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從戰國到民國, 揭密兩千年朝代更迭德性史 | 誠品線上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從戰國到民國, 揭密兩千年朝代更迭德性史

作者 馬伯庸
出版社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從戰國到民國, 揭密兩千年朝代更迭德性史:以馬式冷幽默的犀利評點,顛覆看歷史的刻板角度,解密歷史幕後的文化伏線、貫穿王朝的天命之謎!在談笑風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以馬式冷幽默的犀利評點,顛覆看歷史的刻板角度, 解密歷史幕後的文化伏線、貫穿王朝的天命之謎! 在談笑風生中,說盡歷史背後的荒唐與無奈, 初看捧腹笑翻,再看掩卷長嘆~ 【讀者評價★★★★★】從沒想過歷史也能這樣讀! 「足夠好玩,足夠新奇,這絕對是歷史書上給不了你的內容!」 「這本書,拋開前人的觀點,從三統說到天人感應這種新穎的角度出發,橫跨中華兩千年,解讀中國歷史!」 「真的不得不佩服馬親王,從劉邦斬白蛇的故事引出這樣一本書來。歷史真的有趣,從任何角度,都能找到中國歷代王朝的關聯性。」 創作《長安十二時辰》《七侯筆錄之筆靈》等多部暢銷得獎小說,榮獲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人民文學獎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人稱「文字鬼才」、被書粉暱稱為「馬親王」的知名作家馬伯庸,此次以新穎的角度詮釋中國兩千年歷史的演變脈絡! ★從《史記》小典故開始,一本讀懂中國兩千年朝代更迭史! 打破以往以朝代、人物、事件的寫史邏輯, 文字鬼才馬伯庸以「王朝德性」五德相勝相生的新穎角度切入, 梳理出一條暗藏於成王敗寇歷史卷軸中的「受命於天」王朝更迭史! 在最短的時間內,輕鬆架構起中國歷史的輪廓。 在歡樂的行文中,領悟歷史背後的荒唐與無奈。 ★一個皇帝成不成氣候、能不能坐穩皇位,關鍵在敬神跟修德? 劉邦斬白蛇、蓋廟祭黑帝,秦始皇將秦朝定為水德王朝…… 歷史文物中的小典故都有存在意義(就算不是真的、後人怎麼安上去的也是), 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最關心的「德性」。 畢竟,「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 一個朝代的「德性」可大大影響了他的說服力, 上至天地下至百姓,這人怎麼能當上皇帝, 這朝代怎麼能夠更迭,這皇位怎麼能坐得心安理得! ★誰得天下?朝代的汰換、上天的心思,箇中規律,用德性來解? 古人認為,人與大自然緊密聯繫,且聯繫是雙向的, 也就是說,大旱、洪水導致歉收不是無緣無故的, 而是人類不敬神、不修德的結果,尤其是「天子」! 君主跟上天既有雙向感應,必有規律可循, 五德是上天賦予人間的基本品德,任何朝代都應有自己的德性, 就像五行有生剋循環一樣,朝代更替是德性變更的結果。 於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相勝相生, 王朝的代代更迭中,演繹出一場場鮮活荒誕的劇目! 【馬式冷幽默的犀利點評,翻轉你以前讀的中國史!】 翻轉過往以政治大事為緯、以帝王更替為經的 寫史手法,馬伯庸以豐厚的知識及趣味的筆調, 用凝鍊的文字輕輕帶過兩千年的沉重! ┝你知道《周易》根本是在玩數學?┥ 幾個橫棍上上下下就成了0101…… 這不就是二進位嗎? ┝你知道王朝服色都跟著德性走嗎?┥ 水德就穿黑色警察裝,土德就穿黃馬甲, 改個火德,難道統統改穿龍蝦袍? ┝你知道皇帝定錯德,臣子就得圓?┥ 皇帝用自己的理給王朝定了個德性, 就算說歪,底下臣子就得獻計扳正! ┝你知道是德性讓大儒都變了個樣?┥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生開始 大玩陰陽家理論,比誰還迷信! ┝你知道不是自己玩德性就能稱帝?┥ 多少古人為了稱王自套德性,沒想到 五德相生相勝沒玩好,統統丟命! ┝你知道正統王朝才有資格論德性?┥ 歷史幾百年,遇到不想安的德性, 就把前朝統統忽略吧!他們不正統! ┝你知道少數民族也跟潮流、玩德性?┥ 少數民族想當個中國皇帝,捷徑就是 玩德性,用漢族典故上追祖先來保佑!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歷史好好玩之名家、教師大推薦!── 江仲淵 | 「歷史說書人」粉專創辦人 李純瑀 | 臺師大共教中心國文組助理教授 祁立峰 |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胡川安 |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黑貓老師 | 《歷史,就是戰》作者 蔡淇華 | 教師作家 (排序依姓氏筆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馬伯庸馬伯庸知名華文作家。曾榮獲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人民文學獎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人稱「文字鬼才」、被書粉暱稱為「馬親王」,作品涵蓋歷史、科幻、影視評論等諸多領域。著有《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風起隴西》、《三國機密》、《七侯筆錄之筆靈》等知名作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貫穿中國歷史的主題 第一章 秦的統一 從劉邦斬白蛇說起 倒楣的無名數學家 花裡胡哨的五行學說 五德有始終 第一個稱德的王朝 第二章 兩漢 造座廟祭祀黑帝 「撥亂反正」的成與敗 儒生開始瞎摻和 皇族神棍登場 當大儒撞見大儒 始明火德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 生也不行,剋也不行 土魏和火蜀 庚子歲,青蓋入洛陽 白坑破 三家搶水德 鏈子斷掉了 跑龍套的也有德性 德性和「親情」 忽略了近一百八十年 色彩斑斕的北周 第四章 從隋到宋 兩條鏈子終於合併 大唐千年曆 統一以後再動亂 石頭裡冒出來的德性 點檢作天子 第五章 宋代以降 宋人的正統論 某看天上 金人偏偏是土德 就這一個也像太醫 明朝三重火 落幕前的沉渣泛起 是糟粕就該摒棄

商品規格

書名 /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從戰國到民國, 揭密兩千年朝代更迭德性史
作者 / 馬伯庸
簡介 /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從戰國到民國, 揭密兩千年朝代更迭德性史:以馬式冷幽默的犀利評點,顛覆看歷史的刻板角度,解密歷史幕後的文化伏線、貫穿王朝的天命之謎!在談笑風生
出版社 /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6584695
ISBN10 / 9576584698
EAN / 9789576584695
誠品26碼 / 2681970500004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貫穿中國歷史的主題

二〇〇四年,我在紐西蘭讀書。我所在的小城鎮是個極其無聊的地方,晚上一過六點,大部分店鋪就關門了。有的同學和異性朋友聚會,有的同學開車去另外一個城市的賭場消遣。而我作為一個標準的宅男,只想縮在家裡看書或者上網。這裡的大學圖書館中文書很有限,而且多是學術類的,幾乎沒有流行小說,我反覆搜檢,只借到了一本《史記》回去翻,翻來翻去,無意中看到了劉邦斬白蛇的故事。

人在窮極無聊的時候,思維往往特別敏銳,看事物的角度也與平時不同。《史記》我從前讀過,浮光掠影一掃而過,但當我再次讀到這故事時,空虛的腦子裡卻突然產生一個小小疑問──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故事?這個疑問很小,卻在我的腦海裡反覆糾纏,揮之不去。我心想左右無事,遂決定查查資料考證一番,為自己把這個疑問徹底解決。

我最初的目的,只想為一個小小問題找出一個小小答案。我從斬白蛇查到了赤帝,從赤帝又查到了顧頡剛的疑古論,從顧頡剛又順藤摸瓜找到劉歆,接下來三統說、五德終始說、天人感應一路調查下去……結果我很快發現,隨著考證的不斷深入,範圍越來越廣,資料越來越多,從一個漢初小典故的冰山一角,竟牽扯出縱貫整個中國歷史的大主題。這感覺有點像是《MIB星際戰警》裡的威爾‧史密斯,本來只是個抓小毛賊的員警,最後卻被牽扯進了外星人毀滅地球的大陰謀。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騎虎難下,不能也不捨得停下來,便不自量力地繼續挖掘,並把整個考索過程寫成一篇文章,發布到網路論壇上─這就是本書的雛形。

最初的連載只有三萬多字,興之所至,遊戲文字,因為行文匆忙,還充斥著不少望文生義的敘述和考據錯誤。我的一個朋友赤軍評論說:「你這篇東西裡的漏洞,簡直可以拿來做漁網了。」這次出書,我不敢掉以輕心,三顧赤軍於小飯店,請他幫我把關。赤軍是個有情有義的好漢,不光幫我修訂了若干錯誤,還四處搜集增補了許多材料,終於讓這個漁網變成了一個布袋。在這裡要對其特別鳴謝。

歷代王朝的德性是一件無聊而重要的大事,如何把一件無聊的事儘量說得有意思又保證精準詳實,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如果讀者能夠開卷通讀不悶,掩卷略有所得,我想我就心滿意足了。

試閱文字

內文 : #試閱一
倒楣的無名數學家

所謂「德性」,這個「德」就是指的道德,所謂「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可見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在講以德治國了。至於「性」,指的是屬性。德性就是道德的屬性,國家政權的屬性。

西方講究「君權神授」,中國講究「受命於天」,兩者雖然表面上瞧著意思差不多,不過具體操作起來區別可就大了。西方的神再怎麼無形體無容貌,三位一體,終究有其實在的一面,而中國的「天」則徹底是個虛的概念。就好像「道」一樣,虛無縹緲而又無處不在,彷彿《一九八四》裡的老大哥,隨時偷窺君主的行為,假如君主做了什麼狗屁倒灶的事,這天就會颳風下雨打雷,或者鬧點洪水瘟疫什麼的;如果君主多做善事,老天爺自然讓你陽光普照,天下太平。

古人們認為,人類和大自然是緊密相連、須臾不可分的,並且這種聯繫和影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不是無緣無故天降大旱、洪水導致人間歉收,或者天上打雷人間不孝子遭雷劈,而是人類不修德、不敬神才引來災害,人間出了不孝子才引來天上打雷。

尤其是普天下的唯一君主即「天子」,既然是天的兒子,那麼天老子的意願就會隨時傳達給兒子,而兒子的行為也會直接觸發天老子的各種異象。所以我們讀歷史書,經常看到只要哪裡遭災了,皇帝就趕緊又是下「罪己詔」,又是節衣縮食停建樓臺館舍的。最不濟,也得勒令他的主要助手,也就是宰相辭職。

既然上天和君主之間是有心靈感應的,那麼這種心靈感應就應當是有規律可循的。於是,古代大賢人或者大閒人們就這麼琢磨出來了,他們的原則是洞察這個規律,並將之理論化;如果沒有這麼一個規律,那就杜撰一個出來。

想要洞察兩個事物之間的規律,當然先要弄明白這兩個事物本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天子好說,就算有大群馬屁精整天在天子身上挖掘神性,基本上,這種神性仍是隱性的,很少表露於外,而表露於外的九成都是人性。大家都是人,人是怎麼回事呢,就算很難往細裡研究,大概的架構是不會錯的。可是天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人是氮、鈣、磷等元素合成的,天又是由什麼元素合成的呢?天都有哪些屬性呢?

我提到了「元素」,在中國古代,這個詞的意思是最原始、最本色的事物。不過,在現代漢語中,「元素」一詞的含義則來源於西方,是指組成宇宙萬物最基本的要素。最早的元素學說產生於古希臘─被尊為「古希臘七賢」之一的哲學家泰利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母,另一位思想家阿那克西美尼則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氣,被稱為辯證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由火而生。後來自然科學家、醫生恩培多克勒認為上述幾位說的都在理,可是都不全面,他就把水、氣、火全都拿來,再添上土,稱之為四元素。

這就是西方最基本的四合一古代元素論,其他還有什麼黃膽汁、血液、黏液、黑膽汁四體液說,鹽、汞、硫三本原說等,影響就沒那麼深遠了。古印度人跟古希臘人的主張一樣,很可能是從古希臘傳過去的,不過把四元素的名字改成了地、水、火、風─還有一說則再加上空,變成地、水、火、風、空五元素。

那麼,古代中國人,又是怎麼看待那個虛之又虛、玄之又玄的「天」以及組成宇宙萬物的元素的呢?

比起古希臘人來,古代中國人的思維要形而上得多了,就像天比神更看不見、摸不著一樣。古代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宇宙根源,同樣虛得一塌糊塗,它叫作太極。

太極是什麼玩意?太就是大,就是最主要的,極就是頂點,是最根本的,不像地、水、火、風,就算看不見也能感受得到,太極你能看得到嗎?能感受得到嗎?

太極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周易》裡,作為《周易》本體的《易傳》裡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根據歷代閒人們的解說,所謂太極就是宇宙的虛無本體,或者是這個虛無本體還沒有轉化成萬物之前的混沌狀態。神神祕祕,看得人一頭霧水。那麼好吧,太極以後還有兩儀,所謂兩儀就是陰陽,雖然只具備象徵意義,但好歹是個中國人就知道日是陽、月是陰,男是陽、女是陰。再不濟,在太陽底下曝曬一會你就明白什麼叫陽了,躲樹蔭底下乘涼你就知道什麼叫陰了。

還有沒有更具體的呢?兩儀生四象,這看上去跟地、水、火、風有點接近,可能比較好理解一點了吧?你錯了,四象更詭異。

最初的四象不是後來附加上去的什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最初的四象是指少陰、少陽和老陰、老陽,還跟陰陽一樣虛。四象生八卦,八卦是乾、坤、坎、離、巽、震、艮、兌,或者通俗點來說,是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瞧上去怎麼都不像是在說什麼生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是宇宙已經成形後的各種事物形態。

其實啊,《周易》系統根本是在玩數學遊戲。太極暫且不論,所謂兩儀就是〇和一,二者形成《周易》系統最基本的「爻象」─〇就是陰,是並列的兩根「橫棍」;一就是陽,是單獨一根「橫棍」。上下兩組爻象就合成了四象,也就是上下兩陰為老陰,是〇;上陰下陽為少陽,是一;上陽下陰為少陰,是二;上下兩陽為老陽,是三。三組爻象組成了八卦,從〇排列到七……六組爻象是六十四卦,從〇排列到六十三。

一六八七年,耶穌會傳教士柏應理撰寫了《中國哲學家孔子》一書,其中共計用十三頁對伏羲八卦圖做了介紹。坊間傳言,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買來一本一翻─我的天,這不是我正在研究的二進位嘛!二進位的發明從此就歸功於萊布尼茲了,而最早制定《周易》系統的中國原始數學家則淹沒在了歷史的浩瀚海洋中。沒辦法,他那一套太形而上了,幾千年來沒幾個人能搞得懂。

《周易》的道路走不通了,那麼中國古代還有沒有別的相對比較形而下一點、比較好理解一點的宇宙論呢?是否有地、水、火、風那樣比較容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的元素理論呢?雖然出現得晚了一點,不過還真有,那就是五行學說。


#試閱二
第一個稱德的王朝

「五德終始說」可是個大大的好東西,因為這套理論包容性特別高,誰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修改。按它的本意,只有擁有正經德性的勢力才能推翻前朝創立新政權,但是此後大家全都反著用,先捏掉前朝,然後再給自己配一個合適的「德」,以證明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合法政權。這就好像是先上車後補票,先生孩子再領結婚證,先打下伊拉克再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古今道理全都相通。

歷代造反派都應當感謝鄒衍,因為既然有了這樣一種先進的理論來武裝和指導,那麼大家吹噓起自己的「受命於天」來就更加理直氣壯了。首先發現這種好處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他不僅讓門客把這套理論寫進《呂氏春秋》裡去,並且按照「五德終始說」為今後新王朝的創建積極籌備理論基礎:周是火德,水能滅火,水剋火,嗯嗯,那麼取代周朝的自然就該是擁有水德的王朝啦。

周朝末代君主周赧王大約死於西元前二五六年,是在呂不韋當上秦國相邦的七年之前。也就是說,呂不韋召集大群門客編纂《呂氏春秋》的時候,周朝已經滅亡,可是七雄爭霸,新朝代還沒有誕生。七雄之主雖然已經全都稱了王,可是他們的祖先都只是周王朝分封或者承認的諸侯,名義上是周天子的臣下(包括那個始終不肯真正服從王化的楚國),也從沒統一過天下,自然沒資格擁有正統地位,給予「德」的屬性,所以被自動無視了。呂不韋的目光在朝後看。

──話說這種拿割據勢力不當王朝,既不給正統地位也不論德的計算方式,以後還經常會碰到,並且被變出無窮無盡的新奇花樣,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呂氏春秋‧應同》裡對王朝德性的說明,比當年鄒老教授所言更為詳細,說明了這一門學問始終是在向前發展的。書中說,大凡將有新的帝王、新的王朝興起,上天一定會先降下祥瑞預兆來提醒老百姓。比如黃帝的時候,上天先生出大蚯蚓和大螻蛄來,於是黃帝就說:「土氣勝!」因為土氣勝,所以流行黃色服裝,辦事也很土。等到大禹的時候,草木經過秋季、冬季都不凋零,於是大禹就說:「木氣勝!」因為木氣勝,所以流行青色服裝,辦事也很木。等到成湯的時候,上天先從水裡生出一柄金刃來,於是成湯就說:「金氣勝!」因為金氣勝,所以流行白色服裝,辦的都是金事。等到周文王的時候,上天先派火老鴉叼著大紅文書聚集在周朝的宗廟裡,於是周文王就說:「火氣勝!」因為火氣勝,所以流行紅色服裝,辦事也很火。替代火德王朝的,一定是水德王朝,上天一定會先預兆水氣勝,因為水氣勝,所以流行黑色服裝,辦的事情都非常水……至於什麼叫土事,什麼叫金事、水事,呂老相邦及其門客都含含糊糊地不肯明說,對所預見或者不如說所預告的下一個正統有德王朝,會是七雄中哪一國的未來?也暫且閉口不言。當然啦,呂不韋是秦國相邦,肯定得為秦國說話,他這是先埋下伏筆,給新王朝誕生做政治宣傳呢。

呂不韋的預告,很快就在他死後不久變成了現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說這是預言,因為古往今來,預言只有在變成了現實以後才會被人重視,被人拿出來說事,預言要是變不成現實,不是被人罵瘋子胡扯,就是被徹底遺忘。呂不韋的預言其實是建立在秦國強大的武力和絕佳的政治、外交態勢基礎上的,而不是什麼天降祥瑞、祥物,或者由符讖、讖謠支撐的荒誕故事。以秦國當時的實力,要說天下不會再統一或許有人信,要是說天下還會統一,但不是由秦國來統一,恐怕根本沒人理睬。

終於,嬴政掃蕩六國,一統天下,並且自封為秦始皇了。這位秦始皇是個很迷信的傢伙,特別相信來自齊地的方士們宣揚的陰陽五行那一套,他想求長生不老,就把方士徐福和童男童女數千人派去了東洋大海;因為遭方士侯生、盧生等人的背叛,結果搞了場「坑儒」的慘劇,那都是家喻戶曉的史實了。且說秦始皇既然迷信這一類鬼花樣,於是鄒老教授的徒子徒孫們就主動冒了出來,在重複了一番老教授說過的話以後,又翻爛故典,好不容易找到了,或者也有可能是徹底找不到因而乾脆直接編造了一則上天新的預示,他們說:當年秦文公出門去打獵的時候,打到過一條黑龍,黑色屬水,由此可見,我強秦統一天下本來就是上天注定的事情啊!

秦始皇聽得有趣,又找來呂不韋的書一翻:「哦,仲父早就預見過啦,周朝是火德,我大秦是取代了周朝的,果然是古往今來第一號水德王朝。」秦始皇雖然逼死了呂不韋,但那是政治需要,他對這位元老師加「仲父」的學問還是挺佩服的,況且又對他有用,於是秦朝是水德王朝這件事就這麼確定下來了。按照呂不韋所說的,五色裡配合水行,同時也可以配合水德的顏色是黑色,於是大家都紛紛把衣服染成了黑的。秦始皇還特意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炫耀自己政權的正統性。

以往夏商周的「德性」都是後人追認的,從秦朝開始,中國王朝才第一次真正有意識地利用這套「五德終始說」,來系統地為自己的正統性做證明。

俗話說「上行下效」,既然皇帝都如此好興致,下面的馬屁精自然也都一窩蜂地研究起陰陽五行來了。鄒衍的學說本來是為了勸說天子節儉,要他們注重道德,否則就會被推翻、被代替,結果被這群趨炎附勢的傢伙超常發揮以後,逐漸開始變質,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全都冒了出來,作為官方政治理論的五德學說逐漸蛻變成民間風水算命的理論基礎,貽害後世。梁啟超就說過:「陰陽五行說為二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直至今日,在社會上猶有莫大勢力。」

然而,秦朝這個很水的政權終於歷二世而亡,水德終究沒能保佑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按照秦始皇的天才創意傳至秦千世、秦萬世。接下來就是楚漢相爭,而「五德終始說」也因此又掀開了亂七八糟的新一頁。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熱門劇《長安十二時辰》作者、「文字鬼才」馬伯庸歷史力作!★
★一部精煉、有趣又生動的超認真(腦洞大開)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