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我加油, 好嗎? 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 誠品線上

別再叫我加油, 好嗎? 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 張閔筑
出版社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別再叫我加油, 好嗎? 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我學心理學,是為了拯救我自己!」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活下去,是厭世者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學心理學,是為了拯救我自己!」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活下去,是厭世者最積極的努力。 「我常在想,如果那時候,有人能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拉我一把就好了。」「要是那時候,我有能力保護好自己,就好了。」「有人陪,不代表不寂寞;當他們發現真實的我,還會繼續當我的朋友嗎?」 ●「自殺」已成台灣青少年第二大死因。~衛生福利部2013調查 ●13~21歲青少年,認為自己「常常」或「總是」感到憂鬱的比例高達4成,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董氏基金會2017調查 你感到悲傷就是悲傷,感到痛苦就是痛苦,不需要與別人比較。你感覺到的,就是真實。 海苔熊說:「人類是需要原因的動物,當我們看到身邊有一個人痛苦、難過、萎靡不振、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的時候,會很想要知道『原因』是什麼。」然而「解開」這些結並不容易,在那之前,不妨先嘗試去了解,不論是了解身邊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或者是了解現在正在受苦的自己。 你的心我懂,因為我也是→引人入勝的小說敘事你的問題,心理學能給你啟發→淺易好懂的心理學知識 以親身經歷的第一手書寫,帶領你進入升學壓力下的扭曲世界,新聞中令人扼腕的自殺高中生,內心運作著什麼?活下來的人,又是如何走過? to be, or not to be.獻給所有受苦的靈魂,以及希望變得更堅強的人。 這不是一本教你快樂的書,但從今以後,對快樂,你會有不同想法。 作者從高中開始與憂鬱症奮戰,深陷人際關係、升學壓力之中,霸凌、學測、面試、閱讀障礙、暴食症、休學......種種關卡,存活下來,是厭世者最積極的努力。 以PR值97,沒有使用任何加分條件考進明星學校的學生,說自己笨到看不懂課本上白話到了極點的文章,誰會相信?我以為所謂的霸凌,是要被關到廁所之類的肢體暴力才算。畢竟,她們只是散播謠言,叫大家別跟我當朋友而已。我對著鏡子努力的練習微笑,背著那些一點都不像我的自我介紹,假裝自己是個活潑開朗外向的人。 歷經數次藥物治療、心理諮商都沒有突破性的改善,作者決定挑戰2.09%的錄取率,轉學攻讀成大心理系,透過理論來了解所謂的「正常人」是什麼?什麼樣的不完美,可以適度地原諒自己?什麼樣的情況,必須正視問題,迫使自己做出改變? 一起走向盡頭微光,也許再也好不了,那又怎麼樣?你會找到屬於你的朋友,你會找到和父母和解的契機,你會找到相信自己的勇氣。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面對憂鬱者,我們總擔心自己的安慰辭不達意。如果你願意的話,這一次,我們靜靜聆聽就好。」--臨床心理師/丁郁芙 「我覺得這本書最珍貴的地方--就算是一本建立在心理學理論上的書,但在這些理論的背後,有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在用她的生命和你打招呼。」--科普心理作家/海苔熊 「無論你是哪一種人,相信透過閱讀這本書,都能獲得一些讓自己更快站起來的知識與力量。」--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蔡宇哲 「我帶過幾位曾經自殺過的孩子,那手上密密麻麻的刀疤實在令人心碎。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我那些孩子,希望他們明白自己並不孤單,找到相信自己的勇氣。」--作家、國小教師/蘇明進 「這本用情感和理性交織而成的憂鬱之書,直視黑暗,反而帶給我們更多光亮卻合理的希望。」--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閔筑成功大學心理系學生 討厭被定位 但你可以在書中發現片段的我蔡宇哲/審訂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PanSci科學新聞網、國語日報科學版、幼獅少年、元氣網名人在線...等專欄作家 著有《神奇的心理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審訂序 心理學給我的力量 蔡宇哲推薦序 是的,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 海苔熊自序 也許再也好不了,那又怎麼樣?Chapter 1. 打開藍色大門我死了對全世界都好別叫憂鬱快樂一點我的記憶被偷走了心理學教會我的事:正視自己的感覺Chapter 2. 憂鬱找上我,還是我找上憂鬱教室內不可言說的祕密我沒有資格在這裡察言觀色是我發展遲緩的能力我得偽裝心理學教會我的事:笨是天生的嗎?Chapter 3. 沒有盡頭的輪迴壓力悶燒的結果被討厭了,勇氣幫不了我不如就這樣消失吧這一次,試著拯救自己心理學教會我的事:壓力是自己給的Chapter 4. 終於找回了自己寂寞,會傷害尊嚴第一個救我的人朋友原來是這樣來的打開心房,再多一點點從心底和父母擁抱心理學教會我的事:維繫友誼的七大原則後語 離開病房之後

商品規格

書名 / 別再叫我加油, 好嗎? 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 / 張閔筑
簡介 / 別再叫我加油, 好嗎? 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我學心理學,是為了拯救我自己!」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活下去,是厭世者最
出版社 /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429159
ISBN10 / 9863429155
EAN / 9789863429159
誠品26碼 / 2681527862005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X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是的,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海苔熊
 
這本書我想要特別推薦給「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的人。
 
這一、兩年我收到很多憂鬱症患者的來稿,說自己寫了一本書邀請我推薦,不過,我大部分的回應都是拒絕,我當然覺得他們的故事很重要,但同時也擔心:這些故事真的能夠類推到其他的患者身上嗎?為什麼就沒有任何一本有關於憂鬱症的書,是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相關的理論研究,來描述憂鬱症的?直到我翻開這本書,才發現它是我一直要找的書。
 
才翻了幾頁我就想——天哪,這真是太好了!大家都能夠用這種科學的觀點來看待憂鬱症就好了。
 
我本來是這樣想的。
 
作為一個把科學和理性當作武器,區隔自己情緒感受的人,以為這是一本很安全、介紹憂鬱症相關理論的書,抱著這樣的心情翻開,沒想到讀著讀著,就掉眼淚了。
 
尤其是讀到烤地瓜那一段,我簡直是在床上哭到翻來覆去!怎麼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的如此貼切!一邊哭的時候,我也寫下自己的感覺:
「我一直以為別人給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們之所以喜歡我,是因為我表現得很好、很努力、做出一些成績,如果怠惰、懶散、放鬆了,你們就不會喜歡我了。因為這樣,所以每次聚會、邀約,好像都得要有一個什麼目的,不是為了討論工作報告,就是為了聆聽某一個人的痛苦和難過,絕對沒有什麼是『純粹的打屁和想要了解你這個人』。
我不習慣和其他人建立感情,更真誠地說,或許是我害怕他們看到沒有任何貢獻的我,就會不要我、不喜歡我、討厭我了。所以每次出現的場合都要假裝,把自己表現得很有用,這樣子才不會被遺棄、被討厭。」
 
這樣和自己生命呼應的經驗,反覆發生在閱讀的歷程當中。很多段落都會勾起我自己的一些感覺和想法,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最珍貴的地方——就算是一本建立在心理學理論上的書,但在這些理論的背後,有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在用她的生命和你打招呼。
 
在我學習社會心理學的過程當中,對我來說,我學到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改變認知」(change  cognition)和「尋求社會支持」(seek social support);但在這幾年我開始念諮商,發現還有兩件事情也非常重要——「練習接觸自己的情緒」(emotional connection)與「自我覺察」(self awareness),這本書完美的結合了這四件事情:寫日記接觸自己的情緒、利用讚美箱改變自己的想法、在球隊和活動當中找到自己的社會支持、並且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狀態。
 
這是一本編織自己生命經驗與心理學理論的書,我很訝異大學部的學生可以寫出這樣的內容,也很心疼她那段時間經歷的種種,但其中我覺得最值得推薦的是「也許我一輩子也好不了,那我就和症狀一起活下去吧」的想法,讓這本書不但不會淪為一般的勵志書籍,反而更貼近真實。
前幾年我在上變態心理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同時也是精神科醫師)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我們研究了這麼多年憂鬱症,對它的了解還是有限,從前我們都認為是血清素太少,但每年都有不同的研究推陳出新,現在這個答案也不一定對⋯⋯當年我接受精神醫學訓練時老師教的東西,現在幾乎都變成錯的了。面對心理疾病,或許最大的智慧,就是承認我們的無知。」
 
人類是需要原因的動物,當我們看到身邊有一個人痛苦、難過、萎靡不振、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的時候,會很想要知道「原因」是什麼,但就像閔筑說的,或許真正的原因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家庭、基因、身邊的朋友、成長經驗、求學過程,都可能是引爆的導火線之一。或許「解開」這些結並不容易,但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先嘗試去「了解」,不論是了解身邊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或者是了解現在正在受苦的自己。
 
如果你已經厭倦了那些文青系、安撫系、患者自白系卻又耽溺在文字裡面無法呼吸的憂鬱症大眾書籍,那麼這本結合理論與個人經驗,用生命刻劃出來的心理學科普閱讀,將陪你走過一段,用思考、歡笑和淚水交織出來的路。
 
是的,也許你這輩子不可能會好了。但即使是這樣,你也可以在剩下的這段時間裡,練習對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