年在網路上的行為更放肆、更大膽;但爸媽的管教卻剛好相反,網路上管得鬆、管不動。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合宜或是會觸法的事情,在網路上一項也不會被放過。因此,麥可林提醒父母:「現實生活中的教養方式,同樣適用於網路。」
Q28 國中生自己都搞不定,戀情短命只是剛剛好?
國中生到底適不適合談戀愛?先來看刊登在美國青春期研究協會的期刊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的一個研究調查。
喬治亞大學的教授歐普納斯(Pamela Orpinas)分析來自七所學校、六百二十四位學生,發現:從國小、國中就開始談戀愛的學生,最後輟學的機率是其他學生的四倍;喝酒吸菸的機率,也是其他人的兩倍;而約會次數最少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佳,常與男女朋友約會的學生,相對成績最差。因此她認為:中學生談戀愛,其實並沒有必要。
歐普納斯指出:「學校班對和成人的辦公室戀情不太一樣,班對分手之後,每天還是得在學校碰面,更慘的是,如果知道前情人另結新歡,當事人很容易情緒波動,影響到學習。青少年面對分手還不懂得如何處理與調適,所以會藉由吸菸或喝酒來排解煩惱。」
研究青少年戀愛的學者尼德和克倫格(T. Nieder& I. Seiffge-Krenke)也曾提出:「面對眾多全新的挑戰,導致青少年戀情維持的時間較短、對象轉換較快,但感受到的痛苦也格外強烈。」
看來,國中生無論生理心理都還在「暖機」的狀態,當然不是「開機」的好時機。因此,我個人誠實且明確地認為:國中生並非適合談戀愛的好時機。
國中國文課本曾收錄一篇〈酸橘子〉,作者琹涵把早戀比喻成早摘的橘子,外表新鮮,入口卻青澀酸苦,就像是成長中的青少年,不必急著追求愛情:「……水果攤上陳列出來的橘子仍然透著青綠,我不免有點兒懷疑:它們會甜嗎?繼而又自以為聰明地解說:青綠的,才新鮮哪。……由青澀轉為成熟,是需要時間的,何苦勉強攀摘?那定然不甜的果子又有什麼好滋味呢?讓我們靜靜等待屬於它芳醇甘美的一日。」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是當愛神提前來敲孩子心門時,父母的確必須更悉心陪伴孩子。
如果把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比喻成一個杯子,裡面裝著三種成分:親情、友情與愛情,正在獨自探索的他們,需要飽滿的「感情杯」給予澆灌與滋潤。要是杯子裡的親情、友情分量夠多,其實,不少國中生對愛情就僅止於嚮往與憧憬,並非一定會採取行動;但是,如果杯子裡的親情不足、友情也乾涸,他們便可能轉向「愛情」來加好加滿,而且還會不斷續杯。
因此,許多研究都一致顯示,家庭緊密度低、家庭功能不完整、人際關係較疏離的青少年,早戀的比例較高。缺愛的孩子會自己去找愛,猛烈的愛情能同時滿足身與心,當然是青少年找愛最快速見效的特效藥。
但是,並不能因此就斷定「早戀的孩子都是因為缺愛」。偶像劇和動漫處處催化、跟著同學趕流行、長得太帥太美桃花不請自來……等,都很容易讓孩子成為愛神的箭靶。
最佳賣點 :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作者、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聚焦青少年的行為、手機電玩、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