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科學實務: 壓力、部位與判讀 | 誠品線上

拔罐的科學實務: 壓力、部位與判讀

作者 謝麗貞
出版社 知音出版社
商品描述 拔罐的科學實務: 壓力、部位與判讀:本書也幫助對於拔罐有興趣的人,能夠有充分的前置訊息,明瞭將要冒的風險、身體將承受的壓力、身體的各部位會進行如何操作的拔罐、以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也幫助對於拔罐有興趣的人,能夠有充分的前置訊息,明瞭將要冒的風險、身體將承受的壓力、身體的各部位會進行如何操作的拔罐、以及自拔罐中可以得到的治療效果,以決定自己是否適合拔罐。 而本書珍貴的彩圖,讓我們從拔罐後在皮膚上所留的印記認識到組織器官實質的反應,可以用來判讀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的健康訊息。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謝麗貞醫師臺大預防醫學博士,退休臺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從事中國傳統醫學及中西醫學整合研究三十年。著有:《探索難經的奧秘 —— 三焦、氣與氣功的生理機制》、《拔罐的真相 —— 沿革、利害與科學研究》,《第三類醫療》《練氣與氣功的科學知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拔罐是一種操作簡單但學問多元的醫療輔助技術一、需瞭解拔罐的原理──壓力的作用二、需瞭解壓力對人體各器官組織的影響三、需認識人體各部位能承受吸取力的差別和傷害四、需瞭解拔罐部位的選取五、需認識人體各部位的器官及其基本結構和成分六、需對人體天賦體質、後天傷病、症狀有能力分辨七、需認識穴道與拔罐部位的關係八、需謹記決定拔罐部位的原則【第二章】瞬間建立壓力並可調整吸引力的拔罐裝置一、「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的發明二、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所屬之技術領域(一)發明前拔罐的技術背景(二)發明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的內容及創作目的(三)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壓力控制操作三、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的專利範圍四、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之專利證書五、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的實際機器圖像及機型【第三章】瞬吸可調式吸引力罐內壓力資料庫的建立一、計算人體部位操作拔罐的壓力值與資料庫的建立(一)訂定整體拔罐最高和最低壓力值,即人體拔罐壓力值的範圍(二)人體分成5個區位拔罐的最高和最低壓力值的參考範圍(三)個人特殊基本條件拔罐的最高和最低壓力值的參考範圍(四)拔罐杯大小口徑的拔罐最高和最低壓力值的參考範圍(五)拔罐數量多寡的拔罐最高和最低壓力值的參考範圍二、個別病患狀況壓力值加權比例的調整(一)個人基本條件之加權比例數值(二)待處理症狀之部位所包含各項因數之加權比例數值(三)拔罐位置所包含各項因數之加權比例數值(四)穴位所包含各項因數之加權比例數值三、拔罐壓力值加權比例調整計算公式四、舉例說明拔罐壓力值的加權計算【第四章】使用控制壓力的「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的拔罐操作【第五章】使用「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前後應注意的事項一、拔罐前應要避免的禁忌二、檢視拔罐後皮膚呈現的結果三、拔罐結果的追蹤【第六章】使用新型「瞬吸可調式吸引力拔罐裝置」拔罐結果的判讀一、拔罐結果判讀的功能(一)確保拔罐的安全性(二)分辨所吸引出的組織成分(三)確定拔罐結果確實已達到我們拔罐處置的目的二、拔罐結果判讀的真實意義三、拔罐結果判讀的衡量基準及解說(一)拔罐後罐印直徑的大小(二)罐印顏色的深淺(三)罐印顏色的均勻和色澤程度(四)罐印顏色中的斑點(五)罐印顏色中的明暗度(六)罐中皮膚吸引的高度【第七章】拔罐部位的選取和罐印結果的解說一、肌肉骨骼組織系統(一)下背痛或稱腰痛、腰骨痛(二)肩、頸、上背部位的疼痛(三)手腕、手肘上臂部位的疼痛(四)腿、膝關節部位的疼痛(五)腳踝部位的疼痛二、柔軟組織系統(一)腹部的疼痛(二)胃部的疼痛(三)下腹部的疼痛(四)胸部的疼痛【第八章】實例個案圖像解說個案一尾椎挫傷的婦人個案二屁股摔倒長期劇痛的老嫗個案三肩臂僵硬無力的上班小姐個案四肩頸背僵硬、手臂痛的電腦工程師個案五車禍頸椎受傷的眩暈婦人個案六右手臂長期操勞工作的家庭主夫個案七勤勞操作家事的上班婦女個案八出國搬極重行李的老伯個案九浴室內撲倒的男士個案十奔走各地的女業務員個案十一長期穿高跟鞋腳踝的扭、拉傷的婦人個案十二胃消化吸收失能的婦人個案十三急性食物中毒的婦人個案十四胃痛中焦病變的婦人個案十五胃消化吸收功能失調的男士個案十六胃食道逆流的上班族個案十七胃功能喪失者的老板個案十八小時受撞擊致胸部發育不良的大學生個案十九長期勞動的搬運工個案二十重度壓抑情緒混亂的小姐個案二十一空氣不足氧氣缺乏的失眠者個案二十二裝了鋼釘的腰酸背痛人個案二十三膝蓋痛歪了腰的老婦人【第九章】拔罐的效能和未來

商品規格

書名 / 拔罐的科學實務: 壓力、部位與判讀
作者 / 謝麗貞
簡介 / 拔罐的科學實務: 壓力、部位與判讀:本書也幫助對於拔罐有興趣的人,能夠有充分的前置訊息,明瞭將要冒的風險、身體將承受的壓力、身體的各部位會進行如何操作的拔罐、以及
出版社 / 知音出版社
ISBN13 / 9789864350049
ISBN10 / 9864350048
EAN / 9789864350049
誠品26碼 / 2681423711001
頁數 / 18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拔罐是古老的保健法,作者為她縫製了一套現代新衣。
拔罐不是中國人特有的醫療行為,它存在世界各地已數千年,使用的技術方法各民族、地區各異,其作為治療的工具和當時代人類的文明、醫學理論和信仰有關。
但是,拔罐由於缺乏基礎科學的根據,也常發生一些無預警的不良反應,因此一直被正統醫學所摒棄。不過時至今日,拔罐卻仍廣泛地被一般民眾所使用,這個事實值得我們正視。
目前,傳統拔罐的實務,多根據以中國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拔罐法」而執行。為了使拔罐能夠具備有現代科學和醫學治療學上的依據,以恢復其昔日為中國傳統醫學上治病醫術之一的地位,我們走出傳統的拔罐實務,採用實際病例和個案,將拔罐罐內壓力的數值和拔罐部位的決定,以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方法給予證明出來,並將有關的科學操作方法和準則,用實際圖像來表現,以顯示其作為輔助性醫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過程中發現拔罐後所留在皮膚表面上的印記,具有臨床上呈現出相關組織器官經過治療後實質反應的意義。原來拔罐在明確的控制罐內壓力,和在正確的穴道部位上拔罐時,可以既安全又有效的提升輔助治療的效能;而拔罐後在皮膚表面所留下的印記,還可以判讀出人體內在組織器官的健康訊息,並且能夠作為診斷、追蹤和預後的工具,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符合科學意義的拔罐實務。
以實際個案、病例和圖像,說明拔罐現代科學和醫療學上的理論根據,同時建立拔罐壓力值和拔罐部位的決定方法,以及實務操作的準則,確保拔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發揮拔罐作為輔助性醫療最佳的效能。本書幫助大眾走出傳統的拔罐思維,獲得具科學意義的拔罐實務。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