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旅人, 在西拉雅: 遇見台式生活美感
作者 | 褚士瑩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個旅人, 在西拉雅: 遇見台式生活美感:有人問我,西拉雅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那麼喜歡西拉雅?我說:「你錯了。西拉雅其實什麼都有。」實際上,台灣的美感,都在西拉雅裡了 |
作者 | 褚士瑩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個旅人, 在西拉雅: 遇見台式生活美感:有人問我,西拉雅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那麼喜歡西拉雅?我說:「你錯了。西拉雅其實什麼都有。」實際上,台灣的美感,都在西拉雅裡了 |
內容簡介 有人問我,西拉雅什麼都沒有, 為什麼那麼喜歡西拉雅? 我說:「你錯了。西拉雅其實什麼都有。」 實際上,台灣的美感,都在西拉雅裡了, 只是你還沒有看到而已。 台灣的生活美感是什麼? 我在西拉雅旅行,尋找到想要的答案。 西拉雅的生活美感,來自時令與自然植物之間的親密關係。 一年四季,咸豐草花、龍眼花、蓮花、桂花、咖啡花……依序綻放,這裡的人們專心採集花朵與果實,也將自然植物的美納入了他們的日常。 在西拉雅的人,都有自己的祕密基地。 我在西拉雅認識的人,都有自己的祕密基地,可以看日出,看夕陽,看城市的燈火,看星星,看螢火蟲,泡野泉……除非至親好友,否則不會知道。 在西拉雅的人,是節制的人。 這裡的人們在大自然採花,會留下足夠的花,讓蜜蜂採蜜,讓果樹結實。而採蜜時,也會留下足夠的蜂蜜,讓蜜蜂足以過冬,明年還會再來築巢。 在西拉雅的人,認真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更珍視生活。 不管是夏夜山裡翻焙龍眼的農人,或是市場裡的捏陶人,他們偶爾會勞動至夜深露重,但正是體驗過忘我的辛勤,更能體會舒適生活的真髓。 在西拉雅的人,不忘追尋自己的文化根源。 因為糖廠而一時繁華的東原老街,新化市場小巷裡的陶藝工作室,關子嶺溫泉街做著西拉雅族傳統美食的餐廳……保留傳統文化,過著有底蘊的生活,西拉雅在地人的心才那麼踏實從容。 在西拉雅,我發現了台灣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而我們或多或少繼承了西拉雅的在地生活美感,只是,我們似乎遺忘了那些美好,忘了身為「人」真正該有的生活樣貌。 走入西拉雅吧!那些台灣在地的生活美感,將一點一滴甦醒,重新成為生活中的溫暖象徵。 本書特色: ◆一趟在西拉雅尋找台灣生活美感的發現之旅。 ◆一本如同在紙上觀看西拉雅電影的圖文書。 ◆褚士瑩走遍西拉雅而寫就的抒情散文,搭配黃仁益的人文寫真,兩者一同述說西拉雅的動人故事。 ◆全書 176頁,書後附上重點旅遊資訊,適合旅人隨身攜帶。
作者介紹 褚士瑩褚士瑩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家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誰說我不夠好》《企鵝都比你有特色》(大田出版)等五十多本作品。黃仁益黃仁益專業攝影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專業相機品牌活動代言、時尚雜誌攝影總監、攝影比賽評審,這些都是我,但我更期許自己是個有能力捕捉影像溫度的攝影者。我們常常為了讓生命更豐富而旅行,殊不知,最能提供能量的是自己的家鄉。這次的拍攝,也邀請我的兒子黃宣壹,一位台北長大的大學生,共同參與拍攝,除了工作上的協助,也讓他親自透過鏡頭看到台灣土地樸實的美與兢兢業業認真勞動的人,進而感受到這股溫熱的活力。美,不僅指大山大水的壯闊。鄉土的美,是人與土地交織出的一股韻味,可以是年輕小農站在屋頂望著夕陽的寧靜、可以是老人家用曬得油亮的手指剝著蓮子那份一步一腳印的勤樸,更別提跟小攤老闆娘鬥嘴的那種有趣的互動,在我心中,有溫度的感動才真是美。
產品目錄 〈自序〉西拉雅的修行之路、美感生活之路 壹 在西拉雅掌握清晨的露水融合而成的美 貳 夜祭充滿著微妙而喜悅的氣氛 參 動物與西拉雅的人們和平共生 肆 生活美感表現在時令與自然植物之間 伍 比起賺錢,更珍視生活 陸 西拉雅的生活與竹子密不可分 柒 近八百座焙灶寮窯窯相望 捌 美景是西拉雅的日常 玖 在西拉雅,聽見台灣的心跳聲 附錄:本書商家資訊
書名 / | 一個旅人, 在西拉雅: 遇見台式生活美感 |
---|---|
作者 / | 褚士瑩 |
簡介 / | 一個旅人, 在西拉雅: 遇見台式生活美感:有人問我,西拉雅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那麼喜歡西拉雅?我說:「你錯了。西拉雅其實什麼都有。」實際上,台灣的美感,都在西拉雅裡了 |
出版社 /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795706 |
ISBN10 / | 9861795707 |
EAN / | 9789861795706 |
誠品26碼 / | 2681803774008 |
頁數 / | 17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一趟在西拉雅尋找台灣生活美感的發現之旅
自序 : 西拉雅的修行之路、美感生活之路
曾經寫《和海豹特種部隊生活的31天》的美國作者傑西・伊茨勒(Jesse Itzler),後來寫了一本《勇闖修道院15天》,記錄他在靈感枯竭、生活一片忙亂的時候,到紐約州山區一座小型基督教修道院,跟著修士們一起工作、同居共食的生活和反思,裡面提到他離開以後,曾經在飛機上,拿出筆和日記,翻到空白頁,寫下他喜歡修士的地方:
1. 修士們一次只做一件事。
2. 修士不趕時間。他們做事緩慢而謹慎。
3. 修士不投機取巧。他們完全做到了。
4. 修士做得少……但做得更多。
5. 修士們保持冷靜。他們不會驚慌失措。
6. 修士很能夠獨處──他們喜歡獨處。
7. 修士們學習各種各樣的主題來促進成長。
8. 修士們花時間靜坐。
9. 修士臉上有笑容。
10. 修士生活簡單。
11. 修士不浪費時間。
12. 修士有穩定的團體和家庭。
13. 修士熱愛生活。
在看到這張列表的時候,我的內心震了一下。
「天啊!這不全都是我喜歡西拉雅的原因嗎?」
我在西拉雅,有一群很棒的在地朋友,他們有的是農人,在淺山地區種咖啡、可可、蓮花、梅子、芒果、青皮椪柑、龍眼……有人經營餐廳,也有的經營溫泉旅社,還有人專門做生態導覽,有人開計程車,有修行人,有做陶的,碾米的,有公務員,有老師,社區營造工作者,有船夫,還有布袋戲團的主人,當然也有什麼都沒做,就是專心生活的人。
但無論他們的身分是什麼,我這些長久安住在西拉雅的朋友們,就像傑西・伊茨勒筆下的修士,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趕時間,他們做事緩慢而謹慎,不同的季節,專心採花製茶,桂花、龍眼花、咸豐草花、咖啡花,那麼小的花,卻只能在山林間一次摘一朵。一朵,再一朵。雖然採花不難,卻也沒有捷徑,更沒有機器能夠輔助 。
就像修士一樣,西拉雅的人們表面上做得少,但其實做得很多。因為一朵一朵那麼微不足道的小花,經過連續一個星期的採集,經過細心的清理、篩檢、炒曬之後,卻足夠全年享用;家家戶戶醃製的醬筍,做成果醬的樹葡萄,也是一年做一次,就可以全家吃上一整年。
西拉雅的人們不投機取巧,所以在大自然採花,也會留下足夠的花,讓蜜蜂採蜜,讓果樹結實,而採蜜時,也會留下足夠的蜂蜜,讓蜜蜂足以過冬,明年還會再來築巢。
西拉雅的人們總是保持冷靜,不會驚慌失措,比如春天來了,農人發現賴以為生的龍眼、荔枝、梅樹沒有開花,意味著這一整年不會有收成,自然也沒有收入,並沒有因此手忙腳亂,怨天尤人,只是笑笑地說:「去年豐收的樹,今年需要好好休養生息,就像產婦一樣,是應該的,沒有什麼!」
西拉雅的人們不但很能夠獨處,甚至喜歡獨處。所以我認識的每一個西拉雅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祕密基地,可以看日出,看夕陽,看城市的燈火,看星星,看螢火蟲,泡野泉,除非至親好友,否則不會知道。
西拉雅的人們學習各種各樣的主題來自我成長,我知道每個禮拜固定的時間,在部落學堂都有專門給西拉雅族人學習族語的課程,而族人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學得很慢,卻持之以恆。
另外有一群在地的咖啡農朋友們,也會每個月定期聚會,彼此用剛烘焙好的豆子一字排開,浩浩蕩蕩進行專業的杯測,交換意見。
西拉雅的山林裡雖然沒有誠品、沒有文青,卻有自己的「環境生態影展」,每次我去開冷僻的「咖啡園裡的哲學課」,也驚異於能吸引那麼多在地老中青三代的小農來參加。
西拉雅的人們喜歡花時間靜坐。
我記得在微雨的春天,跟著大鋤花間咖啡農場的主人到咖啡園進行修剪枝葉的工作,農事進行到一個段落,休息的時候,沒有人插科打諢,沒有人拿出手機,卻安安靜靜地坐在咖啡園中錯落的大石頭上靜坐,讓微風跟雲霧般的細雨,還有整座山的動植物,將我們包圍。
西拉雅的人們臉上有笑容。
不只自己喜歡笑,也會千方百計地逗來自遠方的客人笑。笑的不是只有嘴,還有眼睛,是整個人從內到外的笑,有感染力的那種笑,不是因為有什麼可笑的事,而是真正的快樂。
我看到一群老農夫放下手邊的工作,微笑著看春天的大錦蛇,纏繞在大樹上努力蛻皮的樣子,站在一旁小聲交換著意見,怕驚擾了正在努力的蛇,用臉上的微笑為長大的蛇加油。
西拉雅人們的生活像修士一樣簡單。
去假日小農市集擺攤的時候,會穿著平日沾滿泥土的連身工作服,開車到城裡,臨下車的時候,才換上特別準備的白襯衫跟乾淨的皮鞋。他們的生活雖然簡單,但絕非小器,很多我的西拉雅朋友們時常出國,到當地最好的餐廳,體驗最好的服務,或從網路上訂購國外同業最頂級、最高價的產品。因為他們相信只有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東西,自己才能做出好東西;知道什麼是頂級的服務,自己才能給出好服務。
西拉雅的人們不浪費時間。
在西拉雅,人們會把時間用來照顧農地,觀察自然,研究植物或昆蟲圖鑑,不間斷地修整自家的門面,動手整理道路兩旁的雜木,優化產品,移植作物,醃漬果實,試種新品種,改變包裝,開發新口味。
「啊!拿我們關子嶺的溫泉泥來做鹹鴨蛋,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咦!那也拿溫泉泥來做土窯雞戲班子試試看好了,說不定很好吃喔!」
「對了,溫泉泥說不定還可以拿來做成面膜!」
新想法無窮無盡,似乎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刻,老實說徒勞無功的時候也很多,但是他們並不忙,也不覺得沒有成果就是浪費時間,他們只是把時間拿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已。
西拉雅的人們,還有穩定的團體和家庭。
我很欽佩五隆園以布袋戲團作為班底,不對外演出的時候,就在西拉雅的最高峰經營民宿,種咖啡,製作網購的手工甜點,在這塊土地上自耕自食。戲班子就像一家人般一起生活,因為可以靠著土地養活自己,所以不需要降格以求,用低價去承接不夠規格的布袋戲演出邀約,也因此可以過著有尊嚴的生活。這很大部分是西拉雅的功勞,共同完成單獨一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最重要的是,西拉雅的人們熱愛生活。
在西拉雅生活,不像大城市那樣,每個人都是籠子裡奔跑不停的倉鼠,人們傾聽大自然時序的聲音,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要拿起鋤頭,也知道什麼時候休養生息。
「你不要把我們的店寫進書裡,」我記得白河早餐店的老闆這麼說:「因為我明年想要退休了,萬一有人看了書來這裡卻發現店已經關門了,那不是會很失望嗎?」
我知道老闆退休了以後,哪裡都不會去,還是住在同樣的房子裡,在房子後面的山林,種他喜歡的五葉松。但是比起賺錢,他更加珍視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在這之前幾年,他也關閉了隔壁的雜貨店。
原來這些讓我如此喜歡的西拉雅的人們,過著的是外人眼中如修士般的生活。
或許因為如此,每次進入西拉雅,無論時間長短,都有讓我身心洗滌的感受,猶如一場靜心的旅途。西拉雅的美,不需要來自伊東豊雄的世界級建築,也沒有草間彌生的圓點大南瓜,而是從山林、從人的行動中,表現出來充滿美感的生活方式。在我眼中,這正是台灣從過去跨越到未來,真正動人的素顏。
內文 : 壹 在西拉雅掌握清晨的露水融合而成的美
有人問我,西拉雅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那麼喜歡西拉雅?
我說:「你錯了。西拉雅其實什麼都有。」
實際上,台灣的美感,都在西拉雅裡了,只是你還沒有看到而已。
在新化的傳統市場內,我不經意走過一間小小的手工陶藝店。
吸引我注意的原因,是玻璃櫥窗裡面,那批美麗的窄口陶瓶。
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姿態,我一眼就認出這些陶瓶獨特的形狀,在西拉雅的部落公廨看過,這是西拉雅祭祀阿立祖用的「祀壺」。
「啊!」我忍不住發出了驚訝的聲音。
我從來沒有想到在離開部落和山那麼遠,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市場裡面,看到西拉雅族人的用具。
我後來才知道,新化舊稱「大目降」(Tavocan),早年原為西拉雅聚落,意思是「山林之地」。
西拉雅是台灣有文字史以來,記錄最早居住在台南的族群,一直以來就跟大台南歷史和文化的形塑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年輕的女陶藝家,聽到我的聲音,從店裡面帶著微笑走了出來,手上還沾著濕濕的陶土。
她的名字叫做黃歆淳。
這家在新化市場裡的小工作室,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做「湛露」。
「這是阿立矸嗎?」我用台語,指著壺問她。
她微笑著點點頭。
西拉雅族人在這種祀壺裡面裝水,裡頭插著綠色植物,通常是台灣原生種的澤蘭、菅葉、過山香,甚至甘蔗葉,透過傳統儀式來與祖靈阿立祖、阿立母或太祖對話。
「可是為什麼這陶土有這麼多顏色?跟我一般看到的都不一樣。」我看著瓶身像水一般的五顏六色的泥紋。
「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你可能會覺得很做作……」歆淳有點害羞地說。
但是我聽完了她說的故事,不但不覺得做作,甚至真誠地起了雞皮疙瘩。
歆淳創作的手捏陶,特意使用來自不同產地、顏色、質感的陶土,如白陶、段泥、紫紅土、黑土等。將很多種陶土疊合後,稍微手揉混合,展現出不同土的顏色、質感,以及手揉的痕跡和紋路。因為每一件作品都是手揉而成,揉的程度也會形成不一樣的呈現,因此每個的紋路及色彩分布都會不同,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就像混居在西拉雅土地上的各種人,西拉雅族人跟來自台灣各地的閩南人、洪雅族人、蕭壠社人,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移工,通通揉和在一起,但又可以看出各自的不同。」
我後來在西拉雅驚訝地看到野生的蜂巢,跟歆淳創作的手捏陶,有著幾乎同樣的配色。或許十九世紀末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的「生活模仿藝術」(life imitates life)就是這個意思。
歆淳出生於台東,大學時因為到台南藝術大學念了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陶瓷組,跟西拉雅的土地開始有了接觸;後來又繼續在南藝大念建築研究所的城鄉思維組,就這樣留在新化老街,開了「湛露」,成為西拉雅的一部分,像各種顏色的陶土那樣融合,卻又保有自己原來的樣態。
我問歆淳「湛露」這個店名怎麼來的,她說出自《詩經.小雅.白華之什.湛露》,意思是「厚重的露水」,描述主人宴請賓客,歡飲至夜,露水深重,人們和悅地融洽交匯,外頭湛露落於草樹,無醉無歸。
聽她描述時,我彷彿也看到了這個畫面,願凡是到西拉雅之人,都能寬心融匯,理解不同的差異,一起湛露。
用「湛露」形容西拉雅人的生活,再貼切不過,無論是夏夜山裡翻焙龍眼的西拉雅農人,還是西拉雅市場裡的捏陶人,都偶爾會因為勞動至夜深露重,樂而忘寢,燈火至夜。
「湛」與「露」這兩個字都屬水性,而水分是生命之本。採龍眼花製茶的西拉雅農夫,必須掌握早晨露水將乾,蜜蜂尚未出門的短暫時光,採花製茶,龍眼花茶要好喝的祕訣,就在對水分的掌握。
而塑陶者與陶土相處時,對於水分掌握的過程及必要性,在合適的濕度做適宜的勞動,才能不失其時。
我的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教過我一個古希臘文「Kairos」,意思是「絕佳的時機」。
時機是肉眼看不到的,卻能夠被感知,被現實世界所驗證。在西拉雅生活,無論是拉胚,焙咖啡,製作冰糖包覆的花茶,還是春天提煉的梅精,掌握的都是這個「絕佳的時機」。
歆淳指給我看她用絞胎陶板組合成的陶盒子,她讓每一片陶板在濕潤的時候,都因為重力而自由彎曲成獨一無二的弧度,特意不去形塑固定,自然而美麗。
我選了其中一個陶碗,碗的上半部上了藍釉,下半部則露出五顏六色的陶土,我打算把這個碗帶到地球的另外一個盡頭,我居住的新英格蘭地區波士頓城。所以每一次我使用這只碗的時候,就會想到屬於西拉雅的獨一無二的時機,掌握清晨的露水融合而成的美。
但是在路上發生了點意外,這就是人生。
當我帶著這只碗,搭乘高鐵回到台北的時候,出站後一如往常跨上Ubike自行車。一不留神,路面高低落差的顛簸,讓這只西拉雅陶碗,從車籃裡跳出來,落在紅磚路面。
我雖然沒有打開包裝著陶碗的棉紙,但可以從外面摸得出來,湛露這只獨一無二的陶碗不但摔碎了,而且還碎得很。
我的心裡,自然是非常的惆悵。
嘆了一口氣。
寧靜緩慢的西拉雅淺山,跟崎嶇坎坷的台北都市,或許注定不能處在同一個時空,就像彩虹也沒有辦法帶到沒有太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