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對話, 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用溝通陪你一起長大
作者 | 林儒瑤 |
---|---|
出版社 | 全球華語魔法講盟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和孩子對話, 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用溝通陪你一起長大: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話題,引起震驚與熱議之後,如何能避免親子關係陷入這樣的困境,是父母反思的當務之 |
作者 | 林儒瑤 |
---|---|
出版社 | 全球華語魔法講盟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和孩子對話, 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用溝通陪你一起長大: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話題,引起震驚與熱議之後,如何能避免親子關係陷入這樣的困境,是父母反思的當務之 |
內容簡介 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話題,引起震驚與熱議之後, 如何能避免親子關係陷入這樣的困境,是父母反思的當務之急! 「對話」是關鍵!和孩子好好溝通,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看本書作者瑤媽咪如何從教養素人變達人! 瑤媽咪和妳一樣,因為成為母親,才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媽媽, 在教養亞斯哥哥和活潑的弟弟這一路上也曾跌跌撞撞, 經歷過無數的挫折、掙扎和為難。 在這段過程裡,面對一直在成長改變的孩子, 於是開始學習、反省、修正,藉由14年來的實踐與記錄, 她深刻地領悟: 唯有真心的和孩子對話,從小培養和孩子溝通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同時也能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以及幸福感,家庭教養才能真正有效。 於是,藉由口耳相傳,瑤媽咪成功的教養方式, 也讓她搖身一變成為媽媽團裡的最佳顧問。 【本書特色】 1. 結合實際與理論: 真實記錄14年來與孩子對話的點滴,配合家庭教育研究所學,有效地解決孩子在學習、人際、生活等等各方面問題,親子關係更親密。 2. 文字連結影片: 透過掃QR CODE的方式,讓讀者實際操練如何與孩子互動、溝通,有效增進家庭和諧。 【本書內容】 1.最鮮活易操作的親子互動書 藉由一則則在生活/學習/行為/人際各方面真實的孩子成長陪伴日記,讓正為親子問題傷腦筋的父母們以及新手爸媽們,如看故事般地藉由當中的親子互動,找到與孩子對話、溝通的操作模式,重新掌握親子關係,找到教養的智慧。 2.最能拍拍媽媽的療癒暖心書 教養的過程,挫折、困難、傷心、無力感……總一波波襲來,讓擁有教育背景並實際教養兩個大男孩十多年豐富媽媽經驗的作者瑤媽咪,分享同理心的媽媽經以及內心話,藉由一則則的成長互動日記,讓媽咪們能擁有更多的親子教養智慧與夫妻相處哲學,並隨時給媽媽們最暖心的打氣、鼓勵與安慰。 3.最貼近分齡孩子的需求教養書 本書沒有浮誇的快速高效教養方式,全書是作者與孩子實際「對話」的操作手冊。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話,不高壓、無教條,一步步示範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去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願意開口溝通;更可以從每一則故事裡找出一套最適合自己與孩子的親子對話模式。
作者介紹 林儒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生/PE婚姻協談員資格。 因為成為母親,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媽媽,面對一直在成長改變的孩子,於是學習、思考、實踐、反省、修正,也成了基本的習慣。開始將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起初只是想寫下和孩子間的美好回憶;後來卻發現,透過書寫,自己也能再一次的思考、反芻,並藉由實踐,發現唯有跟子孩對話、陪伴孩子,給孩子安全感以及幸福感,好的教養方法才能真正落實;同時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媽媽也跟著一起成長。
產品目錄 PART1. 媽媽與孩子 ①媽媽與小肥路的生活日常 ●阿路的玻璃心 ●人緣好不好有關係 ②媽媽與亞斯哥哥恩恩的教養 ●完全的接納 ●外星球來的Skywalker ●不知變通? ●人際關係 ●恩恩的愛恨情仇 PART2. 兄弟 ●相親相愛 ●不一樣 ●同心合意 PART3. 有關學習-孩子在學校與日常 ●什麼是學習? ●陪孩子成長 ●生活常規 ●學校不教的事 ●讀聖經教養孩子 PART4. 媽媽經 ●沒有100分的媽媽 ●愛是根基 ●父母感情好是孩子的安全感來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書名 / | 和孩子對話, 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用溝通陪你一起長大 |
---|---|
作者 / | 林儒瑤 |
簡介 / | 和孩子對話, 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用溝通陪你一起長大: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話題,引起震驚與熱議之後,如何能避免親子關係陷入這樣的困境,是父母反思的當務之 |
出版社 / | 全球華語魔法講盟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869096 |
ISBN10 / | 9869869092 |
EAN / | 9789869869096 |
誠品26碼 / | 2681909015005 |
頁數 / | 25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特色】
1. 結合實際與理論:
真實記錄14年來與孩子對話的點滴,配合家庭教育研究所學,有效地解決孩子在學習、人際、生活等等各方面問題,親子關係更親密。
2. 文字連結影片:
透過掃QR CODE的方式,讓讀者實際操練如何與孩子互動、溝通,有效增進家庭和諧。
內文 : ●學習正視自己的感受
上週五,阿路下課回家,一進門就哭著說:「我好難過。」然後,我注意到他臉上、腳上都畫了很多彩色的線條……趕緊抱抱他,並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阿路在上第二堂英文課時,在紙上畫了一個人,然後他就想要把自己變得跟他畫的人一樣,所以他就用彩色筆幫自己在臉上、手上、腳上都畫上跟他紙上畫的人一樣的線條。阿路說英文老師好像還滿喜歡他這樣的,同學也一直靠近他,都很好奇他把自己畫成這樣。到第三堂課的老師,甚至還說要幫另外一個同學畫上豬鼻子……一直到這裡,阿路都沒有不好的感覺,也不覺得同學的笑或老師的反應有什麼惡意。
直到上第四堂課時,班導師說:「你畫成這樣大家都會嘲笑你,你去洗掉。」阿路這才開始覺得好難過,覺得被嘲笑了。
這事件裡其實包含了很多層面的議題,媽媽邊聽阿路敘述腦子邊整理,然後,再一個一個跟阿路聊:
一、先單純接受班導的好意
我跟阿路說:「老師是好意,因擔心你會被嘲笑,所以才會跟你這樣說。所以,先不管老師所說的內容是對或錯,我們先感受老師的好意。」
二、被嘲笑了嗎?
其實在班導師跟阿路說之前,阿路並不覺得自己被嘲笑了,雖然大家覺得他很好笑所以一直笑,但阿路自己也覺得很開心,那就好啦!自己的感受才最真實呀!
三、就算真的被嘲笑
我跟阿路說,他的確是做了一件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做的事,所以,別人一定會很好奇,或是覺得他很奇怪,也可能覺得他很酷……各式各樣的看法都可能會有。但如果這件事並不會傷害人,阿路也喜歡,媽媽覺得很好呀!都可以試試看。但是,也要有勇氣面對不一樣的看法,我用自己的短髮當例子,媽媽一直都喜歡像男生一樣的短髮,也被說過像男生、不可愛。但媽媽覺得自己這樣很好,所以還是留自己喜歡的髮型呀!
(這時阿路說:「不會呀!我覺得媽媽短髮很漂亮!」 貼心的孩子。)上帝爸爸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方。最後我抱著阿路為他禱告,他就開開心心的去吃飯了。當然,一整天他的臉跟腳都如他所願的跟他畫的人一模一樣。
這件事我想了一整天,也思考著要如何跟老師溝通……在不影響及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希望老師能讓阿路做他想嘗試的每一件事。
媽媽內心話
幫助孩子釐清跟正視自己的感受,是孩子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大人們的言語多是帶著自己的想法,孩子很容易在大人的話語中迷失了自己的感受,因此陪伴孩子釐清感受是我們所看重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樣的獨一無二如何在社會裡生存呢?孩子需要認識自己,需要有智慧去分辨他人的言語,更需要有勇氣活出自己的獨特,我們希望能透過這樣的陪伴,讓孩子生出這些重要的能力。
暖心加演小劇場
時尚?
剛染完新髮色回家……
阿路在一陣打量後說:
「媽咪,妳這個頭髮顏色有點銀銀白白的欸,
妳以後老了就會這樣了啊!這樣看起來變老了耶!」
呃……這是時尚!時尚!!(媽媽崩潰中~)
我家每天都有好笑到不行的對話。
●和朋友說再見
這是發生在週六教會團契時間結束後的事……
已經在外面奔波一整天的媽媽累了,只想快點回家休息,於是到地下室喊兩個小子們回家。恩恩正在教室裡跟兩個小朋友一起玩戰車士兵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說了三四次:「恩恩,媽媽累了,我們要回家囉!」
在玩的中間他停下來看看我,但感覺並沒有要收玩具、跟朋友說再見的打算,他什麼都沒做。很累的我心裡有了怒氣,但不想在他朋友前發脾氣,於是把他的悠遊卡放在桌上:「那我先坐車回去了,你再自己坐車回來。」接著我就生氣的走出教室。
走到教會門口等了一會兒,他跟弟弟還是沒有跟出來,又累又火的我就在脾氣要發作的時候,突然像是聽到了上帝的提醒:「嘿,妳忘了恩恩是亞斯的孩子了嗎?」
我按捺下怒火,轉身下樓,果然恩恩還再跟朋友玩,於是我又喊了一次:「哥哥,你真的不回家嗎?」他這時才趕緊從遊戲中抽身走出來(沒有跟朋友說再見)。
走出教會後,我問恩恩:「你知道我生氣了嗎?」
「嗯,妳剛剛進來時我才知道,所以我就趕快出來了。」恩恩喏喏地說。
媽媽就在一來一回的對話中理清了恩恩的想法:
一、恩恩一開始在媽媽說要回家時,他知道要回家了,他沒有任何行動是因為他還在思考要怎麼結束跟朋友的遊戲和怎麼跟朋友說再見。
這情況對一般的孩子來說,他們只要簡單的跟朋友說:「我要回家了,再見。」就好了,像弟弟阿路就可以,但對恩恩來說,「怎麼說?說什麼?」這種社交辭令,就像是密碼一樣難解。
二、媽媽沒等他反應過來,就給了他「自己坐車回家」的指令,因此他就停止了思考上一個問題,直接接受了媽媽這個一聽就知道怎麼執行的指令。
三、他不能明白後來媽媽怎麼又折回來了?原來媽媽在生氣了!還有「自己坐車回家」竟是反話!
我之所以把這件事寫的這麼清楚,是因為好多亞斯的孩子都跟恩恩一樣,我們大人常常會因為覺得他們好聰明,然後就忘了他們原來有的困難跟需要的幫助,連我這個媽都會忘記啊!
當天完全狀況外的弟弟阿路,被媽媽先回家的舉動驚嚇到,因為他沒跟哥哥在同一間教室,並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悔的媽媽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以示道歉,還請他吃冰平復心情。
至於,對恩恩的部分,我不僅深刻反省錯待他的地方,也更仔細思考該如何正確教導恩恩,讓他對「話語」能有更多的正確理解,同時,也該幫助他想好因應之道,讓他能有跟朋友「說再見」的能力。
媽媽內心話
晚上跟恩恩練習了一些跟朋友道別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也事先幫他想好一些應對的用語,在過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他的困難,他像背臺詞般生硬地說出道別要說的臺詞,扮演朋友的我,若在他的臺詞中插入了其他的話,他就會傻住,不知所措,或是會覺得別人說話都太快,他反應不過來了……
恩恩的這條人際社交之路才要開始,一定還有更多的困難會出現,但我相信上帝也會給媽媽更多智慧來面對處理的。
暖心加演小劇場
生日禮物
晚上十點多,我接到恩恩的電話……
他邊哭邊說:「媽媽,妳還不回來?我就不能送你禮物了,
過十二點妳的生日就要過了,就要等明年了。」
我趕緊答應他一定會在十二點前到家,
於是只好放可憐的爸爸自己一個人繼續工作,我趕快飛車
回家。
回到家十一點多一點,恩恩已經忍不住打瞌睡睡著了。
我爬上他的床抱抱他,小聲地跟他說:「媽媽趕回來了哦!
謝謝你這麼愛我,我好感動,禮物明天再送哦!」
他迷迷糊糊的應了我,繼續睡。(真的是太睏了呀!)
隔天晚上,他為我表演了他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
我真的好感動,感謝主,讓我有一個這麼棒的孩子!
●「抱怨」VS「說出自己感受」
路加福音6:45「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有一回,全家去忘憂森林玩,恩恩一路上不停地說:「我的鞋髒了。」「下次不要再來這種地方玩了。」「這裡有什麼好看的?」「要走了沒啊?﹂……聽著我都快發怒了!
「恩恩,你可以不要再抱怨了嗎?」我試著制止他。
「可是,妳不是都要我說出自己的感受嗎?!」恩恩理所當然的回答我。我這才驚覺恩恩竟把「抱怨」解釋為「說出自己感受」,把二者劃上等號了!於是,我們開始談這兩件事的不同。
回到家,我讀聖經「腓立比書2:14」的話給他聽:「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解釋當中的意思是「上帝不要我們發怨言」。
那上帝說的「不要發怨言」又是指什麼呢?
我帶恩恩一起看了「出埃及記 16:3」裡寫的:「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恩恩,你覺得以色列人民是『抱怨』還是『說出自己感受』?」
「抱怨吧!」
「為什麼你覺得是抱怨呢?」
「因為口氣和說話的方式。」
「可是這些也真的是他們的感受啊!」我繼續反問恩恩,「所以也是在『說出自己感受』啊!」
「嗯……但他們只想到自己。」恩恩支支唔唔地擠出這一句話。
「欸?你好像說到一個重點。」我鼓勵恩恩繼續說出他的想法。
「他們當奴隸時想逃走,逃走了又覺得當奴隸比較好,他們都只想到自己。」
很棒!藉由這樣的引證討論,讓恩恩能夠分辨自己說的到底是「抱怨」還是「說出自己感受」,清楚明白兩者間的不同,相信下回在心裡有話想說出口之前,一定更能掌握分際,同時多一分體貼別人的心意。
媽媽內心話
其實媽媽不打算給恩恩什麼正確答案,只希望他能透過思考,自己去找到答案。許多的父母總是習慣地用訓斥或規定的方式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或許這樣的教育方法又直接又快,但我更希望藉由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分析事情,或許要花較多的時間,但唯有讓他自己能夠想通、理解,同時接受,才真的能由內而外地改變言行,也方能有效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