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龍到聯合國: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模式 | 誠品線上

從沙龍到聯合國: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模式

作者 邵冰如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沙龍到聯合國: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模式:一顆源於孝順父母的心,報效給國家和社會;一個來自台灣的髮妝品牌,即使微小也能改變世界。榮獲法國全球永續美妝獎、英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顆源於孝順父母的心,報效給國家和社會; 一個來自台灣的髮妝品牌,即使微小也能改變世界。 榮獲法國全球永續美妝獎、英國全球綠色環保獎、德國iENA 紐倫堡發明獎金牌、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年度設計金獎、 國家品質獎、國家永續發展獎、國家環境教育獎等。 他是葛望平,創辦歐萊德,邁向全球最綠品牌。 從沙龍出發,站上聯合國舞台, 串聯綠色供應鏈,全面實現「碳中和」理想, 2020年更與台積電、蘋果齊名 RE100「全球綠色領袖獎」。 熱情、毅力、創新, 歐萊德故事,證明小企業也能做大事! 「全球品牌都會變綠,遲早而已。」——葛望平 歐萊德創辦人 O’right歐萊德原本是家以代理國外髮妝用品起家的小企業, 因創辦人葛望平的理念,2006年全面展開品牌再造, 從生產第一瓶綠色洗髮精開始,歷經15年的改革與堅持, 所有產品的生產、運輸、使用、回收, 到企業文化、客戶服務和環境教育, 每一個環節都堅守「綠色、永續、創新」的理念, 終於創造出迥異於傳統美妝產業的品牌價值。 從台灣到美國,從美國到歐洲, 歐萊德跨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交出一張張綠色成績單, 征服全世界無數使用者的心。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永續、創新」之道: • 顛覆髮妝產業遊戲規則:二○○七年成功研發出第一瓶8free(不含八種危害健康的高風險化學物質)洗髮精,如今8free已是全球天然美妝品的綠色標準。 • 農產品、農業廢棄物也能變黃金:從天然素材中萃取原料,難度極高,但對人體好,還能減少碳排放,更能創造MIT產品獨一無二的價值。 • 打造綠色供應鏈,帶動循環經濟:說服供應商共同投入開發能堆肥、長出樹的生物循環瓶,以及可溯源、100% PCR使用再生塑料製造的瓶器與壓頭。 • 盤查碳足跡,逐步邁向零碳目標:不但堅持採用綠色原料包材、必須在綠色低碳工廠生產製造,更要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用水用電不浪費。 • 打破「環保是企業發展的絆腳石」魔咒:產品行銷四十二國,員工年年加薪百分之三到五,二○二○年全球籠罩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照常加薪,獲利逆勢成長百分之三十。 一路走來,始終堅持「不只對人類好,更要對社會好、對地球好」,歐萊德證明了即使人力、財力有限,只要目標明確、用對策略,小企業也能做大事,改變這世界。 盛情推薦 王美花 經濟部部長 吳志中 駐法國代表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 陳美伶 前國發會主委 許士軍 臺大管理學院首任院長 張基義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黃志芳 外貿協會董事長 黃男州 玉山銀行董事長 黃子佼 跨界藝人 鄧盛平 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 鄭文燦 桃園市市長 盧希鵬 台科大教授、大數據專家 賴杉桂 前中小企業處處長等 (按姓氏筆畫序)全球品牌都會變綠,遲早而已!來自台灣100%對環境Eco Friendly的品牌:歐萊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邵冰如/作者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曾任職聯合晚報、聯合報、美國世界日報。現為自由撰稿人。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名人推薦 序 文 生命有限,我們可以留下什麼? 文 歐萊德董事長暨創辦人 葛望平 楔 子 即使微小,也能成為第一 第一部 打破想像 第一章 踏上品牌改造之路 第二章 帶著問號出發 第三章 先教設計師認識「綠色是什麼」 第四章 我們是誰 我們存在的理由 第二部 重新定義 第五章 沒有綠色 你還存在嗎? 第六章 以科學反轉「我講的,別人都半信半疑」 第七章 MIT美妝品的悲哀 我們來改變 第八章 「我們有六百隻青蛙」 第九章 你的品牌信仰是什麼? 第三部 創造典範 第十章 不要只有我一家好 第十一章 做好企業比做大企業重要 第十二章 一支牙膏的革命 第十三章 用產品交朋友 為台灣留足跡 結語 一封來自荷蘭的信 附錄一:歐萊德綠色供應鏈及綠色供應項目 附錄二:歐萊德使用之第三方認證機構及認證項目 附錄三:歐萊德歷年榮耀紀錄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沙龍到聯合國: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模式
作者 / 邵冰如
簡介 / 從沙龍到聯合國: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模式:一顆源於孝順父母的心,報效給國家和社會;一個來自台灣的髮妝品牌,即使微小也能改變世界。榮獲法國全球永續美妝獎、英國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250430
ISBN10 / 9865250438
EAN / 9789865250430
誠品26碼 / 2681986836005
頁數 / 2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生命有限,我們可以留下些什麼?
葛望平 歐萊德董事長暨創辦人

  生命有限,我們可以留下些什麼?

  歐萊德決定走向綠色之路,每天我都自問著。

  我們原以熱情(Passion)、時尚(Fashion)做為品牌定位,發展四年後決定轉型,向綠色永續邁進。當時我身心都出了狀況,深切省思後,重新以改善健康為轉型出發點,一心想著「如何做出綠色友善的洗髮精?」

  「綠色」是什麼?該怎麼做?萬一不成功,該怎麼辦?……這些由員工及股東發出的疑問,每一個問號都指向綠色轉型,顯然這個決定,連公司與自家人都不看好。

  然而,在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中,我們竟出乎意料的成功了。

  我們不但製造出綠色友善的洗髮精,更為此獨家研發出「8free」(不含八種危害健康的高風險化學物質)綠色創新做法,讓許多歐美同業品牌大感驚豔甚至跟進。這讓當年規模還不大的我們受寵若驚,當時一心只是想製造出對健康有益的產品,沒想到這份初心與堅持,竟能發揮這麼大的影響力,甚至帶動歐美大廠重新定義綠色美妝產品的標準。

  以前,我們做品牌的心態是異中求同,不敢做自己;但歐美品牌對我們的認同,帶來很大的信心。除了證明走向綠色永續是一條對的路,更讓我們意識到,綠色轉型後的歐萊德,不僅擁有同中求異的品牌力和影響力,更能一躍成為有能力承擔起社會責任的企業。

  就這樣,以8free為起點,我們一步步顛覆髮妝產業遊戲規則、讓農產品和農業廢棄物變成黃金、打造綠色供應鏈帶動循環經濟、盤查碳足跡逐步邁向零碳目標,更以逆勢獲利打破「環保是企業發展絆腳石」的魔咒。

  在朝向綠色永續邁進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山、水與樹,比人類更重要,現代人要準備好諾亞方舟,因為我們這一代,除了是目睹氣候變遷的一代,也是唯一有機會拯救地球的一代。

  本書披露歐萊德一路走來,如何在資源極少的情況下成功綠色轉型,並且以「不只對人類好,更要對社會好、對地球好」的理念,成為一家從坐冷板凳到獲獎無數,屢登APEC、聯合國舞台的中小企業,讓世人看見MIT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同時,本書也是一張綠色入場券,邀請您與我共同探索:「生命有限,我們可以留下些什麼?」行筆至此,我不禁想起二○二○年,全人類歷經百年來一場最「寂靜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終究迫使人類緩下來,正視個人作為與大自然之間不斷失衡的生態關係。《寂靜的春天》是啟發全球環境保護運動的革命性著作,這本早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書,預言般的驗證此刻全世界人類面對的艱巨挑戰。

  此時,無論個人或企業,都需要大家齊心發揮綠色影響力,讓氣候變遷的噩夢與浩劫,不再蔓延到下一代,同時,這也是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簡稱ESG)原則受到全球企業重視的主因。

  雖然我們生命有限,但卻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永續價值。

試閱文字

內文 : 踏上品牌改造之路

  歐萊德啟動改造工程,對葛望平來說,從代理改成生產,並不是最難的,最大的挑戰和轉變是「做綠色品牌」這件事。

  為了轉型和升級,他加入台灣精品品牌協會(Taiwan Excellent Brand Association,以下簡稱TEBA)上課。

  TEBA帶領他真正走進品牌的世界,他發現,原來品牌不只是表面的形象,而應是價值主張的表徵。

  歐萊德的價值主張已經很清楚:綠色、永續、創新。

  但在確定目標之後,該怎麼做,整個團隊面對的卻是一片迷霧。

  多數企業的經營脈絡,大部份是耕耘某個領域有了成果,才開始發展品牌,宣示全力投入該領域,但歐萊德的品牌改造,完全反其道而行。

  「我們是先宣示要做綠色,然後才開始摸索。」葛望平和歐萊德團隊,其實都沒有做綠色的經驗,也沒有人畢業於環保相關科系,全公司上下只有一肚子的問號,「到底綠色該怎麼做?」

  而且十多年前的台灣,環保觀念才剛起步,別說綠色品牌,連百分之百的綠色產品都罕見,歐萊德連模仿學習的對象都沒有。

  「我們沒有老師,」葛望平說。但是,歐萊德願意冒這個險。

先宣示綠色然後才摸索
  員工先展開全面學習,全員埋頭苦學,從最基本的認識化學成分、有害物質,到專業的環保知識、各國綠色規範、國際產業趨勢、綠色商機和品牌策略等。

  葛望平積極尋求外部資源,向民間和政府部門申請各種輔導計畫,讓專家學者來當歐萊德的老師。當時許多單位開辦綠色產業輔導課程,他總是要求歐萊德所有主管都要去上課,「哪裡有課,你們就往哪裡去」。

  他更向員工喊出一句話:「上課比上班重要」,因為唯有學習,才能帶動企業的創新與發展。

  例如那時外貿協會正好開辦「台灣品牌學院」,歐萊德設計、品牌和業務部門全去上課,員工之間常笑稱:「同事最常碰面的地方不是公司,而是教室。」

  當然,一家企業的經營方向大轉彎時,要重整員工團隊並不容易,葛望平面臨的是艱鉅的考驗。

  不少員工對綠色品牌滿頭霧水,也有反彈聲音:「現在的生意賺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更多的質疑是:「會成功嗎?萬一失敗怎麼辦?」

  不同部門間也常有爭執,有人支持綠色,有人滿腹懷疑。再加上葛望平對品管的要求極嚴,也難免引起員工抱怨。

  負責台灣通路事業群的資深協理丁美英,當時擔任企劃一職,她曾當面對著葛望平說,歐萊德沒錢,消費者也不懂綠色,「這樣真的好嗎?」她心中很茫然,也曾和不同意見的主管吵架。

  但是葛望平對未來綠色市場的分析說服了她,丁美英說:「我願意相信一個目標清楚的老闆,」她更逐漸明白,企業若要永續發展,求新求變是一定要走的路。

  她和多數員工開始調整心態,全力配合改造工程。例如身為企劃的她,雖沒有行銷預算向消費者廣告,但不妨先從宣傳綠色產品的新內容、新定位做起。

  葛望平也鍥而不捨與員工溝通,更以身作則展示堅決的信念和執行力,最後更透過重整公司組織,逐步把生產、研發、品保、行銷、業務的制度建立起來,讓不同專業的員工各自發揮專長,讓「反對綠色」的聲音,一點一點淡去。

  做為領導者,葛望平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課題:他必須展現強烈的決心,帶動員工一起建立共識,才能同步前進。

  有了團結的隊伍,葛望平同步帶著員工訂定目標,重要幹部每周一開會,提出各種創新計畫,包括產品內容、研發、行銷等等方面的改變。

  歐萊德團隊中,有不少人和葛望平一樣敢衝敢試。蔡倉吉正是其中之一。

  既然要做綠色產品,葛望平第一個念頭是:有哪些化學成分可以不要加在洗髮精裡?蔡倉吉拿出早已備妥的資料回答:「8free,有機會做得到。」

  他原本從事紡織業,進了歐萊德才開始摸索髮妝產品的內容,對綠色也一竅不通,但他相信葛望平改造品牌的願景,於是埋頭研究洗髮產品的配方和成分,並評估部分化學添加物的必要性。

  於是,最先提出的產品翻新內容,第一個設定的目標就是「8free」。

顛覆產業遊戲規則的8free
  在傳統髮膚潔淨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家廠商開發各種新成分,行銷策略也強調一些極具功效的成分,消費者多半認為成分愈多,代表著愈高級、愈有效。

  但多數品牌不會主動強調產品中的化學成分。葛望平認為,既然要做綠色品牌,就要拒絕不利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化學成分。

  這是一個大膽而且顛覆的觀念。

  但葛望平沒在怕,愈沒人做過的事,他愈想嘗試:「當別人都在說『含有』什麼的時候,我們不如來說『沒有』!」

  原料供應商知道了歐萊德的8free目標,認為不可思議,更有人直言:「你們瘋了嗎?不用這些化學成分,怎麼可能做得出來?」

  當時,綠色在台灣還是一門新的學問,歐萊德沒有可以學習的企業界前輩。更困難的是,從台灣到國際,還沒有完整的綠色洗沐產品法規和內容標準,「我們就是沒有依據,一天一天瞎子摸象,」蔡倉吉多年後回憶起這段歷程,也坦言「我們真的很敢」。

  然而,愈是瘋狂,愈是困難,葛望平和蔡倉吉就愈是熱血,鬥志愈是旺盛。

沒有綠色 你還存在嗎?
  二○一五年九月的義大利,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影展剛開幕,水都運河堤岸上,陽光燦爛,星光熠熠,幾位大明星拿著一瓶洗髮精拍照。

  他們把相片分享上社群帳號,向全球粉絲介紹,這是一瓶來自台灣、用完後會長出大樹的神奇洗髮精。

  這瓶洗髮精有個美麗的名字「瓶中樹」,是影展主辦單位為貴賓精心準備的伴手禮。但它的神奇,不只因為會長出樹苗,更因為背後有一段台灣綠色供應鏈的傳奇。

一本書的啟示 催生兩種包材方案
  歐萊德很早就把目標設定為做出「全世界最綠的洗髮精」,不是內容物「綠」,連包裝也要符合綠色永續。推動品牌改造時,也同步研發綠色包裝。

  二十一世紀初期,工業化生產引發的環境破壞問題引發省思,德國化學家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與美國建築師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發表《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一書,提出讓大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的概念,運用在產品設計上,給了人們一個新的方向。

  葛望平很愛這本書,他反覆閱讀,思考如何把《從搖籃到搖籃》提出的概念用在歐萊德的產品上,讓歐萊德產品的包材,盡量避免使用石化原料,甚至可以回歸自然。他認為,歐萊德的產品不僅是考慮消費者,更對社會和環境有責任。

  經過公司內部多次討論,不久之後,歐萊德的研發和行銷團隊根據《從搖籃到搖籃》的精神,決定了兩種包材方案。

  第一種是「生物循環」系統,利用廢棄的植物材質製作可分解(聚乳酸)包裝瓶器,當瓶內產品用完之後,瓶器會分解可堆肥回歸自然。第二種是「工業循環」系統,把用過的各種塑膠包材經由回收、分類、清洗、重熔,製成「再生塑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s),接著使用「再生料」製作再生瓶器,是一種消費用品回收再製有助減少使用新的石化原料。

  就像在市場買一條魚,如果商家販售時用荷葉包魚,荷葉用過後可以重新分解堆肥,回到土壤滋養大地,這就是「生物循環」,讓地球資源生生不息。

  但店家若用塑膠袋來裝魚,塑膠袋用過之後經由回收、再製,又做成新的塑膠包材重新被使用,這就是「工業循環」,可以減少人類再生產石化原料製作全新塑膠袋,也很環保。

  只是,十多年前的台灣,絕大多數髮妝品都採用一般塑膠瓶器,對供貨的瓶器製造商來說,用現成的塑膠原生新料做瓶器,省錢又省事。歐萊德這些不同於別人的要求,供應商肯做嗎?

  在「綠色、永續、創新」的征途上,歐萊德需要更多的伙伴攜手同行。

  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台灣出發,征服全世界
從坐冷板凳到獲獎無數、登上APEC、聯合國舞台
歐萊德這樣建立它的綠色模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