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y Between: A Mother and Son's Journey From a World Gone Grey
作者 | Amanda Prowse/ Josiah Hartley |
---|---|
出版社 |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 一位母親陪伴兒子抗鬱成功的感動全紀錄:7000+名亞馬遜讀者五星好評4000+名Goodreads讀者五星好評獲選亞馬遜好書選讀亞馬遜心靈成長類第1名,沒有 |
作者 | Amanda Prowse/ Josiah Hartley |
---|---|
出版社 |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 一位母親陪伴兒子抗鬱成功的感動全紀錄:7000+名亞馬遜讀者五星好評4000+名Goodreads讀者五星好評獲選亞馬遜好書選讀亞馬遜心靈成長類第1名,沒有 |
內容簡介 7000+名亞馬遜讀者五星好評4000+名Goodreads讀者五星好評獲選亞馬遜好書選讀亞馬遜心靈成長類第1名,沒有讀者不落淚……最感人、最直白、最勵志 親子成功攜手抗鬱全紀錄看孩子深受憂鬱症所苦,是世上最大酷刑。但作者不輕言放棄,她真正與辛苦的家長同在。【歡迎收聽|迷誠品Podcast】EP197|照顧者的困境:《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與孩子重拾快樂|誠品選書
各界推薦 【國內推薦】 教育界&醫學界 一致感動好評!! 李正達 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 主任 吳佳儀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 教授 沈雅琪(神老師) 資深教師 柯慧貞 亞洲大學心理系 講座教授、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 創會暨名譽理事長、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自殺防治諮詢會委員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郭葉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許曼君 大專院校諮商中心 心理師個別 團體督導 舒霖(柯書林) 臨床心理師 【國際推薦】 「我真心相信這本書會造福無數的家長,無數的家庭!我完全被這本書折服。」Johnny Benjamin,Find Mike 全球性社交媒體活動發起人 「對於任何年輕人來說,上大學都是困難的時期。離開了高中時期的家鄉與舒適圈,要突然對自己負責任的每一步,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容易。喬希和艾曼達都回顧了那個時期,並誠實反思。我們看到喬希在人生的低潮,而艾曼達焦急希望提供幫助。這個故事的結尾令人振奮,充滿希望。這是關於韌性,愛與家庭力量的真實故事。希望您能像我一樣,受到巨大的鼓舞。」本書英文原版編輯Victoria Pepe 「為什麼近年有這麼多高成就的年輕人罹患憂鬱症?這和我們的社會文化也有關係,我們社會的『容錯率』愈來愈小了。這本書中,你可以看見家長用最寬廣的心『包住』孩子,真正拯救了他。這是本令人振奮的書!」Woman's Hour雜誌 「抗憂鬱的路上,母子攜手前行。令人動容。」Mental雜誌 「真誠、感人、鼓舞人心……太有意義的一部作品! 」亞馬遜讀者感動淚評 「充滿教育意義,讓我從心理學、也從務實的角度了解:陪伴憂鬱的家人走出來,應該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亞馬遜讀者感動淚評 「看著自己的孩子受憂鬱所苦,甚至試圖結束生命,大概是世上最大酷刑之一。但作者不輕言放棄,試圖在絕望中尋找生命意義,她真正與我們這些辛苦的家長同在。 」GOODREADS讀者感動淚評 「憂鬱沮喪無力,在21世紀已經成為廣泛現象。所有人都應該翻開這本書,救救自己身邊珍愛的人!」GOODREADS讀者感動淚評
作者介紹 艾曼達‧普若茲、喬希亞‧哈特利艾曼達.普若茲(Amanda Prowse)喬希的媽媽。英國當代知名小說家。她在二○一一年出版首部小說《罌粟日》之後,陸續出版二十五部小說、六部長篇小說。她的作品已經譯成十幾種語言,擁有一票忠實的讀者,並經常登上世界各地的暢銷書排行榜。她寫的故事都是關於普通婦女和她們家庭的故事,她們的力量、勇氣和愛如何戰勝各種未曾想像的考驗。本書是她的第一本非小說。官方網站:www.amandaprowse.comIG:@MrsAmandaProwse推特:@MrsAmandaProwse臉書:Facebook.com AmandaProwseAuthor 喬希亞.哈特利(Josiah Hartley)小名「喬希」,曾在南安普頓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短暫就讀。這期間,他一直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多年後,他決定在與母親共著的《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寫下他陷入憂鬱症的經歷,希望透過本書,傳達一個最重要的訊息,那就是:事情可以變好!而且通常會好轉,超乎你的預期。這是一本坦率、誠實、充滿希望的回憶錄。如果你或你身邊珍視的人陷入憂鬱沮喪,這本書會告訴你,你可以抱持絕對的希望戰勝憂鬱,證據是:喬希此刻仍然活著,且每一刻,都對接下來的人生充滿期待!陳佳伶陳佳伶台大外文所碩士,梁實秋文學翻譯評審獎得主。曾任外交部編譯、輔大城區部英語教師、美語雜誌主編等,長期從事中英對譯工作。
產品目錄 專文推薦 李正達 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 主任 吳佳儀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 教授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許曼君 大專院校諮商中心 心理師個別/團體督導 舒霖(柯書林) 臨床心理師 獻辭 前言 喬希 序言 艾曼達 第一章:艾曼達 - 那天我遇到一生的摯愛:我的寶貝兒子 第二章:喬希 - 我是憂鬱男孩 第三章:艾曼達 - 快樂是目標 第四章:喬希 - 是啊,喬希,你到底有什麼問題? 第五章:艾曼達 - 這個世界是他的囊中物! 第六章:喬希- 從裂縫墜落 第七章:艾曼達 - 在黑暗中摸索 第八章:喬希- 心理治療。打勾! 第九章:艾曼達- 你去過亞伯丁嗎? 第十章:喬希- 全新的開始 第十一章:艾曼達- 生活步上正軌 第十二章:喬希- 一張旅行門票 第十三章:艾曼達- 第六感 第十四章:喬希- 最壞的一天 第十五章:艾曼達- 最糟的悲傷 第十六章:喬希- 這不是我的錯! 第十七章:艾曼達- 天賦異稟的男孩 第十八章:喬希- 好了,耶誕快樂! 第十九章:艾曼達- 彼得,彼得,聖誕紅! 第二十章:喬希- 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 第二十一章:艾曼達- 十字路口 第二十二章:喬希- 回歸彩色 第二十三章:艾曼達- 最困難的談話 第二十四章:喬希- 通往幸福的無盡之路 謝辭 關於作者
書名 / | 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 一位母親陪伴兒子抗鬱成功的感動全紀錄 |
---|---|
作者 / | Amanda Prowse Josiah Hartley |
簡介 / | 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 一位母親陪伴兒子抗鬱成功的感動全紀錄:7000+名亞馬遜讀者五星好評4000+名Goodreads讀者五星好評獲選亞馬遜好書選讀亞馬遜心靈成長類第1名,沒有 |
出版社 / |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6589072 |
ISBN10 / | 957658907X |
EAN / | 9789576589072 |
誠品26碼 / | 2682255314002 |
頁數 / | 43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李正達 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 主任
憂鬱症所影響到的,不只患者本身,也包括他的家庭、甚至於身處的小社會。過程之中,除了用上對的治療之外,家人朋友的陪伴、正向的支持,是疾病康復的重要關鍵!
吳佳儀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 教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憂鬱將是2030年造成疾病負擔的第一大健康問題。憂鬱症狀或「憂鬱症」在現代社會中,除了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功能,更可能直接或間接造成職場經濟減損。事實上,一般大眾不清楚憂鬱症與憂鬱症狀的差異,更難知道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更甚者,許多人對憂鬱症或精神醫療的汙名,也影響著治療的可及性或有效性。本書主角喬希曾說:「憂鬱症仍是如此孤立人,且極度不公平。」更顯現出憂鬱症患者本身也會有自我污名的傾向,而影響治療連結及其成效。閱讀本書將使讀者了解來自憂鬱症個案及其家庭的真實遭遇,引發大眾共鳴或反思。
艾曼達和喬希的故事讓我們知道:這世界的一隅,正有家庭因憂鬱症而奮鬥著。同時,也讓我們揭示:其實憂鬱症隨時會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而對抗憂鬱症,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這本書乘載著喬希從患病前到復元的過程,並且講述了喬希可能的發病原因、被診斷前的迷惘和無助、對於接受抗憂鬱劑與心理諮商等專業治療的掙扎、與父母相處的愛與矛盾,以及重拾希望、邁向未來的歷程。逾四百頁的文字已足夠讓讀者體驗到,喬希及母親對抗憂鬱症,如走鋼索般戰戰兢兢,深怕一步踏錯就跌入深淵;但也仍然不應放棄,因為憂鬱症是可以復元的。憂鬱者的患者需要更多的被理解、支持及協助,而照顧者亦若是。
心理健康求助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這個歷程中,憂鬱症患者和周遭親朋好友(特別是主要照顧者或陪伴者)都需要更多正確的疾病知能或實質技巧,能夠彼此扶助、長期穩定自我及家庭發展過程。特別在早期辨識憂鬱症危險因子或警訊的階段,若大眾能理解每個個體與家庭的獨特性、以及憂鬱症的疾病歷程,給予時間陪伴與傾聽,避免提供過早或過多的建議,同時與醫療團隊專業人員討論治病方針,去除對精神醫療(含藥物、治療方式等)或精神疾病的偏見,都將有助於患者早期減少致病因子的累積性效應。因此,期待一般大眾能知道如何早期辨識疾病、用同理心對待、以耐心扶持,求得最佳療效。
另一方面,對於憂鬱症家屬或主要照顧者來說,面對罹病的家人、朋友、愛人,沒有人比他們更懂與憂鬱症共處的辛苦之處。照顧者可能會因疾病的影響而對患者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包含憤怒、內疚、自責、悲傷、無力感等,疾病也可能讓他們的生活產生天翻地覆的轉變。然而,艾曼達和喬希的經歷讓我們知道:縱使照顧憂鬱症的家人一開始可能挫折、卻步,一旦歷經自我調適與理解、陪伴的過程,生活中必然會有更多層次、酸甜苦辣皆有的感受,這些經歷對照顧者來說,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當照顧者也身陷情緒困擾,也應尋求合適的幫助,透過醫療專業諮詢、心理衛生治療、或社會團體關懷(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得到心理支持或專業治療,維持自身穩定性,以提升照顧能量。
艾曼達和喬希的故事,提醒了我們應該記得:當憂鬱症患者仍在黑暗中奮力尋找出口時,請拉他們一把,接著,請陪伴他們、告訴他們沒關係、必要時一起配合專業治療。只要還在一起,就還有時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憂鬱症患者的那道光。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你的旅程並不見得會比患者的輕鬆。」
我的天啊,光這一句話就抓住我的注意力了。這句話是作者(第一位作者)自己作為憂鬱症的照顧者,寫給其他照顧者的話。
作者接著說:「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孤單的工作。」
是啊,照顧者也會痛苦,還可能不被其他人諒解,甚至受到指責怪罪。因為較高比例的主要照顧者是由「媽媽」這個角色擔任,國內外都如此——也就是,養兒育女、維持家庭的責任,加上照顧患者的責任,幾乎都在媽媽身上。
如果被照顧者的困境,沒有所謂的「痊癒」,像是憂鬱症會經常復發、失智症、兒童的發展性疾患、身體上的嚴重失能……等,那麼照顧者就沒有真正能放下重擔的一天,並且常活在愧疚,甚至羞恥,偶爾耗竭的狀態。所以才會出現,照顧者承受不住壓力,偕同被照顧者,一起離開這個世界的悲劇。
當被照顧者的症狀開始起伏,照顧者的情緒除了會被劇烈牽動之外,也可能要承受被照顧者特別強烈的情緒,這異常艱難。作者提到了經常出現的自我懷疑,就我的經驗來說,有時候會走向失去對自己的信任,慢慢也可能體驗到失控,或者有失去自我的感覺。
但我在看作者的文字,我發現作者即便處在這樣的處境,還能掙扎著以正面的力量來回應她的恐懼——包括寫了這本書。這本書能給予照顧者同理,也能看到被照顧的當事人(另一位作者),描繪自己內在的心理世界,這正是大多數面對憂鬱症或其他相關心理困境的家庭所需要的書。
願這本書,能為這些苦難的家庭帶來溫暖的光亮!
許曼君 大專院校諮商中心 心理師個別/團體督導
記憶中,那是開學的第一堂課。因為是大堂選修的通識課程,所以課堂氣氛比較輕鬆自在。來自不同科系和年級的同學們在同一個教室中,有著因陌生帶來的緊張尷尬,又有些不用刻意去打招呼社交的放鬆感。開始上課時,我注意到前排的一個男孩,他很專注在聽課,但神色透漏些焦慮緊張;身旁的女同學不時輕聲跟他說話,彷彿想分散他的焦慮,讓他好過一點。我很想多關心他,但接下來兩週,他都沒再出現。
這期間,我收到了一封請假的email,信中學生說明因為憂鬱症復發,需要重新回醫院就診拿藥。而門診時間剛好跟課程時間重疊,所以缺了幾堂課,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一瞬間,我腦中浮現起那個情緒不安的男孩。寫這封信的學生,應該就是他吧?隔週,他出現了,一樣是那雙帶著焦慮的眼睛,但更多了深深的黑眼圈,身形也明顯消瘦許多。下課時間,他滿臉愧疚走到我面前,承認他就是寫信的學生,並想跟我討論補救出席率的方法。他說,他上週真的試過要出門上課,但藥物效用跟身體的疲憊讓他完全無法從床上爬起來,真的非常抱歉......。語畢,他低頭看著自己的腳,一言不發,像在等候我發落。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他滿滿的無力感,和無法控制自己狀態的哀傷。所以,我只跟他說了一句話:「出席率那些你不用擔心,現在的你先好好照顧自己,好嗎?」他猛然抬起頭,一臉的驚訝和困惑,用那佈滿血絲又有點濕潤的眼睛看著我,問說:「真的可以就這樣嗎?」彷彿他從來沒有想過,原來照顧自己的心情是重要的,而且是能被允許的。那個不可置信的表情,以及被感動的神情,至今我仍難以忘懷。
就如同書中的喬希一般,大部份的青少年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很少能主動去表達自己的狀態與需求。主要因為,很少有父母會讓孩子「僅僅」因為心情不好,就請假不去學校、不做功課。所以,孩子連提都不敢提。另一方面,孩子也怕父母親擔心、怕被責罵、不被理解、或還必須要向父母解釋等等,很多時候寧願自己把心事藏在心裡,不想惹麻煩。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也許會跟刺蝟一樣,常常處於生氣易怒的狀態,任何小事都有可能讓他們的情緒爆炸;有些人則是變得極度疏離,吝於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想待在自己的小空間內不被打擾;有些則變得過度敏感脆弱,常會因為事情不如預期而崩潰,突然間像個小孩般無法做決定。時間拖得越久,這樣的負面情緒一直未消化,生活壓力又重複加疊,很可能就會累積成嚴重的情緒問題,甚至引發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但這時候家長看到的,常常只是外顯的行為問題,並會認為:「我的孩子進入叛逆期了」、「變得不用功了」、「可能交到壞朋友了」、「長大有自己主見,不聽父母的話了」等等。接著,或許出自於擔心與關心,下一步就馬上跳進「解決問題模式」:「應該要教他知道好壞,不然會走偏了」、「要趕快讓他恢復正常,不然會影響課業升學」。有些家長會跳進「一切都會變好模式」,認為這是「成長的過渡期」、「時間過了就會沒事了」。這些對於孩子必須要趕快恢復正常的期待,變成了一道道枷鎖,困住了他的身體和心靈。在面對自己負面情緒的未知和恐懼,加上對親友期待無法回應的愧疚,常常反倒把孩子推向更深的洞穴中。就像是喬希的母親艾曼達一般,對孩子的愛,讓她無法袖手旁觀喬希的脫離常軌。她擔心好不容易累積的學業成就無法持續;更擔心孩子會被精神疾病的標籤汙名化,因此一直急於去解決眼下的問題。當她拼命嘗試著把孩子引導到跟同齡夥伴一樣「正常」的道路上時,卻忘了先停下來,問問看兒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突然間不想用功了?是什麼讓他這麼不開心?這些方式真的是他需要的嗎?
「一定會好起來!」對有憂鬱症的人,或是陪伴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信念。但要往好起來的路上走,除了信念之外,必須得搭配著許多的裝備,才有可能順利地踏上療癒與復原的道路。例如:專注不帶評判的傾聽、給予適度的空間、尊重其選擇的權利、靜靜地陪伴、給予愛和支持的訊息等等;另外就是尋求合適的藥物及心理治療,以及同等重要的:陪伴者的自我照顧。憂鬱症的影響從來都不會只限於生病者,周遭的親友常常也會不自覺被拖入深淵。要去治療與面對這些擊垮人心的病症,也是必須靠整個系統都運作才有勝算,因此,家人與朋友就成為了復原路上最重要的力量。本書透過了母親與兒子兩個人不同的視角,引導讀者去深入理解在面對憂鬱症路上生病者與陪伴者兩方共伴的心路歷程。透過故事線的推進,兩人交錯呈現出最真實的想法與感受,能讓我們更清楚看見在面對疾病的不同階段中,生病者的心情狀態與需要的協助為何;同時也能學習照顧者如何去面對,並摸索出最適合支持對方的方式,直到克服了疾病的威脅,重新回到平靜快樂的生活中。
這本書記錄了一位堅毅的母親,在無數挫折與崩潰後,仍堅持陪伴重度憂鬱症兒子走出生命黑洞;同時也見證了一位勇敢的年輕人,歷經閱讀障礙、身體病痛、甚至心理疾病的折磨下,願意再次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總有出路的不凡旅程。這更是一段充滿了愛與接納的真實人生,讓我們看見:只要願意開放彼此的心,願意去理解與包容人本來的樣貌,盡其所能去傾聽與支持;那麼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總有改變的希望。
舒霖(柯書林) 臨床心理師
您聽過「親子共生」嗎? 那您知道還有「親子共病」嗎?
「親子共生」是指:當親子日常總是彼此形影不離纏繞著。
「親子共病」則指:在親子關係陷入糾結同時,雙邊都表示因為對方而感到十分痛苦。
原來所謂的「相伴」,還有好多「眉角」要學。
如果已經受困親子互動的你,決定求助親子專家,千萬小心別講到下面的三句話。不然就會被專家假定:府上親子關係已經出現「纏繞」,恐怕需要長期晤談協助了。
1.聽說你是跟青少年的溝通專家?那可以請你幫忙跟我家「這位」溝通一下嗎?
2.我這孩子小時候,真的是非常善良又優秀,怎麼長大會變這個樣?
3.您問我那另一半?唉!不提也罷。
畢竟親子任一方的身心生了病,另一方就非常容易跟著不穩。
原本充滿信心,以為自己還算蠻好的父母,也自認挺瞭解孩子。直到孩子確診生病後,第一時間必定對自己充滿懷疑和罪惡。如同案母作者所言「凡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事情,一旦崩解都將造成衝擊。」
所幸親子兩人在尋求專業協助後發現:當一個生命選擇自我傷害或長期擺爛,不一定都有他人能理解的原因或緣由。而自傷或自我放棄其實是個疾病(孤寂的病)。
若你願意翻翻這本《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我想你對孩子甚至是自己,都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量力付出,盡力而為」。我想無論自救,或是救人,都需謹記在心。
自序 : 【喬希】
這本書獻給所有活在憂鬱症之中的人。給所有正在考慮自殺,或認為自殺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的人。我證明了在罹患憂鬱症以後仍然有人生,以及患有憂鬱症仍有生活可言──儘管並不總是讓人感覺如此。不要放棄。好好談論這個病症,寫下來、跑步、跳舞、閱讀、畫畫、睡覺、運動、做瑜伽、坐在椅子上、去公園散步!做任何你需要做的事,等它過去,直到惡魔從你的背上離開,等黑暗過去。吸一口氣。花點時間。正如我在書中所說,事情通常會變得更好。
別把你自己刪除。
絕對不要。
不要抹殺可能很美好的未來。
這個世界很大,有無限的可能。要知道,有你在,世界會更好。這是一場很艱難的奮鬥──可能是你會面臨最困難的挑戰,但是你做得到。
我做到了。
我成功了。
我知道你也可以。
【艾曼達】
我想把這本書獻給所有關心和愛護某個憂鬱症患者或精神疾患者的人。
你的旅程並不見得會比患者的輕鬆。這是一個不同的過程,而且可以說,是支援比較少的旅程。要知道,當你流下沮喪的淚水,當你因為前途茫茫,對著月亮哀嚎,當你有很多問題,卻沒有辦法去解決的時候,當你的肌肉因緊張而終日蜷縮,在過完一個又一個辛苦的日子以後,當你的身體感到疼痛時... ...你並不孤單。當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正在受苦,而我們必須去愛他,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孤單的工作。
但,我們只是眾多這樣的家屬之中的其中一個。即使感覺沒有人能理解我們的生活,即使覺得沒人能關心我們... ...但其實,有許多人和我們一樣。
你並不孤單!
我想,帕布羅.卡薩爾斯(Pablo Casals)的這句話,非常適合形容我們面對的狀況。
「對整個世界來說,你可能只是一個人,但是對一個人來說,你可能就是整個世界。」
對於我們所愛和關心的人來說,這往往就是事實。這是多麼驚人的責任啊!但是,天啊,這同時也是多棒的特權... ...!
內文 : 【喬希】
結束我的生命是很容易的決定。過程並不如你所想,有什麼巨大的糾結。根本就沒有。當我得出結論,從這個世界上登出,對我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選擇時,我已經失去對任何事情或任何人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我已經失去理智,我的現實被扭曲了。我不覺得悲傷,我很麻木,感覺這種狀態永無止境。我很疲憊,而且,要在沒完沒了的空白絕望循環中度過剩餘的歲月,這並不是我想要去思考的問題。會有任何意義嗎?
那天我從一如既往的心智迷霧中醒來,所有想法都是緩慢而模糊的,根本不可能理性思考。那一定是白天,因為太陽不太成功地從我總是關上的百葉窗縫照進來。幾週前,看著外面的藍天幾乎是一種享受,能夠打破白天的單調,但我現在已經過了那個階段。時間已經失去所有的意義:我可能在那個房間待上五天到三個禮拜,每天最多睡十八個小時,另外六個小時在恍惚中度過,盯著天花板。我的床是一座孤島,它碰巧落在英國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中,但就孤單和隔絕性而言,我比較像是身處南太平洋裡。我偶爾會離開我的島,去找水、食物或上廁所,但是最近連口渴都都無法讓我起床。要離開那張床,對我來說,就像試圖逃離一個黑洞,我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參與活動的視域,即便史上最棒的邀請,也無法誘使我離開那個六乘四英呎的空間。那是我的全世界。
我對我周圍的環境沒有意識,但回頭來看,可以說是滿腐爛的。我的公寓套房本來是所有學生的夢想─一個個人的大空間,嶄新電器和所有舒適設備,可以好好地過完很棒的一年,但是我卻被疾病完全控制住。髒衣服和用過的外賣餐盒、餐具黏在木質地板上,床單已經幾個月沒洗了,我也沒有時間度量來計算我最後一次洗澡是什麼時候。但這並不重要,沒有什麼是重要的。世界的顏色變淡了,只剩下灰階。
在一段無從得知的時間裡,我的情緒一天天被一塊一塊地削去,巧妙到我完全沒有發現。我是一個空殼,沒有任何情感。我不再悲傷,我沒有感覺。會感到悲傷,其實是一種進步,但我感受任何事物的能力早已消失很久了。
我打開裝藥片的盒子,硫磺的氣味撲面而來,它們是解方,因此是確定、確切的東西,是我對變得無根的生活的唯一標記。
我常想起那個坐在床尾,手中拿著藥片的男孩,一個生活在黑暗與光明之間的男孩。他的家人之後講起這段時光,講起全家人是如何人仰馬翻,會像是講起一段遠古的故事。我就是那個故事中的男孩,那天並不是我的最後一天,但曾差點就成為我的最後一天。
【艾曼達】
要誠實地寫下關於憂鬱症、自殺和所有與之相關的不愉快事實真的很難。這是個黑暗的話題,也是我們曾經不願意去談論的話題,但我們最後鼓起勇氣嘗試。喬希和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當精神疾病來到我們這個平凡的家庭,和我們這平凡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時,會發生的種種故事。我以為精神疾病是可怕的、難以理解的、更是難以接受的;重點是,那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結果我們發現,我們就是其他人,我們就在這裡。
喬希的憂鬱症嚴重到他不僅考慮自殺,還計畫何時以及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幾乎成功了。於是我和喬希第一次公開談論他背上的惡魔,這也是我們一家人經歷過最困難的事情。主要原因是,身為父母,我和我丈夫對於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感到非常無知;另一個原因是,精神疾病的治療,往往沒有我們人類所需要的那種清楚、可預測的、有希望的結論。假裝某件事不存在,就好像比較能輕鬆應付它──我們是不是也經常掉入這個自我安慰的陷阱呢?我們經常聽到「時間是偉大的治療者」,「時間可以治癒所有的傷」,「一切都會過去的」等等說法。但是對於我們兒子的憂鬱症,曾有那麼一刻,我們不得不接受,也許以上這些說法都不適用。這個想法對我們和兒子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可以毀滅一切。我們甚至想:他可能一輩子都會這麼脆弱,那麼只要還能勉強應付「過得去」的日子,可能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況。然而,這樣去想,並沒有更容易。
這本書,是我希望我在人生最低潮時,能讀到有人寫給我的書。當時的我,感覺這個世界是一個非常孤獨的地方,我懷疑我最珍視的一切,包括我自己的判斷力。我經常想,那些所有在晚上睡覺時會為孩子擔心到胃腸糾結的人,這些結像是無形的線編織成的,可能可以把我們所有大人都織在一起。這想法給我帶來安慰,因為我們在一起會更強大,而如果我勇於去談論這個問題,生活會更好、更輕鬆一些。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開始懷疑起自己,以及那些經常被我認為理所當然的那些生活方式。我的養育方式,我的人際關係技巧,我選擇的事業,甚至我的婚姻。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母親嗎?我們的另一個兒子,班,有沒有可能已經受到他哥哥生病的影響,我卻還不明白?我是否做了什麼事才讓喬希有這種感覺?我的丈夫還能承受多少我的精神缺席?當我們清醒時的每一刻都被喬希的憂鬱症綁架,它像一塊巨石一樣坐在每一次談話的中間,等著絆倒我們,我們這對夫妻,會發生什麼事?我自問,我平時寫作,當小說家,是不是很自私的一件事,因為每當世界開始混亂起來,我就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我放在家人身上的注意力,是否不夠?我們一家人該怎麼一起生活,該如何正常運作?還有最重要的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兒子,會在我完全沒有預料的情形下,發生這種事?
為了寫下這一切,我們不得不重溫那些可怕的事件,那些我們想要忘記的事情,而且我不得不再次面對我兒子曾經不想再活下去的事實。我無法充分說明當時我在極度絕望中度過的日子,充滿自責,試著想像喬希當時可能感受的痛苦:他獨自一個人,並認為自殺是最好的選擇。我想像過他的各種樣子,總是哭泣、淒涼和孤獨,他成年之後,總是哭泣、孤獨的樣子,以及孩提時候的他,那個老是睜大眼睛、舉起雙臂看著我的小嬰孩──這兩個樣子經常在我腦海中並排。小時候的他,只需要一塊餅乾,就能樂陶陶一整天;而成年的他,面臨想要結束生命的那一刻,我並沒有和他在一起。他是孤獨的... ...是我沒做好,才讓他感覺如此孤獨。這對任何愛孩子的父母來說,都是最難承受的。感覺就像是我的生命,被徹底宣告失敗。
作為一名作家,有一個意外的特權,那就人們會向我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其中許多是深藏內心的經歷。聽著這些故事,彷彿是幫助他們解開一個在他們心中封存了許久的祕密。這些故事中,很多都是關於親人自殺,而這些故事往往驚人地相似。有位男士告訴我,他所愛的女人做了最後一頓她最喜歡的食物,把他的廚房遺留在一團美妙的雜亂狀態下,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現在仍會想像她最後如何品嚐每一口食物,微笑著舉杯,這種想像帶給他極大的安慰。另一個人詳細描述他們的兒子去進行一次輝煌的登山健走,回來時吹著口哨在他母親的臉頰上親了一下。她從兒子選擇給她最後的一吻中,得到莫大的安慰。
我美麗而不完美的兒子坐在那裡,手裡拿著自殺藥,準備離開我們的生活,從地球上消失。
他當時十九歲。
寫這本書時,我學到比想像之外更多的事情,關於喬希的內心世界和他的思考過程,我十分欽佩他的坦率、誠實和力量──不僅是他述說最痛苦的事件的能力,我也對他每天都在打的仗有更多的瞭解。難怪他這麼累。我也從他的故事和回憶瞭解很多關於我自己的教養方式,有些是非常難以入耳的。然而,無論多麼困難,都是必要的,尤其是我們如果能有任何機會改變兒子的結局的話。我們的溝通現在更開放、更誠實了,有點像撕掉一張黏得很緊的OK繃一樣。真希望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很快知道這些道理、並立刻這樣執行了。
這本回憶錄是由我,艾曼達,喬希的不稱職母親寫下,我竭盡全力(但常常失敗)說對的話和做對的事──在丈夫的陪伴下,努力讓我的兒子活著,為他的幸福而努力。以及我的兒子喬希,長久以來,他只能透過憂鬱症的迷霧來看生活,只想要結束無休止的虛無痛苦。
我的兒子,他永遠是我生命的摯愛。這個過程令人痛苦,耗費精力,擊垮心靈,令人精疲力盡。負面的形容詞有一長串,但並不意味我會改變當喬希的媽媽這件事。什麼都不會。
他是我最大的快樂,從他第一次被放在我的懷裡,鼻子扁扁的,臉紅得像番茄似的那一刻起就是如此。他是新生兒的那一天,我為他許過很多願望,但是就算過一百萬年我也無法想像,有一天我會祈求,我美麗的孩子不要自殺,並專心祈求這件事情,勝過其他任何事情。
在他病情嚴重的日子裡,他的臉就像一張鬼畫符,從一個房間飄到另一個房間。但在一些難得的日子裡,他笑了,笑得很快樂!他的笑聲是我耳邊最動聽的音樂,是一種解脫,一種喜悅,最重要的是:它是希望的聲音,這些突如其來的希望是我緊緊抓住的浮木。
很難,沒錯。用一句所有父母都會產生共鳴的話,事實上,所有愛過的人都會有共鳴,就是:喬希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如果他想從地球表面跳下去尋找永遠的平安,那麼我確定的一件事是,他將把我的心和靈魂也帶走。那會留下什麼呢?沒有,只剩下我的軀殼,一個因為失去而痛著的空殼。
當我回顧過去六年,感覺有點像被一個狂轉的龍捲風捲到高空,衝擊力之大,讓我們沒有時間喘息或制定計劃,它轉來轉去,沒有喘息的機會。這是一種懲罰,讓人筋疲力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堅持下去,緊緊抓住最親近的人,希望當我們著陸時,如果幸運的話可以全身而退,我們只能隱約辨認曾經在其中徘徊的風景。
這是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們幾乎完好無損地著陸了,我們正在流浪,頭昏眼花地,而且,有點困惑,勘察著損失,試圖找出可以挽救的東西,也其實並不為失去的一切哀傷,只是感激,感激得不能再感激,我們能夠回到穩固的地面上,有時間呼吸。我對地球上有喬希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快樂的感激,知道只要他還在這裡,就還有時間。
我的名字是艾曼達,你可以叫我曼蒂。我是憂鬱男孩的母親,這個男孩掙扎著看見生命可以多麼燦爛,而這就是我的故事。
(以上為本書章節摘錄)
最佳賣點 : 7000+名亞馬遜讀者五星好評
4000+名Goodreads讀者五星好評
獲選亞馬遜好書選讀
亞馬遜心靈成長類第1名,沒有讀者不落淚……
最感人、最直白、最勵志 親子成功攜手抗鬱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