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途中: 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
作者 | 簡丹/ 徐孝貴/ 鄭乃銘/ 高子衿 |
---|---|
出版社 |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途中: 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橘園策展(股)公司董事長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 |
作者 | 簡丹/ 徐孝貴/ 鄭乃銘/ 高子衿 |
---|---|
出版社 |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途中: 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橘園策展(股)公司董事長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 |
內容簡介 橘園策展(股)公司董事長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朋友做下紀錄,記錄下那個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深具意義,她們個人的才能、努力和付出,也映照了生命的軌跡和時代的脈絡,對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創造了實屬不易的價值。
作者介紹 簡丹 徐孝貴 鄭乃銘 高子衿作者簡介鄭乃銘現任亞洲藝術新聞雜誌總編輯。之前曾任職於在自由時報文化版。是亞洲地區知名的媒體工作者,他用心觀看藝術和藝術家,用筆書寫藝術並關心藝術生態;在媒體工作近30年,他堅守岡位,成為亞洲地區藝術環境的超級觀察員。他文筆辛辣,卻擁有一顆善良溫厚的心,是媒體圈受到敬重和喜愛的名人。高子衿前典藏•今藝術總編輯,如今任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擔任行銷推廣組組長一職。關心台灣藝術家的創作和藝術環境與生態的發展,並擁有一雙擅長觀察的眼和一支仁厚而懂得分析與分享的筆。徐孝貴橘園策展公司副總經理在藝術行政的領域中,對閒置空間的經營與管理十分嫻熟,同時擅長公共藝術的規劃與執行。將對藝術的觀察,並展現在文字的呈現上,是資深的藝術文化工作者。簡丹橘園策展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途中」本書總策畫藝術行政暨文字工作者
產品目錄 目錄 序1 彭俊亨 女生的力量,不容小歔 序2 蕭瓊瑞 俠女出手 序3 鄭乃銘 刺蝟的優雅 前言 簡丹 【俠女1號】 藝術,是她生命中的美德 --我們永遠敬愛的侯王淑昭女士 【俠女2號】 人生不需要做很多事,但每一件都要做到最好 --音樂家陳郁秀博士的生活哲學 【俠女3號】 她在哪裡,哪裡就有豐收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的生命能量 【俠女4號】 努力成為一個適任的、有溫度的媒體人 --典藏雜誌社長簡秀枝的任務 【俠女5號】 藝術,讓生命開出美麗的花朵 --美術館之友聯誼會永遠的會長劉如容 【俠女6號】 藝術是一種信仰,讓生命更豐美 --信源企業董事長楊麗芬的微笑 【俠女7號】 失敗,是可以翻轉力量的學習 --薛保瑕博士的藝術之路 【俠女8號】 生活中的磨難,是生命裡的福祉 --北美館館長林平千方百計愛藝術 【俠女9號】 美好生活的提案者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創造高雄的城市想像 【俠女10號】 曾經是五座美術館的館長 --謝素貞博士,建立了個人品牌的館長 【俠女11號】 堅韌的拓荒者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的開創與實踐 【俠女12號】 一切都是因為愛 --潘小雪博士的藝術變奏曲 【俠女13號】 自在自為的做自己的主人 --亞洲文化協會臺灣分會執行長張元茜的人生哲學 【俠女14號】 由非主流走向主流 --藝術家吳瑪悧的文藝復興之路 【俠女15號】 策展通過實踐去思想,既是知識的生產也是集體的工作 --立方計畫空間總監鄭慧華的任務與使命 【俠女16號】 策展,其實是一種創作的行為 --北美館資深策展人蕭淑文的思維 【俠女17號】 細說從前,人在「伊通公園」二十九年 --藝術家陳慧嶠的痛苦與榮耀 【俠女18號】 無時不是立於不敗之地 --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的美麗傳奇 【俠女19號】 不可被忽視的南臺灣一俠女 --加力畫廊總經理杜昭賢的豪邁與多情 【俠女20號】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以步步為營 --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的魄力與大器 【俠女21號】 堅持走一條單純的道路 --非畫廊簡丹的漫漫行 後記
書名 / | 在途中: 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 |
---|---|
作者 / | 簡丹 徐孝貴 鄭乃銘 高子衿 |
簡介 / | 在途中: 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橘園策展(股)公司董事長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 |
出版社 / |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906418 |
ISBN10 / | 9869906419 |
EAN / | 9789869906418 |
誠品26碼 / | 2681905463008 |
頁數 / | 35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2.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700 |
最佳賣點 : 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朋友,記錄下那個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
推薦序 : 序
女生的力量,不容小覷
彭俊亨/文化部次長
如何勾勒「臺灣文化」有二個向度:「其一是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怎麼看自己;另一方面就是世界知道我們是誰,怎麼看我們。」臺灣需要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文化總體營造,文化政策要銜接歷史腳步,文化發展的主體是人民,政府的角色是打造治理體系,支持由下而上的文化發展,透過「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在地文化扎根」讓文化政策轉型,以及結合民間力量來努力。過去漢寶德先生也曾大聲呼籲「藝術教育救國論」,他所說的不是專業的藝術教育,其所嚮往的是全民藝術教育的推動,也憂心國民的美感經驗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多年以來,臺灣的經濟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卻常忽略美感這事,或許看看臺灣的建築、我們的居家和公共環境、所使用的生活器皿,也回望日常生活與藝術作品的關係?文化扎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20年的臺灣,前述的社會現象已有改變和進步,尤其是國際的大畫廊也進入臺灣尋找收藏家,這不僅是臺灣經濟力的展現,但更重要的是臺灣收藏家對藝術的追尋與品味,已經受到全球的關注與重視。解嚴(1987)之後,深刻觀察到藝術對臺灣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無論從媒體的報導、藝術院校的設置、藝術家的崛起、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興建、畫廊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等等,都在在諭示著臺灣人對藝術、對美這件事的大幅度好奇與追求。猶憶及小時候常到春之藝廊蹓躂(八零年代藝術圈的重要據點),當時不知道,春之的主人是東和鋼鐵的侯王淑昭女士。直到在國藝會工作時,與時任董事和國藝之友會會長的侯太太,時而交換見聞,談起春之往事,才知道這段緣份的串起也長達四十年了吧?真是因緣不可思議。
在文化藝術界人才濟濟,尤其表現不俗、閃亮發光的女性佔了很高的比例,也不乏是女力當家。而藝文圈的美術館館長、美術館內部的工作人員、策展人、評論家、畫廊負責人和其他藝術文化行政工作者...還有,我們認識的文建會主委、故宮院長、國藝會的負責人、文化局局長,甚至現任的文化部部長,多是具有專業熱情和洞見,令人敬佩的女性。她們意志堅強、各有所長,關注推動的文化事務正是廣義的藝術教育和文化扎根的相關工作。
與我姐弟相稱的簡丹,是經常與我為學共論,分享人生啟示的良朋益友。她肩負橘園策展公司的營運,已故的侯太太正是橘園的創辦人,她們與臺灣的文化藝術界都有深厚的淵源。簡丹是資深文化人,曾在報社的藝文版、專業的藝術雜誌和畫廊工作過,對藝術圈的觀察相當深刻,有一定的屬於她個人的觀點和解析,她明白「人」在藝術生態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尤其是女生。臺灣的藝術環境自解嚴以來,女性在藝術教育的推廣上絕對是重要推手,也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女性朋友做下紀錄,記錄下那個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深具意義,她們個人的才能、努力和付出,也映照了生命的軌跡和時代的脈絡,對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創造了實屬不易的價值。比方說:願意進出美術館、畫廊和參與藝術欣賞的人口多了起來、他們安慰和支持了藝術家的付出;購藏藝術作品的人創造了藝術市場的產值,也為藝術市場增溫;一般家庭的牆上掛起了原作、版畫或其他美術作品,居家環境的美感逐漸浮現...
當代生活中所產出的現象,與前述的文化扎根及漢先生所謂之「藝術教育救國論」是相呼應的,是三十多年來,在藝術產業生態之中努力的朋友們所創造出的事蹟,能在工作生涯中認識這二十一位俠女是我的榮幸,因為她們不俗的表現和貢獻,值得被書寫、被尊敬和被記憶。今受簡丹所囑,是為序。
內文 : 前言 文/簡丹
廣義的說,我在藝術這行業,工作超過三十年,四分之一個世紀強。所謂廣義,指的是我曾經在報社當過記者、編輯、寫專欄,做的都是與藝術相關的內容;我也編過藝術專業雜誌,我也在畫廊工作;1999年橘園策展公司成立、2008年非畫廊開始營運,一直到現在,橘園已經滿二十一歲,正朝著二十二歲前行…時間過得太匆匆…
我記得,認識趙琍時,她還在永漢畫廊工作。美麗而專業的畫廊經理。
我記得,認識嶠時,她已經在伊通公園滿場子飛,又直又長的頭髮,咖啡廳、畫廊,少了她的伊通,顯得冷清。
我記得,認識昭賢時,她就是如小辣椒一般的畫廊老闆,熱情而好客。
認識保瑕時,她還在紐約讀書。
認識林平時,她是北美館展覽組組長。
認識謝素貞時,她是臺灣畫廊的總經理。
知道侯太太時,她是春之藝廊的負責人。之後,她成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是我一輩子的老闆。
知道陳郁秀老師時,她是音樂家。之後,她是文建會主委,當時橘園經營臺中20號倉庫,她特別來參加開幕儀式,是行政院「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成功案例。
知道林曼麗老師時,她是北師的教授。之後,她是北美館館長、故宮的院長,我們總暱稱她是「曼麗姐姐」。
元茜、香伶、瑪悧、淑文、筱君等人,我們都是相識很早的藝術圈中的女生,我們都熱愛藝術,以服務藝術為職志;當時年輕,也不知就這麼停留在藝術圈,個個都超過二十年,甚至二十五年...時光如流水,我們已成白髮宮女,大家聚在一起話當年的機會少了,但我們也都知道彼此在做著什麼樣的工作,我們共同經歷過臺灣藝術圈最美好的年代,也面臨過市場低迷的窘境,但大家依然在藝術圈中努力著,這些女生朋友們早已獨當一面的為藝術生態撐起一片天,她們是文建會主委、故宮院長、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畫廊負責人、畫廊總監等等,每一個人都在守候和督促著臺灣的藝術文化的發展和成長。
我曾經是記者、是編輯,一直專心觀察臺灣的藝術圈,包括:藝術環境、藝術生態、美術館、畫廊和藝術家、收藏家等,回過頭來才發覺,連結整個臺灣藝術生態環節成長的是一群可敬的女性同胞們,如果沒有她們對藝術文化的熱愛和理想,這片美麗的天空,可能會少一些色彩。
我曾經和侯太太提起要將這些可敬的女子們的工作事蹟,記錄下來,集結成一本書,當是向她們致敬,侯太太支持著我想做的這件事;2019年侯太太猝逝,2020年出版這本書,是為紀念侯太太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鼓勵,也是為未來願意在藝術和文化這行業努力的人留下一些可追尋的美好記憶,這個行業充滿創意、趣味和挑戰,是一個美麗的、永遠不會被淘汰的行業,只要你喜歡,藝術裡,永遠有你的機會和空間。
《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一書中,我認識所有的人,知道她們的努力和付出,可是我也知道還有更多女性,在這個行業中所做的貢獻,而我在選擇這些寫作的對象時,想法是單純的,我有幾個條件,一,她在這個行業工作超過二十年的,二,她還在線上的,三,她是我認識的;更重要的是,出版這本書,是為了紀念我們的創辦人侯王淑昭女士,因為我們想念她,因為她是二十一位俠女中的第一位俠女,她明明是企業家,卻因為愛藝術而一頭栽入藝術,她開過畫廊,在臺灣的當代藝術尚未開發的時期;她贊助過無數的藝術家和藝文團隊,之後還因為愛藝術,而成立了春之文化基金會和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也因為,她愛護我們這些愛藝術的文化人,橘園才有機會在2020年,過二十一歲的生日,現在她不在了,但我們依然會繼續完成侯太太在藝術教育推廣上的期待,這是她的夢,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藝術之美,認知文化之善,讓每一個人成為最真摯的人。
但我也要向沒有被我提及的,而依舊在藝術文化圈工作的女性朋友們致歉,並致上最高敬意,希望妳們諒解,我們一向知道妳們的存在和付出,有妳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