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 誠品線上

2016-2021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作者 忠泰美術館
出版社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2016-2021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忠泰美術館(JutArtMuseum)成立於2016年,是「忠泰建設」成立三十週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立十週年,在台灣建築文化推廣之路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成立於2016年,是「忠泰建設」成立三十週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立十週年,在台灣建築文化推廣之路的重要里程碑。本館是一座肩負企業社會責任,並回應21世紀社會需求的新形態平台、觸媒與智庫;延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之「A better tomorrow」信念,成為台灣首座聚焦「未來」與「城市」議題的美術館。 《2016-2021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匯集美術館自開館以來相關展覽、活動、教育、推廣成果,從內、外觀點深入探討展覽策畫議題,並以理性數據和詳實紀錄並陳,內容豐富完整,讓讀者一覽美術館五年成長過程。 本專刊更以「雙封面」呈現其獨特設計,不僅代表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多重樣貌,亦同時回應專刊企劃主題「美術館五年怎麼量?」之感性提問;透過闡述與美術館息息相關的五個向度—「密度、寬度、深度、溫度、長度」,傳遞出歷時五年以來的豐碩累積,帶領觀眾思考美術館的歷程與脈絡,進而透過多元視角解析美術館與社會、城市之關係。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忠泰美術館忠泰美術館成立於2016 年,是忠泰建設成立三十週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立十週年,在臺灣建築文化推廣之路的重要里程碑。我們期許本館成為一座肩負企業社會責任,並回應21 世紀社會需求的新形態平台、觸媒與智庫;延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之「A Better Tomorrow」信念,成為臺灣首座聚焦「未來」與「城市」議題的美術館。本館位處臺北都會區,同時也是基金會「明日博物館」計畫第一檔展覽之地點,經過十年在城市中游移展演,回到出發地落地生根成為「在城市與生活中心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作為一座年輕的新美術館,將會是一座探索未來、跨領域的美術館。我們未來的活動規劃將聚焦於三大方向:「未來議題」、「城市建築」、「當代藝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一、密度Density 執行長的話 文/李彥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對話的開始,一座非典型美術館的有機生長 文/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 2016-2021 以數據認識忠泰美術館 國際連結 館所資訊 二、寬度Width 阮慶岳×謝宗哲──「HOMW 2025:想家計畫」看見「在地」的美好 黃姍姍×王俊雄──「粗獷主義建築展」透過展覽實踐建築教育 康旻杰×胡朝聖──在「殘山剩水」之間窺見重整的破口 在議題討論與知識生產中累積──忠泰美術館團隊與展覽構築 三、深度Depth 一座美術館的形塑與大小無關,而是與「真誠度」及「信用」有關 ──「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黃聲遠看忠泰美術館 揭示藝術的力量,也展現對人類文明重新思考的深度 ──策展人鄭慧華眼中的忠泰美術館 成為現代社會的一支箭矢,清楚知道社會模樣 ──社會觀察家詹偉雄談忠泰美術館 四、溫度Warmth 私人美術館的公共性 ──關於忠泰美術館藝術教育計畫「教師好朋友」與「駐校大使」 體制外的實作課,「駐校大使」與忠泰美術館的建築藝術教育 從教室到美術館,與「教師好朋友」的雙向學習與擴散 在創作裡散步,扎根於城市和社區的美術館 五、長度Length 2014-2021 忠泰美術館大事紀 2016-2021 歷年展覽及大型重要活動 2016-2021 出版品

商品規格

書名 / 2016-2021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作者 / 忠泰美術館
簡介 / 2016-2021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忠泰美術館(JutArtMuseum)成立於2016年,是「忠泰建設」成立三十週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立十週年,在台灣建築文化推廣之路的
出版社 /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46550
ISBN10 / 9869646557
EAN / 9789869646550
誠品26碼 / 2682187518004
頁數 / 12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X24.5X0.9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00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文
執行長的話|透過美術館,創造出一個無形、影響更深遠的價值

文/李彥良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忠泰美術館的成立,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決定。

在這之前,無論是在明日博物館、城中藝術街區時期、中山創意基地URS21,我們一年籌辦兩檔或兩年一檔展覽,同時做為展覽活動空間出借單位,辦展節奏相當自由與彈性,並沒有太大壓力。但是,成立美術館之後,代表我們許下一個更長遠的承諾,而且是讓展覽一檔接著一檔密集且定量的產出。許下這承諾五年以來,美術館同仁在辦展的過程多所學習。我們不單單只是跟國內外策展人、以及值得學習的國外場館合作,有好幾檔展覽都是由同仁齊心協力生產內容。透過這些累積,我們也得以從更長遠的脈絡去思考事情。

身為一位都市 / 建築開發者,我常在想,除了創造經濟價值,我們的本業還有沒有可能透過忠泰美術館去創造出一個更無形、影響更深遠的價值?

美術館的成立,是希望能夠扮演一個前瞻性大腦的角色。我們最常被反問,是否觸碰過多過於尖銳的議題?在都市開發過程當中,我常看到因為都市發展而延伸出來的問題,最後被漠視,我反而鼓勵大家都應該積極去面對,若這是我們該關心的議題,其實是不需要刻意迴避的。因為不說,不代表這些都不存在。藝術很美,可以帶來喜樂,但同時也應該帶給人反思。

建築是我們的本業,每當我們談起城市建築,我們也都在許客戶一個「更美好的明天」(A Better Tomorrow)、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藉由當代藝術去探問社會、觸碰最尖銳的議題,也將建築拉高到一座城市的尺度來看,更為了迎接未來,在今天努力做好準備,這也是「當代藝術」、「城市建築」、「未來議題」逐漸成為忠泰美術館最為關注的三大議題。

做為一間私人美術館,我們也許能肩負更多公益性的使命,更反饋到我們的企業上。像是在我們的企業總部園區內,第一件事便是拿掉住宅區域的圍牆,取代蓋出一棟城堡式的建築,在過往探討城堡式建築的規劃,其實都是在想辦法跟都市隔出一條界線,圍牆內都是美好的生活,圍牆外的都是你不想看到、不想關心的城市面向,而我們的作法,則是讓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散落在這2000多坪、敞開的住宅腹地,包括向市政府認養的一千多坪瑠公圳公園,藝術、展覽時不時在這裡發生,去弭平被高架橋一刀劃開的銳利界線,讓城市縫隙被縫合起來。

有意思的是,在經營美術館的頭一兩年,來看建築展跟藝術展的觀眾,是屬性不同的兩群人,建築圈的朋友只看建築展,藝術圈的人也只參觀藝術展,這樣的現象,卻在這一兩年悄悄地有了轉變。美術館逐漸地獲得大家的肯定及認同,豐富的展覽內容,也讓疆界藩籬慢慢被打破,無論哪個圈子的朋友,都很願意放下成見參觀交流,來看看不同的展覽。

我們當然希望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走進來,除了面向觀眾所舉辦的分享會、討論會,在展覽內容生產上面,我們也費心地去經營學生族群,將學校相關科系師生拉進來工作坊、參與展覽實作,透過各種方式讓他們加入,對他們的學習開了一扇新的窗,並從這一連串的腦力激盪中,激發出一些化學變化,也產生一些公眾影響力。

五年來,我們肯定自己在展覽上的努力,卻也不斷探問哪裡還可以做得更好。美術館同仁的付出與努力是絕對遠遠超過預期,大家也努力持續成為一個成長型的團隊,以無愧於自己工作,及作為一間私人美術館的社會責任,這些都讓我非常感動。未來,我們不僅會有擴充美術館的籌備計畫,也會慢慢建構出一座都市發展的論述,一個屬於臺灣的論述,讓它不再只是美術館裡的一個展覽或一個說法而已,而是一個具體可行的做法,同時也能讓大家更認識這塊土地。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2016-2021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匯集美術館自開館以來相關展覽、活動、教育、推廣成果,從內、外觀點深入探討展覽策畫議題,並以理性數據和詳實紀錄並陳,內容豐富完整,讓讀者一覽美術館五年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