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通電話: 阿兵哥的深夜求救 | 誠品線上

21通電話: 阿兵哥的深夜求救

作者 陳碧娥/ 李儒林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21通電話: 阿兵哥的深夜求救:本書特色:事件開頭多半是這樣子,一通直撥到手機上的電話,或長或短的求援語句……◎「黃媽媽,被關的小朋友都是被刑求的,你快點去救他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事件開頭多半是這樣子,一通直撥到手機上的電話,或長或短的求援語句…… ◎ 「黃媽媽,被關的小朋友都是被刑求的,你快點去救他們……」1999年,空軍桃園基地發生彈藥失竊事件,案發後主管機關迅速宣布掌握疑犯,幾個月之後卻出現了「一案雙破,兩個真相」的情況。這起罪證確鑿的軍中刑求逼供案,揭開了什麼樣的內幕,讓黃媽媽第一個就想說出這個故事。 ◎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然而不曾中斷的霸凌、不當管教事件,也提醒著我們重新思考「合理」的界線、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 每通在不同時分撥進來的求助電話,她都想盡力幫忙,只因為這些事件中都有個「人家的孩子」。 ◎ 取材自陳碧娥(黃媽媽)協助處理過的軍中人權事件,是第一本講述軍中人權實例故事的專書。 ◎ 友軍助陣‧專文推薦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汪怡昕(紀錄片《少了一個之後─孤軍》總導演) 黃思蔤(黃媽媽的女兒) 二十三年來,陳碧娥(黃媽媽)接過無數通電話,協助處理了上百件軍中人權事件,這二十個個案是她無法忘記,也最希望大家知道的故事。全書取材自黃媽媽多年處理軍中人權案件的珍貴紀錄,加上資深記者李儒林的冷靜筆鋒,每個案件的記述都讓人沉思不已。 透過這些案件,可以看到二十三年來軍隊與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軍中人權事件也有了不同的樣貌。老一輩的人常說:「孩子若能平安退伍就算是撿回來的。」表示軍隊與外界的隔閡,以及不透明的溝通管道。然而到了現在,許多事件的情況,則是因為軍隊管理對於社會變化的反應不及,或是軍民之間權利義務觀念的衝突。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開始思索,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軍隊?什麼樣的國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碧娥人稱「黃媽媽」,原本是後山花蓮的一位家庭主婦。1995年,由於大兒子黃國章在軍中離奇落海死亡的事件,她的人生就此改變,踏上了尋找真相、對抗軍方、爭取軍中人權的漫長路程。廿三年來,她持續接受軍方以及家屬的委託,協助處理軍中人權事件,希望能夠改善軍隊封閉、保守的環境。李儒林從事媒體工作逾廿五年,於中廣、民視、華視、中視、三立等電視台擔任記者、製作人及主管,主責國會、黨政、軍事路線。另曾任客家電視新聞部經理、台長,世新大學、中央大學兼任講師,現任職於公共電視。出版《史瓦洛的飛行日誌》、《披風少年》等兒童文學故事(國語日報牧笛獎),公暇之餘創作新詩,尚未集結成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遲來的道歉-那些「黃國章們」的故事/何榮幸推薦序 誰是孤軍/汪怡昕推薦序 她不是我媽 /黃思蔤自序 有些路還是要一個人走/李儒林第1通 無法改寫劇本的人生第2通 空軍彈藥失竊爆發集體刑求逼供案第3通 集體脅迫致使中士以電線自縊案第4通 管理不當引發營區內自焚案第5通 士兵垃圾袋套頭自裁引發民代搶食案第6通 內部管理不當縱容質借簽貸案第7通 士官遭士兵暴行犯上案第8通 回役兵遭懲罰過當凌虐致死案第9通 義務役軍官頭套塑膠袋窒息案第10通 輔導長強制猥褻女兵案第11通 老兵集體欺凌弱智新兵案第12通 男性士兵遭猥褻性侵案第13通 屆退回役兵毆打凌虐案第14通 女士官遭性騷擾案第15通 借貸未還劫殺同袍案第16通 屆退少校自縊跳樓案第17通 空軍基地性愛光碟案第18通 無軍照駕駛釀禍案第19通 黃牛從中獲利案第20通 審檢不分的軍法缺陷第21通 八軍團女上士跳樓自殺案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21通電話: 阿兵哥的深夜求救
作者 / 陳碧娥 李儒林
簡介 / 21通電話: 阿兵哥的深夜求救:本書特色:事件開頭多半是這樣子,一通直撥到手機上的電話,或長或短的求援語句……◎「黃媽媽,被關的小朋友都是被刑求的,你快點去救他們…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42123
ISBN10 / 9862942126
EAN / 9789862942123
誠品26碼 / 2681636939001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995年,服役中的黃國章離奇落海死亡,黃媽媽踏上尋找真相、爭取軍中人權之路。23年來,她在深夜接過無數求助電話,每通電話背後都有位「別人家的孩子」,正因為無助,發出求救訊號。

試閱文字

自序 : 有些路還是要一個人走

對你而言,她是一個失聯多年的朋友,一位對兒子離奇死因耿耿於懷的母親;有人對她敬而遠之,就怕和她打交道,但在軍中暗黑角落裡卻有更多人需要她。究竟要多長時間,才會讓她忘記失去兒子的傷痛?一輩子吧?也可能一輩子都不夠;她哪來的能量去衝撞體制?不知道!因為她的能量大到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控制、極限又在哪裡?

廿三年前(一九九五年六月九日),提前服役的長子黃國章登上南陽艦出海沒多久突然「被失蹤」,六天後,對岸福建籍漁船將國章遺體打撈上岸,一夜之間「逃兵通緝」變成了「因公殉職」。後山的親友希望她節哀順變,然而,她無法「節哀」,更不甘於「順變」,接下來的一舉一動反而都在試著「改變」,改變長久以來被忽視的軍中人權問題。

那時,你才是初出茅廬的記者。

同年底,台灣正值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加上隔年就是首屆總統直選(當時,正副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尚未合併);因此,年底立委選舉不僅被視為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更攸關各政黨實力消長與權力重新分配。總統直選後,緊接著啟動「凍省」(台灣省虛級化、停辦省長及省議員選舉)以及「行政院院長由總統直接任命,不須經立法院同意」的第四次修憲工程。若不是浮動的政治時局與詭譎的朝野氛圍,讓她不斷有機會以行動抗爭獲得媒體關注、搏取版面,否則國章的冤案一樣石沉大海。

長期以來,軍方一直是外界無法了解、監督,甚至被形容為「紙包得住火」的單位,選擇揭露或者隱藏全都在軍方的一念之間(最後多半選擇了「隱藏」)。廿三年來,她沒有一刻不在為追求國章死因的真相奔走,也沒有一刻不在協助軍中弟兄姐妹、家屬調處一樁樁軍中人權申訴案件。

你不禁想:如果,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台灣的「軍中人權」能夠被彰顯以及獲得些許保障,那麼社會都不該忘記這是一位十九歲的年輕小伙子用生命換來的,更歸因於一位隻身拉開窗帘、讓陽光灑進來的平凡母親。

老一輩的人常說:當兵是把孩子送給國家,孩子若能平安退伍就算是撿回來的。在那個年代,「因公殉職」,或者「意外身亡」,都被視為當兵必須承擔的正常風險。但事實如何呢?有多少是外界無法、也無從了解的。因此,你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扒糞,讓軍方蒙受負面形象,而是希望各方正視軍中管教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保障軍中人權,讓軍隊走向正常化。

「我會消失一陣子,去淡水紅樹林海邊吹吹風,有事晚點再聯絡。」

寫序的這一天傍晚,她傳來一通簡訊;吹吹晚風、一個人靜一靜,已經成為她最近的生活寫照。

獨自承受「家敗兒亡」的橫逆,勇於衝撞暗黑體制的她被封為「鋼鐵媽媽」,但堅毅封號的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可不小。先不論軍方是如何看待這位「打蛇掐七寸、飆罵不眨眼」的母親,和個案家屬間的互動才是她畢生都在學習的功課。是個性使然吧,加上面對不同個案自有不同的處理模式,她介於軍方和家屬之間常常因為誤會、嫌隙搞得兩面不是人;她從不奢望案件告一段落後,就此「綠楊宜作兩家春」,相反地,合則來,不合則回到各自生活常軌,誰都不欠誰。

你想,這個時候的她應該又發現了一條羊腸秘徑,寄情於山水、花鳥之間,再過幾小時,你會在她臉書上看到野鳥覓食、日落月升、潮汐往復的貼文,她形容這樣的自己簡直是「玩物喪志」。但你清楚,這個時候的她並不是單純想要獨處或不被打擾,因為,有些路還是要一個人走……

李儒林(本書作者)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遲來的道歉─那些「黃國章們」的故事

去年十月五日下午,本書主角黃媽媽、作者儒林、紀錄片導演汪怡昕、「玉山社」社長魏淑貞、編輯群和我共同討論本書出版事宜時,沒有人料想到,十個月之後,海軍司令黃曙光上將會代表軍方公開向黃媽媽陳碧娥女士道歉─儘管這句道歉整整遲到了廿三年。

在台灣,軍中人權就像是潘朵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只能看見被層層遮掩的秘辛,真相往往埋藏在深不見底的某個地方。  

因為歷經全世界最長的戒嚴時期(一九四九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軍事體制」與「黨國體制」深深主導戒嚴時期的台灣社會發展,而軍事體制援引的「特別權力關係」更凌駕於基本人權之上,使得軍中人權成為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最黑暗的角落之一。

經過民主運動的長期努力,以及解嚴前後在野黨立委、監委的強力監督,台灣的軍事體制才逐漸邁向正常化。然而,軍中各項欺凌人權、不當管教、隱匿真相的內部文化卻未與時俱進,儘管解嚴之後民主自由發展大步向前,軍中人權卻始終跟不上時代變遷。

一九九一年剛退伍的學運領袖羅文嘉、馬永成、鍾佳濱等人成立「軍中人權促進會」時,一定沒有想到,就算到了二○一三年,軍中仍會發生「洪仲丘事件」這樣的悲劇。一直要到廿五萬人走上街頭發出怒吼,軍事審判才終於回歸正軌讓位給司法審判。

「洪仲丘事件」有無數人關心聲援,一九九五年發生的「水兵黃國章事件」呢?只有黃媽媽一個人奔走了廿三年,獨自搜集資料、尋找真相,才能在二○一八年撥開迷霧、水落石出,得到軍方正式道歉。但這已算是相當幸運了,還有數不清的「黃國章們」,這些當事人家屬何時才能知道真相、得到一聲最起碼的道歉?

所幸,他們還有黃媽媽。黃媽媽不僅為愛子伸冤,更毅然接下「軍中人權促進會」的棒子,陪伴其他軍中冤案當事人家屬,努力成為軍方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橋樑,讓陽光能夠一點一點滲透進入封閉保守的軍方領域。

這本述說黃國章及其他「黃國章們」故事的作品,因此格外令人動容。在黃國章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一位聲嘶力竭的慈母,在為兒子的死亡真相進行永無止境的戰鬥;而從一九九九年「空軍桃園基地掉彈刑求案」到二○一八年「八軍團集體脅迫致使中士電線自縊案」,我們更看到一位軍中人權工作者改變早期「逢軍必反」心態,燃燒自己的時間心力來協助所有「黃國章們」平反。  

很高興能協助促成本書出版,感謝黃媽媽的長期奮鬥、作者儒林的使命感(儒林既是我的高中學弟,也是曾任客家電視台台長的優秀同業),以及玉山社團隊的努力。追尋真相永不嫌遲,期待本書能夠進一步促成軍方心態與內部文化的良性改變,讓軍中人權不再是台灣民主化掉落的那塊重要拼圖。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推薦序

誰是孤軍

二戰美軍一○一空降師的名言:

「一如往常,我們又被包圍了。」

─語出‧二戰‧巴思通戰役期間

一○一空降師是以深入敵後為主要任務,並以此為目標而訓練的戰鬥單位。所以他們最常遇到的戰場環境,就是陷入被包圍,奉行孤軍奮戰、堅持不退的戰術目標,待友軍加入創造致勝契機。

如果這是自發的、做好準備的,那麼孤軍奮戰並不可怕,因為他們知道友軍就在外面集結,只要堅持不退爭取時間,集結好的友軍就有機會衝進來,一舉破陣。

我和黃媽媽認識是因為三年半前,偶然的聽聞了黃媽媽的現況。當時國章已經走了廿年,我非常訝異這個媽媽還在持續她的真相之旅,這引發了我高度的好奇,我直覺會碰到一位偏執而悲情的媽媽。意外的,初次見面,黃媽媽很冷靜、思慮很清晰,也看得出來她有高度的戒心,那次會面,我們都在觀察彼此。

見面回來後,我認真的思考要不要進行這個題材的拍攝,因為這是一般傳播人最怕觸碰的那種題目。老案、軍方、無法拍攝的家人、難以獲得的經費、難以建立的觀點和相當有個性的被拍攝者,這是智商超過八十、入行超過五年的傳播工作者,都知道不要碰的冷僻題材,於是我猶豫了好一陣子。

再次和黃媽見面,我訝異的發現,黃媽媽除了追查「自己家孩子」的真相,還參與了如此多「別人家孩子」的協助,只因為出於死了這麼多孩子,家長為什麼都不作聲的悲憤。黃媽媽長期自費自力的孤軍形象突然在我腦中躍出,而且我知道,有媒體的長期加入,也許能增加一點點找到真相的機會,是的,一點點。

於是,我決定成為黃媽媽的友軍,於是,加入友軍後的黃媽媽成為一支大一點的孤軍,呵呵。

在拍攝的三年半過程中,黃媽媽一樣持續的接到軍中案件的申訴,在多方折衝、角力、鬥智、迂迴和勇敢局內人的協助之下,我們竟然能進部隊紀錄到多個案件的完整全貌,這大概是台灣媒體第一次的經驗吧。過程中我發現,黃媽媽不再只是一個處處想和軍方唱反調、只想給軍方難看的母親,黃媽媽早已蛻變成一位能夠冷靜協助雙方的溝通者和保護者。時代的改變也使得軍中人權事件不一樣了,案件樣貌已經從單純的霸凌到複雜的雙方權利義務觀念的衝突,黃媽媽曾感嘆的說,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孩子,何苦互相傷害。此刻的黃媽媽,只有愛沒有恨。

於是我請黃媽媽將協處過的案件整理出書,但故事的複雜和軍中事務的專業,使得文字化過程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還好,在好友、前客家台台長、優秀資深媒體人李儒林先生,同時也是孤軍紀錄片的主題曲《微光》的作詞者,挺身而出、兩肋插刀的書寫下,得以完成這本台灣第一部的軍中人權實例專書,過程中特別感謝何榮幸先生和玉山社團隊的協助,終於,友軍的不斷加入,使得這隻孤軍更加龐大了。

我們繼續堅持,並相信友軍就在不遠處,希望這次是「巴思通戰役」而不是「衡陽保衛戰」。

汪怡昕(紀錄片《少了一個之後─孤軍》總導演)



推薦序

她不是我媽

從女兒的角度寫這篇序時,一幕幕的景象像倒帶一樣又浮上了心頭。

國章的死跟海浪一樣,把我們家翻成四分五裂,連帶把我媽從一個傳統的婦女翻成軍中人權的黃媽媽,從那一刻起,她已經不只是我們家的媽媽了。

數不清幾次,我媽常常一通求救電話就趕著出門,不管酷暑、寒風刺骨、滂沱大雨……。凌晨我們還在被窩,她接完電話後就趕緊穿衣出門,我的心跳得好快,無法安眠。隔天她會告訴我,又去了醫院、殯儀館、驗屍間……,都是別人能不去就不去的地方。

身為女兒的我心疼她奔波,也氣她為什麼要堅持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傷身傷神。

她也只會回答:那是一條命啊……。

我媽的心隨著國章沉入汪洋大海,忘了岸邊還有我們。

她有她的掙扎,我們做兒女的也有。

我媽剛投身軍中人權時,家屬在我們家來來去去,每個來都一定會哭,來幾趟就哭幾趟,經年累月在這種氛圍下,讓我去拜拜的時候都求神明趕快讓國章的死真相大白,這樣我媽就會結束這一切了。

我媽對不能救國章自責,我對不想陪我媽過這種日子愧疚。她做得到,我做不到。

晃眼廿多年了,那些風風雨雨跟瘋瘋語語都在鍛鍊我媽跟我們,我媽在家屬與軍方中協調處理許多她沒做過的事,內化了很多心得跟潛規則,不管是軍方、家屬還是她自己的家庭。我們則是一邊看一邊試著理解這一切,同時學著跟他們分享我媽。

前兩年我跟我媽說請繼續當軍中人權的黃媽媽,她當軍中人權的媽媽比當我們的媽媽還要當的好。我看見也意識到這彷彿是她的天命,沒有人比她更稱職。她不做,那些像國章一樣驚恐又無助的孩子怎麼辦?

那回她卻告訴我她累了,想回來了。

但我知道國章的那根鋼針仍會帶著她穿針引線修補每一個需要的軍中靈魂。

黃思蔤(黃媽媽的女兒)

活動