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之心: 打開耳朵聽音樂 | 誠品線上

遊樂之心: 打開耳朵聽音樂

作者 楊照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遊樂之心: 打開耳朵聽音樂:從古典到浪漫,從清澄人聲到交響協奏,打開你的耳朵,徜徉在美好樂音的流轉中。為什麼偉大的音樂家都是男性?古典音樂與性別有什麼關係?五線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古典到浪漫,從清澄人聲到交響協奏,打開你的耳朵,徜徉在美好樂音的流轉中。為什麼偉大的音樂家都是男性? 古典音樂與性別有什麼關係?五線譜是誰發明的?哪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技巧簡單,但卻很難演奏?顧爾德為什麼在演奏生涯的高峰,決定再也不做現場演奏,只錄唱片?你曾經在音樂會中,不該鼓掌的時候鼓掌嗎?聆聽音樂,從不是嚴肅的,而是人類透過耳朵所能享受到、最純粹的樂趣及感動。在本書中,楊照講述作曲家、演奏家與音樂間,更深層的對話;分享音符背後動人的故事及文化內涵,帶我們脫離音符表面,直視音樂的靈魂。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楊照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 91.3電台「閱讀音樂」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及「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楊照第一輯 序奏.音樂了解我們 .「必須」與「享受」的交替激盪 .打開你的耳朵.絕對不是背景音樂 .Do、Re、Mi的來歷 .音樂秩序的起點─二十四個大小調 第二輯 呈示部.如何將煙火記錄下來─韓德爾的「皇家煙火」 .重要的是人格,不是地位 .躍動戲謔的自我─莫札特第九號鋼琴協奏曲 .從弦樂中突圍的雙簧管聲音─莫札特F大調四重奏 .將自己獻給永恆的愛人─貝多芬升F大調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時間哲學 第三輯 發展部.鋼琴的浪漫解放力量 .舒曼的徬徨與猶豫 .捕捉片段的靈光 .所有人的所有童年時刻─舒曼的「兒時情景」 .浪漫主義中的孩子氣 .「大衛同盟」與藝術家的責任 .狂亂中一隻老鷹的羽毛─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 .時代精神與自我堅持─蕭邦的鋼琴協奏曲 .幻想、即興與個性抒發 .通過技巧,超越世俗─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 .敲擊與吟唱的拉鋸─哈察都量的小奏鳴曲 第四輯 再現部.拒絕的智慧 .理性嚴謹與感性抒情的混合 .用技巧來製造風格.無法冷靜平衡的莫札特音樂 .如何運用巨人的力量? .音樂的主觀與客觀標準 .音樂流動流盪的方式 第五輯 尾奏.回頭珍惜藏在不完美中的個性 .現場演奏之必要 .聽眾應該喜愛的歌 .一起聆賞音樂 .音樂家細緻巧妙的劇場性 .到底什麼時候鼓掌? .聽眾的影響力

商品規格

書名 / 遊樂之心: 打開耳朵聽音樂
作者 / 楊照
簡介 / 遊樂之心: 打開耳朵聽音樂:從古典到浪漫,從清澄人聲到交響協奏,打開你的耳朵,徜徉在美好樂音的流轉中。為什麼偉大的音樂家都是男性?古典音樂與性別有什麼關係?五線譜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206064
ISBN10 / 9863206067
EAN / 9789863206064
誠品26碼 / 2680923517007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回頭珍惜藏在不完美中的個性

五○年代,指揮家羅琴斯基(Artur Rodzinsck)曾經和一位知名的鋼琴家(姑隱其名)合作,灌錄協奏曲,然而錄音當天,鋼琴家狀況奇差,不斷出錯,搞得樂團七葷八素,更弄得羅琴斯基火冒三丈。

鋼琴家又彈了一個錯音,羅琴斯基真的耐不住性子,正要丟下指揮棒宣告:「今天到此為止」時,一個人跳出來打圓場,說:「沒關係、沒關係,請將這小段再演奏一次就好,都沒關係的!」

這位當天大概連續說了一千次「沒關係」來安慰羅琴斯基和樂團的人,是唱片公司派來的錄音師, 這家公司剛剛啟用了一九四○年代新發明的磁帶錄音技術。 磁帶錄音和從前蠟盤錄音最大的不同就在,蠟盤錄音要重來,就只能真的從頭再錄,磁帶錄音卻可以進行剪接。

羅琴斯基壓制一肚子火,勉強依照錄音師的「沒關係」指示,把曲子錄完了,第二天, 羅琴斯基依約和鋼琴家同時到錄音間聽帶子,神奇的事發生了!所有的錯音都不見了,音樂聽來一氣呵成,完美無缺。聽完錄音,鋼琴家鬆了一口氣,難免露了些神氣態度,對羅琴斯基揚揚眉毛說:「如何,不錯吧?」

羅琴斯基看了鋼琴家一眼,用手指著大盤帶說:「是不錯。但難道你不希望自己能彈得和『它』一樣好嗎?」

羅琴斯基不太可能尊重靠錄音剪接弄出來的音樂。 和他同代的另一位大指揮家福特萬格勒,顯然也不能。帶領柏林愛樂打下一片江山的福特萬格勒,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在錄音室裡指揮的成果,他重視現場,重視現場演奏出來,獨一無二,原汁原味的音樂。

然而福特萬格勒的堅持,差點葬送掉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一個沒有留下錄音的指揮,要如何說服後人其傳奇性的音樂功力?還好福特萬格勒雖然不進錄音室,卻不反對不阻止現場錄音,所以今天樂迷們才有機會聆聽、分析讚賞福特萬格勒的指揮。

和福特萬格勒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他在柏林愛樂的接班人──卡拉揚。從維也納愛樂到柏林愛樂,卡拉揚灌錄了超過七百張唱片,這項紀錄不但空前,甚至可能絕後。

七百多張唱片,幾乎都是錄音室裡完成的。而且卡拉揚很快捕捉了錄音的重點──可以藉剪接後製錄出「完美」 的音樂。我們甚至可以說,錄音經驗改變、決定了卡拉揚後期的音樂詮釋與風格。

對照卡拉揚前後兩次灌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版本就明白了。早期的版本以活力精神見長,後期版本卻充滿了早期沒有的,線條優雅近乎完美的旋律。如果連貝多芬都可以如此優美,其他音樂家的作品就不必提了。

早期版本的活力精神,一部分是靠有點嘈雜錯誤撐持起來的。我們可以從那偶爾太衝的音、快了百分之一秒出現的音,感受到樂團成員的興奮演奏狀態。這種活力精神,在後來的版本中徹底消失了,卡拉揚不容許這樣的「瑕疵」,而進步的錄音技術幫助他讓「瑕疵」從錄音中消失得一乾二淨。

卡拉揚將錄音提供的「完美」,發揮到淋漓盡致。和他同代另外一位傳奇音樂家,鋼琴家顧爾德,和他一樣對錄音著迷。顧爾德放棄了舞台演奏,二十年時間只在錄音室裡演奏,而且他很少將一首曲子完整彈完,稍長一點的曲子,他就每次只錄三、五分鐘一小段,最後再靠錄音師將各段最佳版本連綴起來,而有了我們今天還聽得到的顧爾德經典演奏。

這些曲子,當然都是顧爾德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彈奏出來的,但換個角度看,它們真的是顧爾德的演奏作品嗎? 套用羅琴斯基的問題問:顧爾德能夠像「它」彈得一樣好嗎?

事實是,他不能。他創造了肉體的顧爾德絕對無法如實在我們眼前演奏出來的音樂,藉由錄音環境與錄音技術,他超越了自己,創造出連顧爾德都彈不出的美妙聲音。

這是件好事嗎?從一個角度看,當然是。顧爾德催生創造了一種人類原來沒有機會聽到的美妙音樂。和他一樣懂得如何善用錄音長處的音樂家,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完美」演奏。沒有錯音、沒有錯拍,各聲部完全呼應、平衡。我們聽到了存在於樂譜上過去卻從來沒有實現過的極致完美可能。

但換一個角度,這卻也是二十世紀古典音樂詛咒與惡夢的開始。這些在錄音技術協助下剪接出的完美,讓聽音樂的人對錯音錯拍的容忍度,愈來愈低。演奏家花愈來愈大的力氣,只是為了去除錯音錯拍。演奏家沒有功夫、更沒有餘裕去分析音樂,去享受音樂,他們必須先求將自己化成準確的演奏機器,不敢試驗新的手法,也不敢輕易試聽新的曲目。

古典樂界愈來愈膽小、愈來愈保守。然而再怎麼努力向錄音唱片的完美看齊,觀眾還是持續從音樂廳裡流失。既然在家裡就能聽完美錄音,幹嘛到現場聽演奏家不一定會完美的演出呢?

音樂的一大樂趣消失了——演奏家的個性,演奏家詮釋音樂時的熱情,以及呼應音樂家的熱情,觀眾的興奮期待。

古典音樂演奏家在「完美」的壓力下,久久喪失了探索音樂個性的空間。只聽唱片, 無從理解演奏家與音樂試驗、戲耍過程的聽眾, 也久久喪失了容忍個性、進而擁抱個性的能力。兩相煎熬,古典音樂怎麼活潑得起來?

還好,當科技技術終於讓完美的聲音變得再廉價不過時,人們開始回頭珍惜那藏在不完美中,人的個性,以及只有個性與熱情才能燃燒出來的精采火花。 畢竟真正能傳流不朽的,還是卡拉揚早期而非晚期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